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书香】守望(小说)

编辑推荐 【书香】守望(小说)


作者:北方天马 举人,3452.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22发表时间:2021-06-08 12:53:29

【书香】守望(小说)
   田老汉自六十四岁上失去了老伴,老宅里就剩下他一个孤家寡人。儿女们都在城里生活,一个个比他有出息,他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都被儿女们做成,城市是他们的世界。
   儿女们几次接他去城里安享清福,可没住几天,就倔强着要回家,任谁也拦不住。用他的话说: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过不惯城里人的生活。土生土长的他,根在农村,农村的家才是他的天地,只有坚守着老宅,守望着祖宗,心里才感到踏实,活得感觉有意义。
   老伴永远地留在了农村,死后埋在村东的黄土岗上,岗下的那一片坡地,是他与老伴的责任田,自从分地到户,这两亩田地归属到他们名下。春夏秋冬,日出月圆,他与老伴不知印下了多少层足迹,也不知撒下多少汗水,曾经无数次地播种梦想,收获希望,可惜只解决了温饱。
   黄沙土岗算不得良田沃土,每年种下的玉米、小麦,收成很一般。不过,作为坟地,地点倒不错,负阴抱阳,冲气为和,坡下有一条小河渠,虽不常年有水,农业灌溉期间也流水潺潺。土岗高出周围的土地,岗顶上有几棵老槐树,引来一对喜鹊做窝,早晚嘁嘁喳喳,叫响四方。正所谓前有”照(水)”后有“靠(山)”在一马平川的黄土平原上,这也算是难得的风水宝地。老伴在这里长眠,是他坚持的决定,儿女亲族们只得依从。
   老伴与他结婚四十多年,育下三男两女,好日子没有享受几天,苦日子可没少过,十二年前,被一场疾病夺去了生命,抛下他而去了地府报到。老伴去世的时候,正值寒冬三九,他问她:“还想吃点啥?”她回答:“好想吃西瓜。”那时候的物资没有现在丰富,三九天的西瓜可是稀罕之物,这一点心愿没有给她达成,老汉总感耿耿于怀。
   第二年,他种了一坡地的大西瓜,虽不全是为还老伴的心愿,其中也有这层意思。风风雨雨跟随自己一生,活着没有享到福,到死还留有遗憾,使他心里很过意不去,想想也只能用这种方式补偿。
   老伴在坟头黄土中,居高临下地看着瓜秧漫延,看着西瓜一天天长大,直到成熟,虽然不能再享受一口,想必定会心满意足。活着有人疼,死了有人惦记,作为农村女人,作为庄稼汉的人妻,她应感到满足和幸福。
   恰巧这年春初,通往邻近县城的公路改造,取直一个大弯后正好穿过土岗脚下,紧靠他家的地头。路修好后,车来人往,更加繁忙。这时,满园的西瓜已经成熟,他正愁着怎么去销售。
   忽然有一天,一个过路的小车停在路边,几个衣着光鲜的人下来方便,看到满园大西瓜,就有人掏出十元钱,买他的西瓜消署。几个人吃得心满意足后,临走顺便又捎带走好几个。
   此事触动了他的灵感,于第二天,就在地头的路边上,搭起凉棚,摆上小桌,放几个小凳,随时现摘现卖,就地销售。
   过往司机们,看是农家绿色食品,图的是绝对新鲜,价钱上不怎么计较,往往停下车来买几个带走,或美美地吃上一顿。生意越来越好,有人买过一次,隔几天又来第二次,一季下来,倒比种粮食多了不少的收入。
   下一年,他花钱在岗顶上打了井,地头上建起简易房,两亩地弄成梯田样,继续种瓜,间载些果树。年年春夏秋三季,大多吃住在这里,村里的老宅倒成了空置的大本营。
   他每天侍奉土地,早晚陪伴着地下的老伴,抬眼就能看到老伴孤零零的坟头,风风雨雨中有老伴陪伴,尽管近在咫尺而又阴阳两隔,但心中有牵挂,精神有所寄托,守望使他心里安然。
   十多年间,岗上的老槐树花开花落,喜鹊飞走一代又一代,公路边的青杨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慢慢都长成了参天大树,遮下一地的阴凉。
   时代也在悄悄地变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过路的汽车越来越多,所种植的瓜果蔬菜,就地销售的市场日渐广阔。很多乡邻们见有利可图,纷纷效仿,有的建起塑料大棚,有的打出采摘园的招牌,一时间,路边彩旗飘飘,招牌醒目,各色凉棚,风土人情,俨然自发成了小市场,瓜果、菜蔬,农家产品,摆起了长长的一溜地摊。
   种地虽然辛苦,但他是农民,生来就是种地的命,土地是他的依靠,他是土地的主人。有田地侍弄着,日子就过得顺心,也感到幸福和美满。
  
   二.
