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八一】诗歌的传承与畅想(赏析)

编辑推荐 【八一】诗歌的传承与畅想(赏析) ——拜读《代代心声》诗歌集感怀


作者:朱炳初 白丁,4.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31发表时间:2021-05-15 08:28:21

【八一】诗歌的传承与畅想(赏析) 三天前,一部装帧精美的《代代心声》诗歌集,悄然来到我的面前,那是我原在北京军区政治部工作的老战友张植信赠予的由他统筹策划编撰的诗集。我万分欣喜、饶有兴致地捧起这部飘逸油墨馨香的张秉衡及其后裔诗词选,阅览赏析起来,从前言到后记,185页18万言,几乎一气读完。这部诗集从爷爷到重孙,融汇了几代人的心声,可谓奇事奇诗奇文,实为难得,由衷感慨植信战友的策划创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合上书册,随即有六字闪现脑海:丰碑、光辉、添彩,荡漾不息,挥之不去,继而泛起“诗歌的传承与畅想”之主题,务必畅抒为快!
   《代代心声——张秉衡及其后裔诗词选》,收录了一个半世纪以来张家四代人的诗歌605首。由于作者们的时代不同,社会环境及人生经历各异,加之文学修养不一,社会实践深浅差别,人生的脚印大小有别等因素,所作诗文各抒其怀,色彩纷呈,格调各异,分外引人注目,引发感慨与启迪,尤其先祖张秉衡的诗作,更具鲜明的时代特色、深厚的文学功底,高尚的思想修养,堪称张氏家族绝代风骚。
   张秉衡老前辈,1879年生于河北省河间市故仙乡商故仙村,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9岁时中秀才,勤奋好学,文思敏捷,才华出众,善书法,精诗词,通晓中医,名垂乡里。其诗词字字珠玑,流传燕赵大地;一生佳作颇丰,其部分作品曾刊载于1936年《狮虻集腋》、1994年《近代河间八家诗选》、2011年《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从《代代心声》的目录中清晰可见,张秉衡的诗作与鲁迅、陈独秀、秋瑾、范天烈、胡雪抱等社会名流同书面世,能与当时的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等为伍,可见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思想价值,是多么博大精深、高尚伟岸!
   读张秉衡老先生的诗,就是读一部旧中国的辛酸苦难史、崛起奋斗挣扎史,亦是读一本颇富哲理的教科书。如《题“狮虻集腋”》:“(其一)若大中华若大狮,奈何如醉更如痴。盼教集腋虻虫啮,学做当头一棒施。(其二)朦胧睡狮念余年,大好山河局已偏。四万万人谁爱国,化虻集腋警贪眠。”在大好山河遭灾,亿万同胞劫难,东方雄狮昏睡之际,要给予棒喝、警醒,祛除掉那些吸血鬼,才能集腋成裘,成就中华之大业!其忧国忧民心声可见一斑。再如《感遇》:“(其一)天道难明古至今,无劳变微问琴心。功名场上营谋苦,诗酒缘中契合深。末路文章遭白眼,当时人物重黄金。凝眸放步逍遥过,往直何须计尺寻。(其二)功名富贵等云烟,生不逢时且退闲。