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采】过年的记忆(散文) ——辛丑年之悟
庚子年总算过去了,我们迎来了辛丑牛年。自古已来,牛就是勤奋的象征,是人们崇尚的图腾。我记得“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我也记得农耕文化,牛是不可缺少的人类之友。除夕之夜,我品尚着饺子,望着天际的明月,回想着历年的经历,浮想翩翩。在少年之时,计划经济,物质匮乏,盼着过年能吃上一顿美食。成人之后,也在年关时,准备些食物,以备过年时亲友到访。现在人们经过努力,祖国已经强大,人民生活也提高了,开始从精神上追求完美,观春晚,听歌曲。虽然城市禁鞭,少了几分喧闹,但也能从电视、手机上观赏到祖国的大好河山,风俗人情,不亦乐乎。
大年初一,天气尚好。我去了磨山梅园,去寻找那报春之花一一梅。公汽行驶在长江大桥上,见江上雾茫茫,偶尔见船舸在水上驶过,黄鹤楼也在雾中隐隐约约。到了东湖绿道,雾已散去,老远就闻到阵阵梅香。绿道两旁,有翠竹、红梅,煞是好看。进得梅园,迎面见一屏风,伟人坐像雕塑,背后书着《卜算子.咏梅》,令人肃然起敬。
沿着小道走着,两旁红梅,绿梅,粉梅,以及蜡梅,交相辉映,散发着阵阵幽香。游人们在树丛中游玩,摆姿攝影,留下美好的记忆。我见到亭阁,中山坡,奇石,到处都有梅之丰姿。我玩赏着,沉浸在这梅之仙境中,脑海中浮起不尽的遐想……!
东湖的梅花正式进入盛放期!作为全国最大的梅花科研基地,65岁的梅园是全世界梅花品种最多、最全的地方。2万多株梅花,能从二月开到三月中旬。白梅似雪,暗香流动;红梅如霞,绚烂夺目,每年的春节来东湖赏梅,也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一件事情。现在盛放的梅花主要集中在一枝春馆和古梅园附近。有意思的是,今年梅园里还新增了梅花仙子变装馆,换上一身汉服,撑着花伞,写着书画、轻罗小扇,古意盎然。
大年初二,我去了园博园。在和熙的阳光照耀下,浑身暖和。东门广场上,围满了人,我挤进去一看,见两支队伍,穿红戴黄,正在鼓捣着躺在地上的龙灯。看样子是在准备着舞灯呢。
我沿着平坦的路上走着,见左边是青翠的竹林,右边是苍劲的青松。远处汉口里的房屋尖顶,各式各样,映入眼中,再现古朴之风。
我沿着左边林荫道上走去,见各式各样的灯,栩栩栩如生。有丰收景像,有招财迎财神,小鹿奔腾在草地上,向日葵迎阳绽开笑脸。更可观的是在广场上,草地平坦,在阳光下似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龙凤呈祥,争抢绣球。牛奔旷野,仰天嘶吼,五谷丰登,更显得祖国繁荣昌盛。我观之感之,回想起那2020年那不平凡的岁月,亿万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克难灭疫,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大武汉、英雄城,必定在春光下,昂首前进,牛气冲天,奔向光辉之前程。
大年初三,仍然艳阳高照,虽然春花未开,但湖边的杨柳也抽出了绿芽,随着枝条在微风中摇曳。我走在街上,见行人比往年略多些。可见不少人,响应政府号召,就地过大年,减少旅途中感染疫情的危险。我记得这三年的年,各不相同。上前年,下了一场大雪,江城显现了北国的风光。雪映红梅,银装素裹,煞是美丽。前年无雪,可观迟开的蜡梅,满城飘香。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人们呆在家中,渴望着出门走走。
今年,虽然疫情未灭,但人们精神仍好,三五成群,结伴去各大公园,游玩赏梅,观灯祈福,唯愿疫情早日消失,能在大好春光中,尽情玩耍。我觉得,年年花仍艳,岁岁人也欢。英雄之城,齐心协力,必定迎来阳光明媚,百花盛开的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