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回归】石板大田(散文)

精品 【回归】石板大田(散文)


作者:心静天好蓝 秀才,2696.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20发表时间:2021-05-28 12:07:06
摘要:看着老人弓起的背影,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阳嗲嗲和启英叔以及那头老牛的形象,以及那些越来越远的苍茫……

【回归】石板大田(散文)
   故乡是山地,从柏树山到响水河,层层梯土梯田,春夏秋三季鸟语啁啾,彩蝶飞舞,野花绽放,稻浪滚滚,原生态的风景说不完的美好。到了冬天,稻田经过平整蓄水洁白如镜,蓝天白云倒映其间,故乡的土地便呈现了一幅幅立体的彩图。
   在成百上千的梯土梯田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石板大田。大田位于响水河边,大致呈圆形,靠河的一边有两块大小相近也呈圆形的石板,三者紧密相连。大田四季色彩变换,绿、黄、白轮流与黑搭配,天地间好比画上了三个彩色的大圆,美丽不可方物!
   石板大田解放前属于一个小地主所有,据说那个小地主为了得到这块最肥沃的稻田,不惜将最心爱的女儿送给了另一个大地主作妾,外加另一块稻田相赠。解放后,石板大田被充了公,属于集体所有了,包产到户时才分给了阳嗲嗲(爷爷)一家。
   俗话说,儿要亲生,田要深耕。还是在集体所有制时期,秋天大田收割一完,阳嗲嗲就与几个村民驾起耕牛犁耙,不论晴天雨天毫不停歇地翻耕平整、做边保水。第二年春天栽种之前,他们再次耕耙,然后才把嫩绿的秧苗栽进稻田里。那时候农耕技术十分落后,耕地主要是牛力和人力,栽秧打谷都依靠人们的双手,挑背更是离不开结实的肩膀,所谓“汗滴禾下土”那是一点不假!
   记得那时生产队只有一头耕牛,社员们“车轮战”似地驾起它耕田,歇息的时候就把割来的青草倒在石板上让它吃。有一天耕牛累了,吃过草就眯起眼睛打起了瞌睡,不一会迷迷糊糊地醒来,不小心掉进了石板的缝隙里,前腿被扭断了一根。那缝隙不宽不窄,正好卡住了它的身子,社员们绞尽脑汁,千方百计也没把它弄出来,等待它的唯有死亡。那时许多人很久都没有开荤了,馋嘴的想法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与其让它白白等死,不如用它的肉一饱口福!
   阳嗲嗲带着一把尖刀下到石缝里,想要一刀帮它解除痛苦,举刀之际,却见那牛双眼里流出两道长长的泪水来,哀怜无比!阳嗲嗲想起老牛平日里的辛苦,再也下不了手,赶紧爬出了石缝。队长便换了其他男人下去,几个人都是如此。到后来,老牛因饥饿和疼痛昏迷过去了,社员们才用绳子套住它的身子,一齐使力将它拉到石板上,在它弥留之际放干了它身上的血,扒开牛皮,将牛肉分给了各家各户。
   没了耕牛,社员们便把绳子套在自己的臂膀上,几个人排成一列在前面拉拽,后面一个人掌犁,额上汗水涔涔,腿上青筋鼓胀,用这般辛苦才换来了石板大田的连年丰收。
   阳嗲嗲个子不高,黝黑的身体干瘪但不乏结实。在缺少吃穿的年代里,他却生了九个儿女,天气一暖和,就只得裸露着上身干活。他的右肩上“结”着一颗葡萄般大小的肉球,饱满而富有弹性,干活的时候,那肉球左右摇晃,如一个顽皮的孩童在嬉闹。
   包产到户的时候,考虑到他家人口多负担重,生产队便将石板大田承包给了他家。阳嗲嗲家境贫困,加之杨婆婆(奶奶)身体不好,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他只得拿出了全部的力气干活。那时的农具不仅缺乏,还很笨重落后,特别是拌桶,诺大的生产队里只有两个,由社员们轮流使用。
   所谓拌桶,就是摔打稻谷的木桶。这桶呈四方形,是用坚硬的柏木做成的,长约两米,宽约一米五六,高度接近一米,前后还各自“补”了一块打板,使用时还要将一头用“挡遮”半包围起来,这“挡遮”是用篾块编制的,高度有两米多。禾稻收割下来,农人们按双手的大小搂起一把,捏紧,从一个肩头的上方斜着甩出去,然后使劲地摔打在打板上,稻谷就落在了拌桶里。经年日久,拌桶的四个角和打板都被打出了凹槽,年复一年的重复劳作,血肉做成的双手也会被磨破流出殷红的血迹,实在是疼痛难忍!