   十多年过去了,果树渐渐长大,人却越来越矮。发了些小财,也累弯了腰,熬白了头发,更积攒下大把的岁月。
   日渐老迈佝偻的他,守望着两亩薄田,陪伴着老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来由于心力越来越差,种瓜的体力劳动已不能胜任,只好打理果树。种植的桃、梨、杏、柿子、葡萄、大红枣,春天花开满坡,香气弥漫,夏秋果实累累,红黄青紫,有顾客们到来随便采摘,想吃多少管够,最后采摘带走的鲜果送上称,论斤交钱走人。
   买主们为了亲近大自然,体验农家生活,也为了收获采摘的快乐,买到放心绿色瓜果,竟乐此不疲。他亦省去了不少体力劳动,双方满意,合作共赢,生意倒也红红火火。
   每到闲暇之时,他会在园中转几圈,看到老伴坟头上长了草,赶忙拔掉;下雨冲出了沟壑,用铁锹弄平。干活累了时,坐在老伴坟前的树下抽烟,默默地观望夕阳西下,静静地聆听田野虫鸣,一颗心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虽然沉默无语,但心里总与老伴对话,向她诉说世界的变化,诉说儿女们的家长里短,也诉说自己的孤寂与生活。时间一久,竟养成了习惯,如果哪天不看几眼老伴的坟头,心里会有莫名的失落。
   他感激社会带来的优越,感激现代生活的衣食无忧。果园换来的大把票子,花不完用不尽,年轻时经过的困难苦日子,使他常常埋怨老伴没福,好日子刚开头却去了另一个世界,真是福浅命薄。
   作为农民,他生活了大半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大半辈子,他了解土地,体验过农民的辛苦。当年困苦的日子使他养成了节俭也闲不住的性子,使他不习惯安于享乐。每天起早贪晚打理土地,尽心尽力地劳作,简朴而平静,快乐也满足。他常说:当官为贵又如何?皇帝老子能怎样?倒不如我无拘无束,天空为家地为床,高兴时喝两口,醉倒后一觉睡到日西落,可惜老伴她就没有这个福。
   攒下的钱,不需要建房子,也不可能置地,只能大把大把地花在孙子辈身上。大孙子买车、买房,爷爷拿出一笔,外孙女考学、读研,姥爷掏出些钱。作为爷爷、姥爷的他,没曾想倒成了摇钱树,这都是社会优越,也是国家给农民创造的条件。想想他都心里高兴,曾不止一次地去向地下的老伴表功。
   每到年节或清明,儿女们携全家上坟来看他,是他最快乐的日子。孙男娣女绕膝,金玉幸福满堂,酒菜美食满桌。孙儿们“爷爷、姥爷”的叫得他沟壑纵横的老脸放光,像春天果园绽开的桃花。他乐呵呵地发“红包”,心里甜,有成就和幸福感。天伦之乐能醉他好几天。
   有时女儿劝他:再找个老伴吧,好与您共度晚年的孤寂,我们都没意见。他摇头不肯。
   大儿子也说他:把这里承包给族亲,跟他去城里享清福,何乐而不为?
