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难忘五月七日(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难忘五月七日(散文)


作者:茆屋闲客 秀才,1063.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44发表时间:2021-05-10 19:38:51
摘要: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哎,在这个春夏之交的美妙季节里,惜我少壮读书浅,而今老来作诗难!
   嗨,清风徐来,万物葱茏,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芳香正浓……歌颂祖国美好山河的类似词汇,还能在我心中不断涌现!
   然,此时此刻,我最想表达的只有两句话:人间最美五月天,七号吉日最难忘!
   六号晚六点,我正在县城的家中准备晚饭,突然看到老大哥发来微信:“明天你忙吗?如没有安排,老母亲想和我们一起,上午到祖坟,给老祖宗报喜;下午去五.七农场,探望二姨父母。明早我开车去接你。如果明天没空,后天也行。”
   我立刻回复:“太好了!明个我全天听从大哥安排。礼品什么的,请让我来准备。”
   对接妥当后,我与爱人边吃晚饭,边聊起大家庭的事儿。
   按春节前的预约,这个“五一”节,我们兄弟姐妹七家老少三代,本打算要悉数团聚老家,提前为老太太庆贺九十大寿的,但家住无锡的四弟,在家人微信群里说:“报告哥姐妹,今年五一期间,正巧我儿媳要生双胞胎,为老太太祝寿,最好再推迟一段时间,如能这样安排,到时我们三代七口,就能全部参加!”
   大家庭主事的二哥随即回复:“四弟儿媳将为我们添两个大孙子,在盐城的二哥祝贺四弟!……为老太太祝寿,看来是要推迟了,具体什么时间,请大哥确定!”
   一向沉稳的大哥,这次回复却特别迅速:“喜事盈门,可喜可贺!……农历六月初六是老母亲正生日,考虑到孩子们上班,我看了日历,六月初一初二,正好是礼拜天,就定这两天为老人家祝寿,大家看如何?”
   家住昆山的二姐很快回答:“太好了,我们没问题!”家在无锡的老妹,随即在手机屏幕上“燃放”了一串串鞭炮、焰火来;大姐和我,家住县城,离老家最近,自然连声喊好!……
   自七年前老父突然仙逝后,开始老母亲还答应到七子女家随意住,无论江南江北,不管事有多忙,只要一个电话,我们各家都能争先恐后,高高兴兴地接老母亲到自家来住。
   可仅仅一年时间,老母亲就“反悔”了,执意要回老家,一心要在老屋安度晚年,要求只有一个:每天都有儿女陪夜。我们也心知肚明,母亲做了一辈子主,在哪家条件再好,也没有在老家舒坦。
   去年四月八日,我曾写过一文,题目有点长:《今年陪母亲新景象,我是多次排不上档》。今年春节时,我和大姐、二哥闲谈时表明:六年了,在老家老大姐陪母亲时间最长,去年二哥也超了三个月,您俩是我学习的好榜样。老大哥七十二岁了,去年他一人从南京开车来回,就跑了七八趟。今后大哥开车回来的次数一定要下降,江南其他姐弟妹陪母时间,也全由他们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剩下的天数,我来克服小家困难,就由我一人兜底来扛!
   今年五一节,先说好二哥来陪母几天的,可老大哥还是过意不去,执意在三号又开车到家了……
   爱人听了我的唠叨后说:“带孙女的事你放心,我全力支持你多陪老人家!我马上要退休了,然后也要去陪老太太!”……
   七号早七点,大哥开车来到了我的小区。我是个坚决不学不开轿车的怪人,平时回老家陪母亲,三十几里地,一小时工夫也就到了。大哥一定要来接,我恭敬不如从命了。我们买好看望二姨父母的礼品和自己吃的东西,径直返回老家。
   看到我们兄弟俩到家,老母亲更加精神焕发,一点看不出耄耋老人的神态。二十多年来,我们先后为老母亲买回的三根拐杖,一直放在家里,几乎是个摆设。四月二十四号,四弟儿媳平安产下双胞胎小子以来,老太太更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用老人家自己的话说:“一下子见了两个大重孙子,我是睡着笑醒了啊!”
   报告老祖宗的“大红包”,老母亲早已准备好了!出发前,我用手机给母亲和大哥来了张合影。娘儿仨很快步行来到我家祖坟前,按照老家的风俗习惯,分别给我的曾祖、祖父母和先父一一报喜、送红包、行大礼,并拍照留念。
   老母亲的一生,总是孝字当头。哪怕自己再怎么吃苦,也绝不允许自己亏了半点孝道。曾祖母活了八十六岁,在世时特别喜欢我母亲的勤劳与孝心。母亲对待自己的公婆,更是尽心尽力,几十年如一日。祖父母健在时,父母行阳孝一着不让;祖父母过世后,父母行阴孝一次不忘。祖母活到九十岁,最后十二年奶奶一直住在我家,由我父母亲照应日常生活;民间有一个普遍做法,老人过世到一百冥寿之后,后人就不必单独祭祀了,可我母亲不然,无论父亲在不在世,每到祖父母生日和祭日,老母亲都会像过节一样,专门做出饭菜,在家里为祖父母烧纸祭祀行礼,今年“超期”行阴孝快二十年了!
