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新】穿越时空寻觅愚公(随笔)

精品 【柳岸•新】穿越时空寻觅愚公(随笔)


作者:樗散居士 布衣,29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17发表时间:2021-04-22 07:31:05

【柳岸•新】穿越时空寻觅愚公(随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一个年届九十的老人,住在大山脚下,因为大山挡道出入不方便,就发誓要把它挖掉。他排除干扰带领全家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闭幕词》中,毛泽东主席给这个古老的寓言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从此“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愚公也成为千千万万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性文件,《愚公移山》曾经指导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出之《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毛泽东主席的这三篇文章都创作于延安时期,合称“老三篇”。在上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间,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老三篇”作为共产党人理论学习的必修内容,曾经被奉如圭臬,崇拜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背诵老三篇,是评选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三好学生以及参军、提干的通行证,是辩论会、批斗会上文攻武卫的常规武器,要求进步的党外人士也都能朗朗上口,不说企事业单位,工厂车间以及遍布城市乡村大街小巷的广播喇叭,就是在红旗招展的田间地头上也经常飘扬着关于“老三篇”的慷慨激昂的朗诵声。崇拜之虔诚,应用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来说简直匪夷所思,无法理解,也无法想象。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一次追悼会上的讲话,是为了纪念在烧窑工作中殉职的警卫连战士张思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一个普通战士的牺牲,引发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
   《纪念白求恩》也是悼念文章,是为了缅怀在援华抗战中殉职牺牲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通过纪念白求恩,毛泽东主席向党内同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成为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基本标准,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也成为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国际共产主义精神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准则。
   张思德与白求恩的光辉形象已经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不断激励着我们为理想事业而奋斗。
   与之相比,愚公的待遇就显得差强人意了。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原版《愚公移山》,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作为寓言故事看待,关于愚公的生平、籍贯与生活年代,很少有人去想,甚至不屑提及,更无从考证。
   今天再三研读,感觉其中另有隐情,列子似乎在向我们昭示什么,或许《愚公移山》就是现在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抑或通俗演义之类的作品。如果被我侥幸言中,事情真相果真如此,那么,寓言中的愚公原型是谁?愚公移山的故事又是在折射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呢?
   虽然我们对愚公知之甚少,愚公也肯定不是主人公的真实姓名,但是故事作者的形象还是比较清晰的。作者列子,本名列御寇,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人,生于公元前450年,卒于公元前375年,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他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他的思想成果集中体现在《列子》一书中。《列子》又名《冲虚经》,是列子及其弟子著述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本于黄老、近于老庄,追求冲虚自然的境界,其中的名言及寓言故事,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富含睿智和哲理,故事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散发着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愚公移山》的故事取至《列子·汤问》篇,这里有一个疑问曾经困扰我多时:
   《汤问》中人物众多,其中的商汤、周穆王、大禹、师襄、造父、孔子、钟子期、俞伯牙,还有神人夸父等等,都是响当当的历史人物,夏革、甘蝇、魏黑卵、丘邴章、薛谭和秦青等,虽然我们不熟悉,但他们有名有姓,似乎也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唯独挖山的愚公与辩日的小儿不知姓字名谁,你说不奇怪吗?
   黄口小儿固然不足道哉,就像“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一样,在文学作品中如此称呼少年儿童屡见不鲜层出不穷。可愚公就不一样了,他已经年届九十,垂垂老矣,与未成年人不同,肯定有名有姓。既然列子为其树碑立传可又不具姓名,是遗漏还是另有隐情不能不令人生疑!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敢于跟它们硬磕,非要它们搬家挪窝动地方为自己让路,这种事自然非等闲之辈可为,我倒是希望愚公能够青史留名,光宗耀祖,还能荫庇后世,可谁有资格能够对号入座呢?
