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在宽广的土地上(微电影)
一、 主要人物
苏涵——女村长
崔璨——农校女学生。
崔明志——农民,崔璨和崔勇的父亲。
张欣荣——崔明志的妻子,崔璨和崔勇的母亲。
崔勇——崔璨的哥哥,外出打工的青年。
崔永寿——崔明志的父亲。
刘英——崔永寿的妻子,崔明志的母亲。
叶常新——无人机公司老板。
王采薇——女,无人机教师
马海龙——地头蛇。
李美娇——马海龙之妻。
徐老板——福海科技有新公司老板
肩扛摄像机的学生
临沂农校学生若干
村委若干
村民若干
二、 地址沂蒙地区白马庄。
三、 时间当代
四、 内容提要无人机公司跟临沂农校合作办学,准备培养一批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教师和无人机维修人员。于是在白马村搞了个宣传性的植保无人机表演,村民好奇围观。无人机的使用必须是在大面积的土地上,联产承包遗留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必须进行土地流转。这引起群众的各种反应。崔家波动更大。农民崔明志想不通,以为自己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了三十多年,现在要流转出去,会影响家庭的经济生活。妻子张欣荣也是这样的看法。但是崔明志的女儿崔璨和哥哥崔勇却坚持主张土地流转。爷爷奶奶因为自己年纪大了,不能种地了,土地流转出去对他们这个年纪的有好处,所以同意孙子孙女的观点。此时,村民马海龙和其妻李美娇带着自己的不良动机,在崔家的家庭矛盾中添油加醋。但是在村委主任苏涵等人的细致的工作下,崔勇和崔璨兄妹俩也极力做工作,崔明志夫妻终于同意流转。
五、 正文
1、 白马庄外景田野日
田野上,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
田野上空,一架植保无人机来来回回地飞行。
无人机教师王采薇(女)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
一群人在观看无人机表演,其中有机关干部模样的,有学生模样的,更多的是当地村民。
无人机在起飞的地头上落下来,停住。
这时,崔璨和一位肩扛摄像机的男同学走近无人机公司老板叶常新。
男同学的摄像机对准了叶常新。
崔璨手持话筒,对着叶常新。
崔明志和他的妻子张欣荣凑了过来。马海龙、李美娇也凑了过来。崔明志面带笑容,为女儿感到自豪的样子.
崔明志(对妻子张欣荣,低声):璨璨当了记者了。
张欣荣:可不是嘛,有个样儿。
李美娇撇撇嘴。
马海龙:听听说什么。
崔璨:我是临沂农校校园电视台的记者。请问,你们的无人机有什么特点吗
叶常新:有几个字可以概括一下,方便,高效,安全运作,老百姓打药不需要接触,没有中毒事件发生,安全有保障;半天才能打完的地,一分钟就打完。
无人机又飞起来,人们的目光又转向无人机。
崔璨:那么你认为,无人机的前景怎样?
叶常新:无人机方兴未艾,就业前景是广阔的。你们农校的学生可以关注这个专业。学会无人机,可以顺利地就业,驾驶呀,组装呀,维修呀,都用得上。现在农机局正在推广。我们需要大量的人才。其实无人机植保只是一个方面,航拍,消防等等都用得上。
崔璨:我们中专学生对无人机很感兴趣。你们准备用什么方式来让我们学习无人机?
叶常新:校企结合,我们已经跟你们学校达成协议,我们出设备,出教师,学校出场地,共同培养无人机人才。你看,她就是我们公司的王工程师,她给你们授课。
无人机教师王采薇笑笑,一副很谦虚的表情。
崔璨:那么,我再问一下,现在的土地都是每家每户地作业,(插入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的镜头)无人机打药、播种能施展得开吗?
叶常新:当然不行。这需要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简单地说,需要土地流转。
无人机落下来。
王采薇(对崔璨):你叫什么名字?
崔璨:崔璨。
王采薇:这个名字很高雅呀。——学什么专业?
崔璨:计算机。
王采薇:那正好适合学习无人机。
2、内景白马村村委会议室日
村委委员六七人,分坐桌子两旁。村长苏涵(女)面南背北坐在桌子一头。
苏涵:我们已经看到了,县里推广无人机,还有各种大型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要求改变原来的生产方式。我们这里是无人机试点村,当然也是土地流转的试点村。现在就要抓紧宣传,搞好土地流转。
3、内景崔明志家日
一个富裕户的家庭摆设,沙发、电视一应俱全。
崔明志:土地流转?是不是又要把地收回去了?