   他眼一瞪,说:丢根忘本的东西,只要我能动,决不会离开这里,决不会离开你们母亲和祖宗。
   重孙子很会说话,说:爷爷,爷爷,等我不上学了,就般来与您同住,陪伴您,侍候您。重孙子的话使他心里乐开了花,赶忙掏“红包”奖励。
   其实不是他没有想法,而是他不能,也不肯再找老伴,感觉那样对不起同甘共苦的结发妻子。他与老伴的婚姻,可以说是先结了婚,后恋爱,再后才有了感情。
   他年轻时的那个时代,农村人还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虽没有完全遵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是当媒婆领着刚刚成年青杏还未红的他,去十里外的岳父家相亲时,开始心里并没十分认真,好像去做一场有趣又神秘的游戏。
   他十分清楚的记得,那天他坐在岳父家老屋的中堂上,面前摆放着两块红壤甜西瓜,可他一口没敢吃,心里感觉非常的拘谨。几个中年妇女问这问那,像审问犯人,门口远处有几个年轻的姑娘,一边窥视,一边窃窃私语,他感觉到是对他评头论足,这情景更使他的脸红到脖子根,心里一阵阵燥热,浑身只出汗,不敢正眼看那群姑娘。返回时,媒婆问他:“门口那个大辫子的姑娘就是你对象,你看怎么样?中意不?”
   老实巴交没有多少文化,从小长在农村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他,早已面红耳赤,根本没有看清门口的谁谁,况且也没有理由和实力挑三拣四,就稀里糊涂地点了头。
   亲事定下了,年节间少不得去准媳妇家送礼,其中也见过两次面,说了不超过十句的话,但模样算是看清了,虽不是倾国倾城,也算得上花容月貌。
   一年后,也是在西瓜成熟的季节,他把她娶到家,新婚燕尔,两人都感到幸福和满意。两人生活了一段日子,夫唱妇随,也感到其乐融融,心里各自认定两人要白头偕老,厮守终生。后来孩子们一个个出世,两人尽心尽力,紧紧巴巴地过日子,可感情越来越深,情意越来越浓,恩恩爱爱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从没红过脸。再后来,孩子们都像小鸟,长大后一个个飞离老巢,各自去闯荡自己的“江湖”,往昔热热闹闹的家里,慢慢只剩下他老俩口,苦守候着大本营,在世世代代生活的村子里,继续度岁月。
   孩子们都赶上好时代,个个为他争脸,事业有小成,日子过的也算是美美满满,他作老人的心里当然高兴。
  
   三.
   人生就是这样,永远有追不完的梦,困难时期有困难时期的向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喝不愁,衣食无忧,可新的问题依然有,村里老伙计们聚集唠嗑时就说过:再好的家庭也有不为人知的苦楚,
   他家就有三点,使他的心中感到美中不足,无法理解,无法在老伙计群中提起,又无可奈何。唉,现在的年轻人!
   其一,是大儿子家的他长孙子,在一个私企作到了高管,有名有利,风风光光,本来是挺好的人生,偏偏离了婚,而且很快又找了一个。前妻留下的孩子,与后妈相处不甚投机,一直住在孩子爷爷他的大儿子家,与父亲离多聚少。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逆反心情很重,父子俩就是拴不到一个槽上的俩叫驴,没少让他这个作太爷爷的挂心。
   其二,最小的儿子不知怎么就迷上了什么鬼艺术,大男人的束个狗尾巴辫,整天疯疯癫癫,找了个花里胡哨的媳妇,两人在一起生活快八年了,不登记结婚、也不要孩子,稀里糊涂的过日子,时常吵吵闹闹,却不分手,看情况生活的倒有滋有味。实在让他难以理解,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看不惯,看着心烦、感觉丢他本本分分庄稼人的脸。每次欲说说他,可儿子仍下一句话:您不懂,就别管了,没钱花我给您,少操点心,多活几年,享享清福养老多好,整天操我们的闲心。
   听听,听听,作老子的管儿子,倒成了“操闲心”,这是什么狗屁理论。要么,成年论载的不与你照面,打个电话,没等说到正题,儿子就抢过话头说:若身体不舒服,我联系送您去医院,如想吃什么,我快递给您送去,别的您老不用操心。把他气得差点倒仰,好像老子已经多余,除了没忘他应尽的义务,别的好像就没了关系?