寡欲何愁生命薄,无求哪肯受人怜。自知骨相无多福,幸免饥寒又一年。古道斜阳风内烛,老之将至复何言?”这刻画当年时境、人生命途、人情世故、人生哲学,是多么的深刻透彻啊!还有《秋夜闲吟》:“少年岁月已蹉跎,此后应教浪费过。授业每嫌身束缚,高眠哪问夜如何?栽花满院全无数,饮酒消愁不在多。秋思谁家应更甚,仰天搔首问嫦娥。”这对于广大青少年、求学从业者,会引起多么深沉的反思与启发啊!虽是写在一百多年前的感慨心声,但如今读来,仍然感到那是惊世哲言、谆谆之教诲呀!还有《秋夜》:“一入秋风百感生,夜生况味倍凄清。征衣未到寒光迫,客馆幽栖睡不成。月照云中看雁度,花残篱下听虫鸣。何从借得庐陵笔,赋出荒凉一片情。”《客馆秋感》:“怪底人间暑气收,年华瞥眼又新秋。蝉鸣抱树声多咽,雁过书空字不留。篱角豆缘花满架,庭前梧桐落从头。小斋寂寞谁是伴,唧唧虫声触客愁。”生在食不果腹、夜难安眠的社会,作者描写的秋夜、秋感,是多么的凄切忧患,多愁善感,触动心扉啊!收录的123首,题材广泛,写景抒情各异,可意蕴深邃,细读琢磨,别有一番韵味蕴意,对各路诗歌爱好者来说,可谓诤言警句经典,阅览赏析大有裨益。
   兄长张植文,生于1932年,1989年在沧州泊头市财政局退休。他的格律诗颇有功底,作品丰厚,写有诗章1500余首,书中收录167首。他是一位严于律己之人,诗中的自思、自适、自谴、自叹、自感、自醒等几首七律,可见其修身养性的刻苦、自觉与自愿。例如《自醒》:“浮名何必伴一生,仁义厚德我愿行。事事悠悠多少载,一朝逝去万般空。”《自思》:“人生处世要聪明,心澈玄机造化中。看破红尘知世路,事事放眼阅前程。”《自适》:“日日知足足至老,天天知乐乐开怀。长河落日圆圆复,笑看桑榆岁岁来。”语言朴实,用词恰当,意味深长,启迪人生。他的写景抒情惟妙惟肖。如《松树》:“几次经霜存傲骨,也曾雪压挺直腰。雪融叶绿无凋貌,笑对人间寿数高。”《春望》:“春到田园绿遍地,无边光景暖风中。茸茸碧草铺地毯,淡淡杨花舞天空。”《春夜》:“北斗星明银河低,北环桥北静园时,运河堤上行人绝,岸柳林中鸟夜啼。”《秋夜》:“云破月来花弄影,风清气爽静园中。徘徊小径谁为伴,惟有秋虫唧唧鸣。”《初冬晚景》:“落日菜农车向北,归鸦遥点范家村。登堤远眺炊烟起,一处炊烟一家人。”《雪日》:“纷纷瑞雪压重檐,寒冷无温岁暮天。艳似梨花洁似玉,狂于柳絮白如棉。”当你读着这些格律七绝,仿佛又见唐诗韵律再现,身临其境,趣味盎然,回味无穷!
   老二张植信,生于1939年5月,1994年退休。他是诗集统筹策划者,原北京军区《战友报》社编辑、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两次荣立三等功。195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出版《把握住今天》《人生问题的答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将帅青年时》《将帅从这里起步》《将帅历险记》等20多部文学作品,有的获得省、市、国家、全军奖项,其中散文《把握住今天》被收入初级中学课本。个人简历载入《中国作家大辞典》,其业绩曾在报刊、电台等媒体介绍。可谓足迹闪光,成就辉煌。这次辑录张氏家族四代五位族人的诗歌作品,是其文学的拓展、文脉的传承,可喜可贺!
