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一篇文章的舍与得(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一篇文章的舍与得(散文)


作者:纪昀清 秀才,1525.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16发表时间:2021-05-05 05:51:22

【东篱】一篇文章的舍与得(散文) 这是一篇祭文的创作谈。很长时间了,这篇文章的发表,原创过程,至今值得我回想,想到了文章的得与失,真的是应了“得失寸心知”的话。我想,写出来,对于我今后的创作,是会有参考价值的。
  
   一
   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如何取舍很重要,有舍必有得,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这一方面我就有切身体会。
   我煞费苦心写完了《猗蘭之思——文兰三周年祭》一文,便于2020年8月9日晚将其投递给了《江山文学网》淡泊宁静社团。该社团在那时位列江山个社团第二。如此有名望的社团,对发表文章的要求自然不同于普通社团。为此,我还略有担心,担心退稿。
   因为在全文三个章节中,我最满意的是首尾两个章节。这两部分是我的切身感悟,写得酣畅淋漓,个人情感也最为饱满。唯独对第二章节,我略有担心。因为这部分大量引用了追思会现场省作协、咸阳作协、秦都区作协及周至县文联等人的讲话致辞原稿,这是不符合江山文学网“精品推荐”要求的。我想,作为散文创作,也不允许这样不加取舍地搬到文章中。
   让我出乎意料的是8月10日上午,此文不仅得以顺利发表,还获得了“淡泊宁静”社团副社长“雪凌文字”的肯定和好评。此文是由她亲自编辑的。
   她在编者按中这样写道:“散文《猗蘭之思》洋洋洒洒一万七千多字,以笔者的视角,以自我感触与亲眼目睹,详尽地记述了作家文兰先生三周年祭祀活动前后的情境,给读者展示了这场非同寻常的三周年祭活动的概貌,更为大家推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作家前辈。整篇作品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参加文兰先生三周年祭的起因、缘由,以及初到文兰先生故居的所见所闻。这一节文字较少,但最能体现笔者稳厚、大气、真挚的文笔掌控能力。看不到任何矫揉造作的辞藻,一切都在娓娓道来中,感受真切,让读者读着舒坦,这种叙说方式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考验一位作家的笔功,不小心就会写成流水账,读感枯燥。因此仅就文笔而言,这一节是全文最大的亮点。文章第二节整体以借他人之言,讲述文兰先生的一生为人、为文的故事。作者详尽地记录了几位关键人物对文兰先生的缅怀词,而文兰先生的形象,正是在这些缅怀词中得到一一展现,文字详略得当,错落有致,让读者不仅了解到了一位不凡的作家,更认识了一位令人尊敬的前辈。读后感触颇深,不禁为文兰先生的文学和人学而默默颔首致敬。文章第三节,即最后一部分,讲述了祭祀活动的最终仪式——坟前祭拜。描写了文兰墓的景致,更抒发了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慨,有了前两部分深沉的铺垫,再读这一部分,让人禁不住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借用那副挽联略表编者心意:‘心存高远自甘寂寞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神圣文学酬壮志,胸含锦绣独具匠心笔底烟霞文采风流鸿篇巨制照乾坤。’作品笔法老道,文字沉稳,情感真挚,堪为佳作。推荐文友共赏。”
   还特意留言说:“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这样的编按,可能在程度上有溢美之词,我相信这是一种呵护与鼓励,并不想把尾巴翘得老高。江山人编辑文章的风格,或者说所持有的理念,都离不开鼓励两个字,这也是很多作者喜欢来这里的一个理由,或者说是情感驱动吧。
   在江山,我遇到了知己者,这份鼓励之情,令我欣慰。“雪伶文字”老师对这篇作品,有精当的评价分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种肯定是一种提携,我明白,这样的评价对于一个热爱文学的人而言,也不是看不见自己的缺憾,而是正需要“美言”的时候,雪伶文字就像一位知心的人,深晓我的心理,娓娓而谈,循循善诱,给我的文学梦加油加温。
   我原本就对申报精品从无奢望。
   不料,雪凌文字的大段好评,又让我对此文斩获精品重拾信心,抱有希望。
   发表的第三日,标志精品的红豆符号却仍未显现。
   于是我就通过QQ给她发信息说:“麻烦试着提交一下精品复审。再争取一次,谢谢!”
   她回复说:“首次,精品未通过的话,会做第二次复审的,您放心。但是我有个看法,不知对不对。第一节,读起来很吸引人,也非常有功底,问题出在第二节。”
   我于是解释说:“文兰夫人吴兰兰女士为了给后人留下详实资料,特意让人叮嘱我这样做的,它具有史料价值。”
   为此,我还将8月11日上午周至县图书馆管理员任信钊老师发给我的微信留言截图发给了她。
   任老师当时留言说:“纪老师好,我看到了您的文章《文兰三周年祭》,全方位地记录了文兰老师在世人心目中的伟岸形象,是县图书馆征集的珍贵文史资料。我馆希望能收藏您发表作品的期刊和作品集。麻烦您有空来图书馆地方文献室参观指导!”
   她看罢回复说:“如果都以第一节的水准,精品一点没问题。第二节个人感觉太平淡了,引述的讲话太多,如果能精简一下,突出某一两个讲话的部分就会好点。如果仅仅站在一篇散文角度来讲,删繁就简会更好;如果重在记录,那么保持原状为最好,无须再更动。所以,我感觉您的目的在后者,这样的话,就没必要乱改动,保持原作模样就很好。”
   我回复说:“是呀,目的在于留下史料,便于人们查对某些细节。”
   她回复说:“留下真实的记录还是第一位的。因此,如果复审时,不加改动,可能加精的几率不大,但这样的文章,不必在意是否为精品,如果仅仅为斩获精品而改动,最后只会导致自己不满意,不值得存留。”
   我回复说:“写作随心而动,自然不是为了精品荣誉而写作,否则写作本身就毫无意义。不拿诺奖的作品,未必就不是好作品。当然,能获奖自然也不是坏事。”
   她回复说:“老师的文笔,我从第一节完全看出来了,我的个人建议是,这篇对你,对作品里的主人都有重要意义,因此重在留下记录,您就保持原文,不要再改动,至少留给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就好了。精品的文章,凭您的文字功底,从其他纯散文上拿也毫无压力。以上,仅仅是晚辈的看法,老师见笑了。”
   她的中肯留言,让我明白了如何取舍,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纵使不获精品,也要为后人留下详实的史料。
   我心知肚明,作为散文,此文若不大量精简改动,纵使申报精品复审,也绝无希望。但从另一面看,这篇文章具有文献的价值。
   如何做到鱼和熊掌兼得?这又是我想到是一个两全其美的问题。有时候原谅自己,少一点烦恼,但阻碍了进步。从文章学看,或者精简发言人的发言,突出要点,也是一种写法,如果为了保存史料,在文末附上那些致辞,保留各位发言人的稿件原貌也是不错的选择。一篇文章,可以引起我的一些思考,就足够了。这也是我来江山创作的一个心得,抛开精与否,但就文章研磨看,我获得了一次进步的机会。
  
