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时光】窗内窗外(散文)

精品 【晓荷·时光】窗内窗外(散文)


作者:一鸣蝉 举人,43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53发表时间:2021-06-08 10:11:12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窗户呢?
   如果说,透过眼睛,能感受内心的透明和澄澈。那么,透过窗户,你就可以领略和感知窗外的广漠和浩瀚。你不必走出这居室,便可以由内而外,仰观或俯察这窗外的广漠天地、浩瀚宇宙。并于这天地宇宙间,感知和领略这世上万事万物的瞬息变化、和芸芸众生的拼争忙碌。
   城市拥挤,夏日热烈。推开窗,有凉风从窗外灌进来。但让人感受到的,却不只是凉爽,而是一种亲昵和亲近。我伸出手,张开双臂,真有一种想拥风入怀的冲动。只可惜,有情的我,无形的风。风一掠而过,由不得我情愿不情愿,也不在意我的自作多情、或一厢情愿。我闭上眼,倒吸一口凉气,想把这凉爽吸进脏腑里。
   但片刻,我又睁开眼,望向窗外,望向苍穹。我想窗外或许有更多的风景,会带给人无限的遐思与遥想。
   这个周末,难得清闲。入夏的天气燥热,也不想出去走动,便于宿舍,给不知是谁留下的几盆多肉植物浇浇水,然后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
   窗户外,不知是谁家的房子,墙壁上裂了一条缝,一棵草从墙缝里长出来,在风中摇曳。这在城市钢筋水泥架构的房屋中,确实是一个并不多见的现象。想起一句话:墙上一棵草,风吹两边倒。这是我乡下的俚语,是乡下人对“墙头草”的贬抑、轻藐和讽喻。
   但我想,也许草不这么想。或许草觉得,这是风在催促它成长,或者考验它的顽强和坚毅。一首诗就这么写:“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还有什么比自己的认可和认知更能说服自己的呢?什么事,自己觉得合适了就对了,别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想。
   窗外的楼下,有行人奔走,有车辆驰行。街道两旁的行道树,簇拥着车辆和行人。它们正张开双臂,拉开距离,以保持队列的整齐。
   树叶在风中跳跃,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仿佛在窃窃私语,又仿佛在为忙碌的人们击出掌声。一环卫工人走过来,扫走地上的垃圾。他抬起头,看见路旁的行道树正向他点头赞许。他扫走的不只是垃圾,而是城市的污染、和人类行为的不文明。他跟行道树肩负着同样的使命:守护城市,守护城市的清洁和清新。
   街头上,一辆洒水车开过来。它哼着音乐。那音乐是人们熟悉的旋律。听到音乐声,街道两旁的行人纷纷回避。
   洒水车缓缓驰行,渐渐消失在街道的尽头。车过处,道路便洁净了,路面上不再泛起尘埃。街面的上空,飘忽的浮尘也得以沉淀。空气仿佛滤过了一样,变得清彻而清新。
   远处,谁的叫卖声,低缓、断续,一点也不张扬。但那远远飘过来的薯香味却很张扬,隔着一条街都能闻到。
   “烤红薯……又香又甜的烤红薯喽……”
   随着叫卖声,一辆手推车推过来。车上架着一个烤厢。我怀疑,那烤厢是一个简易的油桶做的,圆圆的,桶中间割一个口,塞一个烤炉,桶盖上烘着红薯。那红薯一遍遍翻烤,不过烧,也不焦糊,恰到火侯,烤出了红薯的香甜味儿。
   其实,红薯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儿。在我乡下,红薯从地里挖回来,随便往家中的地上一扔,推开门,谁家的地上都是一大堆。那红薯从来不被人珍惜,大多时候是吃了玩的。有时候煮了吃,有时候烧了吃,有时候削了生吃,啃半截就扔了。即便早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我乡下,红薯也常常被拿来作猪食的。
   可到了城市,这红薯的身价就涨了。一块红薯,烧了烤了,卖了能兑上一斤大米。这在早年,这交易是绝对不会有人做的。尤其在乡下,谁愿意拿一斤大米,去兑换一块红薯呢。那不是犯傻吗?可咱现代人,物质充裕,吃的就是个稀罕。
   说实在话,即便从乡下来,有时候闻着那红薯的香喷喷味儿,我也着实想买一块。咱乡下的红薯再贱,可到了城里,它也是稀罕物儿。
   想起小时候,有时候拿一、两块红薯塞在灶火堆里,然后培上灶火灰,一边看父母生了火烧饭做菜,一边翻烤着红薯。那红薯烤得黄黄的,撕了那层皮,里面泛着糖分。说实在的,我最爱吃的那层皮,那皮脆脆的、甜甜的。尽管或粘着地里的泥,尽管还沾着灶火灰。至于那里面的薯肉,我总是吃着吃着就犯腻。
   远处,又传来叫喊声,平缓、持续……一遍遍重复。无抑扬顿挫之感,无高低起伏之分。那声音,是从一个播放器里传出来的。那音匣子先录好音,然后一遍遍播放,既不用张嗓子费劲,又不让人感到别扭。这年代,人类的功能,越来越多的被现代文明与进步取代。
   随着叫喊声,一辆三轮车踩过来,车上贴着一块牌子,上面写:收购旧电器,旧冰箱、旧电视、旧空调、旧洗衣机……尽管那字写得歪歪斜斜,但也足以让人认得清晰。与牌子上所写的内容一样,那播放器也传出同样的喊声。这年头,有售卖就有回收。不然,废旧都成了垃圾,这世界岂不充满了填塞。
   窗外,众声喧哗,车流、人流奔走不息。这些都是日常。这时光,便在这一个个日常中流转,往复、循环。而在这日常中,我们每一个个体(人或者物),都负有自己的使命。窗内,是远方的遐想、和心灵的放飞。窗外,是自然的和鸣、和众生百态的呈现与抗争。我收回目光,眼晴盯着窗台上的盆景。我想,这盆景,此时便是我与大自然近距离的亲近与接触。
   正想着,窗外传来鸟鸣声。那是我孩时熟悉的鸟鸣声。小时候,我没少听过那鸟鸣。那鸟鸣四声一度,凄厉、宏亮,声到处,天地空旷而辽阔。每年麦黄时节,秧苗移栽的季节,那鸟鸣声便出现,到了麦子收割、秧苗移栽以后,那鸟鸣声便消失了,不再响起。
   想不到,在这没有季节的城市里,还能听到这鸟鸣,也是好奇。
   小时候走在田间或旷野,偶听得那鸟鸣声从头顶掠过,抬起头,天空中却什么也没有。片刻,那鸟鸣声又在山那边响起,落在那边的山腰里,似呐喊,又似呼唤,时远时近。那鸟俗称布谷鸟,学名又叫“四声杜鹃”。
   据说,布谷鸟性孤独、胆小,常常单独活动。怪不得我小时候听布谷鸟一年一度的叫,却至今没见过布谷鸟长啥模样。
   那布谷鸟独特的叫声,常常被不同地域的人们根据其谐音作出各种翻译。有说“布谷布谷”,有说“碗豆八哥”,有说“割麦插禾”。但最让我信服的,还是我小时候听家乡的父老们用我们当地的土话翻译的叫“呷麻(麦)粑粑”。我总觉得这谐音更接近布谷鸟的叫声。
   小时候,还听我家乡的父老们用布谷鸟的叫声念成歌谣:“呷麻(麦)粑粑,麻(麦)粑胀个(的),捡餐田螺,呷餐饱个(的)。”念着念着,便仿佛听到那布谷鸟正叫喊着从头顶飞过,越飞越远。但你就是看不到它的身影。据说,布谷鸟的飞行速度极快。
   在我乡下,又管布谷鸟叫“麻(麦)粑鸟”。
   不管布谷鸟的叫声如何,或其谐音如何,乡下的庄稼人都知道,只要听到布谷鸟的叫声,那便是麦黄麦熟时节了。
   寄居城市多年,早已不问农事。偶听到布谷鸟的叫声,便仿佛听到一声提醒、一声催促、一声呼唤和呐喊。
   我想这季节,也该是“割麦插禾”的季节了。

