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玉】三舅父(散文)

精品 【书香·玉】三舅父(散文)


作者:岚亮 进士,11341.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34发表时间:2021-05-25 12:16:37
摘要:袁隆平走了,世界上从此失去了一个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三舅父走了,大地上从此失去了一个荷锄牵牛忠诚于田地庄稼的农民。

【书香·玉】三舅父(散文)
   一
   最近南方的天空老是浓云密布,时不时就淅淅沥沥地落下一阵或小或大的雨来,而且不闪电,也不打雷,阴郁沉闷,整个天地都陷入了悲悲戚戚之中。是伟大的太阳已经与世长辞了吗?那么,此后的岁月,就是流泪的星星抱着潮湿的月亮在黑暗中啼哭了。就在我产生这种念头的时候,爱玲来电了,泣道,表兄,我爸走了。
   爱玲是我的表妹,她所称的“我爸”,就是我的三舅父。这怎么可能呢?我在电话里嚎道,你说什么?你是在开玩笑吧!爱玲是我三舅父的头个囡,一个非常风趣的人,平时爱跟我开一些黑色幽默。电话那头,不再是泣了,改成了哭,表兄,真的,我再癫,也不会拿我爸的命开玩笑呀,呜呜呜!顿时,我的头顶犹如挨了一记炸雷,头皮发麻,心似猫抓,继而灵魂出窍,一片空白。这一刻,我正窝在遥远的飞云湖边的一顶帐篷里,陪同“钓神”在钓鱼。合上手机,冲出露营的蓬帐,钻入小车,我急忙朝外婆家赶去。
   说来也怪,这时,雨停了,老天爷不哭了。天空透出了许些青蓝色,几缕阳光宛若金色的佛光照射到车窗上。哦,太阳他老人家并没有仙逝,驾鹤西去的是我的三舅父。我噙着泪水,坐在车里默默地想。山道弯弯,白雾茫茫,杜鹃声咽,我心血滴。车行不久,山风又起,乌云重覆,风雨再度。此时,天塌了,雨下得很大,不再跟我玩声声慢了,哗哗哗的,恰似瓢泼滂沱。
   三舅父走了,天公亦涕泗横流矣!我这样想。几天以后,忽有恶噩传来,天哪!我们的“稻神”袁隆平院士竟也走了!
   这是天意?还是巧合?
   三舅父,一个普通的农民,他走了,紧接着,居然他最崇拜的神也走了,他是提早赶到阡陌上去迎候他的神吗?是他们心有灵犀?还是命中注定?
   这样也好,他们不会寂寞孤独了,在另外一个世界的芬芳田野上,他们可以一起坐在稻树下乘凉了。
  
   二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我的外婆家处在石庄村一个叫“笋塔”的地方。那是一个遥远的小山村,十几户人家,两幢大屋,木楼黛瓦,一上一下,雄踞在山坡上,前临梯田,后靠青山。屋前屋后长有不少的竹林,冬笋、春笋和竹鞭笋年年生长,此外,还有草木、桃李、棕榈、芭蕉和野花,也不缺鸡鸭牛羊和狗吠鸟鸣,就是没有塔。倒是村口的一棵大柳杉,几百岁了,三人方能合抱,长得崔嵬挺拔,远望确实像一座绿色的宝塔。
   阿妈有四个弟弟,我有四个舅舅。大舅父叫再丰,在杭大工作,三舅父名加德,小舅父唤佐德,在家务农。二舅父叫啥,不知,因为我出世的时候,他和外婆都已经到天堂生活了。
   能够完完全全地记牢三舅父的模样,应该是八岁那年。初夏,我跟着小姐姐到笋塔帮三舅父挖洋芋(马铃薯)。说去相帮,是往好听的讲,实际是去挑洋芋。那年头,正值困难时期,我家吃口多,粮食缺口很大,时需外公和舅父们的救济,否则,我们这些小饿狼就会被活活饿死。三舅父是个种田能手,家里田地多,他托人捎来了口信,说他种了很多的洋芋,叫我妈派人去相帮“挖”。挖,就是去挑。我家到笋塔,足有三十里路,路上石径老树,流泉飞花,景色绵延,只是翻山越岭的,很不好走。挑,我是挑不动的,小姐姐可以,她十三岁了。本来这活轮不到我,我是自告奋勇去的。因为,我想念众表兄弟姐妹了。因为,我想吃外公亲手煮的荷包蛋了。因为,我惦记三舅母烧的点心了。
