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文采】远目送归鸿,黄土夕漫漫(鉴赏)

编辑推荐 【文采】远目送归鸿,黄土夕漫漫(鉴赏) ——李广兴的文学人生和《龙蟠黄家》印象


作者:任小刚 举人,367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76发表时间:2021-05-25 10:31:02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
  
   生者必死。
  
  
  
   ——佛陀偈语
  
  
  
   一个作家的生命印痕和故乡,共同支撑起了其个人文学史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而故土不仅仅是其个人的生命之源,更是其文学分蘖之根,是文化人格的基因和奇点。
  
   李广兴是从平凉灵台,一个叫龙蟠头的村庄里,走出去的乡土作家,也算前辈作家。惟因其小说和散文中有太多的文字,真实地直面乡土,记录乡土,歌吟乡土,钟情乡土,反思乡土,亦鞭挞乡土。甚至突破人死为大离乡惟孝的写作禁区和约定俗成的忌讳。只认死理于文学的真实,人性的真实,作家直观感受的真实!很大程度上,与其说他是一位乡土作家,毋宁说更像一位冷面的史官。是非曲直,春秋一笔,盖棺定论,铁板钉钉!他的文学人格中的冷硬迂执宏阔大气,多少会让一以贯之以曲为上的民族心理,及外化的形而上审美阅读习惯,隐隐感到不适,不安,不快……
  
   但无论如何,他以本区域作家无与伦比的坚守,坚持;以压倒性的绝对数量数目的文字和作品,尤其是数十年磨一剑的《龙蟠黄家》出来后,硬生生给故土书写了一部史诗,立起了一座文字的丰碑!自然——无论是当下,还是百年以后,亦为自己立起了一座纪念碑!兑现了作为农家子弟,自小扎根于内心的当文学无冕之王的梦想和野心,亦最大化实现了儒家入世的“立德,立功,立言”终极人生理想!斯世如此,夫复何求?
  
   说是前辈作家,主要是相较于当下青壮年写作群体而言的。他已年过古稀,个体生命时空穿越民国,及新中国建国伊始至今。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单就他生命的旅程里数,和光阴里发生的故事,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且暗暗羡妒——不是所有的生命个体,都能如此幸运和圆满!
  
   但他远远不是一个,仅仅活着的高寿的人。而是一位高产的动辄就写出三部曲的,具史诗质地和魄力的作家!
  
   倘若说其二十年前出版的长篇小说“三光蚀录”三部曲,让读者侧目伸颈默叹以为妙绝;那么他古稀之年后完成并出版的,分量和质地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黄原”三部曲,就已不仅仅是让读者和同道钦佩的事了,惟愕然讶然,及诸多复杂心事和情绪交织下的言不由衷了……
  
   更多时候,活着是一件不易的事情,文学是一件难缠的事情,坚守是一件寂寞的事情。能一一做到这些且愈挫愈勇老当益壮的人;惟自愿而非不得已选择了做拼命的小说家,而不是空头的养生文人的人,才是真正的斗士,是强者,是最终的胜利者!个人乃至群体和民族的历史,其实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李广兴先后在县级宣传部门,市级报社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在纸质传媒一枝独秀的那些年,本可以利用此得天独厚的跳板,将千余年定格固化了的,学而优则的仕的读书人的锦绣前程,编织得更加旖旎和炫目。但他最终还是坚守和选择了自己钟情的文学,尤其是难度最大的被喻为文学中的交响乐长篇小说创作。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地笔耕不辍从未间断!即使在旁观者看来,他早已在区域内功成名就,见好就收,余生完全可以靠在光环的大树下乘凉吃老本,亦能活得有滋有味如鱼得水。更何况千禧之年后,逐利的物质消费时代的全面到来,文学的退潮边缘化趋势已不可避免。但他并未停下来,进入古稀之年后,再创文学人生的辉煌和奇迹——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黄原”三部曲,并已出版了前两部《龙蟠黄家》《红颜薄命》。
  
   众所周知,长篇小说是力气活风险活,对一个作家的综合文学能力的巅峰考验外,尤其对其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提出巨大挑战。更何况还是系列长篇小说,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而他能完成此次凤凰涅槃般的嬗变,惟因已将文学升华到,一种近乎宗教般的炽热情结和敬畏膜拜。亦方才走出了精致精明的“养生作(坐)家”的麦田怪圈,而做了文学创作上的堂吉诃德和拼命三郎式的骑士!
  
   作为一个晚辈写作爱好者,有时很难理解,他是如何超越生命渐逝老境袭来时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循环往复的熟悉感,虚无感,厌倦感?何况还有岁月对个体生命肉体,一点点研磨和剥蚀的,疼痛感,无力感,和疲惫感?惟因如此,他创造了故土和区域作家的一个奇迹!
  
