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箫声悠悠,笛音袅袅(散文)

精品 【丁香】箫声悠悠,笛音袅袅(散文)


作者:柳絮依依 举人,4550.7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27发表时间:2021-05-13 17:15:26

【丁香】箫声悠悠,笛音袅袅(散文)
   第四次走进永庆坊,已是春末夏初。杨柳依依,小桥流水,三两游人缓缓而过,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倒映水中,一幅天然水彩画泼洒在眼前。
   下雨前的广州老城开始闷热起来,但阻挡不住游人的脚步,他们经过曾经“一湾清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西关,沿着绿水道一路观光游览,辗转来到永庆坊。
   永庆坊的百年骑楼古香古色,这里以前是商业繁华地段,如今街边骑楼依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漫步在微改造的永庆坊里,可寻访李小龙祖居,可买一瓶母亲当年用过的国产雪花膏,可欣赏做工精巧的广绣旗袍,可坐下来品尝岭南特色美食。在这古风扑面的小巷子转悠,犹如走进慢时光的幽静古街。
   广绣店斜对面就是岭南箫笛文化空间分馆,门边墙壁上四个红色的艺术字“郭氏乐声”非常醒目。我信步走进这广州非遗大师工作室,欲浏览岭南箫笛的历史起源时,突然悠扬婉转的笛声传来,原来郭大强师徒二人及玛娜女士已等候在工作室,开始用音乐迎接美女主播的到来。美女主播早已开播了,我们踏着笛声的节奏走进了箫笛世界。
   一进门,就见右边墙壁上挂着一把旧长笛,郭老师介绍这笛是多年前制作的定音笛,现在已不能吹出美妙的音乐,但这笛是历史的见证,是岭南箫笛发展的见证。
   因为热爱音乐,因为喜欢南箫,直播间海内外的网友们不停提问,郭老师都胸有成竹地回复。他解说了南箫的相关知识,沿海一带如广东、福建用南箫,其作用是用于戏曲伴奏,一九五八年后南箫才有独奏。有网友再次提问,广州箫笛与北方的有何区别?郭老师回答,每个地方戏都有独特性,箫笛都是为其伴奏,如广东是粤曲,北方各地有他们自己的戏曲。
   网友中不乏懂音乐的人,他们在直播间频频发问,郭老师临危不惧,娓娓道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我国南北方都生产箫笛,南方箫笛产地主要在苏州、上海一带,贵州玉屏、广州箫笛在箫笛生产方面占有一席之地;北方箫笛产地主要是北京、天津一带,主要生产梆笛。当时生产的笛多为平均孔,即笛孔之间距离均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箫笛转向了十二平均律开孔,即按钢琴的音律设定开孔,两种音律的区别,体现在开孔位置的不同。近代以来,各种形式的民间曲艺蓬勃发展,为了满足多样化的演奏需求,民间乐器随之发展、改良,形成了北方以梆笛为主,南方以曲笛为主的局面,除此以外,还出现了巨笛、加键笛等创新萧笛。民族乐器以往没有半音,箫笛加键能够使其演奏出半音,丰富演奏。箫笛经发展、流变、融合,逐步演化为如今的形态。
   浏览墙壁展示的文字图片,聆听郭老师与网友们的互动,让我们了解道箫笛起源于古代的骨哨、骨笛,那是充满智慧的先民用飞禽的胫骨或翅骨钻孔制成的骨笛。在历史的长河中,箫笛起源的年代久远,在距今7800-9000年的中原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贾湖骨笛,由仙鹤的翅骨制成的贾湖骨笛,出土于河南襄阳贾湖遗址。考古学家对骨笛进行测试,发现贾湖骨笛不仅能演奏中国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试的乐曲,还能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音乐,贾湖骨笛音调非常齐全。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中,从宫廷礼乐到飨食宴饮,箫笛一直作为伴奏出现,从文人雅士的音律交游到梨园曲艺的演唱,箫笛也从未缺席。宋元时期,出现太常笛,与今天的洞箫十分相似,到了明清,箫笛的发展更是到达新高度,明清曲艺兴盛,清代昆曲极受欢迎,昆曲的伴奏乐器曲笛也发展起来,出现了以笛定弦的现象,昆曲唱腔也影响了曲笛的吹奏技艺。明代律学家王帮直的《律吕正声》记载,竹制乐器有篪、箫、篴、管、籥等,可视为现代箫笛的原型。
   箫笛种类展览,让我们知道了琴萧常与古琴、古筝搭配演奏,外形相对细长,音色较典雅幽静。洞箫为“U”型吹口,音量大。南箫通常为南音艺人所使用,外形更加短粗,音色洪厚。广东横箫继承南派竹笛,音色丰满华丽,细腻传神,广东横笛的管身偏粗、内径偏大,中低音区的音色比普通的横笛更浑厚。
