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郧商烽火(小说)
解放战争时期,商南县十里坪镇西坪村曾经建立过一个红色政权,这个红色政权叫郧商县,是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建立时间是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建立地点是十里坪镇西坪村,所属范围大致包括陕西商南的南部和湖北郧西的北部。当时的西坪不叫西坪而叫马家坪,马家坪也涵盖了湖北郧西三官林区的一部分,我的故乡就在这马家坪。
当年的郧商县,就建立在这鄂陕交界的马家坪。其中中共郧商县委、郧商县民主政府、郧商县人民武装部的驻地在安沟的田家大院,那几间房子的门前有一个大碾盘;郧商县所属的独立连驻地在西坪铺子,那是安沟和幢子沟的交汇处;陕南游击队刘山所部的驻地也在西坪,那个地方叫耳爬。郧商县成立以后,独立连与游击队合并,统称郧商支队。住在耳爬的刘山原名刘占山,是陕南游击队第三大队第一中队的队长,经常以马家坪白鲁础为中心活动在豫鄂陕边界,惩恶扬善,威震四方。
每年清明回故乡上坟祭祖,我总要从铺子拐进安沟到田家大院,去看看田家大院的那三间土房,以及土房前面的那个大碾盘。这土房和碾盘,见证了那段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
我之所以要拐进安沟去看这三间土房和一个碾盘,首先是因为这田家大院是我外婆的娘家,小时候去给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妈拜年,一定要到这一家歇脚烤火,待歇好了再去翻那白火石桩梁子去萝卜坑。房子的主人——我外婆的娘家兄弟田永新和娘家弟媳黄桂婷,允许我到这大碾盘上堆雪人儿。时间长了,便想去找找儿时的记忆。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的外婆生前喜欢讲一些她的娘家安沟的故事,讲她的兄弟如何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让给新四军住。新四军——外婆所说的新四军,我后来才弄明白是李先念的中原军区部队。中原军区部队成立于1945年10月30日。组成中原部队的,不仅包括新四军的第5师,还有八路军河南军区部队、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以及王震的359旅,中原军区由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震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首道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后任质斌任副政治委员),朱早观任副参谋长,刘型任政治部副主任。
1946年7月中原部队突围从商南赵川到这马家坪安沟的,一定是中原军区所属的原新四军第五师的一部分。在外婆的娘家兄弟田永新的房子里住了半年多,借用三间房子,部队给了外婆的兄弟三块银元,外婆说她的兄弟还悄悄地塞给外婆一块,是真正的袁大头。
尤其是我父亲当时亲自参与了中共郧商县委的活动,目睹了中共郧商县委及其郧商支队驻扎马家坪的全过程,及至我们稍稍长大,父亲便叫我们兄弟姐妹围了火炉,讲述郧商县的故事,讲述爷爷的故事,讲述马家坪农会和民兵的故事,讲述他十六七岁时站岗放哨和学打枪、练梭镖的经历,我们便张了耳朵听那古今,偶尔父亲会叹息一声:“那一年,我差一点儿也跟部队走了,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咋样了!”
这些年,我的脑海时常回旋外婆和父亲讲述的故事,也时常关注赵川、白鲁础、马家坪这一带的红色传奇,由衷的感到,中共郧商县委在马家坪驻扎的岁月是不平凡的岁月,在这不平凡的岁月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这群不平凡的人做了许多不平凡的事,我的良知和道义驱使我在清明时节拐进安沟,到这田家大院看这三间土房和一个碾盘,凭吊那渐渐远去的岁月和永垂不朽的英雄。
第一章、打阻击激战大山尖
父亲说住在安沟田永新家里的那位首长叫潘友謌,潘友謌原是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三十八团九连指导员,后来在中共信确县任县大队教导员和县委书记,信确县被敌人围剿,潘友謌便跟着李先念一路来到这陕西商南,又按照李先念交代的任务来到这马家坪。潘友謌和独立连到马家坪时已是傍晚。听说共产党和国民党在赵川前坡岭打了一仗,李先念带队伍要经过这白鲁础马家坪一带,马家坪的保甲长就早早地躲起来,怕共产党来了找他们算账;瓜子岭的杠子队、老阴坡的苗子杆和母猪池的夜虎队,平时进村凶得很,那几天却不见了踪影;东坪秦三奶奶也好几天没过西坪来,大概是去了郧西,到国民党郧西县政府报信去了,秦三奶奶是国民党郧西县政府的参议,在马家坪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兵荒马乱中过日子的马家坪人,那几天有些惶恐。
但爷爷炳贤却很镇定,父亲说爷爷不跑,也不准他和奶奶跑。爷爷知道这支部队是共产党的部队,共产党的部队爷爷十几年前就见过,那是1935年前后,红七十四师在马家坪搞过减租减息。红军部队是好部队,是穷人的部队,是不祸害老百姓的部队,这个部队跟十几年前的那个部队一样,也是共产党的部队,不是国民党的部队,更不是土匪。爷爷不跑,爷爷叫搪墙班子的那些兄弟也不要跑,说自己的部队来了还跑啥子跑?爷爷那天忙了一天,先是叫奶奶约了几个妇女到铺子帮忙做饭,又跟搪墙班子的几个人商量,分头到附近的几个庄子找房子找床,再进安沟田家大院找老表田永新,请田永新把房子腾出来给共产党的部队住,田家是个大院,有兄弟四个,反正田永新在他兄弟家挤挤也不是不行。爷爷觉得安沟这个地方最安全,只要守住了安沟口,就是再多的敌人也攻不进去。所以爷爷要亲自去田家大院,把田永新的这几间房子弄到手。加上刘山也是爷爷家里的常客,所以听说解放军要来,便热心得很,白天黑夜地张罗。
潘友謌一到马家坪就在大山尖轰轰烈烈打了一仗,那天爷爷在耳爬正准备跟几个游击队员一起给独立连安顿住处,却见大山尖上人影儿一晃,接着又是一个人影儿晃了一下,便喊一声:“快看!大山尖上有人!”