   张植信的诗文别具一格,语言朴实,直抒胸臆,深入浅出,易读易懂。且看2006年作《写作生涯一瞥》:“苦心累脑四十载,白头忆昔慰心怀;爬格堆沙书塔就,开心莫过样书来。感恩九家出版社,著作多种市有卖。诸师茹苦扶我行,最念恩师袁秀荣。”(袁秀荣为张植信出版第一本书,也是最有影响的书《把握住今天》的责编,在她的劝导和鼓励下,从事专业创作,成为著作可观的军旅作家)。《人生风雨路》:“遇风遇雨莫徘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新态势,风雨兼程靠状态。劝君莫把风雨厌,经风经雨才豪迈。”《感恩》:“(写在八十生日)行年八十倍感恩,扶我前行师友群。贤言诤语常送耳,平生德业促高分。难忘贵人时有诲,庆幸今生路有君。”《清明抒怀》:“人生代代总有源,开枝散叶续茂繁。血脉传承书有语,天际人间魂不断。风雨梨花愈怀祖,心思万种恋眷念。年年总有清明日,今日扫墓到坟前。”《见爷爷诗词刊载{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有感》:“自古河间多诗圣,籍载祖父张秉衡;百余格律家国事,个句诗韵吐心声。”“编汇家亲诗近千,代代心境落诗言;此举辛劳寄何意,热望后贤续新篇。”从此诗可见为张氏家族诗声传承,他刻有一片丹心,并为此而尽力用心操心。植信诗词选录137首,因篇幅有限,不再赘述。
   老三张植恩,生于1947年,1965年8月考入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曾承担科研项目,获河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受家族文化环境影响,他爱好文史及诗词,喜欢书法、摄影,对易经有一定研究。其诗词广涉火热的军营生活及战友情谊。入选诗词98首,抒怀壮志,铿锵有力。且看《军号嘹亮——梦孝陵卫军号声》:“仰天长啸,十万雄兵到,奋起披挂,上马战顽敌,直面枪林弹雨,一任马革裹尸,且看我手中这杀敌的刀。血汗铸就军魂熏陶,此生纵有蹉跎岁月,哪敢忘,震天响嘹亮军号,今次冲锋陷阵,再添平生快意,孝陵卫,孝陵卫,等我奏来捷报。”其气势,其心怀,军人血性,豪情壮志,气冲云霄。《游善卷洞》:“潺潺碧溪淌青山,逶逶蛇路如上天。苍松翠竹别有情,飞车停处是善卷。”《游苏州虎丘》:“秋风落叶参天树,虎丘古迹越千年,宋殿巍峨梁仍直,云塔高耸略有偏。破砖碎瓦情历历,寸土片石泪斑斑,风流安知圣葬地,少年挥臂学打拳。”《爷爷伴我走天涯》:“爷爷伴我走天涯,诗文在手心有家,他日孙儿归拜日,再抚泪痕论诗话。”写景抒情,淳朴存真,读来亲切诱发心声。倾听爷爷论诗,不忘诗文传承。《无题》:“磨剑十年方生辉,神龟恒步亦腾飞;心血滴尽化沃土,天道酬勤终可为。”七言四句,语言朴实,简洁明了,明为无题,实是每句一题,题题相扣富有涵义。
   重孙女张诤新诗闪耀平添光彩。
   张诤,1970年生于北京,现为高级经济师。1993年北京经济学院(现为首都经贸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华能集团,后出国留学深造,学业优秀,入选《中国留学生大典》,先后在几个公司任职,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喜作新诗体,热爱绘画,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诗集《我的梦想》、画作《张诤油画习作》面世。难怪她的诗作充满了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她曾是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参与了大型诗集《将帅诗词选》《黄埔军校诗词选》等书的策划和编辑工作,另有论述和专访等文章散见于报刊。
   读张诤的诗歌,是一种意境艺术的享受,充满了天真烂漫,思维不息,会引起你继续追踪,默念与思考。《生命》:“我总是叹息人的生命太短暂,渴望成为一汪湖水,永远保持迷人的蓝色,而那是默默无闻的蓝色,太失望;渴望成为一座高山,永远保持巨人的姿态,而那是呆呆板板的姿态,太疲惫;渴望成为一颗星球,它的年龄多么吸引人,而那是机机械械的运动,太枯燥。我不再叹息人的生命短暂,那是精神的活力,活泼的源泉,多变的色彩,虽然短暂,也不会再有叹息,永远不会!”当你读着这样的沁入心扉的诗句,就会油然生发叹息生命的短暂,叹息是无力无味的,只有让生命充满活力,才能获得多姿多彩,体现人生的价值,不是吗?《别再叹息》:“无穷地叹息,只会画出暗淡的年轮。生活的坎坷,只是一段小的插曲。渴望五彩的生活吗?