   广州箫笛在传统萧笛的基础上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竖吹的箫一般分为琴箫、洞箫、南箫三种,横吹的箫被称为横箫。广州本地乐器技师在一般箫笛的基础上加以改良,采用七律定调制作,箫笛的音色与广州本地的音乐特色更贴合了。
   广州箫笛的生产,源于明清时期。那时粤剧、广东音乐开始萌芽,箫笛作为民间曲艺重要的伴奏乐器也在广州生根发芽。明清以来,广州乐器制造业繁荣,在广州濠畔街汇聚了大批乐器制作艺人,发展出“巨亨泰”“黄桂记”等箫笛作坊。
   看墙壁上展览的文字介绍,及郭老师与网友们互动所谈及的箫笛悠久历史、制作技艺,我们突然醒悟,郭大强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南箫王,他们家是制箫世家,为佛山南海人。他的父亲郭汝灼,12岁起在广州濠畔街大新路学习手工箫笛制作技艺,打下良好的手工基础。解放后,他父亲在岭南箫管厂工作,数十载亲力亲为,刻苦钻研,克服生产条件的艰苦,解决了很多箫笛制作技术难题,创新研发出加键笛、木笛等新产品。在上世纪六七年代,广东萧笛经历了一场较大的变革,八十年代末,广州最后一家制笛工厂关闭,很多工人转行,老一辈的萧笛制作师退休,只有郭汝灼一人坚守箫笛制作技艺,后来他把箫笛制作技艺传授给其儿子郭大强、郭大民及女儿珊珊,广州箫笛制作技艺才得以在郭氏家族中发扬光大。
   南箫王郭大强老师,8岁学吹笛,15岁做箫笛,从艺三十年,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州萧笛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是广州文化的百双巧手之一,越秀区青少年文化传承发展引领人物。他擅长手工校音,精准程度堪比仪器,其之箫笛,无论形制、工艺、音色都深得好评,被誉为“南国箫王”。
   第一次见到长短不一的排箫,这是由一系列的竹管子构成的乐器,竹管子的底部都是用塞子堵住,构成一个个独立的吹管。演奏时,气流进入管中,可以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当网友们请郭大强老师详细介绍箫笛的制作工艺流程时,他指着墙壁上曾经拍摄的制作箫笛的步骤,一一道来。制作箫笛,首先是选竹材,竹竿必须是四五年以上的老竹子,待放上十年八年,才能制作成箫笛,否则对音色、音准有影响。烤竹工序是为了让竹子加热变软,有利于扳直竹节处。郭大强老师用手势比划各个制作环节时,美女主播发现他的手指是弯曲的,问其原因,他的话语让我们惊讶,原来是常年制作箫笛所导致的,这充分说明了浪漫音乐的背后制作箫笛技艺的辛苦。
   谈及箫笛制作技艺及箫笛的发展变迁,郭老师如数家珍。那些发黄的手镐是他的外公、父亲留下的珍贵资料,他外公上世纪五几年成立南笛箫社,工人最多时有三百多人。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家家玩笛子,箫笛生产量大增。时光流逝,几代兴衰,经过几辈人的百年努力,南箫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广东省非遗项目。
   郭老师师徒二人在网友的强烈邀请下,在茶香中吹奏了《雨打芭蕉》《浏阳河》等乐曲,箫笛声独特的音色在室内弥漫开了,绵延回响,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优雅的意境和无限遐思中,让人忘却了烟火世情,走进古人那琴箫相伴、渔笛唱晚的日子。
   箫笛之声如泣如诉,我不由想起曾经的青梅过往,想起古诗《竹馆里》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缕乡愁萦绕在心头。美女主播则说,聆听箫笛声,想起了久别的故乡。“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箫笛声如潺潺溪流,浅吟低唱,眼前似乎飘来故乡的原风景。
   听音乐,玩箫笛,提问题,网友们乐此不彼,大家不受时差影响,把直播气氛推向高潮。此刻,不断有游人和街坊走进箫笛非遗工作室,他们向郭大强老师请教,并学习吹箫笛。南箫王面对面的教学,让隔屏观看的网友们羡慕不已。有网友触景生情,描绘起古人吹箫的浪漫场景,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优美空远的意境。美女主播见那位街坊学吹箫时悟性高,就跃跃欲试,想学习吹箫,她会“翻车”吗?网友们拭目以待。多才多艺的南箫王耐心教她吹箫,她试吹了好几次,终于吹出了南箫的第一声。郭大强老师说,吹箫要多练习,要有精气神。
   箫笛世界,箫声悠悠,笛音袅袅,优美典雅,其乐无穷,愿我们继续传承民族音乐和箫笛制作技艺,让箫笛非遗这个阆苑仙葩走向世界。
   (文中文献资料来源于岭南箫笛文化空间分馆)
  
