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之六十四(随笔)
◎《黑马由缰》
是日,在“一生都在等待枪决的伟大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墓碑前沉思良久,最深的感悟就是,生命的恐惧感和紧迫感也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
◎《黑水白沙》
我们的母亲都是出身于书香门第,我们的父亲都是北方农民的儿子,他们的结合,要感谢一场叫做“南下”的国内战争。我们的父亲都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他们在这场战争中是生死兄弟。于是,美女爱英雄,一位部队医院的护士长认识她的患者,一位医科学校的大学生结识了她的舞伴。于是,两个家庭有了一个共同的女儿。如此说来,我们都要感谢那场打破阶级压迫和等级观念的革命战争。图一前排左二是黑人的母亲,图二后排左二是小妹的母亲,图三是1956年我们的母亲在广州珠江岸边观看她们的丈夫游泳。如今,黑人的父亲和小妹的母亲已在遥远的天堂,他们的另一半也在痴痴的苦苦的遥望着爱人远行的方向。
◎《黑人白话》
提高血压的方法之一:包场观看《速度与激情9》;方法之二:去“拾友捌酒”吃网红烤肉;方法之三:开车到处找不着车位。
◎《黑水白沙》
三十年前黑人把自己的孩子丢了,三十年后又找了回来,千辛万苦,感慨万千。
这是黑人的第一个孩子。封面题字是黑人的父亲,扉页手书是月牙儿的父亲(如今两位老人已经作古,此书遂成绝版、绝笔),序言是老领导老朋友老邻居写的,责任编辑是老同学和她家的老大哥。还有一大群营口的铁哥们鼎力相助,现在已有人驾鹤西去。曾在本书的《后记》里写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么,涌泉之恩,又当以何相报?只有少说多做,只有埋头写作,只有啼血之作……
黑人没有食言,除了老大《清明雪》,相继又有了老二《冰魂华梦》、老三《听剑集》、老四《检索黑人阿明》、老五《落英缤纷》,还有十月怀胎的《黑人白话》、《黑水白沙》、《黑马由缰、《黑手涂鸦》……
三十年前,在病房里编辑《清明雪》是因为生命的危机感;三十年后,在观察室再次坚定出书的决心,亦是源于生命的恐惧感。原来生命的紧迫感、存在感和责任感也是文学创作的压力和动力。
回头再说这些孩子是怎么找回来的。日前弟弟告诉我,要把我们兄弟的书应邀赠予营口图书馆,让我赶紧翻箱底。可是翻来翻去就是找不到“老大”《清明雪》,这时多亏一位曾经在出版社做编辑,也曾自己开过书屋的老同学提醒并且帮助操作,硬是在网上回购三本《清明雪》,于是父子重逢,大喜过望!当然要感谢这位老同学,最应当感谢还是这位老同学也是接下来“老六”“老七”“老八”“老九”的助产士。
总以为,一个人的身后还有三条命:子孙、口碑和文字。好不容易找回来的这本《清明雪》当然也有续命之功。尽管,回头看三十年前的文字和思想,几近幼稚可笑,正因如此也难能可贵。就像六十七岁的黑人看十六七岁的少年,真真是满眼的欣羡:幼稚也是鲜花朵朵,朝霞片片。
◎《黑人白话》
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只是需要时空相叠。等的越久,搂的越紧。
◎《黑人白话》
最是喜欢宋朝的人文精神和文人风貌。如果让苏东坡重新选择,大概还要回到宋朝。
◎《黑人白话》
近些年来,黑人一般不看古装戏、偶像剧、谍战片、小鲜肉、明星脸……除非其中有陈道明、濮存昕、张嘉译、冯远征、于和伟……起码,黑人相信这些演员的职业判断和道德选择。从职业上说,演员应该不要(自己的)脸;然而,现在好多演员是在道德上不要脸!不要脸的演员苟合只看脸的观众,便会破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审美基因和价值取向。
◎《黑人白话》
自觉隔离两周,疫情风险降低。看来出门可以开辽宁车,报号可以说沈阳人了。只是不能放松警惕,因为还有广东的车,深圳的人……(20210529)
◎《黑水白沙》
说来建军兄与黑人还是挺有缘份的。早年我们都做过市委政研室的秀才——他在沈阳,我在营口;后来又一起做了国投公司的券商——他在上海,我在沈阳;我们还是湖南老乡——他在邵阳,我在长沙;我们还都是官场上、商场上的“不务正业”者——他喜欢诗文,我喜欢散文。除了诗文,他的书法,他的摄影,他的收藏……都比我强过许多。如今,上海是他的第三故乡,北海是他的第四故乡……其实,对于一生淡泊宁静的建军兄来说,更加笃信“此心安处是吾乡”。
◎《黑水白沙》
本来说好是去吃饭的,谁知屋里正在“三家拐”,顶替四圈,全身而退。饭菜很香,可就是把我们哥俩给吃瘦了。无论如何,好在喜乐。
◎《黑人白话》
罪恶的后面是罪人,罪人的后面是原罪。如果不能深挖罪人,根除原罪,就难以杜绝新的罪恶。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