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恶有恶报(话剧) ——一个取材于《史记》的历史故事
主要人物
赵高——秦始皇时为中车府令,胡亥时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杀李斯后为丞相.
李斯——秦朝先为廷尉,后为丞相。
胡亥——皇帝秦始皇小儿子。
扶苏——秦始皇大儿子。
蒙恬——内史
时间:秦始皇三十七年到秦朝末年
第一场沙丘之变地点:沙丘宫秦始皇三十七年
第二场扶苏自杀地点:上郡蒙毅被杀于代地蒙恬被逼自杀于阳周
第三场李斯被杀地点:咸阳
第四场胡亥被杀地点:望夷宫
子婴杀赵高地点:斋宫
第一幕
[始皇三十七年。河北沙丘。
[沙丘行宫内,始皇棺材藏于辒凉车中。宦官照常侍奉皇帝。
[行宫一室。
[赵高上。
赵高:(独白)我本赵之贵族,秦灭赵,举家造祸,男下惨事,女处极刑,誓欲复仇。恰有始皇帝怜惜我的才干,将我提拔为中书府令,兼管印玺。此次随皇帝出巡,帝病殁,遗诏在我手里。
胡亥上。
赵高:皇帝遗诏在这里,你看一看吧。(递始皇遗诏)
胡亥:好。(接过诏书展开念道)“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这是叫大哥继承皇位呀。
赵高:是呀。可是扶苏虽有功于国家,但这个人信奉儒家,思想跟先帝相左,他因为反对先帝的焚书坑儒,惹怒先帝,被罚边关监督蒙恬。他若是一旦登基,恐其尽废先帝之事业,那样社稷不保,且于你不利。
胡亥:老师,你的意思是……
赵高:我想废弃这份诏书。
胡亥:(吃惊)那合适吗?
赵高:你想过没有,皇帝去世了,扶苏接到诏书,就登位做皇帝,而你却连尺寸的封地也没有,这怎么办呢?”
胡亥:我听说过,圣明的父亲最了解儿子。父亲临终既然没下命令分封诸子,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赵高:我认为,当今天下的大权,无论谁的生死存亡,都在你、我和李斯手里掌握着啊!希望你好好考虑考虑。更何况驾驭群臣和向人称臣,统治别人和被人统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胡亥:废除兄长而立弟弟,这是不义;不服从父亲的诏命,这是不孝;自己才能浅薄,依靠别人的帮助勉强登基,这是无能: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的,天下人也不服,我自身遭受祸殃,国家还会灭亡。
赵高:你顾虑太多了。我听说过,商汤、周武杀死他们的君主,天下人都称赞他们的做法符合道义,不能算是不忠。卫君杀死他的父亲,而卫国人民称颂他的功德,不能算是不孝。更何况办大事不能拘于小节,行大德也用不着再三谦让,顾忌小事忘了大事,日后必生灾祸;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将来一定要后悔。果断而大胆地去做,将来一定会成功。希望你按我说的去做。
胡亥:(长叹):现在皇帝去世还没发丧,怎么好拿这件事来求丞相呢?
赵高:情况紧急,来不及谋划!我只怕耽误了时机!
胡亥:让我再想想看吧。
赵高:你想,在权力问题上,自古以来,骨肉相残者很多。吴王闾阖与公子缭,晋文公与公子光,为争继承权都是相互残杀。看看跟扶苏近的那些人就知道你的结局如何了。想一想吧,他一定会忘记兄弟之情,他要重用蒙恬蒙毅兄弟,这两人影响很大。扶苏一旦当了皇帝,是不顾兄弟情面的,那样你的命运就不好预料了。
胡亥:命运真的不好自己掌握呀。
赵高: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他是一国之尊,天下的美女可供他一人享受,珍奇供他一人玩赏,美味供他一人享用,他可以享尽神仙般的荣华富贵。他手握生杀大权,可以号令一切,天下的百姓没有不怕他的。可是要是做一个臣子呢,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好一点的,可以战战兢兢地活着,稍不留意,便被皇帝打入监牢,甚至被杀掉。如此看来,你是想做一个万人至尊呢,还是当一个臣民?(目光注视着胡亥的面部)
胡亥:(已被说服)那——以您之见,怎么办好?
