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立过牌坊的村庄(散文)

编辑推荐 【书香】立过牌坊的村庄(散文)


作者:北方天马 举人,3452.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44发表时间:2021-06-17 14:58:07


   坐落于运河边上的孔家庄,几百户人家全姓孔。翻开孔氏家谱,全村人同为一个祖宗。村里辈分最高,年龄最长的孔老太爷,九十高龄了,脸上的皮肤松弛得再也难以维持严肃的表情,一把胡子洁白如雪,时不时用手撸一下,以弥补脸上的威严与深沉。
   他是一族之长,年轻时读过私塾,写得一手毛笔字,懂得些之乎者也。现在除了耳朵背,行动也很迟缓,给人的印象已然老朽,但他脑子不糊涂,身体还算硬朗,言谈话语间依然尽力保持着族长的尊严。
   村里人历来都以圣人之后自居,作为族长当然要尽力维护着儒家的伦理之道,有谁僭越了雷池,族长不容忍,村民也有所不齿,轻者被训斥,重者入不得祠堂,上不了族谱。
   这村子有过光荣的历史,是一个女人用一生的幸福换来的。很久之前,村中的一位独生子后生,娶了个漂亮媳妇,可惜没过到半年,男人在一次出远门时,遭土匪抢劫。年轻力壮的他不肯就范,与土匪搏斗中一命呜呼。可怜家中的新妻,已怀有三个月身孕,尽管悲天恸地,人死不能复生。几个月后,遗腹儿子降生,从此她一身素服,发誓不再另嫁。含辛茹苦地拉扯儿子,孝敬公婆,守着祖上传下的田产苦度岁月。
   后来公公得了痨病,整日气喘吁吁,不能再干体力活,田地只好租给族人耕种。再后来婆婆又瘫痪在床,伺候老人,拉扯孩子,一家的重担都落在守寡的媳妇身上。
   寡妇熬儿的日子,漫长而艰难,度过多少不眠之夜,遭受多少艰难挫折,忍受多少屈辱烦恼,没处可以诉说,累了没人疼,病了无人怜,流下多少眼泪,咽下多少心酸,没人知道。可喜的是儿子聪明好学,是块读书的好料,由童生到秀才,后来考中举人。
   院门楼的青砖,因年久粉落得坑坑洞洞,门前的小榆树慢慢长成了参天巨材,她由青年变成了老妇,皱纹过早地爬满原本俊俏的脸,显得人老于实际的年龄。
   她守寡到五十五岁上,儿子已在外地做了官,欲接他随任享福,因放不下公婆,还是继续坚守故里。这些坚贞不移的妇德事迹传遍乡里,被地方官逐级上报,惊动朝廷,被恩赐准建贞节牌坊。
   村头高高的石牌坊,雕花刻纹,上悬巨匾,甚是辉煌,被尊为道德的典范,为附近村民及子孙后代的楷模。孔家庄因此也被人称为“孔家牌坊村”。这是极大的荣誉,更昭示着家族的高尚美德,是她用一生的幸福换来的,辉煌的后面,浸透了多少辛酸泪,别人不怎么去探究,只把这份荣耀当成一村人的荣光世代传承。国人就喜欢用别人的光环装点自己的门面,哪怕此光环得来得多么不易,时间一久就忘记了同情,只有尽力维护,以引为骄傲,为此自豪。
   可惜,牌坊毁于日寇侵略中国时的战火。
   社会发展到孔老太爷这代,牌坊虽然早已被毁,但他们心中的理念没有毁,引以为荣的传统没有毁,村子为孔家牌坊的名字也没有被人忘记。孔老太爷带领村里人,坚持着这份荣耀,坚持着道德规范,谨遵圣人之训,念念不忘“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村子里的族长是承袭制,孔老太爷自小受家风熏陶,一辈子处处小心,标立榜样。“欲正人,先正己”是他坚守的信条。所以他从不苟言笑,万事一本正经,牢牢地竖立威严,也赢得了族人的尊敬。至于快不快乐,没人知道,值不值得,也没人考究,族人们都把他看成是活着的牌坊,他也正是努力这么做的。如今已九旬开外,被村民们“爷爷,太爷”地叫着,显得德高望重。
   别看族长是个无冕之王,也没有什么行政编制,有些事情比大队书记还有权威,族中的一些事情,必须由他拍板定夺。
  
