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听歌有感(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听歌有感(随笔) ——浅论歌曲《可可托海牧羊人》的社会意义


作者:刘银科 秀才,145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70发表时间:2021-05-14 19:57:14

歌曲作为文化艺术传媒队伍中的一员,它那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媒介无法逾越的。以文字为媒介的文艺作品的传播方式单一且完全依靠视觉来完成,而且受传播对象文化水平的制约;若没有文化或文化水平太低,则其传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此外,另外,戏剧与影视虽然也可以通过声音传输信息,但它又须接受的对象有一定的个人爱好,同时也有一定的视觉因素影响,受众的爱好、兴趣决定其传播的面积与速度。
   正因为歌曲不受时间地域及传播对象的左右,它那优势便发挥得比其他传媒更为淋漓尽致,传播信息的范围就更为深远广阔。尤其是大众喜爱,能拨动听众心灵琴弦的歌曲的这一社会效果就愈加突出。就如今年在全国流行的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它的传唱速度与传播范围盖过了以往那些同题材的任何一首。
   我们看到,这首歌它不只充分体现了曲艺作品天然的优势,受众面宽,传得广而快;而且,更为重要和值得深究的是它的社会功能,它所产生的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对听众思想深处的那种震撼力,引发的社会政治效果。当然也有美学冲击力,这是属于艺术层面的话题了,本文且不作讨论,只分析一下它的社会功能。
   首先,这首歌的作者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社会问题,即令人担忧的男女婚配状况。现在我国适婚青年男女成千上万,但男女的性别比例却已严重失调。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男女比例的失衡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青年男女中,约十三四个左右的男生,却只有十个以下的女生与之配对,还剩三四个男孩找不到配偶。而这些没有对象的男性,几乎全都正值青壮年,精力充沛,生理和心理要求都很正常,但令人沮丧的是却很难找到合适的异性,没有一个可以疏导的渠道。自古“食、色性也。”人,并非一般的低级动物,不只有吃饭喝水的生理需求,还有必不可少的精神需要。寻找配偶组建家庭是人类延续和精神愉悦的必然渠道,缺失则不能完满。男与女的结合,完全合乎人之常情,也合乎宇宙间的生存规律。正如自然界的阴与阳,白与黑一样,缺一不可。缺则倾,失则灭。
   所以说,《可可托海牧羊人》反映的这一社会问题,虽平凡却分外重要,是有哲学上的普遍意义。牧羊人的美好理想,他婚姻梦的破灭,他钟爱的女人弃他而去远走高飞,曾经一度的温馨一去永不复还。这一结果,尽管有各种客观原因,有无法逾越的物质冰山,结局也实在叫人无法接受,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纲常不在伦理缺失,违背了自然规律也打破了社会平静。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首先,我们都知道,重男轻女,延续香火的封建思想无疑是它的客观基础。此外,之前国家在人口政策方面的一些前瞻性判断上的失误也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不必再去深究。这一后果也可以说是始料未及的。当年马寅初的人口理论与计生倡议也未曾受到多少诟病。也许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吧。今天我们只能反思总结,在今后制定政策尤其是关乎婚姻家庭方面的政策时,吸取教训慎之又慎;加强前瞻性,杜绝盲目性,反复研讨,尽量避免出现政策指导性的错误。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现在,虽然这种现象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秩序,这一现象的后面也隐藏了不少危险;如犯罪率飙升,女弃男,男害女。拦路强奸、凶杀。此类案件不仅给公安部门加大了负荷,更严重的是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降低了百姓的安全感,社会正常秩序被破坏;国家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牵制,使我们在聚焦发展时无法静心凝神。但是,我们也不应丧失信心,或者把困难和不利因素扩大。而应就地反思,总结经验。摈弃“船到江心补漏迟”的思想,高度重视认真总结,修补篱笆构筑火墙,修建一道精神上的万里长城。
   “那夜的雨,没有留住你。山谷的风,陪着我哭泣!”“我愿陪你翻过雪山越过戈壁,你却不辞而别断绝了一切消息!”
   是养蜂女无情吗?是她不顾山盟海誓走极端?是她丧失了人最起码的良知和道德底线吗?
   我想,恐怕未必那么严重那么上纲上线吧!当然,毋庸置疑的是,这个问题必然就牵扯到一个更为严肃社会问卷,即:社会风气!
   以唯物史观来分析,社会风气的形成是与社会现实密不可分的,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百姓生活状况息息相连的。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物质匮乏资源短缺,谋生手段简单粗笨,果腹是第一需要,精神生活根本无从谈起。社会风气一般来说比较清纯,婚姻家庭理念尚在襁褓,不会影响到社会秩序。到了封建社会,铁器工具的发明使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这时,婚姻家庭已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模式,尽管它是以剥夺女性自由为代价,以男权至上为主要结构模式,然社会秩序相对比较稳定,男女婚嫁约定俗成的那一套框框已被统治者作为标准定死,不允许有反对的声音。因此社会风气也没有多少大起大落的变异。
   而随着历史脚步的前行,到了现代社会,文明礼仪几乎已退居二线失去了主导地位,代之以物质第一、金钱至上的意识为主流而占据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反映到婚姻家庭,就出现了择偶条件的剧烈变异,不再以人才相貌为主要条件,而是以物质占有多寡、社会地位高低来衡量取舍。男性对社会财富的占有愈多,择偶的主动权便愈大;同时,女性择偶的目光,也不再停留在对方的面貌上,而是落进了他腰中的钱袋中。
   于是乎,楼房与小车还有存款,就成了择偶时女方衡量男方的唯一标尺。只要以上达标后,才去考虑人才与品德。有的女子甚至不再关心其他条件,即使男方年龄不符或已有妻室,她也义无反顾地闯入,什么道德的谴责与良心,全束之高阁不予理睬。
   这种现象之所以大行其道而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公正地想想,也不怨某一个女人,不责怪女人的世俗,不能定她个道德败类。自古以来,在人的本性深处,谁不是趋利避害趋炎附势呢?正如《托海牧羊人》中的男女主角,如果牧羊人的口袋里装有万贯金钱,还愁没有一个漂亮可心的女人来献身?哪里还用得上苦苦哀求!同理,如果牧羊人有自己的公司,哪怕是个养殖场也罢,这位养蜂逐花的漂流女子大概也不会连夜冒雨弃他如敝屣了。当个牧业公司经理的太太,未尝不可未必不能。谁还会稀罕那颠沛流离的养蜂生涯?谁还傻到“嫁去伊犁”!那“那拉提”和“杏花蜜”有什么好珍贵的?一万元可拉一汽车,随便吃!
   之所以这个令人欢欣的结局没有出现,而是以满目失望收场,牧羊人至今仍孤单单地守在托海与风为邻毡房独眠;而养蜂女也还是千里追花孜孜不倦,这一切,归根到底仍是那句话,“人民币惹的祸!”
   是的!事实胜于雄辩。现实能击碎一切美好,现实非无情,而是历史使然。所以,牧羊的回过头去仍牧羊,无半点怨悔;养蜂的还养蜂,无点滴不甘。如今的社会风气,形而上,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原理在此派上了用场。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悲哀!
   歌曲的现实意义正在此。它的社会效果振聋发聩。我们从社会学、人口学、管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探索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从中解出一个答案,理出一个程序整合出一套思想,制订出一版完整有效、具备防火墙作用的政策制度,已然成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任务。因为也许在其他地方,在不是“托海”的另一个托海,还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着类似托海牧羊人这样的悲剧。
   鉴于比,可以不带夸张地说,《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首歌唤起了人们心中那块柔软,唤起了心灵深处还未泯灭的人性。今后,若能从政府层面给社会人群,给适婚男女以引导、指正;再从制度层面把有关政策方针给以纠偏校正;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坚持下去,那么,托海发出的歌声应该不会仍然那么悲凉,牧羊人和养蜂女的故事也许不会再上银幕。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祝愿吧!当然,我们也应该感谢歌曲的作者和演唱者,是他们为社会提供了一副镜子,为祖国敲响了一记警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一千多年前写下的这句忧国忧民诗,今天,我们不妨以它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为祖国献策献力,为祖国分忧纾困。而今时序已过立夏,万物欣欣向荣,千峰盈盈含笑。山青水碧,桃红柳绿,燕翎剪水,牛羊呼群,一派生机祥和。这海晏河清国泰民安的大好形势来之不易,我辈应倍加珍惜。而对于大好局面中的不足之处,对于光明下的阴影主流内的逆流,我们亦不可掉以轻心;对于托海悲剧这类关系到千家万户婚姻家庭幸福的社会问题,也更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去面对,从制度设计层面防患于未然,以免这种带有西方意识形态的过分开放的思潮侵袭我们的肌体,腐蚀我们的灵魂。必须彻底切断传染源;倡导精神文明,反对越界自由;让中华文明的火炬重新举起,让道德的标杆实实在在地矗立在每一个国人心中。那,不只是国之幸事,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幸事!

