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人水情深 (散文)

编辑推荐 【八一】人水情深 (散文)


作者:乡笛 秀才,151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37发表时间:2021-04-26 06:32:41

【八一】人水情深    (散文) 贵州的冬天是出了名的阴冷潮湿,特别是雨夜,每一个骨头缝里都透着冷风,让人只想抱着火炉一动不动。接电话受邀明日去贵阳花溪青岩龙井村采风,心绪懒懒的,全国闻名的天下第一村,本地著名的石板镇山村都去过,它还会有什么特别的呢?只是同伴们的集体活动,离城区不远,就当去青岩古镇游玩,趁便去看一眼。
   在我的印象里,龙井村就是一个占地不足2.5公里,传统布依族聚集的小村落,它的崛起仅仅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101省道穿村而过,距著名的5A级景区青岩古镇镇中心仅1公里,号称其“会客厅”。还好我们到的时候雨停了。下车一看,咦,“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有点意思。
   不言不语走在同伴的后面,在村党支部书记龙德国和几位村干部引领下,穿过古朴典雅的寨门,踏过寨中青石板路,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古井。这是寨子中心的一个平地,井水以每秒5公升流量从石窟里涌出,走进它,细细的朦朦的热气扑面而来,整个身心从裸露在外的皮肤开始温暖,精神也为之一振。仿佛千百年前水墨画中的一个端庄女子,拨开层层面纱,对着你温柔的一笑。她没有华丽的装饰,挽着的发髻垂着些青丝在颈边,默默不语,深情与你对视。透过她悠悠流转,朦胧深情的双眸,可以看到这井千百年来对万物无私滋养的深深的情感。生生不息,平平缓缓,水量不大不小,从未干涸。
   其实用“井”来描述它并不很准确。井是傲娇的,禁锢的——找准水脉的位置,往下深挖10米左右,见到水后再挖1米,井壁砌砖。井口周围还要筑以围墙,装上木架,人们用力转动轱辘,深深放下水桶,流下汗打上水。不付出休想喝上一口。它应该是“泉”,灵动的,自由的,是荒野上浅浅冒出的一条小水流,与鲜花、野草、小动物作伴。直到600多年前,无意中吸引了干渴疲累的流浪布依族人,它给他以甘露,给他以食物,让这些人停下来,围着它,开垦一片片农田,建起一户户农舍,也给它修了一个小小的暂时的家。
   泉水缓缓流淌,从泉眼一直流到我的心里,再奔向远方,将我“未识庐山真面目”前种种浅薄的猜测,怀疑和不确定涤荡一空。我才真正地睁开双眼,看清了“多少楼台烟雨中”。环顾四周,整个村寨依水而建,房屋建筑沿袭的是传统“干栏式”风格,底座是摆列整齐的石头,主结构是木头,白墙灰瓦,木质镂空雕花的窗户,不少人家还依古树而建,最大程度保留了原始风貌,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
   顺着水流旁一米多宽的石路,我饶有兴趣地开始了探寻之旅。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可以穿过最小的缝隙,可以装进最刁钻的容器。水也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可以开山劈地,可以吞噬一切。而在这里,温柔的龙井水组成了龙井村人的肉体,勤劳聪明的龙井村人赋予了龙井水不同的属性。
   水墨相融,有了书画坊。用画笔记录的是生活,是风景,是传说,是美好的愿望,是天马行空、风情万种的想象。正墙上画的是布依族最重要的节日“六月六”。所有的人都穿着自制的传统盛装,水源那里是隆重的祭祀,对象为“白马”、“天神”、“水神”。妇女们则是挑着衣笼垫被等物,用“龙”洗过澡的水来洗净,以求辟邪安康。两边画的则是“三月三”和“四月八”,能歌善舞的布依族人打腰鼓、唱山歌、舞龙……那些看起来夸张而不写实的手法,恰好把欢庆节日的热烈气氛烘托地淋漓尽致。
   用水煮蜡,有了染坊。据龙井村历史记载:布依族蜡染是自织自染布,绘制方法是用铜片制成各种形状的蜡刀,以蜂蜡为防染剂,制作蜡染时,先把蜂蜡加热,熔成蜡汁,然后用蜡刀蘸上蜡汁,在平铺的白布上绘成各种花纹图案,蜡汁凝固沾附在布的两面,点绘毕,将布放在靛蓝染缸中浸染,染好后将布放入沸水中煮脱蜡质,即呈现白色花纹图案,成为美丽的蜡染布。浸染过程中自然生成的冰纹虚实转化,看起清秀淡雅,韵味独特。