   二
   记得,当我第一时间看到任信钊老师的那段留言时,还真吃惊不小。一篇普通的纪实文章,竟引起了周至县图书馆的关注。这令我万万没有料到。由于当时真不知道周至县图书馆竟设在周至县文化馆后院内。
   于是就真诚回复任老师说:“谢谢诚邀,你们图书馆在啥地方?抽空定前去拜访。幸会。”
   任老师回复道:“地方文献室设在万寿宫里。”
   “你发个图书馆定位,我抽空过去与您座谈一下。”
   或许任信钊老师因工作繁忙,并未回复。
   随后,我就又相继将发表在微刊平台的两篇文章的链接通过微信向任老师转发了过去。一篇是《追思张长怀先生》,一篇是《文兰追思会》。前者相继发表在《当代作家》《周至生活圈》后,随后又被《周至文苑》转载。后者相继发表在《周至掌圈》《今日头条》《陕西作家网》。
   任老师看了后,回复说:“拜读老师大作,真实记录了周至文化大家的一生成就和社会影响力。”
   随后他还邀请我加入了“周至地方文献征集交流群”。
   他在群内还发了一份名为《周至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室2019年入藏登记表(2)》的电子表格。电子表格中详实登记了包括长篇小说、散文集、随笔集、快板、书画、杂志、论著等种类在内的800余部图书的书名、册数、单价、合价、著者或译者、出版者/编者。除了文兰、张长怀、张兴海等颇负盛名的作家外,还有不少名不见经传的作者。
   周至县图书馆的收藏,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看得人目不暇接。这让我心头为之一颤。
   截止目前,我在周至县内外各大期刊发表的作品也不少了。只要我如实提供发表作品的期刊,就能和“入藏登记表”中的那些作者一样,享有这份荣耀!
   我的一篇作品从散文创作要求看是失去了加精的机会,却由此换来了我这篇作品被文史单位重视的机遇。失是得,得此而失彼,凡事我们无法求得十全十美,那就要有所取舍了。
   人生难道不也是如此吗?不要因一时的失去而气馁,转过头,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让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生得遇,是无法参透的秘密。我到江山文学网写作,遇到了这么好的文学网站,遇到了这么好的社团,遇到了能够懂得我心的人,似乎一切早就安排好了的,可一切都是无法预料的故事一样的发生,得与失,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加减概念,而是一个充满变数而又令人无限期待的过程。
   似乎,这一程文字旅行,唯有一个主题——得,是的,人生得到很多,我也知道了应该懂得去感谢,感谢一切遇见,感谢这份难得的阅历。
  