   有一年,阳嗲嗲家的稻谷黄了,正要打算收割,谁知一个拌桶正被一个村民使用着,另一个村民抢先扛走了另一个拌桶,说自己家也马上要使用拌桶。阳嗲嗲着了急,与那人发生了争执,两人抓住拌桶“耳朵”你推我搡,在众多村民的劝解下才罢了手。
   这以后,阳嗲嗲就暗中发誓,即使节衣缩食也要自制一个拌桶。为了保证拌桶经久耐用,阳嗲嗲反复叮嘱木匠要将拌桶做得牢实一些。木匠遵从吩咐,将木板切割得厚了一些,做出来的拌桶就比一般的拌桶沉重了许多。阳嗲嗲没有财力重做一个轻些的拌桶,只好将就着使用。到了收割季节,他光着腿杆和脚丫,扛着拌桶在家和稻田之间穿梭,沉重的拌桶一到肩上,他的脸就因用力过大而变了色,田埂湿滑,为防跌倒,他脚趾死死抠住泥土,瘦弱的脚杆直打颤。
   这样地扛了几年拌桶,阳嗲嗲肩上的肉球开始了萎缩,到后来变得蔫不拉几了。这肉球是他生命力的象征,一旦开始萎缩,他身上的力气就变得小了。但阳嗲嗲并不愿认输,依然硬撑着扛拌桶,一日终因力气不够而跌倒在地,那拌桶如一块沉重的巨石压了下来。阳嗲嗲撑着最后一口气,从拌桶下的缝隙里最后望了一眼这一片心爱的稻田,眼里全是不舍,几滴老泪残留在他枯黄干瘦的面颊上……
   阳嗲嗲去世的时候,其他孩子都南下打工去了,只有三儿福林在家(按辈分,我应该称福林为叔)。福林叔继承了大田的耕种权,但他不想效法父亲,坚持要外出打工,出发之际便将大田转包给了启英叔。
   启英叔老实巴交,是村里出了名的“妑耳朵”(怕老婆的意思),他与妻子碧芳生了三女一儿。碧芳婶脸部圆润,身材丰满,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美女,尽管遭到日晒雨淋和生活的磨炼,但她依然皮肤白净,岁月并没有在脸上留下太深的痕迹,村里的男人们没有人不羡慕启英叔修来的艳福。
   出于对碧芳婶的爱,启英叔发誓要成为村里最富裕之人,坚持要福林叔将石板大田转包给了自己。农具虽然传统落后,但启英叔干起活来得心应手,石板大田在他手里焕发了新的生机,产量比在阳嗲嗲手里还要高。
   与阳嗲嗲稍有不同的是,启英叔的搬运不再只是依靠肩挑背扛,而是用上了“先进”的搬运工具——鸡公车。这车车身不大,前尖后宽,下面一个独轮,尾部是两根扶手,外形颇像一只公鸡。稻谷从拌桶装进口袋里再一袋袋搬到车上,启英叔一趟一趟地运送。田埂道路狭窄泥泞,不少地方还是上坡路,碧芳婶忙于家务,很难抽身来帮助他,他只得一个人弓着身子推动鸡公车,有时倒退,有时陷在泥里不前,有时甚至侧翻在田埂下,启英叔累得腰酸背痛。劳累加节俭,几年后启英叔便得了一种名叫“打谷黄”(实为肝炎)的病。但他将病情闷在了心里,每天硬撑着身体干活,也就数月光景,启英叔就再也推不动鸡公车了,很快便撒手人寰。临死的时候他反复叮嘱儿子要将他的坟头朝向石板大田,那意思似乎还在留念着石板大田!鸡公车失去了主人,孤零零地倾倒在启英叔坟前的路边,碧芳婶伤心不已,一把接一把的泪洒在鸡公车和新坟的堆土上……
   碧芳婶将大田还给了福林叔。福林叔还没想好下一步的打算,此时岳母去世,岳父明汉成了孤家寡人,福林叔与妻商量,将岳父接到了自己家里。夫妻仍然外出打工,石板大田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明汉老人的手里。
   相比于阳嗲嗲和启英叔,明汉老人算得上个“文化”人了,通过书本学到了不少农技知识,育苗、栽插、搬运还是依靠着人力,但耕地、收割却可以依靠机械作业了。年复一年,老人卯足了劲,成天在那一块巨大的稻田里用力,“突突突”的机器声响遍大田,响彻山谷……大田里的泥土被翻成一垄一垄的,如一条条巨蟒潜伏在浑水里。翻耕完毕,他又换上耙地的装备,将稻田打理得平平整整,浑黄的泥水里,巨大的稻田如一块金黄色的彩绸铺展着,而他完全成了一个泥人儿,矮小而瘦弱!儿孙和邻居们劝他不要太劳累,他信誓旦旦地说:以前完全靠人力,大田都没撂过荒,现在有了机械,种田还有补贴,不干不是傻瓜吗?
   看着老人弓起的背影,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阳嗲嗲和启英叔以及那头老牛的形象,还有那些越来越远的苍茫……
  
