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文采】寻接班人(传奇小说)

编辑推荐 【文采】寻接班人(传奇小说)


作者:隆渊 白丁,97.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70发表时间:2021-05-25 09:45:11

传说,很早以前柳庄镇有个老财叫赵元的人,取妻柳氏名叫钱银花,儿子叫赵昌,他家是怎么成为财主的呢?还得多费点笔墨。古语云,“人不得外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这赵元一家三囗人,原来在黄河西边的柳城居住,有-年兵家争战,一群队伍在兵荒马乱中,从马车上丢在地上一个牛皮箱,把在黑夜里逃难的赵元拌倒在地,他用力拿起了牛皮箱,觉得很沉重,也顾不得打开看。听古人说过,“半夜里拾到个元宝,看不见成色,还掂不出轻重”。知道里边不是装的石头,怕失主发现丢失皮箱追查,才引着一家人,从黄河乘小船到了河东保河县,住在一小客店。夜深人静时,悄悄打开牛皮箱看个究竞,里边全是银元和元宝,怕相互碰撞都用麻纸包住。他们怕被人发现,把皮箱换成小木箱,带着又辗转到了宁静县汾河中部的一个村子里住了下来。先买了房子,又买了地,买了耕地的牛和驮运的骡马。后来又买了羊,按季节又顾了长工和短期工,还给儿子赵昌娶了媳妇,不到十年就成了方园百里有名的财主。不久赵昌父母先后病逝。赵昌妻子生了两个儿子,为了吉利,大儿子小名叫“元宝”,二儿子小名叫“发财”。大儿子元宝七岁上私塾学校念书,从七岁念到十岁多也没把那本《三字经》念会。赵昌想,大儿子元宝念书不行,指望二儿子吧。不久把二儿子发财也送到学校念书。听先生说,发财和哥哥元宝智商差不多,也不爱念书,就爱跟着人牧牛、放羊、耍猫、养狗。这赵昌财主发了愁,虽然家庭十分殷实富有,有三处亭院,有几十亩水浇地,还有个商店,经营得十分红火,是个典型的农商结合的大财主,但他实指望两个儿子好好继承家业。赵昌找先生商量怎么教育这两个蠢才儿子。先生说:“我教了一辈子的书,也没见过三番五次都教不会不爱读书的娃。元宝和发财觉得不读书不劳动也不缺吃不短穿,何必要起早摊黑念书呢?”先生对赵昌财主说:“你因材施教吧!”镇上有一位白发老人说明了两孩子痴笨的情由:赵昌财主的第一夫人是东村陈秀才收养的弃婴女儿,是一个痴呆女的私生女,两个儿子看表面眉目清秀,是既高挑又壮实也比较帅气的男子汉,其实智商不如一般靑年,靠他俩很难执掌家业。
   两个不成气的儿子虽没读成书、没识下一斗西瓜的字,可到十五,六岁时总得娶个媳妇。娶个聪明媳妇同样能发家致富。消息传出,差不多天天有媒婆来提亲。不久大儿子结婚了,两年后二儿子也娶了媳妇,都是门当户对的富户人家闺女。不知是天的安排还是人为的原因,也不知是犯了什么忌讳,两个儿子两个媳妇,都是好吃懒做,坐吃山空的人。老百姓说,富不出三代,赵财主的妻子心量狭小,本来就有疾病缠身,又加两个不成气的儿媳着了气,得病医治无效逝去。不久赵财主又续了弦,第二年又生了个三儿子。老百姓和家奴院工都议论说,家里有两个二百五儿子,又添了两个二百五儿媳妇,就看三儿子将来当这个家吧。
   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赵财主叫来儿和儿媳妇,告诉他们过年要说吉利话。初一早上,老汉先叫大儿子元宝起来端上供品香纸去接财神,大儿子媳妇说,“元宝早就滚出去了!”老汉受了气,有气硬忍着没发火,过了一会,又叫二儿子:“发财快起床接财神吧!”二儿子和媳妇齐声说:“早着哩!”,两个儿子和媳妇没说一句吉利发财的话,老汉气得咬牙又跺脚气不打一处来,也忍着没训教这几个蠢才。
   过了元宵节,媳妇们要住娘家啦,老公公说:大媳妇住“七八”,二媳妇住“三五。两个媳妇走在路上发了愁,闹不清究竟住多少天。正好不远处有个院落,是一家屠户,-个漂亮的女子在门市里忙活,他俩过去歇了会又喝了水,还对屠户女子说:“我俩的公爹安排去娘家住‘七八’和‘三五’,‘七八’和‘三五’的意思是?”屠户女子眼睛一转稍-想便说:“那3和5是乘法:3X5=15天,那7和8是加法:7十8=15天。”两个媳妇乐哈哈地谢了女子,都在娘家住15天回来了。两媳妇同一天回来,赵财主问你俩怎么知道都住15天的呀?两媳妇说了李屠户的女儿给我俩解开了这个谜。
