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玉】彭阳香草(散文)
五月的大地,饱满得像灌浆后的麦穗,青翠,蓬勃,水嫩,殷实。
清晨的阳光仿佛是专为我们铺设了一条温存耀眼的射线,直指东南方。
一路芳草如毯,漫山遍野嫩得能攥出一把绿水来。野草,山花,狠劲散发着清香,庄稼挺直脊梁拔节,大自然铺开一地绿灯,我们沿着固彭高速驱车前行,无暇顾及身外闲愁,只为当下的“远走高飞”神采飞扬。主要是为彭阳香草而着迷,目光所到之处,小巧玲珑的荷包已经在余光中跳跃,只差捧在手里的距离。
司机是此次行动中的主人公,固原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郭佳,专门去采访“彭阳香草”总经理,我是受邀去摄影兼采风,说白了就是乘着人家的便利去沾光。去领略彭阳香草味,顺便带几个香包,学学手艺。时下正是端午节前夕,还来得及完善、填补我轰轰烈烈的荷包工程。我属于是半生不熟的绣娘,大半生后才开始一本正经做荷包,是退休后的闲情逸致还是心血来潮,还是弥补童年、少年落下的荷包梦?
中午前顺利抵达彭阳,车路过目的地时,被玻璃门口挂着的五彩缤纷所震撼:哇,荷包哎。看,人家彭阳荷包已经门庭若市了,我的还像一堆乱麻摊开在阳台上,东一片绸子,西一把花线,离竣工还远呢,加班加点做成了几个,就蠢蠢欲动拍照晒了又晒,意思是向全世界宣告:我在传承美丽的五月五。
等找好位置停好车后,接待我们的荷包主人已经赶来开门了。哦,原来我第一眼看见琳琅满目的荷包店就是她们的专卖店。
打开店门,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被眼前的五彩缤纷震撼了,四面墙壁挂满了大小不一、形状各一的香包和手工编织挂件,精美的刺绣品让人眼花缭乱,香味,花色,让人按耐不住亢奋。掂量着一个个香包,爱不释手,又无法剖析制作技巧,更不敢问做法和章程。只好等待时机再咨询。
把一个荷包做成项目的估计附近只有彭阳人。而他们厂的工艺品就命名为“彭阳香草”。香草,香草,未闻其味,已闻其声,就一个香字足以让人神魂颠倒,还加了一个草字,二者配合起来更是招魂摄魄。香草的来历我们暂且不去深究,肯定是与名医有关。因为从香草的组合来看是属于祛邪避秽的芳香化湿药。自古,端午是阴气较重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毒虫出洞的节气,因此智慧的祖先研发了辟邪驱虫的七香(七香是指沉香、檀香、松香、乳香、丁香、木香、藿香)。起名香草,寓意深远,功能齐全。
端午节的荷包在一把香草的装扮下,粉墨登场,香气袭人,为端午呈上一份温馨盛宴,至今延续几千年。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还有闲情去做香草生意,真是大雅之人。首先,荷包是特别精致的手工活,属于工艺品,不但需要精致的上好材料,更得心灵手巧、有耐心。我从小没学会,活老了才开始补学,知道有多难。而“彭阳香草”的主人公刘茹却带领着一帮乡村妇女开展了乡土文化传承工作,当起了领军人物。
对于彭阳,除了此次荷包行动,早已有着很好的印象,十几年前从《山花节》开始,我对彭阳的桃花是情有独钟,因为早春的第一朵花从彭阳开启,周围人像赶庙会一样驱车观赏桃花、杏花。近几年彭阳的红梅杏打遍天下无敌手,几乎近处的杏儿上市被彭阳抢先占位,彭阳果脯也是远近闻名。彭阳街道干净整洁,茹河瀑布的吸引力,无不诱惑。今天再重新触摸彭阳荷包,是何等的荣幸。
大致观赏了一会香包。午饭是我点的特色小吃:荞面揉揉、凉皮、甜醅、米黄面蒸糕,她们俩另加了麻辣烫等小吃。主人难为情地念叨了几遍:这是我最简单的一次请人吃饭。
