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武侯祠怀古(随笔)
丢下繁乱的案牍之事,忘记奔波生活的酸甜,不翻阅史诗,不吵醒往事,人在旅途,短的是一路的风景,长的是风景中的人生。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南一环武侯祠大街,据介绍,它是中国唯一的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庙,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五重建筑,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
雨中游览,别有风味。打着伞在雨中穿行,秋雨缠缠绵绵,时而很是轻盈,细密的雨丝在天地间织起张灰蒙蒙的幔帐;时而又略显得沉重,径直划破幔帐,穿过参天古木,拍打青瓦紫廊,敲击出清脆的音符,犹如霏微萧瑟,如此凄凉冷清。我在想,这雨也许恰是天祭英灵。君不见,后主率姜维、马岱、费祎等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扶棺而潸然泪下;君不见,唐宰相裴度撰写诸葛武侯碑文而泪眼朦胧;君不见,柳公绰沐手抄书“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而茫然四顾;君不见,杜工部正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殿悬“名垂宇宙”匾额,两侧为清人赵藩撰书“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联是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总结,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下联,学术界对治蜀“宽严皆误”理解上的分歧与争论也从没有停止过。我一直以为,如果事事都要审时度势、深思熟虑,那势必会坐失良机,并且此联主次未分、有失偏颇,没有把蜀汉丞相文治武功、高风亮节体现出来,尤其没有表达出其为报先主三顾茅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知恩图报之品格、奋发有为之志气和锲而不舍之精神。其实,我更喜欢另两副对联,一副为:“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另一副在湖北襄樊古隆中:“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我觉得这两副对联才能概括诸葛武侯的传奇一生。今天我们讲“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我认为诸葛亮一生未忘初心和使命,并为之奋斗了一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好传统、好榜样数不胜数,如果把诸葛亮的事迹纳入干部教育之中,也不失为一个好样板。
正殿中供奉着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瞻仰其像,脑中闪过电视剧中的一幕幕场景:隆中对策,定计三分天下;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与公瑾手心同写“火”;赤壁斗智,草船借箭,巧借东风,定鼎荆益;随后制定法律、崇尚廉政、屯田治水,使蜀与魏、吴成三足鼎立之势;先主托孤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攻心为上,七擒七纵,平定蛮夷;而后奖率三军,六出祁山,“庶竭驽钝,攘除奸凶”……一桩桩、一件件,一生“玩火”,一生谨慎,借事思人。爷虽不在江湖,但江湖却留下爷多少传说。
有些故事有张冠李戴之嫌疑,但诸葛武侯的文章却是绝妙佳品。长廊两边刻有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逐一读来,热血沸腾。文中句句恳切,情感真挚,尽书其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如此文章,搭配岳飞酣畅淋漓的书法,堪称一绝。还有《诫子书》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句子,至今还是许多人的座右铭。读罢,我不禁长叹:“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我说,无论官位多高,无论故事多长,都免不了大江东去浪淘尽!也许能长久传下去的惟有文章。江山还在,松柏林森。传奇接力,文章千古。
离开武侯祠时,雨还在下,还细细密密轻轻地敲打着我的心门。
成都武侯祠和锦里街道相连,但很多人不知道。结构紧凑。那里的书法很见功底。回忆那诸葛亮和刘备托孤的历史,很为诸葛亮一生的不懈努力唏嘘。佩服他!受人之托,不辱使命!一生呕心沥血!条件不允许,也硬要北伐。把命都搭上!是个自古以来的忠臣形象!您写得很到位。(?ò ∀ ó?)
感谢您支持山河社团。敬茶!远握!(;一_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