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修水库年代(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修水库年代(散文)


作者:东方木 布衣,10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41发表时间:2021-06-14 11:39:46


   老家有一条美丽的小溪,源头来自大山深处的一座古老水潭,绵延数十里,灌溉着周边万顷良田,每年都会带给家乡父老丰收的喜悦。
   这条小溪从村中穿流而过,哗哗的声响犹如远古飘来的歌谣,入心入耳。溪水清澈澄明,常见鱼虾畅游。成群的鸭子嬉戏和村姑在溪边浣洗以及小伙伴们坐在树荫下垂钓,更是增添了小溪的诗情画意,那是乡村独有的一道亮丽风景。
   然而正是这条美丽的小溪,却成了殃及两岸村民的“无情杀手”。那是1965年6月上旬,连续几天几夜的暴雨突然于一天凌晨泛滥成灾,生产队长用一面破锣沿街敲打,一边敲一边声嘶力竭地喊:“涨洪水啦!快逃命啊!”村民们听到叫喊声,从睡梦中惊醒,打着手电,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没命地朝附近山上跑。然而洪水无情,如猛兽一般冲垮了溪边无数间木房,就连我家的窨子屋也全部进了水,一家人躲在楼上大声呼救。在一片“汪洋”面前,几个壮汉淌过齐腰深的水来到我家楼下,从窗户口把我们一家救了出来。
   暴雨过后,洪水退去,连日放晴。只见沿溪两岸一片狼藉,许多农民还在被毁的稻田里挖出脸盆、热水瓶、铁锅等家什。我家堂姐架在溪边的吊脚楼房冲得连瓦片都不复存在,到处可见乡亲们沮丧的面孔。
   这样平静了三年,小溪依旧如诗画一般地呈现在村民眼前。可到了1968年5月,又发生了一场洪灾,虽说没有1965年那次凶猛,也没有造成房屋倒塌,但毁坏良田数百亩,致使那年吃饭都成了问题。
   两次洪灾导致的恶果,引起县、公社、大队三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上级的指示下,最后决定兴修一座大型水库。
   从1969年开始,公社从县勘测院请来了几名年轻测量员,前后忙碌了大半年,包括水库泄洪的灌渠走向,最后把兴修水库的地址定在一个叫夹石溪的美丽村庄。这里三面环山,景色秀丽,峡谷深长,植被覆盖面很大。因为修水库,三个村子六百多户原住民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全部被迁移出山,搬至南北两个坡上,前后花时间达两年之久。
   1972年下半年秋收之后,兴修水库的行动已全面展开。当时我们公社有十三个大队,按照要求,每家每户必须出动一个年轻劳力,没有劳力的可以捐款捐物。一时间,全公社三千多劳动力断断续续集中来到我所在的大队。外来的村民自行搭建简陋房子居住,有的就安排在房舍较为宽敞的村民家里。
   当时我还在读高中,因为家里宽敞,房间较多,免费提供半边楼层给外村来的二十名男劳动力住,还有三个女的就住在楼下的大房间里。因为没有床,这些外村人就用我家提供给他们的稻草打地铺,上面铺上自己带来的垫被和被褥。一到晚上,家里十分热闹,有吹笛子的,有拉二胡的,当然还有唱歌的。那时村里还没有电灯,他们就用自己买的蜡烛或自做的煤油灯点上。有时他们劳动回来晚了吃过饭后,带队的还要召集他们开会学习,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改造思想。那时的人真是充满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干劲,即使辛苦了一天,也不忘学习。
   我家有两口大水缸,自他们来了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挑过水,都是他们安排人做。我家厨房的灶上有三口锅,他们自己购买柴火烧,最大的一口留给他们做饭。每天一大早起来,厨房挤得水泄不通,这个洗漱完出来,那个又挤进去,忙忙碌碌,争先恐后。最忙碌的是一男两女三个大厨,他们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然后把做好的早餐放在我堂屋里的方桌上,分发给每个做事的人。吃完早餐,便一窝蜂似的去了水库工地。等他们走后,我家才能清闲下来做饭吃。