既然是冲着乡土文化而来,何不就地感受土生土长的饮食?杂粮,小吃,清淡而味美,在端午节来临之际重温旧梦,品尝农村味道,体验农村节日气氛,何等的尊贵。
他们的厂子在白岔村,是总经理刘茹的娘家门口。“彭阳香草”是国家扶持项目,几百万的投资,车间厂房设在以前的学校,几间大教室正好被利用起来。走进厂房,每个桌子、案子旁边坐着低头做针线的女人,手里拿着各色各样布料和彩线,像极了我们小时候学针线的模样,目不转睛,一针一线缝制,只是我们没学会,人家是学会后靠手艺挣钱。
乡村文化的振兴,给村里的妇女一个谋生机遇,恰巧白岔的女人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白天在厂子里做手工编织、刺绣,中午、晚上回去操持家务,真可谓挣钱、过日子两不误。作为村民,省去了外出打工的艰难,照顾了老人孩子的生活,作为企业,解决了本地就业问题,带动了乡亲致富之梦,实属大快人心的民营企业。
经营好一个企业不容易,尤其女人,上有老下有小,其肩膀的重任可想而知,刘茹滔滔不绝介绍着工厂的起步,规模,发展,资金,制作,销售,一副铁娘子风范,而我在佩服之余暗暗心疼着她的艰辛。
彭阳香草已经打出了市场,在端午节前接到了许多订单。2020年恰逢疫情,为了给防疫一线送温暖,他们在年初就制作了几千个避瘟香囊。订单陆续到手,因此“彭阳香草”便有了热火朝天的干劲,香包上刺绣着“彭阳香草”字样,一个香包就是一张名片。“彭阳香草”走进了区内外千家万户。
我突然想起,我们县也是汉族居多,为什么没人大幅度绣荷包呢?作为大汉族,在传统节日里应该大张旗鼓地准备传统美食和手工艺献礼,是对祖先的怀念,也是对后人的传承,不要让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失传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彭阳香草”的规模不小,几个大厂房,几十台机器,成百个绣娘,包括几位“男绣娘”。我第一次听说还有“男绣娘”,真是乡里娃吃挂面头一遭。每年派出几位精工巧匠外出学习刺绣技术,回来手把手教会其他绣娘。每天做出的活计按人头计数,与工资挂钩。
刘茹带领我们俩参观了展厅和会议室,我万万没想到在乡村有那么大规模又阔气的展厅,墙壁上挂满了刺绣品,展柜里摆放着几乎已经失传的、我童年见过的各种布艺:花肚兜,“三寸金莲”鞋,旱烟袋,针插,绣花枕头,绣花鞋垫等民间工艺品。
彭阳是盛产山毛桃的地方,桃胡串起来的各种工艺品和挂件是另一道风景。气车坐垫,靠垫,枕头,应有尽有。他们经营山货的同时也经营高档纺织品,床上用品是一大景观,多为结婚用品,突出了个喜庆。
我们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高一脚低一脚摸着各种手工品瞅上瞅下,数目之多,无力计数,只是一个劲点头应着,原来乡村也有惊艳之处,那就是巧妇的举手之劳。
参观完展厅,我们驱车绕白岔山头一圈,路遇木瓜树,核桃树,果树,梨树,杏树等,红彤彤的杏子缀满枝头,已经提前为五月五献上了一份厚礼。当然我们不会放过摘杏子的机会,有人爬上树杆,大把大把地往下捋,完全不顾主人家的感受,原来此树是刘茹母亲家的,怪不得我们摘得如此坦荡,临走还约定,等红梅杏大面积成熟时再来彭阳摘杏儿。
闻了香草,拎了荷包,摘了杏子,晚饭后观看了茹河夜景,美丽的彭阳在流光溢彩中扑朔迷离,河水哗哗,凉风习习,茹河的夜景,美轮美奂,漫步河提,是如此美妙。盛情难却,又留宿彭阳,住进了刘茹的“家庭宾馆”,享受了贵宾级待遇,几个陌生人走到一起便成了熟人,只因“彭阳香草”。
最后我还是那句话:如有机缘,我还会去彭阳,那里有我想要的清静与美景,更有质朴厚道的彭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