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采】走向卓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杂文)

编辑推荐 【文采】走向卓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杂文)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39发表时间:2021-05-27 07:57:10

乡村小学卓越教师的教育信念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追求自我本真的教育情怀。
   01
   教育之坚: 在于不忘初心
   马老师师专毕业后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教书。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坚守教育20年,教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能让这里的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才是我们的初心”。这是马老师告诉我们的。
   这是爱乡爱土的情怀。教师这个职业往往被塑造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楷模,刻画的是一份长期坚守、一种为学生、为社会、为民族甘愿奉献、一种对教育的责任和担当。就乡村小学卓越教师而言,则都是拥有执着的乡土情怀和质朴教育关怀的人,守望着乡土和那群乡里娃娃。
   徐老师,教龄35年,骨干教师,他的课桌上永远摆放着批改之后满是红字的作业本,孤灯下经常看到他备课的身影,每天清晨可见教室门口老师翘首以盼的眼神。徐老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关爱每一个学生,35年如一日。“责任,本来就是每个人应该去做的,有了责任,人生才有意义。”这是徐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以来的行动指南。
   这是爱生爱民的责任。乡村小学卓越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在坚定不移守候的路上,不忘初心、不悔当下、不畏将来,倾情奉献,实现教师职业内的完美演绎和职业外的幸福诊释。
   02
   学识之本:在于累积储势
   研究者:作为老师,需要具备复合型的知识,兼顾教学和育人双重使命,才能振兴乡村教育。您认为当前乡村小学教师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学识涵养?
   教师:乡小设施落后,办学规模小,教师少。我就读的不是师范类专业,我觉得我们最需要加强的是教育教学知识的学习,学怎么备课、如何上课。但是我们生长在农村,对乡村文化能有一定了解,我们可以把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和基础生产知识教给学生。
   校长:学识丰富,那需要日积月累的基础文化知识,还要有专业的教育背景。拿我们学校来说,目前只剩一位优秀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绝大多数教师专业不对口,政治老师不专业,非本专业毕业;历史是体育老师教授,没有历史老师。所以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小学一专多能的“全科型”教师。
   专家:乡村小学教师的卓越成长是文化通识知识、教育专识学养和乡村特识涵养的合集。文化通识具有基本保障功能,教育专识具有核心储备功能,而乡村特识则具备维系发展的功能。
   乡村小学卓越教师是基础教育的佼佼者,肩负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打基础的重托,应该具有丰富的学识,即拥有有利于开展有效教学的一系列基础文化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中国教育基本情况、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等文化通识知识;涵盖教育学理论、教育心理学、德育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师职业技能、教育研究方法等内容的教育专识学养;体现乡村小学教师特色、融人乡村教育实践的农耕文化、农业教育学、农业社会学、乡村社会发展史等乡村特识涵养。
   03
   能力之维:在于富厚底蕴
   研究者:乡村地区的教师担负着教育脱贫的重任,在“六大战略”中,要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历史使命,亚需乡村教师增强业务能力。那么,您认为当前乡村小学教师需要提升哪些方面的专业能力?
   教师:乡村教书不容易,知识很遗乏,乡里孩子跟城市孩子起点本来就不一样,要说能力,我觉得教好书,踏踏实实的教学生学问,尽最大努力为学生答疑解惑应该是乡村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提高的能力。
   教研主任:我们乡小的老师,大都是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对于改变乡村的教育有着浓郁的情感。虽说勤勤恳恳,但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能力明显不够,一门学科的知识没有更深入的学习研究,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也没办法与时俱进。
   校长:我们学校每月安排公开课、示范课和教学比武,就是为了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现在由市语文教研员牵头,学校几位老师作为研究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更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形成个案,在我们这一片也产生了不错的反响,明显感觉老师们的业务能力有了一大步的提高。
   卓越教师富集厚实的能力,包括教书育人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社会辐射能力。从已有经验可知,教书育人能力即通过把握教材、组织教学、驾驭课堂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导之以行,塑造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专业发展能力是包含专业基础发展能力、专业协调发展能力和专业持续发展能力等要素的一项兼具潜在性和价值性的关键能力,其核心在于卓越教师能够了解专业前沿动态、把脉专业发展方向、参与科研培育项目并拓展专业发展领域,预示着乡村小学卓越教师发展的前景和趋势;社会辐射能力则是在一定范围或区域内产生的显性或隐性能量积聚、流动和传播,如打造名师工作坊,开展能力提升培训、网络研修培训等。
   04
   格局之境:在于破茧成蝶
   有一位幽默风趣的小老头—李老师,他的课堂总能响起一阵阵的欢笑声,他常说“让孩子们学文化,得陪他们动起来,尤其是小孩子,好动,威压制服可不管用”。李老师以自己质朴的情感和幽默的表现力形成了他独有的教学风格,让心灵脆弱的乡里孩子感受到了如父亲般的呵护与关爱。融合的教育大局,即教师聚焦于教育理念、学术视野和精神视域,融合三个维度构建符合现代发展的教育视界。具体而言,一维即渗透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即乡村小学卓越教师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体现教育教学的关怀性和艺术性;二维是树立人文科学的学术视野,即卓越教师具备追踪专业领域理论前沿和教育科研的眼界;三维为培养人文底蕴的精神视域,即乡村小学教师在卓越发展中融汇丰富的乡村传统文化风格、挖掘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感受诗意的乡村风貌、延续珍贵的乡村文脉。
   她,自17岁被分配到衡山县店门乡水口小学,37年来坚守在乡村教师的岗位上,废寝忘食、专注教学与科研。完成了近十多万字的学习笔记,主持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课题;撰写《用心灵聆听花开的声音》等多篇论文并获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乡村净土,育人为尚。对待学生,她细心引导,苦心栽培,并指导学生在“我的中国梦”征文大赛中获省一等奖。