   其三,是女儿家的大姑娘,从小是个乖孩子,到哪儿都是学习尖子,他特别钟爱,常引为自豪。可大学以后读研,现在又读博,眼看三十好几的人了,不着急成家,连个对象也没有。这是他的一块心病,常常盼望着她赶快有个好归宿。再怎么着,也得结婚生子,要不扬名世界有什么用?光宗耀祖还有何意义?想当年,姥姥、姥爷在她这个年纪,她大舅都快高中毕业了。
   三件不顺心的事,常常使他睡不着觉,有时跑到老伴坟前抽闷烟,心里埋怨老伴,埋怨老伴生前溺爱这些孩子。更埋怨造化弄人,早先封建伦理约束着人,婚姻问题上产生了很多悲剧,多少人一辈子也没有得到幸福。现在是自由了,可自由得使很多年轻人把离婚当成家常饭,动不动就离婚,不怕丢人,也不顾及会给孩子和老人带来困苦与麻烦。再说生孩子,以前那么困难,计划生育的政策那么严格,也没有挡住生,在农村谁家不三五个孩子,而且健健康康,都可以长大成人,而现在……
   想来想去想不通,理解如何?不理解又怎样?他左右不了年轻人,他改变不了这个世界。
   他感觉自己老矣,虽然是一家人活着的祖宗,实际上已经成了“编外”的牌位,是世界淘汰了他,还是他淘汰了世界?是他的思想跟不上了形势?还是形势抛弃了他的老思想?
   抽过几袋烟后,总是想不出个所以然,地下的老伴也给不了他答案。服老吧,他心里自己劝自己。

共 47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田老汉守在自家的两亩地边,这一守望,便是十几年的夕阳人生。这两亩地下,埋着自己的结发妻子,地上,长着自己亲手栽种的西瓜和各种果树。每日守望亡妻的坟地,更是守望这两亩曾经得已解决一家人温饱,得已养大五个儿女的薄地。不论是地下的亡妻,还是地上的黄土,对老汉而言,都是有着不可言说的感情在其中的。所以不论事业有成的儿女如何劝他离开老家,离开土地去城里享福,他都一一拒绝了,一个人守着这一方土地,该是最大的心灵归宿。身后有陪伴了半生的妻子的坟地,眼前有硕果累累的树木,展望儿女,各个事业有成,回首岁月,纵然坎坷,但也因有了结发妻子的携手与共而显得分外充实,人到夕阳,能得如此结果,也是一种莫大的圆满。不过老汉也有自己的苦恼,比如重孙的婚姻,外孙女的未来,以及小儿子的“不懂事”。但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已然夕阳灿烂,这些糟心事,也只能是“瞎操心”而已,又能如何。也许是世道变了,也许是自己跟不上时代了吧,如此想想,也只能服老,服了岁月。作品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将田老汉平凡而相对圆满的人生书写了出来,其实也是当下很多农村留守老人曾经和当下正在经历的生活现状,有社会现实意义,有人间温情,一篇佳作,极力推荐共赏。【编辑:雪凌文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1-06-08 12:55:24
  其实这样的老人,在当下的农村很多,是一个代表,一个现象,问候老师!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6-08 18:31:08
  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子女都生活在城里,几次欲接他去享清福,就是不去,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他守护着老宅,守望一点薄地,守望早走的老伴,守望着心中的念想,他到底欲守望是什么?也许我们不能完全诠释清楚。问候编辑,谢谢精彩解读,祝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