   临近中午,我们来到了一个叫“八角垟”的小小村落。我站在路上,脑袋向右,搭帘一望,见山脚一口矗在青瓦之上的烟囱,炊烟正袅袅。我们连忙雀跃着蹦了过去,边跑边喊,小姨娘,我来啦!那座老屋,住着我小姨妈一家人。小姨妈和小姨夫都在石庄公社工作,她家有雪白的面粉,虾皮紫菜,还有诱人的花生米。姨妈一听,便知馋嘴的外甥儿来了,呵呵一笑,立即烧“拉面”,炒花生米。饭后,我们重新启程。八角垟距笋塔很近了,五里地光景。但我们故意放缓脚步,遇花就停下观花,遇鸟就去与鸟比翼,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如此磨蹭,走到笋塔,已是下半晌。
   外公和舅舅们都上山劳动去了,家里仅留三舅母和表弟表妹。三舅母捋着袖子,缚着拦腰,正在忙碌。她叫莲英,敖里人,长得小巧玲珑,身高与小姐姐不相上下,五官精致得不可思议。她一看到我们,咧嘴便笑,呵,外甥王来啦!说罢,立马就烧点心。三舅母烧的点心,甚是高大上,主料是索面,配料有蛏子、紫菜、肉丝,碗底还埋地雷似的藏着两个鸡蛋,味道好极了。此等佳肴,我能不算计着蹭一碗吗?这就是我们故意走慢的原因。
   吃完点心,我拍拍肚皮,打着饱嗝,先到后山转转。后山有一片翠竹。老竹郁郁沙沙作响,新竹尚在脱壳长枝。望着那些在风中窃窃私语的竹子,我突然想起了去年夏天到“湖地”刚刚学会的一门绝技,寻思着再不练练,武功可能就废了。竹林中有一条蜿蜒的小径。我像猴子般爬上路边的一株翠竹,快至顶端时,伸手抓紧竹顶,纵身一跃,那翠竹就成拱门状“呼啦啦”地弯到地面上。我将竹梢绑在另一株翠竹的根头,然后又爬上另一株竹顶……如此反复,未几,小径就变成了一条绿色的地道,我在地道里溜达了几个来回,甭提多得意了。
   黄昏,三舅母做了一桌飘香的饭菜,就待三舅父回来开吃。其实那饭菜也就一般般,半斗米饭,两瓜瓢煮熟的番薯丝,咸鱼、咸肉、洋芋、茄子和苋菜,外加一“大龙斗”的菜心汤,但当时在我看来,这是天底下最丰盛的晚餐了。三舅父育有四子两女,都是连年生的,犹如一串密皱皱的葡萄。夕阳隐去,一家人都到齐了,就差一个三舅父,我们焦急地等着。直到天落暗,三舅父挑着粪桶终于回来了。他是燃着一身的怒火,像踩着风火轮一样回家的。他一踏进门槛,便扒下衣裤往门外一扔,然后冲倒水缸边,盛满一桶水,“哗哗”地往身上冲淋。三桶水后,他穿好衣服,没有上桌,却瞪着眼睛,立于饭间中央,盯着我们看。
   那时的三舅父,正值壮年。他身高在一米七以上,骨格清奇,猿臂蜂腰,一身麦色,虎虎生威。特别是他的浓眉大眼,灼灼炯炯,格外有神,平时我就怵他三分。此刻,也许是他发怒了,眼睛瞪得老大,似箭的目光,从我们的脸上一一扫过,犹如雷达般直透心窝。那神情明显地告诉大家,有大事要发生了!大家个个都成了惊弓之鸟,木头般立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蓦然,他揪住二表弟“老华头”的耳朵,喝道,你个“黄妖狸”,那“茅竹阵”可是你搞的鬼!说罢,举起巴掌就要抽将过去。在众表兄弟姐妹中,就算老华头最调皮,平时他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顽主,此时,他害怕了,嚎道,是表兄搞的,不是我!三舅父愣了愣,看了看瑟瑟发抖的我,撒了手,脸色一松,叹道,唉,都是些黄妖狸啊,好了,吃饭吧。
   那顿饭,我原本打算是要吃两碗的。结果,我只吃半碗就开溜了。因为我的恶作剧,把挑粪桶种菜的三舅父给绊倒了,害得他沾了一身的尿粪。他不揍我,我就谢天谢地了。
  
   三
   俗话说,外甥像舅父。三舅父,在我心中一直都是神般的存在。
   小时候,他留给我的印象,强悍,强干,威武,威严。来我家最多的,是小舅父。他专门负责给我家送粮送菜,稻出送米,麦出送面,豆熟送豆,菜熟送菜,是名符其实的“运输队长”。相比而言,三舅父就相对来得少一些,往往是我家遇到大事了,我妈才把他唤来。我妈说,三舅父是她娘家的顶梁柱,凡事跟他商量之后,心里才踏实。也难怪,三舅父略通文墨,是个党员,在村里担任村支书,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既晓天下大势,又管鸡毛蒜皮的村官,他能耐特大,特厉害。
