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山的向往(随笔)

编辑推荐 【星月】山的向往(随笔)


作者:柳慧昌 进士,1071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28发表时间:2021-04-26 16:36:42


   生长在平原水网地区的我,一直向往着山。儿时,去游鸿山,看到那高出平地、延伸几里的“山脉”,似乎很为之惊讶。后来,到无锡读书,看到锡山、惠山,和连绵的许多山,更感到敬畏。当我登上惠山,看到山下的无锡城,那如积木般的房屋,像银色带子蜿蜒盘曲的河流,便觉得人类的渺小。不过学过地理之后,知道鸿山还算不上“土墩”,惠山也谈不上“山”,“莫道惠山高又高,哪及泰山半截腰”。当我读过许多历史、当代文人的游记之后,山的概念产生了质的变化。于是我向往着能出去,看看那些名山大川,去领略孔子“仁者乐山”的境界。
   但是,从高中到大学,到工作,一直在江南地区,最远到南京。看到钟山,觉得气势比无锡的山要宏大得多。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却老在“窝”边转。
   1983年,被评为无锡市先进,总算有机会去青岛“休养”(当时不能说是旅游)。从上海乘海轮到青岛,先是领略了海的浩渺。在青岛游览了崂山,在这道家圣地,看到了起伏不断的山峦,上清宫、中清宫、下清宫,还有大小龙湫瀑布。真是大开眼界,特别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景象,使我惊叹大自然造化的奇谲。在蟠桃峰顶清泉流淌;泉水伴随着我们前行;清澈的山泉,掬水可饮。此情此景,犹在眼前!第一次领略到山的壮阔、山的稳重、山的无私。尤其是崂山悠远的历史,“秦始皇驻跸处”,崂山的道观以及历代名人的题刻……,真是胜读万卷书啊!
   回来是乘火车,经过泰山,可惜不在行程之中。有些人坚持要登泰山,我却因函授考试不能耽误,未能下车。只能在车里仰望这“五岳之尊”,留下了它那拔地而起,巍峨挺拔的雄姿,也留下了我的遗憾。我想,这才是“山”,我却不能去浏览历代名人题刻,体验“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接下来的十多年,一直在三尺讲台“耕耘”,几乎没有机会外出。期间,到过一趟北京,登上八达岭长城,总算是条“好汉”了。我想,有多少代、多少人,曾在此兴叹!遥望燕山山脉,和雄伟、古老的长城,再一次感受到山的隽永、厚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山水是永恒的!
   此后,教育系统每年组织教师外出旅游了,我搭上了“末班车”。退休前两年,一次去游览黄山,一次去游览庐山,很幸运都是名山。特别是黄山,在千寻壁立的巨岩面前,我惊叹大自然的杰作。在登莲花顶时,雾气飘忽,才真正领略到徐霞客游记里所写的:“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的景象,虽下山时受淋漓之苦,仍兴味盎然。云海、迎客松、怪柏、巉岩、一线天,一饱黄山奇险的眼福。庐山的旅游,从南京溯流而上,浩瀚长江两岸景色如画廊一般。“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景象更使我陶然。忽然想起了苏轼《前赤壁赋》里的一段话:“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感叹山水以它的稳重而永存,而人生却是短暂的瞬间!庐山的五老峰、三叠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朝时李白看到的,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相同的情景!千年的云杉,屹立在庐山上,阅尽人间沧桑。斗转星移,一代代人来了,又去了;只有它们才是“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退休以后,我游兴不减,先后去了雁荡山、九华山、三清山、武夷山、桂林、张家界、恩施神农架、天柱山等地。有的以怪石奇峰闻名于世,有的以佛教圣地而声誉卓著,有的以秀山丽水无出其右,有的以粗犷原始独树一帜……。它们无不以博大的胸怀,迎接游客,荡涤尘世繁冗,感悟人生真谛。我又联想到吴均的骈文《与朱元思书》里的那对偶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人们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面前,显得多么渺小,俗世的争斗,悄然而退;面对深邃的峡谷,人间的烦恼,骤然消逝,心胸顿然豁达!山,以它的高峻、开阔启迪人类,净化人们的思想。
   虽然,还有很多名山没有去过,不无遗憾,但对山的认识,已经够多了。我逐渐理解了古人为何对“山”、对“水”如此崇敬。《老子▪道德经》用一章写“上善若水”;孔子也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警句。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力,以山、水比喻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善!山,以它的稳重、宽厚、无私、无畏、隽永感化人们。人们经常用“厚德载物”书写匾额,我想,山,才是厚德载物的典范。它把树木、矿产、泉水、药材、动物无私地奉献给人类;它默默地调节、净化环境气候;以“风雨不动安如山”,来启发人们生发坚强的意志……。仁慈、善良、镇定、执着,应该是人类的追求。在海南,我在一块刻有“仁者寿”的巨石旁留了影,我想,只有懂得、实践仁爱的人,才是寿者,这个寿,不仅指年龄,更是指精神!
   很有意思的是,“山”和“善”竟然是同音(不同调),也许,我们的祖先早就悟出了期间的关联。我向往着山,我看山、游山、登山,我还得“乐山”!做一个“仁者”,做一个心地善良、心胸开阔、心态平和的人。
  
   2019年9月19日

共 19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有句话叫“仁者乐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心怀未来,绝对是仁者。而山与山又有不同。领略了家乡的小山,更向往远方的高山;看到了只有自然风光的山色,还想具有人文特色的高山、名山,于是一路走来,兴趣不减,从年轻时到退休后,甚至是退休后兴趣更浓。山的壮阔、山的稳重、山的无私、山的博大,山的厚德载物,启迪着自己,启迪着所以向往高山的人。所以,就像作者所说:做个山一样的人,心地善良,心胸开阔,心态平和,是永远自己的追求。一篇借山写心态的文字,优美大气,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21-04-26 16:55:22
  谢谢支持,我们会一篇篇认真编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