   乡村小学卓越教师拥有与众不同的卓越格局,即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融合的教育大局。独特的教学风格,即教师对熟练掌握的己知模式规范性的抛弃,打破各元素并汲取其精华,配合自身优势形成自成一脉的“教学自我”。乡村小学卓越教师具备别致的教学风格,或情感陶冶、或理智音析、或自然质朴,亦或严谨权威,展现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教学设计的创造力、教学训练的实效力以及教学品质的稳定力四个特征。
   05
   走向卓越:在于信仰之光
   乡村小学卓越教师的形成取决于主体自身的教育信仰,而教育信仰大部分源于个人背景、职业理想和实践反思等主体性元素。首先,个人背景。乡村小学教师个人背景是个体基础信息(国籍、性别、民族、年龄、受教育程度)、过往的工作背景、能力及工作表现的综合体现。其来源关系着教师能否适应乡村环境、能否感知乡村情怀等;其性别影响着教师处理教育教学事务方法,思维模式等;其年龄和教龄的差异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水平、认知水平;其受教育程度关系着教师对于自我发展能力的要求和需求。其次,职业理想。探究教师的内心世界是职业生涯中的核心问题,教师主体对于职业理想的态度是对于职业活动和成就的超前映射,关系着教师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职业目标、职业追求和职业期待,即教师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和职业水准。调查结果显示,乡村教师对于该职业保存着一份诚挚的热爱并坚信乡村教师是可以实现“潜在卓越教师(适应期)—预备卓越教师(发展期)—准卓越教师(创造期)”的跨越。最后,实践反思。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教师实践具有“回归性”、“不确定性”和“无边界性”。实践反思是一种意向和趋势,是促进人类进步的持久续航动力,在卓越教师专业素养的完善和修炼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卓越教师有意识地将实践与教学反思的反馈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中获得充足的精神补给。王老师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教学一反思一再教学一再反思”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反思,提出了“境脉学习模式”—根据学生学情,构建适应校情的知识境脉与学习境脉,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与素养发展。由此我们可知,乡村小学卓越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往往能够把握自我,勇于探索,从实践中获得的反思并上升为提升自己的行为准则和独特的理论,从而滋养自己的内涵品质。
   乡村小学卓越教师的成长环境主要包括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其一,政策环境。近年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两基攻坚”、“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等10多项扶持和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从调研的统计数据分析(如表5)可以看出国家分配和政策号召的力量对于强化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推进乡村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国家政策倾斜对于乡村小学教师而言是一份保障、一份激励、一份深切的期望,有望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助力乡村教育的发展,孕育更多美丽的乡村教师。其二,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指在一所学校内的行政机构、教研科室和群团组织中内部成员流行的风气和习惯、价值观念、态度、信念、道德规范等。从乡村卓越教师成长典型来看,他们身处和谐、合作、共享、宽容的校园文化中,既可以促使教学资源优化的利用,又可以促成教师之间的良胜竞争。张老师说:“那时候我家里条件特别差,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非常感谢学校。学校送我去外面进修学习,还帮我安置好了我的家人,同事们像一家人,这也是我依然坚定的扎根在这里的原因,不仅是对理家坪小学的感恩,也有着我对这里的不舍。”可见,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学校对教师的关怀与卓越教师的发展息息相关。其三,生态环境。根据生态学观点,人必须与所处环境的生态圈相适应,才能更好的生存。
   卓越教师教育信仰生成还需要交互性因素。乡村小学卓越教师就是一种“十字型”人才,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领域有比较深人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敢于出头、冒尖、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研究表明,这种人才的是在问题意识、合作行为、工匠精神和关键人物(事件)等多重刺激下而成长。一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指主体进行认知活动时,在同等的教学环境下,能否主动发现问题、瞄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自我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是教师之间出现明显差距的显著因素。二是合作行为。大部分乡村教师都认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形式是教学共同体。卓越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凭借一个人单打独斗是做不到的,需要形成一个合力共同体。三是工匠精神。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我们常常比喻为小草的精神、爬山虎的精神、骆驼的精神、知了的精神。乡村小学卓越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与这种坚韧的工匠精神,专注科研的精神意志是紧密相关的。四是关键事件。根据环境引爆理论,发展一开始总是比较缓慢,当环境达到一定数量(即“引爆点”)时,发展过程就会突然加快(即起步阶段),这个过程继续进行,直到能量全部释放。乡村小学卓越教师的成长往往是来自于他们在教育经历或成长道路上遇到的某个人或事,我们通常称之为“关键人物”或“关键事件”。温老师即是刘老师卓越成长过程中的关健人物,她用生命坚守诊释着对山村孩子们的那份挚爱。温老师常说“我虽然远离了城市,远离了科技,但是我感受到了宁静。我艰辛,但却快乐,我为所做的事情骄傲”。这位为了学校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老人,这位头发花白,灯下刻钢板的有着“真功夫”的好教师形象,成为了刘老师奋斗一生的目标。
   总之,厘清乡村小学卓越教师的特质及其成因,探究主体性元素、环境性元素和交互性元素之中何者为源动力,教师需要怎样的时机、怎样的推动、怎样的内在修复而达到卓越教师的发展水平,希冀能够为乡村小学教师的养成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共 47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卓越教师教育信仰生成还需要交互性因素。乡村小学卓越教师就是一种“十字型”人才,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领域有比较深人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敢于出头、冒尖、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研究表明,这种人才的是在问题意识、合作行为、工匠精神和关键人物(事件)等多重刺激下而成长。一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指主体进行认知活动时,在同等的教学环境下,能否主动发现问题、瞄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自我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是教师之间出现明显差距的显著因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