张欣荣:看样子是要收回去。
崔明志:等等看吧。
4、航拍临沂农校外景。
5、内景无人机模拟室日
王采薇正在指导学生模拟无人机飞行。
崔璨面对电脑,全神贯注地操控无人机在屏幕上飞行。
6、内景教室里日
讲台上,王采薇手托无人机模型,正在讲解无人机知识。
大屏幕上显示无人机正在飞行。
台下,王采薇十分认真地听讲。
7、外景无人机实习场地日
实习场地全景。
王采薇工程师正在指导学生使用遥控器操控无人机飞行。
崔璨站在王采薇身旁,注意着王采薇的手指在遥控器上的运动。
一架航拍机飞了起来,飞向龙河河面。
又一架植保无人机飞了起来,在空中盘旋。
崔璨心无旁骛地用目光追随着航拍机。
崔璨用非常灵巧的手指操控着无人机的升降、前进和后退,盘旋和掉头。
同学们用羡慕的目光望着她。
无人机落地。
王采薇满意地笑了。
王采薇:你喜欢无人机吗?
崔璨:非常喜欢。
王采薇:将来你要从事这个专业吗?
崔璨:有这个想法。我不喜欢坐在办公室里,我喜欢野外活动。
王采薇:那正好。我们国家有大片大片的土地需要耕作。你可以到东北,到新疆,到咱们山东的潍坊等地区,那里土地都流转了,你可以大显身手。
崔璨望着远处憧憬着未来。
崔璨:我们这里土地也快流转了吧?
8、内景崔明志家日
崔明志:孩子他妈,我有点想不通。
张欣荣:我也是。
崔明志:你想,多少年了,咱们一直在自己的地里种庄稼,现在又把地送出去,以后咱们怎么生活?
张欣荣:是呢。
9、内景村委会议室日
苏涵:现在对于土地流转,村民有误解。他们有的担心失去土地。
村委委员甲:这是误解。不过可以理解,他们已经习惯了。
苏涵:咱们领导班子成员,要注意多做解释,说明土地流转的好处。
10、内景崔明志家日
崔明志的父亲崔永寿、母亲刘英,崔明志夫妻坐在沙发上议论土地流转的事。
崔永寿:明志,村里搞土地流转,你有什么打算?
崔明志:什么打算?我看不一定是好事。
张欣荣:我也怀疑。
崔明志:咱老百姓好不容易分的地,我不想把地再让给人家。
张欣荣:让给人家自己吃什么?
刘英:慢慢想想,跟着社会来吧。
崔永寿:我是这么想,我跟您妈妈已经老了,地也不能种了,现在粮食也不值钱,就算一亩地打点粮食,跑去化肥农药机械使用,算起来也就是剩几百块钱,这还不算自己的劳动。
张欣荣:那你想怎么着?
崔永寿:倒不如交了算了。听说土地流转以后,每亩地一年给800块钱,年终还有一百块钱的奖励。
刘英:按说交了合算。不用再操心费力,到时候钱就来了。
张欣荣:光图身子受用!他爷爷,你就那么轻信他们的话,怕是地交出去就成人家的了,再也弄不回来了。
崔明志:我也担心靠不住,没有天上掉下的馅饼,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崔永寿:那你不参加流转了,我跟你妈妈可是不想要地了。
张欣荣:你是把命根子交给人家了!
刘英:别那么说,看看再说。
崔明志:妈,我也知道那样合算,可是,你知道,像我这个年纪,外出打工人家也不要了,有几亩地看着,爱种点菜就种点菜,想吃什么就种点什么,没有地了,还那么自由吗?
11、内景村委院外日
宣传栏里贴着关于土地流转的政策宣传。
一些人边看边议论。
村民甲:这是好事呀。
村民乙:我家五亩地,每年能收入五千块钱。
村民丙:天上掉下馅饼了。
村民丁:地上挖了陷阱了。
村民:看谁承包吧。按照现在的情况,光种小麦玉米,一亩地总共也就是收入1000块左右,都发给咱们,他挣什么?
张欣荣边看边听大家的议论。
12、内景崔明志家日
张欣荣:政策说得很好,就怕到时候就变了。
张永寿:我看也不要乱怀疑,现在的干部作风比原来好多了。
刘英:没看电视上说的,上边正在扶贫,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崔明志:我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我是看他们实际上怎么样,不是看他们的宣传。
张欣荣:地不能说交就交了,交了地,就是交了命根子。
13、外景崔明志门口日
一辆轿车从对面开过来,停在门前。
崔明志的儿子崔勇从车上下来,进了大门。
14、内景崔明志家日
刘英:小勇回来了,不是很忙吗?
崔勇一边坐一边说。
崔勇:再忙也得回来,不是土地流转的事吗?
张欣荣:你在外边听说了?
