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现代诗歌 >> 【海蓝】走进西柏坡(诗歌)

编辑推荐 【海蓝】走进西柏坡(诗歌)


作者:老老兵 探花,18455.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23发表时间:2021-06-18 09:55:47


   谨以此组诗献给党的百年华诞
   ——写在前面
  
   (序诗)东渡黄河
  
   ——1947年3月18日,党中央撤出延安,毛主席和
   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几百人在陕北高原上转战
   了一年零五天,辗转两千余里,领导着全国的解
   放战争,粉碎了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并在各
   个战场转入了战略大反攻。1948年3月23日,
   毛主席和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告别了居住战斗
   了13年的陕北,从陕西省吴堡县川口村东渡黄河……
  
  
   这是什么样的雄才大略,笑着甩给对手一个空空如也的延安?
   这是什么样的高超艺术,能让几十万蒋胡军队跟着指挥棒转?
   要有什么样的勇敢精神,才会把吸引敌人主力的重担挑上肩?
   要有什么样的无畏肝胆,才敢冒与敌方追兵擦肩而过的风险?
  
   毛主席所在的中央纵队,跟着他和他的战友在黄土高原转战,
   在马背上已经筹划完毕,和几十年的老对手相约去逐鹿中原;
   用从“四.一二”挺起的脊背,扛起鼎率领着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给华夏换一个清平世界,驱散近百年的阴云现出晴朗朗的天。
  
   党中央今天在黄河饮马,就要到河北的西柏坡书写历史新篇,
   登上了东渡黄河的渡船,对养育了革命的陕北深情说声再见——
   再见!永远也忘不了那窑洞、那红枣、还有那香喷喷金黄小米饭,
   再见!将要用胜利的红捷报、红旗帜、还有红色的江山回报延安……
  
   巨人望着母亲河的远处,耳听着“谁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
   壶口的瀑布在眼前出现,那如晴天霹雳般的巨响在心头震撼:
   百年来的耻辱定要洗雪,南湖红船上的誓言定要在不久兑现,
   一个属于人民的共和国,要在五千年文明的根基上攀上峰巅!
  
   (一)到西柏坡
  
  
   这里的山山水水,曾见识了国共两党间的第一次合作,
   “打倒列强除军阀”,激昂的歌声和红色梭镖搅动滹沱河……
   这里的男女老少,第二次国共合作时赶走日本侵略者,
   现在又要再经历,凤凰即将涅槃前那光耀天地的烈火。
  
   后坡岭上的古柏,在猎猎的山风里涛声阵阵枝叶婆娑,
   坡下村边的桃花,绽放出比往年还要娇艳万分的花朵;
   那条弯曲的河边,芦苇丛里一窝窝的水鸟儿唱着新歌,
   今年明媚的春光,西柏坡村的长者们个个都称奇啧啧……
  
   村里驻扎过军队,却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这老少一拨,
   待人是那么平和,老的都精神瞿烁少的那么英武活泼;
   新窑房里的老者,接待的军政首长整天一伙接着一伙,(1)
   新中国的缔造者,把战胜对手的韬略凝在了他的前额……
  
   巨人和他的战友,如今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集结会合,(2)
   冠绝古今的活剧,将在神州大地的舞台上一幕幕展播;
   演出主角是群众,四万万人民是承载舟船的大海江河……
   这场活剧的导演,稳稳地执掌着驶向胜利彼岸的船舵!
  
  
   (1)为了方便毛主席的工作,晋察冀军区为他在西柏坡村建了几间类似延安的窑
   洞房屋。但毛主席将它让给了年纪大的朱德总司令。
   (2)1948年4月23日,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率党中央部分工作人员先期到达了
   西柏坡,与中央工委、前委胜利会合。5月26日毛主席也到达西柏坡,中共中央
   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和任弼时)在历时一年多的分别之后于
   西柏坡胜利会面了。它标志着党中央机关胜利完成了战略性的伟大转移。从此,西
   柏坡便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二)三大战役
  
   一个普通的庄稼院,成了改变中国命运的磁场,
   一座低矮的土坯房,却蕴藏着改天换地的能量——
   一封封决战决胜的指令,随电波飞向四面八方,
   一个个报告胜利的捷报,又汇聚到这个小村庄。
  
   一面脱粉的土墙壁,就悬挂着炮火连天的战场,
   一盏昏黄的煤油灯,映照凝神思考的巨人脸庞——
   是南下北宁线拿下锦州?是争取古都和平解放?
   是把蒋军主力聚歼淮海?是摧枯拉朽打过长江?
  
   一枝削尖的红铅笔,在地图上勾画出旭日阳光,
   一处清晰的红圈圈,就有一处蒋家军被灭消亡……
   巨人和他的亲密战友们,实现着廿八年的理想,
   要把一个强盛的新中国,交到四万万人民手上!
  