   现今的龙井染坊传承了几百年来布依蜡染文化,有几何纹样,也有自然纹样,采用最多的是石榴、牡丹、蕨草等各种花草融入蝴蝶、蝙蝠、喜鹊等飞鸟动物。不论是哪样图案,布局大都对称而又多变,构图大多夸张而又得体,线条明晰流畅而又自然、质朴、雅清,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不只蜡染,更出彩的是衣服上的刺绣。布依族是从古越人发展而来的,其服饰大体上都保留着古老的特点,《旧唐书•西南蛮》载:“男子左衽、露发、徒跣。妇女横布两幅,穿中而贯其首,名为通裙”。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是男着衣衫,女穿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装饰,这是源于布依族最古时期居住在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温高,这种宽松的衣裙符合所居气候特点。
   心灵手巧的龙井布依人采用刺绣的方法可多了,有平绣、绉绣、缠绣、挑绣、编绣、骑绣、剪贴绣等,刺绣出来的花纹栩栩如生,技艺精巧,色调艳丽。刺绣的面料为自织自染的土布,有白土布,也有色织布。色织布多为格子、条纹、梅花、辣子花、花椒、鱼刺等图案,多达两百多种。服饰色彩多为青蓝色底上配以多色花纹,有红、黄、蓝、白色等,庄重大方,新颖别致,反映龙井村民纯朴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2014年11月11日,布依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好水自然出好酒,酒坊必不可少。龙井米酒是花溪糯米酒的主要产地。清醇甘甜的龙井泉水,酿造出来的米酒香甜清冽,独具特色。龙井村保留着原始的酿酒习俗,采用蒸煮、发酵、蒸馏等传统步骤,技艺传承延续至今,家家会酿酒,户户获增收。
   最闻名的是龙井刺梨酒。据传在咸丰、同治年间,这里所生产的刺梨糯米酒味醇香溢,爽口回甜,成为朝廷贡品。青岩状元赵以炯孩提时就曾作过一首《咏刺梨》诗:“生在山间不入盆,擅妍不肯进朱门。却和龙井酿成酒,贡上唐朝承圣恩。”
   这里的酒你一喝就会“醉”。酒不醉人人自醉。
   水与黄豆在这里邂逅,就有了远近闻名的豆腐坊。选用粒大皮薄、粒重饱满、表皮无皱而有光泽的大豆,洗净,浸泡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用祖传石磨磨浆,把磨好的浆用纱布滤好,分离出豆渣,剩下的豆汁放在大铁锅里煮,烧开以后在加入适量的酸汤,成型后装到豆腐盒子里,压榨脱水,就形成了块状的酸汤豆腐。
   更绝的是经过十几道工序加工、发酵到恰到好处的豆腐干,烤起来发泡,用手撕开则呈鸡肉丝状,绵软滋润,且耐咀嚼,香味满口。
   还有传习坊、腊味坊、花卉坊……数不胜数,目不暇接。
   走进龙井村的每一个院落,都会看到以“布依情味.龙井百坊”为主题发展的一院一坊,一院一业。这里的“百”不是数量,是海纳“百”川,千姿“百”态,活脱脱一个“坊”的“大超市”。它蕴藏的是布依族的民族产业、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好似一台台马力强劲的“发动机”,促进了村里经济提升和集体事业的发展。
   这里,百坊悠悠。
   这里,食宿爽爽。
   为让游客来到龙井村玩得乐、住得爽、吃得香,龙井村通过招商引资,投入上千万建成50多间房间,将一楼沿街规划为文创及文化体验店,建成了风情别致的龙井村民宿街。
   井水紧连着街,街偎依着井水,又称水街,有水,就有灵气,源源不断的水源造就了龙井村源源不断的财源。
   住在民宿街里,吃着布依餐桌上的盐蛋血豆腐,粑粑果,盐豆腐香肠、腊肉、瘦肉,腊猪耳朵和腊猪肝,腊猪心肺和腊猪肚“七盘”,还有腊猪脚炖金豆米,红烧肉炖豆腐果,山药海带炖猪皮,酥肉或鸡肉粉丝,排骨炖萝卜,素南瓜,素豆腐,乌米饭“八碗”,垂涎欲滴,津津有味,这独具布依特色的“七盘八碗”,是龙井水带来的“舌尖上的美味”,五味俱全,赛过山珍海味,让你吃了想吃,回味无穷。
   为展示龙井饮食文化,给游客提供优质服务。龙井村还成立了餐饮专业合作社,邀请省内外著名的专业人才、技术拔尖人员对餐饮产品进行现场指导,对服务技能、食品包装、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进行培训。竭力提升龙井村餐饮行业水准,让游客不仅吃得香美,还能带点“龙井”牌土特产回家馈赠亲朋好友。
