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玉】猪拱农门幸福长(散文)
猪,俗称“讷讷彘”、“讷讷”、“讷讷爹”等,古时不同地方的人们对猪有不同的称呼。《方言》曰:“猪,燕朝鲜之间谓之猳;关东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狶,其子或或谓之豚,或谓之豯。吴杨之间,谓之猪子。”猪在十二地支属“亥”,最末一位,“亥”与“豕”字形相近。亥属水,方位北,色黑。晚上9至11时属亥时。此时万物寂静,猪睡得最酣,发出的鼾声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动得最厉害、长肉最快,于是古人称其为“亥猪”。家猪是从野猪驯养而成的。
汉字的“家”字,部首是“宀”象征房屋,下半部是“豕”。意思是说:房屋下有豕等于有家,豕是猪,即财富。在农业社会中,如果家里没有养猪,就不成“家”了。猪和马、牛、羊、鸡、犬共为“六畜”,猪被公认为财富的标志。有的地方,家里有几口人就养几口猪。要问家里几个人只要问家里养几口猪即知。有一古老的说法:“猪入门,百福臻”。可见人们祈福的心里,认为猪是“富有”的象征。从猪的丰满形象,可知猪可存满财富。元代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文章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部一样美丽、精彩,吸引读者。文章主体要像猪的肚子一样饱满而圆实,有充实、丰富的内容。文章的结尾要像豹的尾巴一样非常有力,表现力强。
传说,远古时期,有一年,十二妖魔中的冷血公主施展魔法,抽去了堵风雪琵琶洞口的冰雪琵琶,世界变成了一片冰天雪地。冷血公主又弹奏魔曲,让村民们处在昏昏欲睡的迷梦之中,青年和大耳猪历尽艰难险阻勇探琵琶洞,以正义之火摧毁了冷血公主的魔法,消灭了妖魔。为了拯救人类,大耳猪义无反顾,用身体堵住了风雪琵琶洞,遏制了冰雪的肆虐,自己英勇献身。人们为了纪念大耳猪,就把这一年定为猪年。
猪是怎么当上生肖的呢?
很久以前,玉帝想选出十二种动物作为生肖,于是就派天神下凡跟动物们说了这件事,而且他还规定了时限,动物们必须在这个时限之前到达天宫:来得早的,排名就靠前;来得晚的,排名就靠后;而过了时限才来的,则没有参加竞选的资格。猪听了这个消息后,很是着急,它自知自己速度很慢,得想个办法。可是它想来想去,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所以它想只有一个办法了,就是笨猪早起。于是它便半夜起床,匆匆忙忙地赶去排队当生肖。它一路快走,生怕自己跑慢了。
但是无奈路途遥远,一路上的障碍又很多,经历了千辛万苦,猪拼死拼活才爬到了南天门,其他动物早就到了,也都排上了生肖。此时时辰已过,按规定猪不能参加生肖的排位了。但猪苦苦央求,其他六畜也为之求情。天神也看到了猪一路上的努力和辛苦,它想办法克服重重困难,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坚持跑到了终点。
最后终于感动了天神,把猪放进了南天门,当上了最后一名生肖。猪也因此非常高兴,它又可以和其他六畜一起为人类服务了。这样,马、牛、羊、鸡、狗、猪“六畜”都成为人间的生肖。
十二生肖中,猪排在末位,其地位也是最低的。既没有漂亮的外表,也没有特殊的本领,一生在吃、睡中度过。生存条件恶劣,到头来还免不了挨一刀。对此猪也感到自惭形秽,甚至以死作为解脱。《符子》曰:“朔人有献燕昭王大豚者,宰夫膳之。豕既死,乃见梦于燕相曰:造化劳我以豕形,食我以人秽。今仗君之灵而化,始得为鲁津之伯也。”者虽是怪诞之语,也说明猪的地位是何等低下了。人们在习惯上,往往把猪与“懒”、“笨”、“脏”、“贪吃”联想在一起,骂人为“笨猪”,只会吃饭不会做事,骂人好吃懒做贪睡为“懒惰猪”,骂人恶毒的字眼用“猪生狗养”,还有《西游记》中的“天蓬元帅”猪八戒那德性。骂人脏,称“脏得跟猪一样”,骂人“肥猪”及“猪狗不如”,骂反应慢者“人头猪脑”等。有一次,刘伯温带太子去散步,太子看到猪就问刘伯温:“先生,这是什么?”刘伯温回答:“这是猪。”太子又问:“猪长大又什么用?”刘伯温说:“这猪嘛,小的养养大,大的杀了吃。”回家后朱元璋问太子:“今天先生都教你些什么?”太子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生性多疑的朱元璋顿时脸色凝重,自语揣摩着“这朱嘛,小的养养大,大的杀了吃”的含义:这不是要灭我们朱氏吗?遂起杀刘之心。“猪”与“朱”同音,这是同音惹的祸。