   几十年来,我们这些子孙,就是在父母无数次践行阴阳两孝中,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日积月累,点滴都能记在心头。我大哥十九岁当兵,二十一岁提干,五十多年,年年如是,钱物支持,没法计量,总是把父母和弟妹放在心尖上。哥姐作出了好示范,我们小弟妹们,岂敢退后而背离孝悌大道呢?
   在向老祖宗报喜后的回家路上,我们遇到了好几位乡亲,还得到了他们的点赞:“这下子好了,你们的老母亲就是全福老太太了!”我笑而答道:“是啊是啊!我们来向祖宗报喜,是传承孝道祖德的一个形式。家族这棵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必须常与祖先连根养根,根深才能叶茂啊!”
   我们亲兄弟四个,婚后都坚决执行了当时的国家生育政策。大哥、二哥每家只有一个女儿,我和老四一家只生了个儿子。前年我儿子儿媳,为我生了一个可爱的孙女;老四父子两代结婚比较早,四弟的孙女今年虚十岁了。没想到我们的侄子侄媳,如今还有这么大的魄力,一下子又生了双胞胎小子,在国家生育率大幅度降低的当下,我侄子真是为家为国立了一个大功啊!这也是我们老母亲今年最开心的事喽……
   五月七日中饭后,稍作休息,还是老大哥开车,我们娘儿仨就出发去五.七农场看望二姨父母了。
   今年春节期间,我和大哥一起,为父母两头最需关心的大舅母和二姑母叩首拜年。当时我和大哥说,我好几年没去二姨家了,是否这次也去一下?大哥说时间太紧,等下次回来再去吧。
   在我的三位嫡亲姨娘中,小时候我最愿去的就是二姨家。二姨家在农场,那时的生活条件,虽比不上城里,但是比我们农村好得多,至少有大米饭吃,不像我们小时候每天三顿,都喝几大碗大麦糁子粥!
   记得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连续好多年,每年一放暑假,我都高高兴兴,屁颠屁颠跟着比我大四岁的二哥,一人背着一小袋鲜玉米拐子,从家里出发,向北步行七八里泥土路,到二姨家去吃雪白的大米饭。
   一路上,我或是听二哥讲有趣的小故事,或是行走在大河堆上茂密的树荫中,聆听着夏日的蝉鸣和各种鸟语,我虽然听不懂这些悦耳的天籁之音,但我知道很快就可以到二姨家饱餐一顿大米饭啦,所以哪怕肚里再饿、跑得再累,我也能紧跟二哥身后,绝不让二哥操一点心!
   二姨家的房子比我们家大,也比我们家好,但二姨家人口也很多,一下子陡增两张大嘴,那时我太小,是不会考虑到二姨是不是很为难。在我的印象中,二老总是亲切的、温和的,当我们住了好几天想回家时,二姨还会说:忙什么呢?再玩几天吧!临别时,二姨总要给我们十几、二十斤大米带着,还一直在说一放假就来玩啊……
   现在年轻人,从来没尝过饥饿是什么滋味,一定无法理解我们那时每次到二姨家饱餐解馋的痛快感觉,如今每每想起,那种发自肺腑的感恩之情,立马就会充满心间,溢于言表!
   工作三十几年来,以前我到二姨家的次数比较多,尤其是二老的大生日,那必须提前到达祝贺的。自二姨生了严重的肠胃病八年来,我虽然到医院或家里看望过几次,但这几年我还有点稀里糊涂,专程到家看望二姨父母的次数实在太少了。
   这几年,我们不愿多去看望二姨父母,表象上我们可能还心存“抱怨”,就是无论到医院,还是到家里,不管我们怎么表达孝心,二姨坚决不收一分钱,有时连带的礼品都要悉数退回,这让我们在情感上似乎很难接受。农场退休的老职工老保优厚,老两口每月能拿上万,我们知道他们不缺钱花,但每次看望二老,我们满满的心意,又实在不能不表达出来……
   二姨家在农场有一套楼上商品房,但二老和我母亲一样,就喜欢住那过去的老平房里。七号下午一点许,当我们的车子快到二姨家时,远远地看到二姨父在东山头望着迎着我们。
   当我们下车时,我一把握着二姨父的手,就先想“封”住老人家的口:“我好久没来拜访二老了,今天我们带些二老喜欢吃的东西,请您一定不能拒绝啊!”二姨父笑着说:“我都好谈,但还要看你们二姨的态度呢!”
   印象中,二姨是位早已病入膏肓的老人,可出乎预料的是,半年多来我二姨的便血病彻底好了!二姨父告诉我们:八年前医生就悄悄地说,二姨这病最多能活半年,没想到现在身体恢复了正常!