   要是带着孩子来这里旅游观光,“农耕文化体验园”和“龙井村生态博物馆”是你最好的去处。龙井布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农耕民族,他们以自己的农业生产生活技术,创造丰富灿烂的农耕文化。体验园本着“生态乡野、回归本真”的原则,以农耕文化为题,融入观光性、休闲性、科普性与体验性为一体,以体验式农耕展示农耕文化。在这里,能传承祖先的文化遗产,吸取圣人的劳动智慧,教育小孩子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从农耕文化体验园出来,穿过繁华萦绕的木栈道,入坐历史悠久的古碾坊里,可以观光戏水,也可以欣赏脚踩水车,石磨碾米的乐趣,那独具匠心的水景观会让你童心未泯,魂牵梦萦,那就是怀里揣着篦子,舒心。
   再往前就是生态博物馆了。这里展示着栩栩如生的布依族语、蜡染、剪纸、彩石画、布衣族舞蹈、布依族音乐,是500多年来布依人传承布依文化的“活档案”,汇聚着厚重多彩的布依历史遗产。难怪省内外的许多布依专家来这里学习交流时,都交口称赞龙井村传承体验布依文化代代相传,绵绵久长,在全国首屈一指,了之不得。
   离龙井生态博物馆不远处,是村布依文化广场,上千平米的文化广场上设置了各类文体健身器材。寨里的男女老少早晚就会聚集在文化广场上健身、唱歌、跳舞。
   相比龙井村热闹的场景,村外是另一番景象。一片片错落有致的油菜田,在寒冷萧瑟的冬天,依然绿得一片欣欣向荣。田边,田埂上有一棵棵的桃树、梨树、李树……一条小溪把它们全部串联到一起。我仿佛能看到即将到来的春天,黄的油菜花,粉的桃花,白的梨花….“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田的尽头,是一片起伏的小山包,听村里的老人说其中最高的一个叫垅山,上面有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段800多米的军事屯堡遗址。“没啥子好看的,就是个小山丘,现在刚下过雨,山陡路滑,怕是你们爬不上去哦”。而我却饶有兴趣。从历史的洪流中看,任何和平的花团锦簇下埋着的必定是累累白骨。人们喜欢盛世太平这无可厚非,但总要有人记得那些为家园家国牺牲的人和地。曾经烽火连天的龙井,没有那些人为保护自己美好家园而修建的军事古堡,就不可能挡住侵略蹄铁的揉虐。费尽全力爬上山顶,山脚下十几公里的环境一览无遗,山高险峻,防御坚固,易守难攻。摸着那古老的石墙,周围的风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即便是最坚固的石城,也经不住时间的侵蚀,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希望人们都可以来看看这座守望的屯堡,记住它,永远不要再有机会去使用它。
   在弯弯曲曲的下山途上,村支书龙德国给我们兴致勃勃地谈起了村党支部党建创新的“三亲六齐”。
   他说:“历史以来,我们村里居住着龙、罗、王、蒙四大姓布依族村寨,一直以来只在几姓氏中通婚,多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龙家姑妈王家奶,蒙家舅爷罗家婿,不是亲来就是戚,谁家有事家家在。’这里有着盘根错节的‘三亲六戚’。在创新党组织建设中,我们村支两委干部吸纳群众建议,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三亲六戚’变成了另一个‘三亲六齐’。”
   龙支书深有感触地说:“开始时,一些村民感觉到这个‘三亲六齐’是骑在马背上耕田,新鲜,八辈子都没听说过,要想实现,那简直是太阳地里望星星,梦想,有着骑毛驴观山景,走着瞧的活思想。后来,村党支部一班人说干就干,几经艰辛,矢志不渝,硬是以百姓富、生态美、村强壮为目标,践行‘三变’改革,逐步提升了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了村集体经济的增量和总量,让村民分享到了改革发展红利。这下子,村民们心服口服了,直夸我们村支两委是财神爷叫门,办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一句话,富了一寨人,强了一个村。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现在看到的,感受到不仅仅是“水”带来的,更重要的是水边的这些人。而这‘三亲六齐’恰恰就是村里人结合现在的好政策和村里的好环境,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致富“法宝”。
   “三亲”扣紧民众之心——
