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时光在追梦中悄悄流逝(随笔)
时光在悄悄地流逝,人们都在忙碌什么?你看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好像在寻找什么?寻找一块板。什么板?七星板(供人死后躺的板)。
因为人死后就可以不用那么匆匆忙忙了。悲观者如是说。我却不以为然,人们在匆匆忙忙地追梦,追求属于自己的美梦。有谁不在追梦呢?小溪在追求大海,幼芽在追求春色,雄鹰在追求蓝天,风帆在追求激流,蜜蜂在追求花朵,苍蝇在追求腐臭。人生在不同时期追求不同的大大小小的梦。追求崇高的理想,把住信念的船舵;追求创新的事业,开拓希望的绿洲;追求美好的生活,奏响憧憬的乐曲;追求纯洁的爱情,酿造甜蜜的美酒。
时光如水般流逝,回首人生之路,我们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又要从中年走向老年,发现那条自己人生的轨迹已经无法辨认。我们给自己和世界留下的,原来并不可以用富足或空乏来简单概括。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地追梦,总是来不及反省,来不及演绎,甚至来不及后悔,就匆匆地走过人生中的一程又一程。
时光在追梦中悄悄流逝,梦想如月时圆时缺。童年时,我总是跟着父母在田头园尾玩泥沙,总是梦想自己快点长大,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背起书包走向学校去读书认字,结识新朋友。很快读书梦实现了。少年时,大大小小的梦就多了。想当科学家,发明机器人,帮助农民工人干繁重的劳作;想当医生,为病人治病减轻其痛苦;想当教师,传播人类文明;想当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演说家、文学家、诗人……也想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能打篮球、乒乓球,演奏乐器,表演节目等。可是家里穷,我想买一本《新华字典》、一把小雨伞的梦都没有实现,想买一双雨天可以走的解放鞋的梦也没有实现,整天赤着脚来来去去。青年时期,我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县首届高中重点班。为了实现自己的春秋大梦,拼命学习。但对14岁弱小的我来说,每个星期日下午要从家乡挑着番薯干走40多里山路到县城学校,每个星期六下午又要走回家。如果是晴天还好,如果是雨天阴天有风天,山路上独自一人走实在太可怕了。为了追梦也只能咬紧牙关忍了。当时很想买一套数理化丛书要70元,这梦破灭了。因为读高中一个学期的学费也只要4元钱。家里其他弟妹读书的学费都成问题,哪敢奢望!后来,我的大梦实现了,当上了教师。学生成绩不错,学校文学社搞到全国出名,职称也已经评上高级讲师,很受家长欢迎,在本地也有一定的小名气。看来,我们并不总是失望,正如我们并不总是缺乏才情和勇气。我们的心始终在跳动,我们的热血始终在燃烧,我们走出的路始终在脚下延伸。
时光在追梦中悄悄流逝,人生总是在追梦中不断超越自我而前进。超越自我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人活在世上,不能只贪图安逸。慵懒自私的人,永远也享受不到人生的真正乐趣。只有努力创造,全力拼搏,拼命超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使生命发出耀眼的火花。如果没有超越,个人就不会进步,社会就不会发展,国家就不会兴旺。而正是因为有了超越,我们才越过了雷池,成功才不会与我们失之交臂。罗·勃朗宁曾说:“人应该进行超越能力的攀登,否则,天空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的确,如果没有攀登式超越,人生的天空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只有敢于超越自我,才能使自己踏入成功的殿堂。邰丽华是一个聋哑人,却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世界两大顶级艺术殿堂演出的演员,她就是在追梦中不断超越自我走向成功的。
时光在追梦中悄悄流逝,人生在追梦中逐步走向成熟。人们都向往那金秋的时节,因为春华秋实。秋天是美好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人生的成熟比植物果实的成熟要更为丰富更为光艳。也许是大自然特殊的造化,也许是漫漫时光所给予人的丰厚馈赠:人一旦成熟,会像千年的宝石一样,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彩。看问题总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懂得生活,懂得理财,懂得关爱,懂得选择,懂得尊重,懂得尝试,懂得追梦,懂得权衡,懂得健康,懂得驾驭自己……知道高考不会绝对公平,知道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知道神马都是浮云焦点都是昙花,知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知道辛勤耕耘不一定有收获,知道“青蛙”变“王子”的秘密,知道富人的黑心权势的贪心,知道要使人全面发展是骗人的,知道社会里存在很多潜规则……人在追梦中逐步成熟了,心境平和,情绪稳定。不会轻诺寡信,不会咄咄逼人。热爱本职工作,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智慧。使热情变得更为执著,更为深沉,更为炽烈。心态年轻,永不衰老。
时光在追梦中悄悄流逝,人生要忙到点子上才能走向梦想,得以圆梦。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人人都忙忙碌碌。也许我们越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的,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但是如何做到忙而不乱,需要一定的技术或艺术。没有忙到点子上,就浪费了时间、精力、资源,所有的忙都成了瞎忙。我们要在追梦中忙碌,因为忙才可以出成果圆梦,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忙碌。如“乒坛皇后”邓亚萍的三栖生活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更是忙到点子上。曾经18次夺得过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冠军的世界女子乒坛顶尖选手邓亚萍,在夺得1997年英国曼彻斯特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单打和双打3块金牌后,选择了退役。这一年,她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短短的8年多时间,这位曾经在乒坛充满霸气的女中英杰,在她的转型期,用当年夺取冠军的毅力和决心,在另一个领域开拓了被专家称为“第二个奇迹”的全新局面。从清华大学毕业以后,邓亚萍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又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她还进入北京奥组委,成为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项目专家。同时,她还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以及体育和环境委员会委员。邓亚萍就是以在读博士、奥组委官员、国际奥委会官员的三栖身份,每天进行着紧张忙碌的新生活。不过,邓亚萍坚持认为,要做就一定要做最优秀的。再忙,也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从中,你能悟到什么呢?
时光在追梦中悄悄流逝,或喜或悲,或圆或缺,各有感慨。只要你曾努力奋斗过追求过,无论成败,你就应该无怨无悔、问心无愧了。
(写于 2011年9月14日)
注:曾辑录在个人博客新浪“皓月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