共 34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牧羊人》悲剧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原因。男女搭配,是自然规律,正如阴阳配合一样,听从某些专家的片面意见,破坏了这一规律就会受到惩罚,这种惩罚已经显现出来了。社会原因,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恩格斯)婚姻关系也是如此,当今社会,金钱为神,冲击了一切,连传统的单纯的婚恋关系也受到了冲击,正如作者所云:人们不再重视相貌和人品,更多的是注重金钱地位。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的爱情没有了,婚姻的标准主要是金钱的多少,地位的高低。这方面,与 改开带来的副产物——欧美的金钱第一、享乐思想的传播有很大关系。当男女失调已经危及社会秩序的时候,当局不可不认真考虑如何解决的问题。这里看出作者隐隐的忧患意识。 一首歌能否传播开来,不只看它是否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看它是否真实反映了社会现实。《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之所以传播又快又广,不光因为他旋律优美,主要还是因为它道出了目前好多青年的心声。这一点作者也用唯物主义观点进行了分析。 刘老师的文章,不是那种无病呻吟的无聊之作,而是有感而发。这也告诉我们,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思想是正确的。 总的感觉,作者观察社会生活的眼光是敏锐的,对问题条分缕析,层次清楚,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这无疑是一篇很好的杂文随笔,推荐阅读。相信刘老师还会写出更多的好文章。(编辑 鲁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鲁芒        2021-05-14 19:59:04
  刘老师的文章,有感而发,透着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欢迎大家阅读。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2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05-14 20:07:20
  非常感谢鲁老师的精编美按!老师的评析为阅读小文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远握奉茶!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15 02:36:16
  学习了,很深刻。爱情如今都这样,从古以来,真爱大都是虚假的,如白蛇传,梁祝等
活到老学到老
4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05-15 10:08:25
  感谢黄社长高评指导!奉茶夏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