   2020年8月12日,2021年5月5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6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议论抒情性的散文,以议论为主,抒情为辅,借助自己“切身体会”为线索,总领全文。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如何取舍很重要,有舍必有得。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文章开篇力求简洁明了,不落俗套,新颖別致,直奔主题。作者以自己曾经投稿于“淡泊宁静”社团的文为例,认真剖析了自己的文本,觉得最满意首尾两个章节,因是“我”的切身感悟,写得酣畅淋漓。唯独对第二章节,略有担心,因大部分引用现场人员的原稿讲话。作者细致描绘了投稿后的全过程,并巧妙引用了“编者按”以及与他人的对话,丰富其思想内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在编辑老师中肯留言中,让“我”明白了如何取舍,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纵使不获精品,也要为后人留下详实的史料。“我”的一篇作品因记录详实而失去了加精的机会,却由此换取了更多作品被庋藏的机遇,这难道不是失而复得吗?文章结尾釆用议论抒情法,收束有力,升华了文章主题,起到了“撞钟”的艺术效果。全文语言干净利落,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一目了然,内容典型且深刻,给读者以真实感,产生共鸣,读罢,令人回味!推荐赏读,感受精彩。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5-05 05:55:41
  感谢赐稿东篱,辛苦了!遥握问好,谨祝在东篱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2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5-05 06:28:03
  写作在于文章的价值,老师的文从"舍"与″得"之间做权衡,指明了写作的方向,所有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好的作品评判加精并非唯一标准,努力写好才能让作品体现其价值。感谢老师分享!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5-05 07:57:18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篇文章,写得实在。大致是一篇祭文,这一点无疑。一篇文章走过的一段写作过程,认识的各类人,现在回顾起来,感受就不一样了,认识也就深刻了,纪老师从得与失的角度,重新认知自己的写作,很可贵了。谢谢纪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经常到访。遥握,问候纪老师夏祺。
怀才抱器
4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5-05 08:21:51
  拜读纪老师投稿东篱文章,颇受感动,且受益匪浅。老师从人生的得与舍感悟中,想到了自己一篇祭文的写作历程。关于文章的精品与否,作了精辟的辩证分析。为一直投稿江山文字的文友,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不要过分强调文章的精品与否,精与不精要学会权衡,也就是懂得正确处理舍与得。学会舍与得,就能更加从容的写出自己真实的心声和灵魂。真是受益匪浅啊!好文,点赞!感谢投稿东篱,期待佳作继续!(高铁途中欣赏有感)
5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5-05 14:41:04
  就写作而言,就是一种态度。态度的深与浅,好与坏,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文章的得失,其实是一个人的真情所致。文字于我心,追求真与美,是永远不懈的。问候老师!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