   三舅父一般不轻易开口说话,但他跟我妈却很有话讲。他一来,就跟我妈你一言我一语的滔滔不绝,像是我妈坐在纺车前面纺棉花,总有扯不断的话题。儿时,他跟我说过的话累加起来不到十句,基本上都是一些不疼不痒的,外甥长外甥短的,大多都忘却了,但有几句话,让我铭记一生,受益匪浅。小时候,我胆子小,怕吃苦,爱哭闹。他见了,就朝我瞪眼,说,外甥王,你是王,不能当癞哭猫,穷苦不可怕,你得爱吃苦,爱读书,爱劳动,只有这样,牛头才能长龙角,苦竹根头才能出好笋!
   努力吧!苦难的少年,为了牛头长龙角,苦竹出好笋。这话,成了我人生的座右铭。
   三舅父也会不时地托小舅父给我家捎一些粮米来。每每,我妈就无比感慨,她经常给我们念叨,三舅父一家八口,拖着一群“小麻雀”,三舅母长得像个千斤小姐似的,村人家人,政事农事,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就全凭他一双手,难啊!不容易啊!我妈说,三舅父是自个勒紧裤腰带,从牙缝里省下一点粮,来帮她把我们养大的,我们可要记恩啊!
   初中毕业后,我与三舅父的交流多了起来。他告诉我,他一生最崇拜两个人,一个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另一个就是被他称之为“稻神”的袁隆平。那时我还不更事,认为他身为一个村支书,崇拜毛泽东是理所当然的,甭说他了,就连我一个小屁孩,也是万分的崇拜。但他居然崇拜一个一生扑在田野上与稻花打交道的人,我就有点迷惑了。三舅父说,你还小,没当过家,不知柴米油盐的滋味啊!要是没有袁隆平,全国得有一半人喝西北风去。
   说实话,三舅父当了一辈子的村支书,除了管好一个村,养大一群娃,几乎就没有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所涉及的,都是乡村田园间那些芝麻绿豆般的零碎琐事,在年复一年的四季流转中,度过了自己平凡的人生。
   现在回忆起来,最令他引以为豪的,似乎就是一件事——推广种植杂交稻。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发明的,现在人人都说好,说他是救世主。但刚推广时,在落后的农村,也并非一帆风顺。那时候,农村的水稻除了“红壳糯“等老品种外,就是“满江红”、“株绿矮”等新品种了,极易发生病虫害,产量也一般,亩产老是在五六百斤之间徘徊。三舅父从农技干部口中得知种植杂交稻的好处,回村便东家进,西家出,挨家挨户地去推广。不料,那些脑瓜僵化的“老古董”压根就不相信。怎么可能呢?亩产超千斤,仙稻吗?有谁见过?弄不好,颗粒无收咋办?不种不种!三舅父看软法不行,就来硬的。他召集全村的干部和生产队长,掷地有声地说,万事开头难,干部带头就不难,种植杂交稻的事,咱们干部必须无条件带头种,谁不种,就给我走人!他以身作则,说干就干,带头制种,把自家的田地全部种上了杂交稻。是年,全村的粮食产量就翻了个翻,乡亲们笑开了颜。从此,人们再也不为家中无粮而发愁了。
   事后,乡亲们称赞三舅父,说他是个好当家。三舅父说,我算个屁,要感谢,大家就去感谢袁隆平吧。有人打趣,你整天袁隆平袁隆平的,你见过?他正色道,人是没见过,但我们种田人一定要记住他的名字,他是真正的“稻神”。
   是的,袁老先生是个稻神。那么,三舅父呢?要我说,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神”。我这样说,并没有丝毫夸大他的意思。我一直认为,就种田而言,我爸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带土星的好手了,一年四季,青箬笠,绿蓑衣,以青牛为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种下的庄稼,遇雨就长,逢风便熟。然我爸说,跟三舅父一比,他充其量就是一个小把式而已,不是技不如人,而是力气力跟他没法比呀。
   三舅父,深谙农事,力大无穷,一日可插二亩田,双肩可挑千斤担,不是农神,难不成是农仙?