话音未落却听见机枪在大山尖的岩石上突突地响起来,奇怪的是那机枪没有对着耳爬却是对着东坪。潘友謌一看情形立即明白:“李司令员交代我到马家坪接应中原突围的后续部队,这凑巧一来就赶上了!”便命令独立连长阚秀宝:“带上独立连,直扑大山尖!”
敌人在大山尖阻击的,正是中原突围北路部队的后卫部队。以前的后卫,是由汪世才的四十五团负责,汪世才奉命由后卫部队改为先锋部队抢占赵川前坡岭,这支队伍便接替了汪世才的四十五团,负责中原军区机关的断后警戒,阻止尾追之敌。
这支部队刚翻过东风垭才到东坪,大山尖上的敌人便在机枪和小钢炮的掩护下猛扑下来,欲置中原突围部队的后卫部队于死地。这独立连个个都是从枪林弹雨中爬出来的,立即直奔耳爬对门坡阻击俯冲下来的敌人。爷爷说:“来一些人跟我走耳爬洼,从耳爬洼能绕上大山尖!”
七月的耳爬对门坡,还是一片青葱的包谷林,顺着包谷林中间的一条小路,阚秀宝指挥一排的战士悄悄接近对门坡垭子,到了对门坡垭子,就可以堵住从大山尖上冲下来的敌人,发挥为中原突围后卫部队的掩护作用。但一排的战士刚刚爬上对门坡垭子,便有一阵机枪扫过来,顿时牺牲了两个战士。阚秀宝急令二排:“快进包谷林,从右侧上大洼垴儿,从大洼垴上压住敌人火力!”这大洼垴也是一座山峰,在耳爬对门坡垭子的右侧,与大山尖遥遥相对。二排长上大洼垴儿,把这东坪西坪也看个一清二楚。
东坪那边过来的是中原军区的后卫部队,前头的已经到了黄家的斑竹园,正在占据有利地形准备还击;西坪这边的是新四军独立连,一排还在继续向对门坡垭子冲;正前面的,是从大山尖上扑下来的敌人,看样子有一个连的兵力;正对门的大山尖,岩石上的几株松树丛中,机枪形成的交叉火力,掩护那些冲下山来的敌人。
二排长立即命令一个班上大洼垴,集中火力对付顺梁梗儿下来扑向一排的那股敌人,剩余的力量牢牢地占据大洼垴顶。这大洼垴居于东坪和西坪之间,与大山尖遥遥相对。那对面的敌人正在机枪的射程范围之内,见这边机枪不停扫射,便躲在石缝中间伺机报复。那中原突围的后卫部队,见这大山尖的敌人席卷而来,便与阚秀宝独立连的一排二排合力还击。
这边爷爷炳贤扛了弹药,带潘友謌十几个人抄小路从耳爬洼上去。这耳爬洼是一个偏僻的洼,从洼里摸上去,大山尖上看不见。那山尖上的敌人只顾对东坪射机枪,好让他们的人冲下山,压根儿就没想到后面杀出一队人马。还没回过神来,只听嗖嗖地几道影子,那手榴弹便飞到了跟前。潘友謌挥手一枪,把一个射机枪的人打得脑袋开花;又是一枪,西边的那挺机枪也哑了。跟在潘友謌身后的杨小安闪身跳上梁头,那梁头上的那个敌人的机枪手猝不及防,转身又没有退路,杨小安也是一枪,把那敌人打得滚下岩去,正要跟几个战士从后面掩杀,却有一个打炮的兵从松树背后,一枪打在杨小安腿上。杨小安一个趔趄险些跌下悬崖,爷爷伸手拉住背上就跑,走几步又回过身来胳膊夹起一门小钢炮,顺手再提把机枪,一溜烟从大山尖跑回耳爬,那杨小安便住在爷爷家养伤,奶奶天天伺候着,直到痊愈归队。
宣布成立郧商县是在1946年的8月初,这天,三分区副司令员齐勇带陆诚、吴相富来马家坪,在安沟田家大院那大碾盘上宣读三分区地委书记兼政委方正平、专员余益庵和三分区司令员周光策分别代表地委、行署和军分区签发的函令,命令潘友謌任郧商县委书记,兼郧商支队政委,吴相富任郧商县武装部长兼郧商支队支队长阚秀宝任独立连(郧商县警卫连)连长,刘山任郧商大队大队长,张宏鳌任郧商县委秘书,同时宣布阚秀宝的独立连与刘山的游击队合并,中共郧商县委、郧商县民主政府和郧商县人民武装部成立。