   赵财主一听,这个女子智商高,是个人才,便要亲自登门拜访这个女子,再不听媒婆的一面之词了。他选了个天朗气晴惠风和畅的好日子,叫家人备了马,一早就向十里远的屠户家走去,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屠户家门前。赵财主走近肉店前,恭敬地问女子:“你父母亲在吗?”女子说:“今儿早上都出门了。”女子问:“;老伯有你事么?”赵财主想试探女子智商如何,没考虑这一老-少的礼义之举,便说:“我要买肉,但是,‘不要肥,不要瘦,不要骨头,不要肉’。”聪明的女子一听,不慌不忙,从里屋拿出了他要的东西,用盘子称-称,赵财主问女子:“要多少钱?”女子说:“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加八,八加七,九个十个加十一。”这赵财主真是聪明-世的人,不然哪能执掌起那么大家业。在他来说,这算是小菜一碟,便按女子说的价付了铜钱,赵财主佩服这位姑娘,姑娘也佩服这位老头的聪明,相互打了招呼跨马离开了。读者猜猜,买的什么东西?付了多少钱?
   赵财主看准了屠户聪明漂亮的女儿,马上请东村的刘媒婆去说媒。这刘媒婆油嘴活舌能把死人说活了,何况又是百里闻名的赵家。不过这屠户自觉既不门当又不户对,有点不敢当,不过既然赵家媒婆来了总得接待接待。刘媒婆盘腿端坐在热炕上,嘴刁着大烟袋打开了话匣子,说的口渴了喝口茶润润嗓子,她说:“赵财主有三个儿子,长子和次子已婚,为大太太所生,大太太死后,又续弦生下了三儿子,小名满财,年方十六岁,正在上学,殷实的家业,牛羊满圈,骡马成群,还有几十亩水浇地,经营着门店,既经营南方的绫锣绸锻布匹,又销售北方的米面粮油畜产品,有两处雕梁画柱的院落,家奴院工仆人另有房舍居住等。”聪明的屠户让妻子准备午餐,他也给刘媒婆讲起了他家的历史:“早年河南黄河决口淹死许多人,他家+来口人只有爷爷和我命大,逃脱了这一劫,是爷爷挑着扁担把他挑到此地的,就在李庄前的破庙里暂住下来。白天引上我讨吃要饭,夜间在庙前修了个茅草窝棚住了下来。思来想去怎么维持爷两的生活,发现李庄村子大地种的满满的,养的牛羊猪也多,就在茅草屋前立起了杀猪羊门店,买上李庄村的猪羊杀了再卖给李庄人和过路客人,-年多就挣了不少钱,重修盖了房子,爷爷送我在李庄学校念书,十六岁那年爷爷给我娶了这个老婆,其实我俩在同一个学校念过书,她比我大三岁,人常说,女大三抱金砖,日子过得还顺风顺水,-年后生下了女儿,今年+九岁,近年上门说亲人多,有的是女儿不愿意,也有的是大婚不配”,他说,“只要赵财主不嫌弃我这下流的屠户和女儿,我愿意和赵家结这门亲。”吃饭席上刘媒婆也说了许多赵家三公子既聪明又帅气满意的话。
   下午刘媒婆返回去与赵财主说了情况。三天后,赵财主的管家和刘媒婆骑马赶着驮骡驮着礼品来了,这不算是定婚彩礼,是送给女儿浑身上下的绸缎穿戴,还有李屠户夫妻穿的衣服、好茶好酒、油盐酱醋米面等。管家开门见山说了来的意思,赵财主愿与李屠户家结为亲家,还说今年是他俩的极佳完婚年,并请问李亲家要多少彩礼。李亲家聪明善良又很开明:“古人说,‘灰土打不成墙,闺女养不的娘’,我不太信这个说法,”他说,“我就这一个女儿,我离不了女儿,我俩老了,她俩能不管我们吗?彩礼不彩礼无所谓,随赵亲家便吧。你们择好娶亲日期,告诉我们及早准备。”
   八月中秋,赵财主给三公子迎娶了新娘,是方圆百里最隆重的,只迎亲队伍就用了八台大轿,沿途清水撒街黄土平道。请晋剧名角唱了三天大戏,还有其它鼓乐庆贺。有南北厨师十多人,设晏三天,招待宾客数百,其中有县衙官员。三天后新娘新郎回门(意思就是女儿女婿去岳父母家),备六匹一色枣红大马踏上回门路,岳父母给女婿女儿吃下马饺子,住了两天返回。
   赵财主对农耕有经验,主要精力放在几十亩水田上,把商店大胆交给三儿子和媳妇李丽管理。李丽念过几年私塾,父亲不让她继续读书,她就帮助她父亲经营门市,是个经商的料。来了赵家没过几个月就装修了门市,扩大了货源,新招了店员,还在大村镇设了售货点,并把她父亲的屠斩厂也迁过来。到年终-结账,两个店铺的收入猛增长是往年的两倍还多。这个既聪明又漂亮的三媳妇成了赵家的接班人。
   附诗一首:
   三个儿子两个呆,娶两儿媳智商衰。
   续弦生子年少读,娶妻聪明掌家业。
  

共 33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罢,感觉穿越了,有一种读《西厢记》的味道。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传奇故事。当然,二者有相同之处,比如人物塑造,故事中的三个儿子、两个儿媳、刘媒婆、赵财主,形象鲜明。故事语言朴实,叙事味道浓郁,最后的小诗收束全篇,很见功底。推荐阅读!【编辑:孙彩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