   遍观列子之前的中国历史,夏商周三代乃至三皇五帝时期流传下来的信息中,神仙不算,类似愚公敢于搬山的凡人不多见,恐怕只有一位。
   谁呀?就是上古大禹治水的主角,夏朝的奠基者大禹,也有人将他列入五帝之一,号称禹帝。
   有证据吗?别忙,咱们慢慢说。
   我们知道,农夫侃大山常常不着边际,上天摘星星,入海斗蛟龙,无所不能,自娱自乐无人当真。但是,倘若一个农夫当真去移大山,那岂不是蚍蜉撼树徒为世间笑料,何况愚公一个耄耋老者以孱弱之躯而为之。
   倘若愚公的身份换作万乘之尊就另当别论了。
   虽然大禹出身名门,但据说在出世之前也是农夫一个,也是梨楼锄把样样精通。别忘了,之前的舜帝尚且躬耕历山,他挑选的接班人肯定不会是不事稼穑的纨绔子弟。
   大禹与愚公有何共同点,他们会是同一个人吗?
   大禹治水开创万世基业,在中国家喻户晓,知名度很高。开挖河道,需要凿山引水,这是大禹移山的动机;龙门、孟门二山伫立当道,不开凿龙门峡谷无法贯通,移山的目的物明确;劈山开河亘古未有,这样的举动在世俗之人眼中就是天方夜谭,朝堂上,文武官员个个满腹经纶,在他们看来劈山开河没名没利,且后果难以预料,大禹如此坚持不懈,就是一个冥顽不化的愚人,背后被戏谑为愚公似乎也无不妥之处。
   类似的动机,一样的行为,一样的被人讥笑,一样的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如此推理,《愚公移山》故事的原版主人公可不就是大禹。只是两座大山张冠李戴,与故事原文有些出入。
   再看故事。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上苍,派遣神仙搬走了大山。既然现在的太行、王屋二山是由别处搬迁而来的,那么,它们的原址在哪里?列子没有明言,我们也不得而知。
   大禹治水开挖龙门河道,龙门、孟门二山没有了踪影,它们又去了哪里呢?
   同样是两座大山,这边飞来,那边飞去,难不成两个故事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就像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的飞来峰,黄山顶上的飞来石,中国的古人从来不缺乏如此神奇美妙的想象。
   开山挖河,自然少不了挖土刨石,大量的山石碎屑和泥土往哪里堆放,这是一个很现实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就像现在城市的建筑垃圾,有的地方填海造田,有的地方填谷开荒,还有的地方堆山造景建设公园,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在渠道沿线留下了一座座土山,成就了一处处造型别致的人文景观。
   愚公挖山,将山石土壤运至渤海之尾,运送土石的队伍一年来回,“寒暑易节,始一反矣”。
   大禹辟山凿石,那些山石碎屑和泥土坠落山崖,滚下山坡,滑入水中,随黄河不也到了渤海之滨?
   黄河具有强大的搬运功能,高涨的洪峰将黄土高原的泥沙带到了下游地带,在古往今来的无数岁月里,黄河泥沙驱赶太行山以东的远古海洋,造就了今天的华北平原,渤海湾也只是古代海洋的部分残存,长此以往也势将不存。黄河泥沙填海造田无以计数,又哪里在乎愚公挖山凿开的些些土石!
   春去秋来,黄河汛期一年一度,大禹与愚公运送土石的周期和地点何其相似!
   面对智叟的冷嘲热讽,愚公不亢不卑地说:我死之后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大山不会再增高,总有挖完的那一天!