其实,猪是很聪明的动物,它并不笨,也非本性爱脏,而是后天环境使然,猪是可以训练的,可见它是有智慧的,只是人们过早将其宰杀而食,致使无从表现。不过有句俗语说:“宠子不孝,宠猪拆灶”是值得注意提防的。猪是可爱的,当代作家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就写了一只爱自由有追求的猪。全书以王小波文革时期下乡插队时的一个故事为叙述主体,故事主角“猪”是中国散文中非常罕见的表现对象,这个对象的选择其实也说明了作品本身具有一种特立独行的因素。在作者看来,人和猪一样,也是有求自由的本性,“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无疑,猪所处的这种自然状态,正如人所追求的自由生活一样,是一种自然的要求和生活方式。我们这一带把猪叫做“讷讷爹”,就是人们伺候猪像伺候爹一样耐心周到,小心恭敬,希望猪多吃多睡快快长大长肥,给主人带来财富带来福气。猪吃伺用现,居食无忧,一生比其他动物都幸福。猪是财富、幸福的象征。“猪”与“诸”同音,常被藉用为“诸”事吉利,佳年“诸”吉。在生活中,人们并没有太看轻猪,而是很看重猪,不仅把猪用于祭祀这样庄重的活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还将猪肉当作贵重的礼物。《论语》载:阳货要见孔子,孔子不见,阳货便“馈孔子豚”,这豚当是一份厚礼了。而孔子教学生所收的学费,也是一些腊猪肉。这或许是因为,食猪肉在当时是一种高级的物质享受,孔子曾用“三月不知肉味”形容音乐之美,而那些达官贵人又称为“肉食者”。这样一来,猪也当因其肉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为人看重了。
在神话传说中,猪常被视为有灵性的动物。《伽蓝记》曰:“后魏植货里有太常民刘胡四人,以屠为业。永安年中,胡杀猪,猪忽唱‘乞命’,声及四邻,邻人谓胡兄相斗,来观之,乃猪也。胡即舍宅为归觉寺,合家入道焉。”这是佛家信徒为宣扬戒杀生的故事。也有的讲因果报应或灵魂转世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留下猪和名人的故事。皇甫谧《高士传》曰:“孙期,济阴人,少为诸生,治《京氏易》、《古文尚书》。家贫,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这里写了孙期这些著名的经生、儒者在家贫之时独善其身,一面习经问学,一面放猪山林。这里,养猪不仅不是贱业,而且成了一种足可钦佩的节操。汉朝韩婴《韩诗外传》中记载:孟子年小的时候,东边邻居杀猪,孟子问他母亲说:“东邻家杀猪干什么?”母亲说:“要给你吃。”他的母亲懊悔而自语道:“我怀着这个孩子的时候,席子不端正我就不坐,割肉割不方正我就不吃,我是从胎中就教育他啊,现在孩子刚刚开始懂事,我却欺骗他,这是教他不讲信用。”于是就向邻家买了些猪肉烧给孟子吃,以证明自己没有欺骗他。这是在宣传教育守信的做人道理。
小时候,我们山区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养猪,养猪不但有猪肉吃,把猪卖了可补给家用,是主要经济来源,而且可以增添猪栏农肥。家家户户每年都要杀“过年猪”过年。我家养过母猪,我常常帮父母赶母猪到山林里放牧。父母答应我等这一窝猪崽长大后卖掉,给我买猪肉吃,给我添新衣服,给我交学费读书。因此,我很卖力,很勤奋。养猪,经济效益大,全身都可以利用,肉可吃,皮可制皮革、毛鬃可做刷子,确实为人类无私奉献,大公猪还可做祭奠贡品,猪心瓣膜也供换心手术之用,猪胆可入药。可见猪对人类贡献很大。本地民谣唱:“十月亥生是肖猪,主人养猪栏中嬉;莫讲毛猪没有用,祭天祭祖好福礼。”
名题雁塔登金榜,猪拱财门报吉祥。燕衔喜信春光好,猪拱农门幸福长。猪是财神登万户,燕为春使舞千家。爆竹升天送鸡狗,春花遍地缀猪鸭。现在,山区农村,养猪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好门路。我们不能封豕长蛇,贪心贪多,不能狼奔豕突,乱窜乱闯,不能见钱眼开,有失底线,而要根据山区实际情况,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把养猪业做好、做大、做强。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勤劳致富,科学致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那时,就会出现喜人的景象:
丰稔岁中猪领赏,新台阶上步登高。
猪多粮足农家富,子孝孙贤亲寿高。
狗蹲户外家长泰,猪拱门前户发财。
狗门平安随腊去,猪生财富报春来。
猪增财富新春喜,燕舞祥和旧主欢。
狗守家门旧主喜,猪增财富新春欢。
科技财神尊上座,吉祥猪崽报新春。
戌年引导小康路,亥岁迎来锦绣春。
讷讷猪崽,温和如玉。猪拱农门,猪肉飘香,喜气盈门,笑语喧哗。惠农政策,深得人心,和谐农村,稳步换新,处处农家乐,时时幸福长!
——2021-4-25.温州文成
寻芳喜笑赴文宴,开口生津意味长。
陈必宽来品读学习,拜访白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