   一排不见尾的小车,从沂蒙推过了滚滚的长江,
   一队抬伤员的担架,救过多少英勇杀敌的儿郎……
   “军队向前进,生产涨一寸”,前方胜利后方分田忙,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人民战争是大海汪洋。(注)
  
  
   (注)1948年9月8日至13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
   议”,为迎接战略大决战作了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的准备。会议根据战略反
   攻的新形势,向全党全军提出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
   无不胜”的要求。从9月12日开始至翌年1月31日,党中央指挥人民解放军部队成
   功地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七届二中全会
  
   这是一个多么明媚的春天,艳阳在小小的村庄上高照,
   那漫山遍野盛开的迎春花,唤来了登枝的喜鹊喳喳叫……
   在这个翻身做主的春天里,西柏坡人把喜庆的锣鼓敲,
   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亲人,他们一个个全都劳苦功高!(注)
  
   经过革命斗争洗礼的代表,今天终于可以开怀地畅笑,
   他们聚在毛泽东主席周围,为新中国的诞生准备襁褓;
   可以告慰牺牲了的烈士们,用生命求之的那天已来到,
   心目里的工农大众的江山,就要冲出云雾在神州闪耀。
  
   巨人却对全党发出了警号,切不可被胜利迷昏了头脑,
   我们迈出的仅仅是第一步,万里长征还需要继续征讨;
   务必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把艰苦奋斗作为法宝,
   在用糖衣裹着的炮弹面前,也别玷污共产党员的称号……
  
   听吧,百万雄师过大江,吹响了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号角,
   看吧,绝不沽名学霸王,解放的旗帜一直插上了海南岛……
   巨人七届二中全会的讲话,是解放全中国的方略指导,
   那如雷般振聋发聩的声音,至今仍在人们的耳边萦绕。
  
  
   (注)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
   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
   会议。出席这次全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解放区和尚未解放的蒋管区)的中央委
   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会议的11人。会议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
   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奠基的一次具有深
   远历史意义的会议。
  
   (四)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
   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出发,挺进北平。
  
  
   又是一个明媚的艳阳天,党中央“赶考”要把北平城进,(注)
   村口站着西柏坡的乡亲,把红枣鸡蛋塞满战士衣襟……
   围在毛主席的汽车前面,一双双眼睛都闪现着泪痕,
   千句万句话要对亲人说,却没有一句吐出颤抖的唇……
  
   主席频频向人群招着手,他请西柏坡的乡亲放宽心——
   我们进城绝不做李自成,请大家相信我们共产党人!
   路还很长斗争会更艰苦,有人民支持大业就将永存,
   “赶考”的答卷及格不及格,做评判的就是四万万人民!
  
   党中央在这里时间很短,却铸就伟大的西柏坡精神,
   毛泽东思想更加成熟了,他给我们掌稳航船的舵轮;
   两个“务必”牢牢记在心上,为人民服务是党执政根本,
   共产党和人民是鱼和水,连着骨和肉还连着血和筋。
  
   长长的车队向北驶去了,马达轰鸣就像礼炮的声音,
   那声音像是在昭告世界:新中国将在亚洲东方降临!
   新中国就从这里走来了,历史把这一页定格为永存,
   当这一年秋高气爽之时,铜钟大吕之声便响在天安门……
  
  
   (注)1949年3月23日离开西柏坡临行前,毛泽东主席召集中央直属机关干部和警卫
   人员,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
   北京。他们进北京腐化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
   到共产主义。”
  
   (不是结尾的尾诗)西柏坡的思考
  
  
   在这个小小的寰球上,有几番的风吹雨打涨潮落潮,
   短短七十多年时间里,万里神州新颜早已换掉旧貌;
   面对着各种纷繁事物,西柏坡在沉默中潜心地思考:
   如何看不如意的世事?路要怎么去走才是人间正道……
  
   为什么,学习雷锋的人,却被认为是地地道道的“傻帽”?
   为什么,只为个人的人,却被推举为新新人类的“英豪”?
   为什么,贪污腐化的人,总是“前腐后继”地戒也戒不掉?
   为什么,救了别人的人,成了被救者告上法庭的“被告”?
  
   为什么,物质生活好了,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冷漠微妙?
   为什么,良知染上铜臭,起码的操守底线也轻轻弃抛?
   为什么,那些假冒伪劣,夺走了人们纯真无邪的欢笑?
   为什么,你要忠于理想,却迷茫着不知怎么去做才好……
  
   东方喷薄而出的旭日,点染得祖国河山无比地妖娆,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正在全党掀起反“四风”的风暴;
   西柏坡精神得以发扬,“两个务必”哺育着又一代新苗,
   我们的党正意气风发,荡涤污泥浊水迎接新的“赶考”!(注)
  
  
  

共 38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多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很多的改变,但原本的初心永远都不会有所更改,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锦妤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