小时候跟发德大国几个在大山尖那杂草丛生的石缝里捡过炮筒儿,那炮筒揣在身上直磨得金黄锃亮,等到过年,锯掉半截,铁丝连了,做成火炮枪,神气得很。既然隔了几十年还在这里捡到过炮筒儿,说明这里的这一仗,一定是惨烈而且悲壮。
第二章、打炮楼一战党耀初
一天半夜吴相富找潘友謌说:“刚才侦查班从铺子上来报告,说商南保安团赵川保安营的党耀初准备到马家坪清剿,这赵川不远,情况紧急,说不定啥时候就摸来了!”潘有謌说:“想要吃掉咱郧商县的不止党耀初一家,郧西的保安团、山阳的保安团也恨不得把咱一口吃了!再说国民党的驻军也天天逼着保安团,叫保安团来打我们,只是他们不敢轻易来犯罢了!”吴相富说:“与其等他们来打我们,不如我们主动出击打他一家伙!”潘友謌说:“就是哩!三分区也有这个意思。昨天宏鳌电台接到齐勇副司令员从山阳发来的电报,也分析了三分区周围的敌情,提到了赵川党耀初准备清乡的阴谋,提醒我们寻找时机,搞掉党耀初的炮楼!”
这党耀初是国民党商南县政府的一个参议,也是商南保安团驻守赵川的一个营长,老家在赵川马蹄沟,小时候叫党耀祖,因是长得五大三粗,别人叫着叫着就叫成了党腰粗,这“腰粗”毕竟不雅,便写成了党耀初。党耀祖原本也是穷苦人家,爹娘死的早,仗着一身力气,从小就在商南郧县一带闯荡。一天在赵川客栈喝酒,碰到两个也是走江湖的人说,汉江那边有人从郧县大柳过来,骡子驮的都是鸦片,党耀初便搭讪着与这两人结伙儿,在晒水台把那鸦片劫了。
卖了鸦片的党耀初很是有钱,便用了这钱招兵买马,弄了不少枪支弹药,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只是一样儿,他劫财害命多在远处,对近处的只要你服帖了他,却也不下狠手,在赵川街、店坊河、三官庙又开商铺又开烧锅,又倒官盐又贩鸦片,银子白花花地滚来,党耀初便在赵川一带发行自己的票子。
党耀初拉起的队伍虽然兵不像兵匪不像匪,却一天天多起来,便想在赵川扎个窝儿。那土匪窝儿多在山上,党耀初却想把我当土匪那是小看了我,我偏要把兵扎在街上,叫这商南郧县的都看看我党耀初的厉害!这天他跟几个亲信一商量,便叫师爷写了帖子,到武汉找人设计,到南阳找人施工,在这布家沟口赵川街道修建炮楼,造他党耀初自己的大本营。
赵川炮楼很花了党耀初一些钱。那炮楼占地三千多平方米,一进三重院子,一百多间房子,所用的木头都是从白鲁础梁家坟那深山里砍的上好木材,石头也是从郧县运来,把那炮楼建得比日本鬼子的碉堡还要气派。这炮楼有六层,四层以下住兵,四层以上防御。四层以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射击孔和瞭望孔,那孔还是斜的,子弹只能从里面打出来,不能从外面打进去。上好的木头勾连着三重院子,那墙却是城墙般厚。从1938年开始修建,一修竟是三年。这炮楼真是党耀初的得意之作呀!他要打打杀杀了,便呼啸一声把兵带出去,抢了财物和女人,又呼啸一身钻进炮楼。这赵川的天下,就是那党耀初的,党耀初便得意得很。
国民党商南县政府见党耀初有些势力,便派白青云到赵川跟党耀初拜把子,收买了党耀初,封了党耀初营长,还写了一块“威震南藩”的烫金牌匾,排一个班吆了骡子马驮来赵川。党耀初一见这牌匾和委任状,便觉得自己不是匪而是兵,便铁了心跟国民党干,在赵川守着商南的这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