   奇迹只具有偶然性和个体性。不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他的长篇小说力作《龙蟠黄家》,是我极喜欢阅读并深受震撼的作品。其笔下的百余年的龙蟠村变迁史,鲜活的乡村原生态民俗风情画卷,一如离离原上草样荣枯的,一茬茬人的生老病死,似乎都顽强隐忍地,兀自存活于千年百年的时间之外,存活于改朝换代江山易主城头变幻大王旗之外;惟独存活于自成体系密闭的,婚丧嫁娶乡村秩序之内,存活于宗祠神庙之内,存活于老婆娃娃热炕头之内,甚至存活于奸臣害忠良相公招姑娘的戏台之内…… 时间,在这里,其实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天王老子,亦不过是一个遥远的传说,和模糊的背景存在。惟因他们命根子或者说宗教信仰,首先是皇天后土,其次是祖宗神灵。再无下文了。即使有,也是外部楔入的。在他们看似极憨厚木讷的外表包裹下,内心都将其喜剧化当作玩儿的。
  
   无疑,《龙蟠黄家》纵深延展拉长了,有心读者的生命时空和穿越存在体验。让一个只有几十年现实生命光阴且囿于一隅的人,通过在书中文字世界里的行走,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生命维度变得非常丰富和广阔了,已经活了百千年纵横几万里了。人生一世,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惟因阅读,惟因类似于《龙蟠黄家》这样的史诗性质的文学作品,才能让阅读者自由穿越时空的“虫洞”。换句话说,就是成了神,长生不老了!
  
   《龙蟠黄家》古老乡村秩序包裹下的土地如此干净,村庄如此煦暖,粮食如此甘甜,水浇马莲韭菜如此鲜绿,人性如此真实,爱恨情仇如此纯粹!好粮食吃下的男人如此强壮,好泉水喝下的女人如此水灵,还是个童子身的黄有录和他揽工的东家婆冯莲花,做个爱声响和力度都能惊天动地却又是如此的甜美畅朗!而即使千万般难舍,冯莲花还是慷慨地资助黄有录娶婆姨成家立业,而自己则选择了继续照顾早已身残丧失性能力的丈夫。宁可守活寡也绝不抛弃他而改嫁!即使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可以偷情,但更懂责任,和天理。黄有录离去时一曲扼云裂帛的秦腔《周仁回府》中“夫妻们分生死人世至痛”,就是回荡在龙蟠村上空的,一曲千古绝唱和撼天动地的红尘情歌!
  
   作者笔下的龙蟠村是中国几千年古老村庄,和生民繁衍生息史的标本和缩影。它保留的一切物件都如此有体温,一切乡村秩序都如此简约和井然,一切人性都如此健康而正常!乡民中的绝大多数都不识字,都没有读过圣贤书,但皆深谙“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的理儿。这些早已渗透进他们的骨子和血液里了。村里邻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扶危济困;敬畏神灵而驱赶和开除偷了庙里法器人的村籍,限期大年三十前在雪野茫茫中拖家带口搬离村庄;老乡约为了村人免受饥饿灾荒,而巧妙周旋拒交各色乱世军阀催要的粮款,被吊打差点丢了性命也绝不屈服同流合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而恰恰是后来的时代变迁历次政治运动中,日渐人心不古,礼崩乐坏,秩序坍塌,人性异化。龙蟠村的一切传统旧秩序都在分崩离析成为昨日黄花,新时代新时期的一切泥沙俱下的价值观消费观风向标,早已把这一切冲击得面目全非。并且,这还远远不是终点站。黄世英费尽周折争取来的项目,拉来的赞助重建起的庙宇,非但在即将开始运转时,他即被排除在管理顾问负责之外,就连他唯一的心愿给庙的命名,也最终还是被村民改成了寺,惟因其能带来更大的香火经济效益,而完全不在乎黄世英耿耿于怀的文化常识,怕自己的所有回馈乡亲的付出成了一个笑话!他在城里最后一次,收到木已成舟的消息后的一声叹息,成了一曲最伤感的传统乡村的挽歌和招魂曲!
  
   然而,龙蟠村的魂魄,依旧常驻在《龙蟠黄家》里。月圆之夜,花开之时,山风过耳,大雪飘飞,那些逝去的村庄,人物,声音,往事,都会像蜃景一样再次浮现在黄土原面上的……
  
  
  

共 31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作家的生命印痕和故乡,共同支撑起了其个人文学史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而故土不仅仅是其个人的生命之源,更是其文学分蘖之根,是文化人格的基因和奇点。驻在《龙蟠黄家》里,月圆之夜,花开之时,山风过耳,大雪飘飞,那些逝去的村庄,人物,声音,往事,都会像蜃景一样再次浮现在黄土原面上的……让我们一起阅读,享受文学的赠予!推荐阅读!【编辑:孙彩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