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对“才”字全新的认识(散文) ——宝宝的语言和思维又进步了
宝宝的语言,每天都在进步。今天一个“才”字的运用,让我对语言和文学又有了新的发现。
今天宝宝的日常用语中,第一次出现“才”字,而且运用多次,每次语境都恰到好处,再配合说话的语气,明显感觉宝宝又“长大”了。
今天在游乐场玩滑梯,她自己踩着阶梯一级一级上到顶部的时候,需要走过一段桥廊才能走到旋转滑梯顶部,就是这段通道,我在下边扬起双臂要去扶她,她急忙说:“我【才】不用你扶着呢!”她坚持自己走过去,我就快速走到那边滑梯拍着其中一侧边缘说:“那你就扶着这个边儿,顺着往下滑”,同时我还提醒她,那一侧下边是空的,只有顶部一小段有边缘,不要扶那边。她说:“我【才】不用扶着呢!”说时迟那时快,眨眼儿功夫,已经滑下去了,我本意是想过去接着她,还没等我转过去,人家已经到了底部,只见她迅速跳起来,同时还往前蹦哒一下,就稳当地站定了,再开始起步走。感觉她这一跳一蹦配合的恰到好处,就像是田径运动员赛跑,到了终点冲线时因惯性使然还要继续跑一段是一个意思。这种滑梯,她今天明明就是第一次尝试,却因为这个“才”字的应用,还有这随机应变的一跳一蹦,竟然给人一种很“老道”的感觉。我观察其他孩子没有和她动作一样的,大一点儿的孩子一般都是嗖的一下子站起来,直接跑了;有的是落地了,慢悠悠地站起来;还有的是落地了,要转一下身子扶着滑梯慢慢爬起来。跟她差不多大的,还有更小一点的,一般都是落地了,慢慢站起来。相比之下,感觉她的动作还挺娴熟利落的。
期间还有一段插曲,有一遍宝宝刚从这边上台阶,身后有个四岁左右的小胖妞儿,腾腾的就跟上来了,显然她是经常来玩的,那动作真是又快又猛,如风驰电掣般的小旋风一样,用东北土话说就是毛楞三光的,慌里慌张的,横冲直撞的,从她身边挤到前面,阶梯本来就不宽,这一挤,就让小宝有危机感了,何况小胖妞先到了顶部,还蹦蹦跳跳的,就像在跳蹦蹦床一样。小宝一看这架势更不妙,索性不去那边了,上到顶部,直接就从这边的直道滑梯滑下来了,然后就站在下边张望,观察他们。那个小胖胖倒是不以为然,还向她挥手,说:“妹妹你上来,我拉着你的手,带着你玩。”不料,她毫不客气,大声回应说:“我【才】不跟你玩呢!”然后我跟她耳语,说:“小姐姐多好呀,你不喜欢她吗?”她说:“我【才】不喜欢她呢!她内(那)样!”显然宝宝是觉得跟她在一起没有安全感!别说宝宝,我都怕!她真要上去,我都不能撒手,毕竟我们还小点儿。
快中午了,我说:“咱们回家做饭吃去吧。”她说:“我【才】不回去呢!”要是以往,她会这样说:“不回家!”过晌回到家以后,听到门外有路过的说话声,她说:“这个【才】不是我爸爸,是别人家的爸爸。”
一个“才”字,看起来很不起眼儿,其实作用还真不小,这是我今天才发现的。在我们大人的语言和写作中,这个“才”字是多么经常使用,又是多么容易被忽略的字眼儿,估计没有人会特殊的去研究它,至少我从来没特意关注过,可是就在今天,我对这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就像一匹“黑马”,以不可阻挡之势杀入我认知的世界,我的小宝更像一个勇敢的骑士,很好地驾驭了它!正是她这番驾驭,引领我对这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
你品,你细品,对于一个初学说话的幼儿,一个“才”字,可见宝宝的语言和思维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你再品,一个“才”字的运用,可以起到的表达效果。针对本文提到的几次,总结大致如下:它可以表明一个人拒不配合的态度,对是非的判断,对事物事理的推断,都可以表达出鲜明肯定的立场,同时还可以彰显语者独立的个性。
事后,我百度百科查阅了一下,“才”字大概有十几种用法的解释,涉及词性的变化,我注意到其中有一条解释,说“才”字可以做副词,表达肯定的态度。我觉得小宝运用的这几个语境,应该就是做副词用。具体的词条我就不罗列了,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找度娘吧。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和幼儿相处,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既特别又有趣。
后记:写于2021年4月30日夜,备注:再过三天,宝宝 满两岁零四个月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