  
   四
   赶到石庄,天亦向晚。姐姐们早就到了,个个眼睛红肿,衣襟湿透。
   三舅父躺在冰棺里,似笑似眠,安然入睡。我朝他深鞠三躬,转过身来,发现他正靠在墙上,白衫衣,灰色中山装,面目含情地看着我笑。望着他慈祥的遗像,我不敢哭,因为,他特反感我哭,我不想到老了,再让他说我像癞哭猫。
   他是在去年冬天发病的,肺癌,发现时,已经不可救药了。我和姐姐们去看他时,他除了呼吸不畅,其他尚好。我正欲动员他到医院医治,不料他早就有了坚定的主张,说,大外甥,我已经八十三岁了,我对自己的病,心里有数的很,医院就不去了。我了解他的性格,凡事一旦作出决定,九牛也难以拉回。再者,到医院除了折腾,亦是回天无力,便不再为难他。春节前,我去给他拜年,他神色不错,能说会道,好像恢复了很多。他住在三表弟的新房子里,由六个子女轮流着照顾。他对我说,这辈子,他白忙乎了一场,没有什么积蓄,儿子们建新房时,他没有资助过分文,想想真是对不起他们。我说,你辛辛苦苦地把他们养大成人,已经是很伟大了,千万别多想。彼时,根据我的判断,凭他的状态,再活个一两年,应该没问题。想不到,他是一个急性子,匆匆数月,就走了。
   我问爱玲,三舅父临走时可否痛苦?这是我担心的。爱玲说,没有,老人家走得很安详,像睡觉一样睡走了。我说这就好,临死不痛苦,乃人生最大之福气也。
   灵堂里,有哀乐在呜咽,但没有人哭泣。大家都把泪水咽在肚子里了,就像我一样。一班兄弟姐妹们待在一起聊天,聊笋塔的大柳杉,聊屋后的翠竹林,聊偷红番薯的童年,聊往前那些难忘的时光,聊三舅父生平的点点滴滴。爱玲又跟我玩起了黑色幽默,说我长得跟三舅父很像,三舅父正站在墙上叫我外甥王呢。我说是的,我听到了,他刚才对我说,他要跟着他心中的神到另外一个世界种稻去了。她问是什么神?那个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说,那个神叫袁隆平,那个世界叫田野。
   她愕然。
   袁隆平走了,世界上从此失去了一个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
   三舅父走了,大地上从此失去了一个荷锄牵牛忠诚于田地庄稼的农民。
   啊!我敬爱的三舅父,走吧,你好好地走吧!岁月静好,生命轮回,亦灭亦生。但愿你带着曾经的美好,拂去记忆的伤痕,流年的步履不再踉跄,执一束飘香的稻花,大步走向那片希望的田野。那里,有斜风细雨,有白鹭布谷,有蛙声牛哞,还有斑斓的瓜果和蓬勃的庄稼。
   你得一路向前,千万不要回头,一直走到那个梦想开花的地方。那里有高大的稻树,要是日头火太猛,你就躺在稻树下歇歇力,做一个美丽的梦吧!