   在我们进屋后吃着二姨父为我们准备的鸡蛋时,眼前一幕,我被深深吸引:我母亲与二姨母各坐一张小凳子,老姐妹俩靠得很近,腿挨着腿,两双手一直握着不放,你一言她一语,分享着各自的喜悦!一位笑着说着一下子见了一双大重孙子,一位说着笑着自己病去如抽丝的美美滋味!我不敢打一点岔,生怕打断了她俩的谈兴,这回我算是完整领会到“促膝谈心”的真正含义了!
   在我的心里,二姨母一点不像出生在贫寒家庭,而是大家闺秀般,八十六岁的高龄,谈吐与气质,一点不亚于老年资深明星。常听母亲说,家里家外,一般人都有点怕二姨,但我们一见面,二姨总喜欢抓住我的手,还不停地夸赞姨侄,所以我是既敬重二姨,还一点不怕二姨。
   临别前,当我看到门外田里长了一块绿油油的韭菜时,为了打消二姨仍然拒收礼品的顾虑,我便主动要带些韭菜回来,谁知道二姨父母非常开心,二姨父马上到田里割了两行,三位老人又抢着很快拣了起来……
   临别时,我拉住二姨的手说:“我们玩的时间太长了,您老人家早点休息。韭菜我全部带走,但这次我们带来的一点礼品,请二姨一定全部留下!”
   二姨说:“那下次,你们一定要空手人来看我,这样我就最开心!”
   二姨说着说着,还是将大哥带来的两听茶叶和母亲安排的一箱饼干退了回来。母亲小声对我说:“我家三儿子面子不小,要不你二姨肯定一样不收!”老妈妈的两句悄悄话,说得儿子我心里一直美滋滋的……
   (辛丑年三月二十九)

共 40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百善孝当先,中华传统一代代传承下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作者将为老母亲过九十大寿,家中又喜添人丁,家和万事兴,父慈母爱,子女孝顺,娓娓道来的家庭之事,让读者也一同感受到了和谐的气氛。每一点回忆都仿佛在述说着亲情。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10 20:54:08
  好家风好家庭好孝心,生活中得如此好家,真是幸福无限!美满无边。连连写出精典美文!祝贺了!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1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5-11 04:13:36
  感恩黄社留墨雅评鼓励,谢谢先生,致敬先生!
2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5-10 22:17:16
  真真羡慕茆屋闲客先生啊!九十老母福寿在堂、富贵康宁,兄弟姐妹七家老少三代能够欢聚一堂、谈笑风生。骨肉亲情浓,家和万事兴,母慈儿孙孝,传承好家风。高尚品格,热烈赞颂!
回复2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5-11 04:34:56
  感恩孙夫子大驾光临,洒墨留香!见字如面,家话温馨,感谢引领,文祺夏安!
3 楼        文友:叶雨        2021-05-11 00:35:50
  读者这样的文,心里满是自豪和幸福。为这一大家子的和睦和孝心深深感动着,母慈子孝,子孙满堂,这正是许多人仰慕的和谐家庭的典范,朴实的语言,浓浓的亲情,构成一幅和谐和睦的画卷,读着,品着,悟着,幸福着。这就是好文的 感染力。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3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5-11 04:26:58
  感谢叶社夜半还在审稿、批示和激励,致敬问安老师!
4 楼        文友:叶雨        2021-05-11 00:37:14
   读着这样的文,心里满是自豪和幸福。为这一大家子的和睦和孝心深深感动着,母慈子孝,子孙满堂,这正是许多人仰慕的和谐家庭的典范,朴实的语言,浓浓的亲情,构成一幅和谐和睦的画卷,读着,品着,悟着,幸福着。这就是好文的 感染力。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4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5-11 04:28:29
  再次感谢社长的鼓励和帮助!
5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5-11 04:17:25
  感谢枫魂帝星老师辛劳编按和温馨鼓励!敬请老师指点教导。谢谢!
6 楼        文友:袁野        2021-05-11 14:18:50
  真情实感,自然流淌。下笔成文,沁人心脾。
   朴质无华,推荐阅读!
回复6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5-11 14:30:42
  谢谢老师精妙的点评!致敬!
7 楼        文友:鲁芒        2021-05-12 16:42:11
  和睦家庭,令人羡慕!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回复7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5-12 23:08:38
  谢谢先生,致敬夏安!
8 楼        文友:袁野        2021-05-12 22:05:11
  语言形象活泼生动,幽默风趣,难怪我的同事们夸赞好文采!细读慢品还真是的呢!
回复8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5-12 23:09:07
  谬赞过奖喽!
回复8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5-15 10:58:42
  真的假的?!谢谢您嘞!
9 楼        文友:水墨砚儒        2021-05-15 09:20:07
  孝亲的事,总是感人至深。
回复9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5-15 10:58:09
  谢谢您留墨雅评!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