   二.
   村中一些有名望的三老四少们,聚集祠堂已三天了。这是孔老太爷承袭族长以来,主持续修族谱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孔氏家族续修族谱,有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俗约。这次族谱大修,人们的思想有了变化,不同于旧时代,对儒家思想的体系,就连孔氏族人也有了辩证地看待,所以,续谱时族人们提出了主要三点:一是族人通婚问题;二是不按字辈取名子问题;三是是否续入女儿上谱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如果再按传统规矩修续家谱,显得不能与时俱进,况且改革变法,是历史必然,邻近别姓村子续修家谱时,都有不同程度地打破了老框框,如再墨守成规,显得不合乡情、民情、国情,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而这三个问题涉及到的族人,在以前,毋容置疑统统进不了族谱。
   孔孟颜曾为一家,使用的是同一个通天谱,字辈统一。这四家的祖先,孔丘是“至圣”(首圣),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为“复圣”,曾参也是孔子得意的学生,同时又是孔子的孙子孔伋的老师,故称“宗圣”,孟轲则是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承孔子儒家衣钵最“道统”的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加上孔伋为“述圣”,一家五大圣贤,几千年来,可谓是永远的贵族,有种说法,这四姓人遇人问询时,回答不用说“免贵”二字。
   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其思想历来被历朝历代所尊崇,为安天下之道,治家国之根本。有语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其思想中对师生,同门同窗特别崇尚和严肃。因此,也不知哪代祖制规定:四姓同为一家,不准通婚,男儿必须按字辈取名,否则不得入族谱。至于女儿,同一般姓氏一样也多不记入族谱。
   可时代在变化,迫使族谱续修的老规矩也要变,是历史的必然,是大势所趋。孔老太爷虽然心里十分不愿改变祖制,但也明白时代不同了,男女的平等,今人的大流动,文化科技的飞速发展,年轻人对族谱观念的逐渐淡漠。等等这些问题,是不会因祖制而转移的,天下不可能一成不变,祖制也不是永远的真理,变就变吧,他感觉挡不住,难以再坚守。思来想去,决定交由族人讨论解决。
   整整三天了,还是没有讨论出结果,意见统一不起来,有的人认为:堂堂圣人之后,又是立过牌坊的村子,祖制说变就变,成何体统。
   也有人反驳:现在是新社会,宪法、婚姻法都没有禁止他们结婚,咱们的祖规,早已是老黄历。
   更有人提出:女儿入谱是趋势,男女平等了,孩子都不愿多生,很多家庭“绝了后”,免得他那一支后面无人。但族谱是父系传承,所以女儿只能记入她这一代,余后不续。
   对于不按字辈取名字的问题,多数人愤其数典忘祖,赞成不予入谱,少数人主张换上排辈的字,以括号说明,变通入谱。
   综合大家意见,孔老太爷行使族长的权力,一锤定音。他说:女儿可以入谱,适简。没有辈份字的替换了辈份字,也可以上谱。不同意替换的不与上谱。本家通婚的坚决不可入谱。比如孔繁华这类的人,他的媳妇叫孟宪玉,两口子相差两辈,行辈上他应管她叫姑奶奶,乱伦了,家谱上怎么写?别忘了我们是圣人之后,受过皇恩,是立过牌坊村子的族人。
  