  
   原创首发

共 32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春末夏初,作者第四次走进永庆坊。永庆坊的百年骑楼古色古香,如今依然是最亮的风景。古色古韵的巷子,如畅游在慢时光的幽静古街。岭南箫笛文化空间分馆,“郭氏乐声”非常醒目。这里是广州非遗工作室,也是岭南箫笛起源地,伴着笛声的节奏走了箫笛世界。郭大强非遗传承人开讲一堂生动乐声课,从箫笛的起源、发展、流变、融合,逐步演化为如今的形态。侧重介绍了南箫王郭大强老师,吹笛,做箫,从艺三十年,坚守非遗这块瑰宝,几辈人的百年努力,成为广东省非遗项目。在茶香中箫笛独特的音色弥漫,将思绪带到琴箫相伴、渔笛唱晚的曰子。箫笛之声如泣如诉,一缕乡愁萦绕心头。一堂与南箫王面对面的开放式教学,传承了中华民族乐声制作工艺,让箫笛非遗这个阆苑仙葩走向世界。这篇散文介绍了南箫王从艺之路,记述清楚感人,文章层次分明,感情充沛饱满。作者初心牢记,传承中国民族文化的使命担当,是一篇极好的教材。好文,编辑热情推荐阅读。【丁香编辑:秦雨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51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秦雨阳        2021-05-13 17:19:22
  这篇散文作品内在的情思与外在的景色统一,描绘的活动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感染力很强的艺术境界。欣赏佳作,编者荐阅。感谢老师支持丁香!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回复1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1-05-13 18:33:52
  去永庆坊参观岭南非遗箫笛文化分馆,了解下箫笛的历史、制作及发展,觉得传承传统文化是多么重要。谢谢秦雨阳社长在百忙之中留评和鼓励!
2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1-05-13 18:29:51
  谢谢秦雨阳社长精彩的编者按!敬茶!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灿烂,天自安排。
3 楼        文友:闰土        2021-05-15 21:59:14
  文笔朴实,写作手法独特,写出了情与意,一篇挺不错的文章,点赞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1-05-16 05:44:53
  有了素材,写起来难,去了几次的。谢谢闰土社长在百忙之中留评和鼓励!
4 楼        文友:闰土        2021-05-15 22:01:46
  祝贺柳絮依依老师作品获精,丁香有您而荣幸,继续努力,盼大作不断,精品连连。
回复4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1-05-16 05:46:47
  惭愧!刚好去那边参观,就写了草稿。大家一起努力,谢谢闰土社长再次留评!
5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1-05-15 22:47:32
  祝贺依依老师斩获精品,丁香有您真好!期待精彩连连。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5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1-05-16 05:47:13
  谢谢晚秋枫叶社长鼓励!祝您文丰笔健!
6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1-05-15 22:49:07
  感谢秦社倾情编辑及时申报,辛苦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6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1-05-16 05:47:55
  谢谢晚秋枫叶社长再次留评!谢谢秦雨阳社长辛苦编辑!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