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玉】赞美石油城,寄情民族的大庆(散文)

编辑推荐 【书香·玉】赞美石油城,寄情民族的大庆(散文) ——黑土地赞歌之五


作者:北方天马 举人,3452.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82发表时间:2021-06-01 13:42:18
摘要:1959年9月26日十六时许,中国石油人永远记得这激动人心的时刻。黑龙江大同镇附近勘探的“松基三井”,终于喷出了宝贵的石油,从此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国人有了值得骄傲的大油田。时值新中国建立十周年庆贺的前夕,为纪念这个在祖国工业史上值得大庆的日子,大同镇油田被改名为“大庆”。 地球亿万年积累的财富,短短百年间,贡献给当代人,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可喜可贺,是否也可悲?三十年以后呢?大庆在思考这个问题,国家在思考这个问题,全世界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书香·玉】赞美石油城,寄情民族的大庆(散文) 一.
   茫茫大东北黑龙江省的平原上,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两个较大的两个城市之间,黑土千里,地旷人稀,荒寂的地域十分辽阔。地质结构上,属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域的北部,为松嫩大平原。
   自古以来,由于地势低平,嫩江、松花江在这里互相作用,形成了广阔的大荒原。历来沼泽遍野,荒草丛生,人烟稀少,野生动物众多。
   当年俄国人修筑“中东铁路”,在哈齐近中间的地方,建起了萨尔图车站。听老辈人讲,当年的车站小的可怜,一棵高耸的老榆树,一间俄式尖顶铁皮小屋,四周野草离离,芦苇丛生,时常夜听到狼嚎,所以站里备有枪支。车站共有三人,一个卖票,一个接车,一个检票。站外三条铁路线,一条接车,一条发车,一条备用停车。
   建国以后,人烟增多车站稍微热闹了一点,但没车的生活,依然冷冷清清。从1960年初开始,这个全国铁路图上都难找到的小站,开始沸腾了!大批的人员、设备、器材、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来,开始在萨尔图火车站下,上演集结号。
   一时间,一万五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工人,三万名转业官兵,近两万名本地支援筑路、建设的劳动者,聚集到这里。大批的钻井装备、重型挖掘机械、配套机修设备,运输车辆及生产、生活物资,也陆续运抵这里。亘古大荒原顿时热闹起来,到处红旗招展,歌声嘹亮。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石油工业底子薄,依靠“洋油”过日子,严重地制约着新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国防、经济建设。而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年轻的中国实行经济制裁与技术封锁,石油紧缺的现象日益严重,国人们都憋着一口气,立志发展自己的石油工业。
   那时代,世界上有种“权威”的地质理论:普遍认为石油资源只会蕴藏于海相地层,陆相地层则无油或贫油。而中国大部分地区恰恰是陆相地层,所以有国外专家断定,中国基本没有什么石油储藏,是一个“贫油国”。但是,中国的地质学家们不信邪,根据西北、四川存在油气流的事实,反复论证了东北松辽平原具有油气储藏的预测。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基于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也看好东北,与一批勘探考察队来到茫茫大荒原,开始寻找油田。
   1959年9月26日十六时许,国家不会忘记这一天,石油工人永远记得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勘探考察队历尽千辛万苦,在黑龙江肇州县大同镇附近勘探的“松基三井”,终于喷出了宝贵的石油,从此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国人有了值得骄傲的大油田。当时正值新中国建立第一个十周年庆贺的前夕,为了纪念这个在祖国工业史上值得大庆的日子,大同镇油田被改名为“大庆油田”。
   早在日本人侵占东北的时期,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掠夺中国的能源,东北大量的煤炭、木材、粮食等等,不知被他们抢去了多少。为了找石油,日本政府经营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其中有一个名为“满铁调查部”的机构,它旗下的探矿队就像过筛子一样,在东北大地上肆无忌惮地进行大范围的勘探,试图找到大油田,但没有任何收获。