赵高:(故作沉吟)我恐怕你胆小不敢行动。
胡亥:我相信老师。
赵高:我看,为你着想,这诏书不要发出,另写一份。
胡亥:(疑惑)那……
赵高:你害怕了?
胡亥:我不害怕。
赵高:这样吧,另起草一份诏书。
胡亥默认。
赵高从袖中取出一份写好的诏书,递给胡亥。
赵高:商鞅有语:疑事无功。切勿迟疑。
胡亥:(下决心)好,就这么办吧。
赵高:只是李斯身为丞相,还需要他的同意。
胡亥:(怀疑)父皇待他那么好,他能同意吗?
赵高:我希望替你跟丞相商议。
[暗转。
[行宫另一室,丞相李斯上。
李斯:(独白)鄙人李斯。楚国上蔡人,生逢乱世,不甘贫贱,来到秦国。承蒙皇上厚爱,擢为丞相,助其扫平诸侯,成就帝业,使天下统一,置郡县,修驰道,车同律,书同文,焚书坑儒,可谓功业赫赫。近随皇上巡行,祭尧舜,拜大禹,刻石立碑,颂扬秦朝功德。(叹息)不料行至平原,皇帝病危。方今天下初定,我深恐有变,然不知如何是好。
[中书府令赵高上。
赵高:(走近李斯)丞相正在想什么呢?
李斯:我正在想,皇上今日已崩,而四海方定,诸侯觊觎,若昭示天下,恐有大乱。
赵高:我所思跟丞相不谋而合。不知丞相意为如何处置?
李斯:(压低声音)此事严守秘密,不发布丧事消息。只有你、我、胡亥,和皇帝生前宠幸的四五个宦官知道。皇帝尸体暂放辒(wēn,温)凉车中,宦官陪乘,百官象平常一样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辒凉车中降诏批签。一切回咸阳再说。
赵高:丞相想得周到。现在正是暑热季节,恐怕皇帝的遗体不好保存。
李斯:(寻思)可以鲍鱼气味掩护。
胡亥:妙。可我有事与你商议。
李斯:说来我听。
赵高: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你看这事该怎么办?(注视李斯的表情)
李斯:(愤怒)此为亡国之论!这不是咱们人臣应当议论的!
赵高:可是您自己估计一下,和蒙恬相比,谁有本事?谁的功劳更高?谁更谋略深远而不失误?天下百姓更拥戴谁?与长子扶苏的关系谁更好?
李斯:这些我都不如蒙恬。
赵高:我本来就是一个宦官的奴仆,有幸进入秦宫,二十多年,还没见过被秦王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爵传世的,都是以被杀告终。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刚毅勇武,威信很高,即位之后一定要用蒙恬担任丞相,这样,您最好的结果也不过退职还乡。我受皇命教育胡亥,让他学法律断案,还没见过他有什么错误。他仁爱诚实,轻财重士,聪明不善言语,在秦始皇的儿子中,他是最好的,可以继承皇位。您想想再做决定吧。”
李斯:(果决地)我李斯只执行皇帝的遗诏,悉遵天命,不必考虑。
赵高:历来安中有危,危中有安。在安危面前不早做决定,不是聪明人。
李斯:我李斯本是上蔡街巷平民,承蒙皇帝提拔,担任丞相,封为通侯,子孙都得到尊贵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所以皇帝才把国家安危存亡的重任交给了我,我又怎么能辜负他的重托呢?我们各守其职位算了,请您不要让我也跟着犯罪。
赵高:我听说圣人也是与时俱进,顺从潮流。而世上哪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呢!秋霜一降百花凋零,冰消雪化万物更生,这是自然规律。(恐吓)现如今大权实际掌握在胡亥手里,我赵高知道他的心思。谁不服从他就是反叛。您怎么连这点都看不出来呢?
李斯:我听说,晋代换太子,三代不安宁;齐桓公兄弟争夺王位,哥哥被杀;商纣杀死比干,又不听臣下劝谏,都城夷为废墟,危及社稷;这三人都违背天意,所以才落得宗庙没人祭祀。我李斯还是人啊,怎么能参与这些阴谋呢!