共 27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扇窗户折射出来的就是一个芸芸众生的世界,透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花花世界和百态人生。文章细述的种种窗外“景”,其实就是大千世界五彩斑斓的模样,演绎的是千姿百态的生活好人生。小编觉得,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就是作者描述的那些场景里的一员,无论悲喜,都不以自己意志而转移演绎着独一无二的自己。不要去埋怨,任何一种生命都值得尊重,任何一种活着的方式都值得肯定……这篇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带着“虚”,这“虚”是生命想象的一种放飞和记忆,因为我们有情,所以世界而更美!富有禅意和哲理的佳作,给人无限想象和回味的空间。力荐赏阅!【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0609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1-06-08 10:14:27
  欣赏一鸣蝉老师又一佳作,唯美的作品诠释着哲理的生活和人生意义。创作辛苦了,感谢赐稿!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一鸣蝉        2021-06-10 12:44:36
  谢谢编阅。遥祝远安!
2 楼        文友:何叶        2021-06-10 11:06:34
  恭喜蝉老师荣获精品,文章写得确实精彩,学习了!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一鸣蝉        2021-06-10 12:45:17
  谢谢!祝安。
3 楼        文友:竹青        2021-06-10 15:36:37
  拜读老师佳作!学习了!
用真实的文字记录生命中的每一程山水,每一份磨炼和每一份感动。
回复3 楼        文友:一鸣蝉        2021-06-10 16:21:40
  谢谢临阅。遥祝安好,顺致文祺!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