崔勇:听说了。
崔明志: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崔勇:这是件大好事呀,爸爸。
崔明志:好在哪里,你说。
崔勇:爷爷奶奶都老了,不能种地了;我在外地打工。你们也老了,全家十几亩地,就你和妈妈两个人能种得了吗?
张欣荣:说的是那么回事,咱们庄户人就指望种地过日子,不种地了还有什么出路?
崔勇:你们怎么脑子就不转圈呢?我不种地,在外地打工,每月工资就八千多。
崔永寿:小勇说得对呀。八千多,光买粮食,也得八千斤,八千斤,咱全家一年也吃不完呀。
崔勇:爸爸,你可以算一笔账,咱这十几亩地,化肥农药每亩得花多少钱?农忙时候雇人家的旋耕机、收割机、脱谷机,又得多少钱,这还不算你们操心费力。跑去成本,每亩地,撑了天也就挣个几百块钱。这样合算吗?
崔明志:你光看着一面,你能打工,俺这样的没地了,打工人家也不要了。在地里干点,就算挣得少点,心里也踏实。
张欣荣:你爸爸说的是呀。
崔勇:人的习惯难改呀。
刘英:是呀,你爸爸种了多年的地,一下子没有地了,是不得劲儿。
张欣荣:俺实在舍不得把地给人家。
崔勇:那你就在地里累死吧。
崔明志:累死俺也情愿!反正这地不能交出去!
崔勇:那你想想吧,我还得回去上班。
崔勇转身出了门。
15、外景田野地头日
崔明志站在那里,望着自己地里的庄稼,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
崔璨骑着电动车从沿河路上走来,看到爸爸停了下来,把电动车插在路边。
崔璨:爸爸,你在这里做什么?
崔明志:又大星期了,小璨。我在看咱的庄稼。
崔璨:你是不是恋着你的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崔明志:又卖弄你的诗了。
崔璨:这不是我的诗,这是诗人艾青的诗歌。我看你的眼里好像也有泪水呢。
崔明志:我没流泪,只是舍不得咱们的地。
崔璨:爸爸,你知道历史在发展吗?
崔明志:这个我懂,什么都在变化。
崔璨:这就对了。你知道,现在咱们国家科技发展很快。农业耕种不光要求实现机械化,还要实现智能化。
崔明志:别跟我讲深了。
崔璨:那就讲浅一点。现在的地,还是每家每户地耕种,大型播种机能用吗?
崔明志:不能用。
崔璨:大型收割机能用吗?
崔明志:也不能用。
崔璨:那只能用小型的,小型的效率很低。有的地块小了,什么机械也用不上,
那就只能用原始的犁耕地,收获庄稼只能用镰刀割。
崔明志:这不都是实话吗?
崔璨:爸爸,那天你看见无人机了吧,那是个先进的机器,人工打药要一天的地,它一个小时就能打完。有了那个东西,撒药也不会中毒了。你看这样好不好?
崔明志:那当然好了。
崔璨:可是,现在的土地,就像过去人身上的补丁,一小块一小块的,无人机能用上吗?
崔明志思考。
崔明志:用起来不方便。
崔璨:这就需要把地集中起来,连成一片,那样无人机工作就畅通无阻了。
现在全国好多地方都用上了无人机,一片地就是几千亩上万亩,无人机工作的效率很惊人呀。
崔明志:是那么个道理,可是我总是很担心。
崔璨:你担心什么?
崔明志:我担心地给了人家就不是自己的了。
16、内景村委大院日
村民会议。
村委委员坐在主席台上准备答村民问。
苏涵:今天把大家召集来,是想就土地流转问题听听大家的意见。首先说明,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原来的联产承包制已经容纳不了先进的农业机械的使用,特别是,现在已经到了智能时代,好多地方在植保方面已经用上了无人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耕作方式的变革,这是必然规律,谁也挡不了。现在请各位提出自己的意见。
村民甲:土地流转,一旦流转出去,这地还是自己的吗?
苏涵:土地流转,只是将土地使用权转变一下,它当然还是自己的。
村民乙:土地流转后,没有地种了,我们干什么?
苏涵:可以外出打工,不愿意外出的,可以在别人承包的土地上打工。
村民乙:在地里打工有钱吗?
苏涵:那是另一笔收入。我们定的,一亩地可以给你八百元地租,年终再给你一百元的奖励。打工所得还是你的。你们自己算一算,这样合算不。
崔明志:合算倒合算,可是,我们这个年纪的怎么办?外出打工人家不要,在流转的地里打工也顶不了岗了。
苏涵思索一会儿。
苏涵:是呀,你们有劳动的习惯,闲着也难受。
这里主要强调了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无人机在我们学校已经成了一个专业,可见其重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