   冥冥之中,上天没有眷顾侵略者,“松基三井”正是在当年日本人钻探到一千米深,没找到石油而放弃的地方,中国石油勘探队,钻深到一千三百米,喷出了石油,找到了中国最大,世界特大的油气田,为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此油田1976年以来,年产原油一直稳定在五千万吨以上,为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庆发现大油田,这对中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日本人可是捶胸顿足后悔万分却又无可奈何。他们后来说,当年如果发现了大庆油田,侵华的战争史,一定会重写,也可能不会与美国开战,而大打太平洋战争,落得折戟沉沙。
   基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式,国家早期对大庆油田,进行了严格保密,就连国人们,有的听说了“大庆油田”,但也不知道具体所在何地。后来,《中国画报》刊登了“铁人”王进喜的照片,日本人从他戴的皮帽子及周围景象推断:油田地处零下三十多度的东北地区,大概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之间。又通过对另一张照片上的设备扶手栏杆研究,分析出大庆油田年产量约三百六十万吨。还从《人民中国》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分析出油田在安达(距大庆32公里)车站附近,开发时间自1959年9月开始。
   日本人也算精明,具此情报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的设备,后来中国面向世界采购石油设备招标时,他们一举中了不少标。
  
   二.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当年唱响大江南北的这首歌,正是从大庆诞生,唱出了黑土地,唱响到全中国。这支歌把石油工人的豪迈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用天不怕地不怕的壮志豪情,用不怕苦不怕难的奋斗精神,谱写出一曲撼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乐章。在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它是石油工人心灵的写照,激励着一代石油人,离乡背井,转战东北,不怕艰苦,克服困难,投身祖国的石油工业建设当中,给新中国创造了一个传奇,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为新中国打下了工业基础,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石油事业。
   党中央一声号令,数万石油大军从祖国四面八方挺进东北松嫩平原,头顶青天,脚踏荒原,展开了一场气吞山河、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万古沉睡的北大荒,一夜之间被唤醒,默默无名的萨尔图,被赋予时代新使命。整个待开发的储油构造带,所圈定的油田,方圆达六千余平方公里,被命名为“中国大庆油田”,这是国家的财富,是民族兴盛的希望,也是为新中国争气的大油田。
   一场关系国家命脉,关系石油工业命运,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规模石油会战,在北大荒黑土地上,拉开了序幕。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市都给予大力支持。中央军委抽调三万多名复转官兵参加会战,全国有五千多家工厂、企业为大庆生产机电产品和设备,二百多个科研设计单位在技术上无私地全力支援,石油系统的三十七家厂矿和高等院校,抽调精兵强将和大批设备物资,陆续集中到大庆。当时的石油部部长余秋里、副部长李人俊、周文龙、孙敬文、康世恩也亲临现场组织指挥。中国的大庆,人民的大庆,党和国家都对她寄予厚望。
   大庆地区万古洪荒,湖泡沼泽遍布,清初时为成吉思汗的四子,贵族杜尔伯特氏的家族游猎地,一直设有定居村落。后来一些闯关东的农民,稀稀拉拉地开出一些荒地,聚集成了几个小村屯。
   这里的冬天气温极寒,气候十分恶劣,夏季蚊虫、水患无穷,条件相当艰苦。自然条件给开发大庆的先驱者,制造了不少困难,但开发油田最困难的,还是茫茫大荒原上,即没有道路,也没有御寒住房,更缺少大型的吊运设备。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没有路,修路,没有住房,速建“干打垒(土坯和泥土建的简易房)”、支帐篷,没有吊运设备,土法上马,马拉肩扛众人抬。从“两论”起家到革命加拼命;从会战中涌现出的“五面红旗”,到“五把铁锹闹革命”,石油工人激情地喊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党中央和伟大领袖毛泽东,有感于大庆的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缝补厂精神、回收队精神,修旧利废精神、硬骨头精神,再到“王铁人”精神,无不感慨地发出号召,开展全国“工业学大庆”的民族运动。
   地质是个千变万化的未知领域,中国的石油工业起步晚,工人文化浅,经验少,设备落后。但这些没有难倒他们,苦干加巧干,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凭着一腔热血和冲天干劲,干部与工人同甘苦,科学家和普通群众共患难。