   修水库的地方离我家不远,大约两公里路程,每到星期天,我便与村里的几个伙伴跑到那里去玩。有时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去工地慰问演出,前后我也去过几次,回来还得把工地上的见闻用诗或记叙文的形式写下来,然后把好的文章装订成册送往工地指挥部,以备宣传之用。
   水库一动工,就要忙到年底,春节过了正月十五又继续开工,一直要忙到春播时节,大部分人回家耕种,家里劳动力多的便留下来继续战斗在水库工地。
   我高中毕业那年秋后,正赶上全公社劳力万人大会战,整个水库工地热闹得像奔腾的草原赛马一样,到处红旗招展,你追我赶,只见忙碌的身影,攒动的人流,黑压压一大片。那个年代,人的思想积极,没有一点私心,干起活来生怕落后。当时我在生产队拿的工分才八分,还没有把我当做主要劳力,主要劳力一天十分工,而我的底分与妇女齐平。尽管如此,我依旧干着主要男劳力的活,肩扛手挑样样都来,从不撂挑子。
   干了一段苦力活之后,不知是谁把我推荐到工地指挥部宣传处,专门写好人好事表扬稿,利用广播鼓励战斗在工地上的先进人物,以激励更多的好人好事涌现。
   可以说,在万人会战的工地上,很难找到一个偷懒者,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热火朝天的壮观场面。挑土的运土的不分男女老少,争先恐后,跑步前行,气势如虹。打夯的男子个个体强力壮,有的还脱去衣服,赤裸着上身,大家围着圈,舞动着坚实的绳索,一边喊着号子,一边上下用力,最后砸在地上,脸上身上都渗满了汗水。工地上推土机、挖土机、碾压机和运输车的声响震耳欲聋,四面高音喇叭的叫声充斥于耳,与工地上的叫喊声、吆喝声、号子声构成一曲雄浑的“交响乐”,不仅不觉得刺耳,反而力量倍添。这场面也只有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才能看到。更令人感动的是,在采访过程中,有很多年轻人的手和脚被石头砸伤、刮破,但经医务人员包扎后又继续战斗在工地。
   工地上每天都有故事,每天都有新闻,每天都有感人的场景。当我把一篇篇激励人心的稿件通过广播宣传出去后,工地上奋战的热情有增无减,你追我赶的劲头更大。记得我还写过一首朗诵诗,名字就叫《致工地建设者》,后来被工地指挥部文艺宣传队的人拿走,编入节目里,趁大家吃午饭的时候朗诵给大家听。在那种比学赶帮超的日子里,人人都在争当英雄,争做模范,没有落伍者,只有前行人。
   工地的场面有近两个足球场大,在工地指挥部左右两侧,立着两块长长的宣传窗。为配合人物宣传,除了文件之类的内容,其他的几乎每半月更新一次。通过加大力度宣传,激发了劳动者们高涨的热情,涌现出无数个工地标兵和模范人物,然后拍成照片,张贴在宣传窗内,供大家观看,成为工地上一道永不褪色的亮丽风景,我也因此受到工地指挥部领导的表彰。
   整个水库工程包括泄洪渠道的修建,前后达四年之久,成为当时全县最大的一座水库,不仅遏制了洪涝灾害的发生,而且真正做到了让水利造福于民,服务于民,即使干旱无雨天,全公社十三个大队也因水库的水得到灌溉而受益。
   自从水库建成后,再也没有发生过一次洪灾。而家乡那条从村中穿流而过的小溪,依然清澈澄明,潺潺流动。时而见鱼虾畅游,时而见鹅鸭成群嬉戏于水面;村妇浣洗,小儿垂钓,自然形成一道乡村最美的独特景观。一晃四十多年过去,那激情燃烧的修水库年代,如今还常在我的梦中浮现,成为我记忆中永不褪色的一幅画。

共 27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涵,回忆老家修水库的年代,再现了万人会战的修水库工地,许多难忘的往事。那激情燃烧的修水库年代,如今还常在作者的梦中浮现,成为记忆中永不褪色的一幅画。优美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1-06-14 11:42:13
  优美厚重的散文,回忆老家修水库的年代,再现了万人会战修水库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东方木        2021-06-15 08:59:25
  优美的文笔、精彩的按语就像一星火苗,点燃了东方心中的激情,必将不负老师所望,一路励志前行!顺颂编安夏祺!
用文学之笔,记录真实人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