   处处彰显党群关系亲。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明白,只有时常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亲民爱民,常怀初心使命,才会让百姓紧跟党走,在帮扶上,党员干部给一些贫困村民“吃小灶”,实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以“设岗定责”明确党员、干部职责,让党员干事有机会,出力有载体,管事有名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事事营造邻里关系亲。村支两委连续不断开展“互帮互助好邻居、亲临可善好邻居”评先选优活动,让所有村民参与到好邻居活动中,在生产、生活中构建和谐共处、互尊互敬的邻里关系。村干部每季度分别在联系村组开展一次“拉家常说夜话”活动,带动村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在交流中增进互信,在合作中增进互帮,建立“和谐和睦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共同分享文明宜居的生活家园。工作中,注重发挥妇女作用,成立龙井村妇女协会,凝聚妇女群众,将有组织能力的妇女纳入协会组织,发挥妇女建立好邻里关系中的优势。村妇女协会会长陈飞燕自豪地说:“如今,妇女协会是上鞋不用锥子,真行。改变了我们过去足不出户,夫唱妇随的地位。在村寨发展中,出主意,想办法,妇女‘半边天’作用,犹如草幅烂边,发挥得顶好。”

共 768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贵阳花溪青岩龙井村的游记散文。“我”受邀去贵阳花溪青岩龙井村采风,情绪不高,因为去过全国闻名的天下第一村,想必龙井村也没有啥看头。抱着游玩的心态,和同伴们来到古井村。没想到,古井村温热的泉水首先吸引“我”,从泉眼一直流到我的心里。整个村寨依水而建,村寨古朴,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水墨相融,有了书画坊;用水煮蜡,有了染房;布依族的刺绣更为出彩,刺绣方法多种多样,色彩艳丽,技艺精湛。好水出好酒,酒坊必不可少。龙江米酒、龙井刺梨酒名不虚传。水与黄豆邂逅,豆腐坊随之产生,豆腐干很有特色。各种作坊不胜枚举,让人目不暇接,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充分得到体现。还有新的“三亲”、“六齐”举措更是深得人心,凝聚力量,让龙井村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文字情感饱满,自然流畅,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形散神聚,画面感强,引人入胜,让人浮想联翩。全文紧紧围绕龙井村的泉水,它犹如一条引线,不仅催生了龙井村的自然环境和产业文化,也将珠玑般的文字巧妙地串接起来。水利万物,水滋养了生命,也带动并促进了龙井村的蓬勃发展。相信未来的龙井村会更美更富裕,泉水日夜流淌,龙井村人幸福美好生活绵延不绝。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老师创作愉快!【编辑:淡淡的云彩】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1-04-26 06:37:00
  全文紧紧围绕龙井村的泉水,它犹如一条引线,不仅催生了龙井村的自然环境和产业文化。也如一条红线,将珠玑般的文字巧妙地串接起来。水利万物,水滋养了生命,也带动并促进了龙井村的蓬勃发展。相信未来的龙井村会更美更富裕,泉水日夜流淌,龙井村人幸福美好生活绵延不绝。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老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1-04-27 20:15:28
  全文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时代气息浓厚,感人积极向上的力量。美文再次欣赏学习了,祝佳作连连,精彩不断。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乡笛        2021-09-29 16:07:04
  龙井村已成了旅游热村。欢迎来村里游玩。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