   后来有人回忆,七万多吨器材设备,大多是人拉肩扛弄到现场;钻井需要用大量的水,人们就肩挑人抬脸盆端;为压制井喷,泥浆跟不上,工人们跳进泥浆池,用血肉之躯搅拌水泥浆,制服了井喷,避免了井毁,保住了珍贵的钻井设备。
   当时的艰苦状况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几万人包括几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有大学教授、博士,他们一无房屋,二无床铺,连锅灶等生活用具也很不够用。人们就支起帐篷、搭起活动板房,建造干打垒,住地窨子,吃窝窝头,有的在废弃的牛棚、马厩里办公与住宿。有的人什么都找不到,劳动了一天,夜晚干脆往野外一躺,几十个人扯一张篷布盖在身上。雨季时,帐篷、活动板房、牛棚马厩里,外面大下,里面小下,外面雨住了,里面还在滴嗒。夜里,有些人索性挤成一堆,合顶一块雨布,坐着挨过一宿,第二天照样工作。
   有人总结:“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是大庆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七大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因为这些精神,铸成了我们的祖国,建成了我们今天的辉煌。
   大庆是中国工业的一面红旗,迎风招展,引领中国的工业蓬勃发展,共同打造共和国的钢铁脊梁。大庆油田的诞生,使中国石油工业从此走进了历史的新纪元,彻底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自此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再复返。
  
   三.
   据资料,大庆油田开发建设至本世纪初,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几代石油人的共同奋斗努力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大庆也建成了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据统计,六十年来,累计生产原油23.7亿吨,天然气1320亿立方米,上缴税费及各种资金达2.9万亿元,为维护国家的石油需求,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国防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崛起在大荒原上的大庆,实实在在地成了中国的油都。
   往日的拼搏造就了今日的辉煌。那些高耸入云的炼油塔,那些星罗棋布的采油井站,那些鳞次栉比的楼群,那些纵横交错的管线,无不凝结着千千万万石油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镌刻着油田建设大军的风采和足迹。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一个油田成就了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在全国竖起一面光辉大旗。经过近七十年的历程,经过几代人的建设,因石油聚来的四面八方工人,因油田为城开市,在曾经荒寂的北大荒上,升起一颗璀璨的明珠,光彩全中国,光耀全世界。
   今天的大庆市已成为下辖五个区、三个县和一个自治县,近三百万人口的较大城市,为黑龙江省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地级城市的第十一位,进入中国城市的财力前五十强,一跃为新二线重要大城市。组成哈大齐经济带,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支柱。
   走进今天的大庆,昔日的荒凉已成历史,所看到的是高楼林立,道路规整,绿树成荫,鲜花万紫千红。路旁、田野,一处处工厂高大时尚;楼区、街边,一个个采油机,昼夜不停。汩汩油流,通过看不见的管道,流向远方,流进炼油厂,流进人们的生活中。现在世界的各行各业无离不开石油,从我们的衣食住行,到国家的富强昌盛,从海陆空,到工农兵,无处不有石油产品,其中很多产品就来自大庆,来自大庆的石油。
   大庆城市人口算不上太多,但城市区域很大,一处处,一片片间隔很远,有宽畅的大道相连,各自好像独立,又与大庆(主城在萨尔图)浑然一体,这些全因油井而形成的布局,是大庆的特色。萨尔图、红岗、龙凤、让胡路、大同、喇嘛甸、卧里屯,各具特色,分布甚远,而又以油田绵绵贯连,浩浩五千余平方公里的市区面积,使外地来旅游、办事的人无不感慨,感到震撼。
   在大庆市最不方便的是距离,最方便的也是交通,当年简朴的火车站,早已变成交通枢纽,时尚的候车大厅,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站前广场上,很多路公交车进进出出,十分繁忙。大庆有一百二十多路公交车,道路四通八达,票价一至十元不等,最长的线路,有八十七公里之遥,最多的一条线路上站点近百个,这是同等城市中少有的。所以来大庆的外地人,尽量别打出租车,路途太远很费银子。
   大庆油田,连续达二十七年,年产石油五千万吨以上,其稳产、高产的成绩,令世界瞩目,令国人心安,也让大庆人自豪。可以想象,这些石油在中国起到多么大的作用,为国民创造出了多少财富。