赵高:上下齐心协力,事业可以长久;内外配合如一,就不会有什么差错。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永世相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相机而动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
李斯:(仰天挥泪叹息)哎呀!遭逢乱世,既然已不能以死尽忠,何处寄托我的命运!那就按你说的办吧。
——幕落
第二幕
[上郡。戍边营帐中。
[幕启,扶苏正与蒙恬议事。胡亥使者上。
使者(独白):今日奉胡亥命,特来传旨。(递伪诏与扶苏)
扶苏:(接书念道)“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啊,这是要我自杀呀!我何罪之有!(拔剑欲自刎)
蒙恬:(上前劝止)皇上在外,没有立下太子,派我带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公子担任监军,这是天大的重任啊。现在只有一个使者来,您就立刻自杀,怎知道其中没有虚假呢?希望您再请示一下,有了回答之后再死也不晚。
扶苏:父亲命儿子死去,还要请示什么!(自杀而死)
使者:(对蒙恬)现在扶苏已经按皇命自裁。你也不可违命。
蒙恬拒绝自杀。使者立刻把他交付法吏,关押在阳周。
暗转。阳周监狱。蒙恬披枷戴锁链,蓬头垢面,坐乱草中。
[胡亥使者上。
使者:您的罪过太多了,您的弟弟蒙毅也犯有重罪,依法牵连到您。
蒙恬:冤呀,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建大功,至今已经三代。如今我带兵三十多万,就算我被囚禁,我的势力也足够叛乱。可是,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从前周成王刚刚即位,还不能完全脱离小儿的背带和布兜,周公姬旦背着成王接受群臣的朝见,终于平定了天下。至成王病危,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黄河,祈祷说:‘国君年幼无知,因为是我当政,若有罪过,应该由我承受惩罚,不应该让他死去。’就把这些祷祠书写下来,收藏在档案馆里,这可以说是非常诚信了。到了成王能亲自治理国家时,有奸臣造谣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已经很久了,大王若不戒备,一定要发生大的变故。’成王听了,就大发雷霆。周公旦逃奔到楚国。成王到档案馆审阅档案,发现周公旦的祷告书,就流着眼泪说:‘谁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呢!’杀了造谣生事的那个大臣,请周公旦回来。所以《周书》上说:‘一定要多方询问,反复审察。’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周成王犯有过失而能改过觉悟,终于使周朝兴盛起来;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而不后悔,最终落个身死国亡。所以我说犯有过失可以改正,听人规劝可以警醒,多方面调查,是明君治国的原则。我说这话,不是逃避罪责,而是要用忠心规劝而死,望陛下深思。
使者:我接受诏令对将军施以刑法,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听。
蒙恬:(长叹一声)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无罪受死?(沉思,独白)死罪呀。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龙脉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
使者递毒药给蒙恬。蒙恬吞药自杀。
暗转。代地监狱。蒙毅披枷带锁独坐地上。
蒙毅:我有何罪?至于今日!冤啊!
[御史曲宫上。
曲宫:如今罪过牵连到你们家族,我不忍心,就赐予你自杀吧,也算是很幸运了。你反复地考虑吧!
蒙毅:要是认为我不能博得先主的心意,那么,我年轻时做官为宦,就能顺意得宠,直到先主仙逝,可以说是能顺应先主的心意了吧。要是认为我不了解太子的才能,那么唯有太子能陪侍先主,周游天下,其他的公子跟他相比,相差太远了,我还有什么怀疑的。先主举用太子,是多年的考虑,我还有什么话敢进谏、有什么计策敢谋划呢!不是我借口来逃避死罪,只怕羞辱了先主的名誉,希望大夫认真考虑,让我死于应有的罪名。况且顺理成全,符合道义;严刑杀戮,道义不容。从前秦穆公杀死车氏三良为他殉葬,判处百里奚以不应得的罪名,因此,他死后给予评定为‘缪’的称号。昭襄王杀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死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这四位国君,都犯了重大的错误,而遭到天下人对他们的非议,认为他们的国君不贤明。因此,在各诸侯国中声名狼藉。所以说:‘用道义治理国家的人,不杀害没罪的臣民,而刑罚不施加在无辜者身上。’希望大夫认真地考虑!
曲宫:你的这番话都是无用的.我只是来执行上边的意旨.你服刑就戮吧.(挥刀将蒙毅杀死)
——幕落
第三幕
[咸阳,丞相府。
[幕启赵高与李斯议事。
恶有恶报,再现了那段历史史实。剧情精彩,令人爱不释手。阅读这样的作品,给人以启迪,做人处事,要行善积德,不要作恶。
期待更多史剧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