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家的感悟(随笔)
蚁有洞穴鸟有巢,虎藏深山鱼游水。世上生灵都有自己的家。
家是什么?又该怎么去经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很小时,家,就是小村寨袅袅炊烟下的那栋旧木屋。木屋里摆放几个旧木柜,旧柜子还是奶奶留下来的,起了皱,裂了缝,缺了脚,用几块砖垫平稳,常有小老鼠“吱吱吱”的自由进出。即便如此简陋,当遇狂风大雨或嗅到危险时,我也会飞快地往屋里跑,感觉家是最安全的地方,是世上最坚固的城堡。夏晚,母亲替我摇着扇,手指天上的月亮,告诉我,那是嫦娥的家。嫦娥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只有玉兔相伴。她独自暗泣,不该偷丹悔成仙,泪水打湿了月亮。冬夜,父母入睡前,总是轻轻地把我伸在外面的手拿回被里,再替我掖紧被角。外面飘着雪,木屋里温暖如春。
寨子里一次失火,烧光了同伴的房子,还烧死了他的老奶奶。一家人跪在一堆焦土废墟前哀嚎,我们都跟着他伤心,因为他没有了家。家又是如此脆弱,敌不过一场灾祸。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的概念不再那么简单。我家兄妹多,日子苦,父母为了养活我们,天天起早摸黑出集体工,还是饥不裹腹。迫不得已,偷偷去深山里栽种玉米或南瓜,也不见得有收成,被队长发现,还是当成资本主义尾巴给割了。父亲常常半夜里起床,编织几个小竹篮,趁天亮之前,像做贼似的拿去邻乡集市贱价卖掉,以免被人发现。我感觉,家是压在父母身上的一肩重担。
在我懵懂晓事时,母亲曾多次提起她小时的家。外公为人精明,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后日寇入侵,为避战乱,举家移迁,途中遭匪打劫,外公的脑袋搬了家。外婆不会干活,只会打麻将,孤儿寡母失去依靠,万般无奈下,只好将亲舅舅送给奶娘抚养,把母亲嫁到乡下。
八一年,我师范毕业分配到苗乡中学。背上行囊去报到,学校给我一间九平米的房,内有一桌一凳一床,棉被铺床上,书撂桌上,一屁股坐凳子上,空荡荡,感觉这不是我的家。
男人的家需安在女人身上,结婚时,学校又分给我一间房,可摆进家俱,拥挤不堪,狭窄处,两人行走需侧身相让,但总算有点家的模样,能够履行家传宗接代的义务。不知怎的,那时总喜欢往父母家里跑,妻也与我一样,还惦记着娘家。原来家与血脉相连,是割不断的骨肉情。
其实,那时我俩都不懂得怎么去经营这个家?以为将家具与婚床往房里一摆便组成了个新家。常会为些芝麻小事吵吵闹闹,还挺较真,非要分个是非曲直。后来,亲友送来一幅十字绣——“家和萬事興”。绣得很精美,背景也挺美:红日从海面喷薄而出,二只小木帆正欲起航。我喜欢,盯着反复看,总在想:“家”为什么是宝盖下面加个“豕”?而不是加个“猴”?人不是由猴进化而来的吗?好久好久,才悟明白:若一家人都像猴一样精,善于算计对方,那这个家怕是快要散伙了。所以有人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事没有对与错,只有爱和不爱。一家人像笨笨猪一样,憨厚温顺,忍耐宽容,家就会安宁、和谐、长久。
家,栖身之所,自然与房相关。房是实现居住功能的商品,用钢筋水泥砖木砌成;家是盛满爱心的房,由亲情血脉组成。钱可买房,却买不来家。有人有家无房;有人房子越来越宽,家却没了。其实温暖的家,不需万贯家产,哪怕四壁透风,上无片瓦,只要一家人和和气气,相敬相爱,也有温暖的感觉。
走进家门,家就是“国”。你有可自由支配的空间,自家的事自己做主。家庭成员以姻缘或血缘相连,扶老携幼让生命的藤蔓永不枯萎,家风、家教、家训在这里代代相传。
走出国门,国就是“家”。我们这个大家庭叫“大中华”,长江黄河昆仑泰山都是她的服饰;五十六个民族就是五十六个兄弟姐妹;诚信友善,爱国敬业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风。
家,也是家国情怀滋生的沃土,它很微小,却最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面临生死攸关的时候,最忠实可靠的同盟军是自己的血亲。当外敌入侵,国家有难时,以家庭成员为骨干的杨家将、岳家军,上下一心,为国赴死。
老子倡导“以正治家。”孝文帝推行“以孝治天下。”讲的都是家国同构、家国同运的道理。国不泰,民岂安?家贫,让我在成长的路上多了些小磨难;国弱,我们每个国人都直不了腰。远的历史且不说,就说当下抗击“新冠”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如果没有祖国的强大,没有政府的得力措施,怕是也和印度一样,在疫魔面前,彻底沦陷,无数家庭家散人亡,连个焚尸的地方都找不着。
家,是每个人心底深处的一段美好念想,由它延伸的家人、家族、家书、家乡……那一样不让我们牵肠挂肚。它,平日里就是柴米油盐锅瓢碗盏,失去时却让人撕心裂肺。年少时,总想着怎么才能远走高飞,离开山沟沟里的那个家,这甚至成了我发奋读书的动力和目标,只是没有机会迈开脚步。老了,远离了家乡,父亲也在十几年前去世了,心里却总眷念着故乡那栋旧木屋,回味着木屋里一家人围着火炉塘(方言,一种敞开的炉,做饭烤火兼用)的满脸笑容。
的确,家是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但不同时代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本想变换一下风格,串插一些旁人的材料和史料,再鲜明下自己的观点,可又担心把它写成论文。所以就只写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最终还是跳不出“自传式文体”的模式。在这方面,还应多向你学习!祝夏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