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 黑狗
黑狗(小说)
我从南苑水塘垂钓回来,已经中午时分,路过大大小小的零星菜地。
所谓“南苑”,是我为长春一个高档小区保利罗兰香谷南边一块荒芜草地取的名字。
据说,那是原归部队管辖的土地。东西长两千米,南北宽四百米,北边是丘陵,南边是草地,中间是一片碧水湖,有鲫、鲤、鲢等淡水鱼,是一个好钓场。
近几年,部队放弃了这片土地。附近的居民,便纷至沓来,开荒占地。
转眼间,把这片土地,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菜地。
立夏刚过,各家菜地里,布满了种菜人群,惟独我路过的一块小菜地,还残存着去年苞米秸子和黄豆根茬,保持着冬天留下的衰败景象。
一只黝黑铮亮的小狗趴在那里,它望我一眼,草褐色的眼睛,顿时焕发出光彩。
站起身来,像一条小狼,向我猛扑过来,竟然亲切地舔我的手和脸。
这淬不及防的动作,弄得我大惊失色。
我求救似地对附近菜地里人说,快把你家的狗叫回去吧!
那人的回答,更让我惊讶不已:“它是我邻家的狗,在这里,已经趴了一个多小时啦。好像在等什么人?不是特为等你的吧?”
一听这话,我毛骨悚然:“这狗等我干什么?”
这时,那只狗纠缠我简直无计可施:我紧走它紧跟,一会儿窜到我的前头,拦住我的去处,又是扒又是添……
起初,我对它好言相劝:“你回去吧,我过几天再来看你,给你带些好吃的!”
它好像是听懂了,可就是不听,反而“亲昵得”,让人更难以招架!
就这样,我极力想摆脱它的纠缠,可硬是摆脱不掉。它从小南苑一直纠缠我到繁荣路,大约有三、四里路。
其实,说起来,要摆脱一只狗的纠缠,也很简单,只要黑起脸来,用钓鱼竿把它打跑就是。
可是,我这个人的软肋,就是心慈面软,一脸抹不开的肉。
我不好意思,对“友好”行为,恩将仇报,哪怕它是一只狗!
但是,快过繁荣路时,那狗纠缠我的力度,毫不衰减,我忽然感到可怕:“那狗,万一过了马路,就必然跟到我家,那可就麻烦啦!”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见那狗与我的关系不一般,问道:“大哥,这狗是怎么回事?”
“我不认识它!它无缘无故地纠缠我!”
“怪呀!”那女人连忙招呼狗,想为我摆脱困境。
说时迟那时快,路口信号灯,由红变蓝,我趁机跑过马路。
那狗由于精神分散,迟误一步,刚想过马路,信号灯又变了。
这时,我听到嗷地一声狗叫,心猛地一缩:暗想:“坏了!狗被车撞啦!”
回头一看,车行道上,并没有压死或撞伤的狗。
回到家后,那只纠缠我的黑狗,依然挥之不去。
依稀觉得,那狗的目光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
由于牵挂那只狗,第二天凌晨四点,我又来到小南苑。
快到昨天遇到黑狗那片荒芜菜地时,我突然紧张起来,心情很矛盾:我希望那只小黑狗在那里,表明它还活着;我又担心,它完好无损地在那里,怕它再次纠缠我。
“先生,请留步!”昨天遇到的那位先生,在附近的菜地里叫住我。“告诉你个,不幸的消息!”
“怎么!那只小黑狗?”我愕然一怔,猜出事情的八、九。
“小黑狗,倒是没什么大碍,只是腿部受点儿创伤。”他说:“这家菜地的女主人,昨天半夜子时走了!”
“你是说,梁老师?她走了?”我十分惊诧。
“是梁校长!昨天夜里,在中日联谊医院故去了,死于心梗!”他满腔悲痛地说:“可惜了的啦,多好的梁校长啊,是我女儿最尊敬的恩师呀!”
“是呀,她虽然九十高龄了,看她经营菜园的精神头儿,都以为她年龄过百不成问题,谁也不会把‘死’字,同她联系在一起呀!”
“这么说,你们早就认识了?”
“她在十二高中当校长时,曾请我去给高三学生做辅导高考的报告。细交谈,才知道,我们还是老系友呢,都是学化学的。我入学时,她已经毕业了……”
“那么,你们近年来,还有过接触吗?”
“有过。记得,去年夏天,菜园干旱,有一天,我来小南苑垂钓,途中看见梁大姐很吃力地提水浇园,就过来帮忙。”
“那么,在你帮她浇园过程中,那只小黑狗在不在场?”
“在呀,啊,我想起来啦!”他一语,点醒梦中人,我自言自语:“怪不得,我昨天觉得那只狗的眼神儿,那么亲切、那么眼熟,原来它认出我啦!”
“不是,偶然相遇认出你来,而是在你与它相逢的故地,它特为地等着你,它想通报你一个重要消息!”他说这番话时,做出令人难以理解的痛苦状:“这太神奇啦,太不可思议啦!谁会相信,做出如此神奇和不可思议行为的,竟然是一只狗!”他喃喃自语:“无独有偶哇,这一切,也就不难怪啦!”
“你说啥?什么无独有偶?”
接着,他又讲起家中发生的另一件奇事。
昨天中午十一点左右,邻居梁校长家的小黑狗,突然,拼命地挠他家的门。
他女儿刚打开门,小黑狗就叼住她的裤脚,往对门梁老师家捩。
她进屋后,发现独居的梁老师,已经不行了,就连忙打120,并亲自护送她到中日联谊医院。
随后,就发生我与小黑狗在梁老师荒芜菜园遭遇,以及其后它一路纠缠的一幕。
事情至此,小黑狗跟踪之谜,似乎可以勉强地得到解释:小黑狗为了救主,搬请它认为能替它救主的人去帮忙。
可是,这却留下了更大疑谜:狗有情感,这是不成问题的;但是,狗有记忆、有思维、能推理吗?狗那么神吗?
谁知道呢!这也许是人类认知的盲区。
这可能涉及生物的超微感觉,超敏心理和超级智慧等一系列的新领域……
对这些问题,本人无能为力做出合理的解释,只好交给聪明的后代去解决了。
临了,那位先生告诉我,当下颇为关心的两件事:
其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名言的首创者,竟然是梁老师,对此,中央有关部门早已记录在案。这句话的人诲功绩,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误人罪过,同样具有震撼性的!
其二,梁老师走后,她家那只义犬,由她的得意高足,邻居的女儿经管……
你首肯和高评,对我来说,是最高奖赏和最大鼓励!
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中的三分之二部分(前边的段落 ),是我我前几天亲身经历的怪事,后三分之一(梁校长出现部分),带有小说虚构的特色。
实际上,小黑狗黏糊(纠缠)我之谜,并没有彻底揭开。
这个问题,我还准备追究下去。
祝好,顺祝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