共 546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三舅父是一个农民,在“我”心里是一位农神。三舅父走了,在江南烟雨蒙蒙的季节里,在阴郁沉闷,整个天地都陷入了悲悲戚戚的时候。作品开篇,便以景抒情,接景抒怀,将整篇文章的基调定了下来。阴雨连天,阴郁沉闷,伴着一件足以让人沉闷不已的事情,这一天三舅父走了,赶在他一生所崇拜的神——稻神袁隆平之前走了。三舅父是一家人的顶梁柱,言语不多,却时刻能为全家人拿定主意,甚至身为村支书,可为一座村子掌舵。在那些物质匮乏,饥寒交迫的年月里,三舅父凭借着一把务农的好手,和一腔对“我”,对我们家的无私关爱,接济、满足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甚至还能偶尔打打“我”的馋虫。三舅父话语不多,但总能与母亲滔滔不绝,话语绵绵,如母亲房车上的棉花,扯不断的话题。舅父对我更是话少,但有几句却能让“我”受用终生:“牛头才能长龙角,苦竹根头才能出好笋!”这句话也成了“我”一生的座右铭。三舅父一介农夫,却视袁隆平为神,并非形而上学地崇拜和追随,而是出于一个农民,对一代国士最真实的情感。杂交水稻推广初始,面对村民们的排斥,芥蒂,三舅父以身作则,率先带头种植,并从此带领一座村子摆脱了饿肚子的历史,这是袁隆平的功,但对于这座村子而言,不能不说也有三舅父的功。天色向晚时,赶到石庄,三舅父似笑似眠,安然入睡于冰棺中,慈祥的遗像中,三舅父,白衫衣,灰色中山装,面目含情地看着我笑。瞩目中,泪流心里,却不能见于形,因为三舅父见不得“我”流泪。作品在阴雨连天的氛围中开篇,继而以三舅父极其平凡,但又极其不平凡的一生的点滴故事,将三舅父伟岸的形象立了起来。全文是缅怀一位老人,一位敬重且敬爱的亲人,却全文没见流一滴泪,相反让读者在字字句句的品读和咂摸中,时而唏嘘,时而颔首。这更是本文最成功,最高明的手法和角度。一篇非常优秀的抒情人物散文,倾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雪凌文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526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1-05-25 12:20:31
  感谢岚亮老师一直以来对书香的支持!这篇散文依旧是岚亮老师的散文风格和味道,耐读耐品,里面有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了,再次谢谢!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岚亮        2021-05-25 13:46:27
  雪凌社长客气了,许久不见,我过来串个门。感谢雅编精评,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张学龙        2021-05-25 14:36:43
  亲情亲到骨头里,文字含着泣血泪。只有爱到深处,才有痛到肉里。人之多情,文必感人。
回复2 楼        文友:岚亮        2021-05-25 20:58:22
  非常感谢张学龙老师,留言留评都是缘,问候老师了,遥握!
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5-25 19:24:17
  不愧为大家,落笔叙事措辞谋篇,别具一格,别有风韵,一篇纪念故亲的文章,写的潇洒壮丽,且与“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一定的联系,惊风泣雨,平凡伟大,鹤随西游,情感动天。拜读好文,大赞。谢谢一贯支持书香。
回复3 楼        文友:岚亮        2021-05-25 21:01:41
  天马兄弟,久违了。见你佳作频频,文字篇篇,甚慰。你是我佩服的人,承蒙关注小文,非常感谢。问候兄弟了,夏祺!
4 楼        文友:林间风吟        2021-05-26 23:10:47
  读来让人感动不已的好文,佩服岚亮老师的一枝妙笔,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将已故亲人与袁老联系在一起,写出了我们心中由衷的敬意,无论是生而平凡的农民,还是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人。
回复4 楼        文友:岚亮        2021-05-27 13:07:26
  谢谢林间风吟老师的美评,写此文,是出自对童年的的回忆和亲情的召唤。问好遥握!
5 楼        文友:白玄        2021-05-27 09:18:26
  构思奇特,联想丰富,多种手法,运用自如,学习欣赏。
6 楼        文友:岚亮        2021-05-27 13:08:28
  多谢白玄老师的谬赞,向你学习,问好!
7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5-30 13:06:06
  作者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将三舅父的“农神”与袁隆平的“稻神”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真真是神来之笔!我认为这是悼念袁隆平先生的文章中很接地气的一篇,浑然天成,不加粉饰,充分表达了农民群众对袁隆平先生的真实情感。拜读学习,热烈点赞!
回复7 楼        文友:岚亮        2021-05-30 17:09:18
  孙巨才老师来访留评,让我不胜汗颜,十分感谢你关注小文,向您学习致敬!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