   三,
   京杭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运河之水日夜奔流,流淌出千古文化,孕育出万千文明。孔家牌坊村立祖几百年来,乘运河之风,喝运河之水,繁衍了一代又一代,他们骨子里流着贵族的血,先圣儒贤的思想体系,在他们灵魂中根深蒂固,尽管出了几个“不肖子孙”,表现有违家风祖训,若因此不让其入族谱,在其支脉的长老看来,也是一种屈辱。
   所以,族长一宣布不准入族谱的决定,孔繁华家这一支脉的代表人物孔广起,首先站起来反对: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死守那些陈规旧俗。
   族长看了他一眼,慢条斯理地说:国有国法,族有族规,没有规矩何成方圆?到什么年代也不能忘祖,怪就怪他们不尊守组训。
   祖训?孔广起环视一周,对族长说:繁荣那小子从小生长在城市里,上学学的是数理化,接受的教育是经济基础和社会、共产主义,懂得什么是祖训?谁又给他讲过祖训?祖训在当今社会里逐渐贬值,不知还会贬值到何许钱一斤?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族长有些动怒:你作为支脉的家长,也有一定的责任。
   广起说:他长这么大,我只在小时见过有数的几回,现在人走对面都不一定认识,我负什么责?要说该负责的应该是社会,是时代,但您又能挡得住?管得了吗?
   族长:那就不要为他叫屈。
   广起:我哪里是叫屈,而是他身体里流着我们孔家的血,就不应开出族籍。
   族长:孔家人就更应该遵从祖训。圣祖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老太爷自当族长以来,还没有晚辈在这样严肃的场合,反驳自己,气得白胡子微微颤动,用拐杖点着地面说:就这样定了,你说什么也没有用。
   争论到了这个份上,孔广起自知胳膊拧不过大腿,拂袖走出祠堂,临出门时撂下狠话:今年的修谱我不参加了,随你们怎么办,大不了,我们的分支开修支谱,自己开宗立派,想怎么修就怎么修,管不了那些陈规陋习。
   一句话气的孔老太爷摊在椅子上,手指着孔广起的背影,嘴里连说:不肖子孙,不肖子孙……
   族长孔老太爷被县里来的救护车鸣着警笛拉进了医院,孔家牌坊村修续族谱的工作按下暂停键,何时继续,不得而知,但相信一定很快会被重启,人类发展的历史,从不会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下前进的脚步。
   正像滔滔流淌的大运河,繁华了千年,虽在今天科技发展的冲击下,逐步沉寂,一段时间几近断流,但历史的发展,使它再一次与人类紧密了关系。
   国家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开闸放水了,孔家庄的村民,又看到清清的河水,日夜奔流。

共 36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  在这个立过牌坊的村庄里,有着自己独特的世俗风情,以圣人之后自居,维持着传统的儒家道德传统。作者着重选取了与儒家伦理有关的两件事为我们呈现这个独特的村庄,读懂它的历史。高高的石牌坊,雕花刻纹,上悬巨匾,甚是辉煌,被尊为道德的典范,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孔家庄的牌坊是一个女人用一生的幸福换来的,成了一村人世代的荣光,也是村庄的见证,在战火中被毁坏了。时至今日,族长承袭至今,依然维护着儒家传统,坚守道德规范,谨遵圣人教诲,坚守着这份荣耀。而修族谱便是最能呈现儒家传统思想。如何在世代的变迁中既不墨守陈规,又能有所突破。作者做了较为详细的解说,更增进了我们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了解。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大运河的变迁有几多相似,总是在朝前发展。精彩文章,倾情推荐!【编辑:空山月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空山月影        2021-06-17 14:59:57
  牌坊后面的辛酸更令人敬佩,文章的视角的独特,让人心生联想。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6-17 20:44:43
  感谢精彩编按解读,此文原准备写成小说,可成文后看着应为散文,虽有虚构的成分,我想现实生活中不其事、其理、其情,谢谢辛苦编辑,问候,祝安。
2 楼        文友:白玄        2021-06-18 09:14:09
  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凸显这村庄的文化底蕴和深刻内涵,同时也看到这村庄焕发出来的无限生机。语言精准,可读性强。问候老师,学习欣赏。
回复2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6-18 17:48:11
  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思想深厚悠远,影响深广,有些内容我们必须继承,有些内涵正逐渐被改变,是必然,也是发展,应沉思,也应辩证,谢谢老师赏读,祝安。
3 楼        文友:岚亮        2021-06-18 12:21:03
  立过牌坊的村庄就是不一样,底蕴深厚呵。此文文笔凝炼,意味深长,大赞!久违了,问候北方天马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6-18 17:57:35
  想通过一个村子的事情,反映新旧思想矛盾的冲突。谢谢文友盛赞,献香茶,祝大安。
4 楼        文友:张学龙        2021-06-21 13:43:48
  文笔如行云流水,阐述了古牌坊的兴衰史。历史在前进,社会在进步,人们应破旧除新,开拓进取。好文。
回复4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6-21 19:23:29
  谢谢赏读,历史前进,社会发展,新旧思想冲突是必然,老思想是否要改,怎样改,值得人们去探讨。祝夏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