   大禹开凿龙门之初,吃瓜围观者也很多,却很少有人帮忙,才留下了化身黑熊独自开山的故事,他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还动员全家一起加入战斗,导致妻子上山送饭早产,儿子在工地降生的辛酸往事,不也暗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是家庭个人行为,虽然并没有触犯别人的利益,却还有个智叟在那里热潮冷讽,等着看笑话。
   大禹开挖龙门,虽然是政府行为,也不免触犯某些人的利益,别说闲言碎语,就是人为设置障碍也不稀罕,否则就不会有大禹孤军奋战,变幻黑熊独自挖山的故事了。
   愚公移山,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大家,受益群体很大,随着工程进展,邻居们也都加入进来,个体行为变成了群体行为,你看:邻居寡妇、幼童小儿也加入了挖山队伍,真是男女老幼齐上阵,大家齐心合力众志成城,终于感动上苍,最终派遣神仙搬走了大山。
   大禹开山挖河,根理水患,顺应民意,合乎潮流,随着工程进展,不待官府召唤,民众自觉上山帮忙,开挖龙门河道的人数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大,工程进展也越来越快,最后也感动了“上苍”,最高当局不得不加入其中,挖山开河最终成为了的国家工程。
   如此比较,愚公与大禹应该就是同一个人。
   大禹治水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决心和勇气,是民族早期勤劳、智慧、勇敢、坚韧精神的集中体现;《愚公移山》作为大禹治水的艺术再现,是民族精神的浓缩精华。
   大禹如何又变成了愚公呢?文学作品讲究翻版创新匠心独运,也与列子的世界观有直接联系。列子生活的时代,诸侯争霸,列国争雄,苍生困顿民不聊生。道家的理想生活状态是小国寡民,作为隐士,列子崇尚独善其身,但又不主张清静无为,他希望天下平和宁静,减少纷争,同时通过个人努力改善居住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于是将大禹从当时治水的大背景中剥离出来,完成了大禹治水到愚公移山的华丽转身。
   我的观点你认同吗?
   中国共产党崇尚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坚定意志,但是并不主张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在愚公精神的感召下,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他们团结一心无怨无悔,推翻了封建主义,赶跑了帝国主义,打倒了官僚资本主义,彻底搬掉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任重道远,前进的道路上依然需要倡导愚公精神,需要千千万万敢于移山的愚公,也只有万千愚公团结起来,不畏征途漫漫,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共 42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随笔《穿越时空寻觅愚公》从描述毛泽东著名的《老三篇》起笔,边叙边议,有感而发,首先讲述了张思德与白求恩的光辉形象已经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不断激励着我们为理想事业而奋斗。而《愚公移山》中关于愚公的生平、籍贯、生活年代、姓甚名谁却很少有人提及,更无从考证,感觉其中另有隐情。作者经过再三研读、比较和旁征博引分析,认为愚公与大禹应该是同一个人,是古代文学作品的翻版创新与匠心独运。大禹治水表现了古代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决心和勇气,是民族早期勤劳、智慧、勇敢、坚韧精神的集中体现。而《愚公移山》作为大禹治水的艺术再现,则是民族精神的浓缩精华。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前进的道路上依然需要倡导愚公精神,需要千千万万敢于移山的愚公团结起来,不畏征途漫漫,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这篇随笔构思新颖,见解独到,思路宽广,文笔娴熟,叙述流畅,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分析论证有理有据,内涵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灵动,观点高屋建瓴,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字里行间闪耀着文学艺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璀璨光芒。读来令人耳目一新,犹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拜读佳作,感佩作者独到的智慧与胆略!深度好文章,倾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422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1-04-22 07:32:24
  拜读佳作,问候老师早上好!
   欢迎您投稿柳岸花明社团!
2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1-04-22 07:34:50
  祝福老师写作快乐,生活幸福。
   期待佳篇连连,不断点缀柳岸!展示老师非凡的写作天赋。
3 楼        文友:徐家堡        2021-04-22 22:54:17
  拜读老师佳作,被老师的博学所折服。
4 楼        文友:刘柳琴        2021-04-23 21:19:22
  拜读老师佳作,佩服老师的才华!为佳作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5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1-04-24 16:10:55
  深度好文!向老师学习!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
6 楼        文友:雁南        2021-05-02 13:49:28
  作者博古通今,文采斐然,好的思路与精辟的文学艺术语言,使人不禁叹服汗颜!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