   (原创首发)

共 30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土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人间所有的悲欢离合,都与土地有关。土地的故事就是人的故事,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故事。这篇《石板大田》就是土地在普天下农人心中的缩影,就是祖祖辈辈农人们以此为生的不屈命运。有一块好地,就意味着生活能够获得富裕,也埋下了不同人生为此而产生的各种诡异。这篇文章把耕牛与人的关系,人与土地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人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命运,以及土地和人生背后的故事,尽情地展示出来,是颇费心机的一次写作,是对世事无常的一次悲情审度。可以想象,作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脑海中浮现的那些身影,那些音容笑貌,那些一举一动……是多么的夺人心魄,作者此刻在心中聚集的不仅是围绕《石板大田》的构思,或许还有那些生命的顽强!佳作,特此推荐!【编辑:策马南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53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1-05-28 12:10:32
  心静笔耕不辍,值得文友们学习,特别表示敬佩。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2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21-05-28 15:03:44
  感谢南山社长雕琢小文,并将本人对家乡那片土地和那些人的厚爱精心地展现在读者们的面前。沧海桑田的变幻,有时真的让人泪目感叹!
3 楼        文友:一窗清寒        2021-05-29 18:27:35
  心静,《石板大田》,写得真好。你总能怀着对生活、对时代的敬畏之心,向着那片土地深情回望。土地上劳作的人影、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一直是你作品中闪闪跃动的精魂。这次读完,感到别样的沉重,也许是因为字里行间倾注了你对家乡父老真挚动人的情愫,也许是因为那些倒下的乡邻乡亲,曾用生命诠释着人与土地密切相连的关系。很有深度的作品,清寒拜读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21-06-02 08:44:44
  谢谢清寒精心留评。因为你们文字的启发而勾起我对故乡,对山川的一个一个回忆,土地是我们母亲,我们都是她的儿女,不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都值得我们铭记、歌颂。品读你的文字,如同经常接受方塘对心灵的洗礼,谢谢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