别再叹息!在自己的心上撒下快乐的种子,埋葬懦夫的叹息,用执著的追求,填平一个个虚弱的沟坎!”我想,读着这样的诗句,会放飞你一颗年轻的心,即使老年也如此;会让你的心埋下一粒快乐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以执着的追求,战胜生活的坎坷,拥抱五彩的希望,这就是哲理的启迪、诗歌的力量!《我正年轻》:“叶唱着,花笑着,太阳呼唤着,我管不住那要飞的心,因为我正年轻,我那满头的长发,还没有忧虑的痕迹,只是逍遥自在的飘动,太阳抛下万缕琴弦,我不假思索地弹着,每一个音符,都动听,都潇洒……叶唱着,花笑着,太阳呼唤着,我管不住那要飞的心,因为我正年轻。”是的,年轻是生命中最富激情的时段,散发着活泼向上的朝气、志气、豪气与活力,那就不负韶华、珍惜春光,尽情地弾拨大自然赋予的奋发向上的琴弦吧!青春永远是美好的;青春是和时代连在一起的;大时代的弓弦正等着年轻人拉开。青春的美,不仅在眉宇间流露、明眸里闪烁,更在理想与抱负中喷辉,在勇气和智慧里放彩。让我们读着“我正年轻”的诗句,去设计和畅想未来,放飞梦想的心景吧!
   古人曰: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其意是为人应当忠厚、饱读诗书、不断学习,这样的家族定会繁荣兴旺,长久不衰。这不衰,不仅指物质之殷实,更指文化、精神之旺盛。从《代代心声》可见,张秉衡老先生之家族就如此。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昆超越前辈步铿锵,已有新篇接续前贤,那就是张植信之女张诤,她被选录的80首自由式新诗,让我眼睛一亮,挥洒自如,诗随心意,意境添趣,趣味高雅,雅俗共赏,赏心悦目,目过难忘!
   《代代心声》,蕴含的诗情丰厚、画意多彩,妙语连珠,哲理深邃,它是一部充满浪漫色彩、情调高雅的畅想曲,是一部歌颂伟大时代主旋律的畅想曲,值得一读。所以,当我刚刚翻阅浏览,就以一则四言短信回复植信战友:代代心声,悦耳动听;先贤睿智,传承后昆;书香门第,才子能人;读者赏析,启迪人生;张扬能量,植播耕耘;信仰崇高,好书好文!
   最后需说明一点,老朽这篇感怀是在三天之内,精心伺候重病缠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年已八旬的老伴的同时,起早贪黑、见缝插针、零打碎敲地,思索草就的,未能对每篇诗词,深钻细研,融会贯通,引用作者诗词只是从“诗丛”中信手拈来,难以认准哪是最能阐明问题的代表作,故而点评感慨也就难以说透到位。对此,还望作者、读者见谅。我建议,爱好诗词的朋友们,去认真拜读诗集,在畅游还是深钻探究中,定会获益匪浅、心领神会,情不自禁加入其中,唱响心声,讴歌复兴中华、颂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新时代!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5岁休干)。
  

共 505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再过去,是很多家族的家风家规的写照,这既是忠告,也是鞭策,更是警示。之前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仅限于纸面上的,在读了朱炳初先生的此片赏析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有了直观的认识。张氏一门可称为耕读世家,观其诗作堪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着实令人羡慕。而朱炳初先生对《代代心声》这部诗词总集的解析可谓精准到位,可谓是画龙点睛,不多说了,收藏一本《代代心声》慢慢品读。感谢赐稿八一,期待更多佳作。【编辑:燕山客】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山客        2021-05-15 08:30:33
  一部诗集,就是一部家族史。
燕山客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1-05-18 17:23:28
  祝老师忙里偷闲写文章,精神可嘉!对诗集《代代心声》的解析深刻到位,有锦上添花之效。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老师五月快乐!
淡淡的云彩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