   现代的社会,石油需求量越来越大,大庆石油人也一直在与地球斗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广泛应用。勘探、开采范围括大到整个黑龙江全境、并发展到内蒙古的海拉尔、大杨树、吉林延吉、珲春、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等十六个地质构造盆地,登记探矿权面积约二十七万平方公里,石油远景资源计有一百四十多亿吨。
   居安思危,“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中国的石油工业,逐步走向世界。大庆的炼油能力和地理条件,吸引了近邻俄罗斯。2011年1月1日5时48分,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共赢进入了新阶段。每年1500万吨、期限20年的俄罗斯原油,穿越黑龙江底,经过千公里的长途穿行,源源不断地抵达大庆。
   据中国科学院的最新报告,老大庆油田最底还有三十年的石油供应期。三十年对人生可能不算短,对地球、对人类社会短到用一瞬都无法形容。
   地球亿万年积累的财富,在短短百年间,贡献给了当代人,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可喜可贺,但是否也可悲?三十年以后呢?大庆在思考这个问题,国家在思考这个问题,全世界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共 517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伫立于东北沃野上的大庆油田,也是伫立在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代中国人心里的一座丰碑,如此形容大庆油田,完全不过分。大庆油田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竖了起来,它如一池黑色的血液,几十年来,源源不断地通过一条条输油管,输送到了祖国的角角落落,输送到了祖国建设的每一个领域,为新中国的建设,复兴,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大庆油田而默默洒下了热血与汗水的一代代石油人,更是国家的功臣,民族的骄傲,他们默默无闻,不怕苦不怕累,风雨无阻,为大庆而战斗和牺牲了自己的一生,甚至一代再一代人,只因如此,才有了今天的中国。然而人们必须知道,石油属于不可再生的,宝贵的资源,绝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当今在享受充满阳光的生活同时,必须考虑几十年后,如何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路来走,而不是竭泽而渔,这是每一个人需要去考虑的,也是国家,世界都要时刻考虑的问题。作品引经据典,沉重稳厚,将大庆油田的厚重与辉煌,给读者缓缓道出,需要细心品味。好文,极力推荐共赏。【编辑:雪凌文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1-06-01 13:49:00
  为天马兄这一个系列的散文点赞,很有知识性和文学意义,问候!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6-01 18:07:31
  在东北的时间不算太久,也有三十余年,因工作关系加上一些资料与了解,故成此系列。下一步准备写林海雪原,湿地等,为东北唱一曲赞歌,但愿能打动读者。感谢精彩解读,为文增色。祝工作愉快。
2 楼        文友:梦姑        2021-06-01 14:00:28
  大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曾经,中国人都知道。但具体细节并非熟知,只知道工业学大庆,向石油工人学习,至于大庆的前因后果,起起伏伏,场面壮阔,以及夜以继日精神,只能在这里细品了。感谢天马老师倾情奉献,重新走进大庆。
回复2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6-01 18:10:50
  大庆的确是个响当当的名字,背后的故事,不仅仅是这点,但其精神和功绩,有目共睹。谢谢赏读,祝安。
3 楼        文友:张学龙        2021-06-01 14:43:42
  石油工人一声吼,大地也要抖三抖。祖国富饶资源丰,流血流汗焕新颜。大庆精神激励人心。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6-01 18:18:04
  年龄稍大的国人,多少都知道大庆,大庆是一个时代的典型,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永垂历史。现在大庆已是著名的新城、油城、旅游城,其经济实力,仍然雄踞北方。谢谢玉留支持,祝安。
4 楼        文友:白玄        2021-06-04 08:52:59
  历史人文融为一体,气势恢宏,以小见大,是新中国发展历史的缩影、见证。问候老师,学习欣赏。
回复4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6-04 18:22:48
  谢谢老师支持,问安,祝夏祺。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