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播种往事(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播种往事(散文)


作者:永丰人 童生,74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75发表时间:2021-06-21 00:02:04

【东篱】播种往事(散文)
   一
   这时节,农人们已把秋装上车,拉回了家,从西伯利亚滾过来的寒流,就如急先锋,奔向乡野了,还不时地发出征服一切的狂妄吼声,而太阳依旧不紧不慢,时而懒懒地看着村庄和田野,时而虎着脸躲藏进云层里生着闷气,抱怨着不想播种的农人。
   太阳是为播种而存在的,这是农人的眼光和知识。
   精选出来的麦种被母亲捧着含着,放在一只透气的干净的口袋,在堂屋最显眼的地方蹲着。麦种是农家的一份子,从头年秋收后的耕田、播种,到冬闲时的施肥、蓄势;再到春夏之交的看护与除草;麦黄时节收割、拉运、堆码、脱粒、翻晒、收藏……哪一样活计不是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哪一样活计不是汗水相伴、劳累相陪?为了一袋种子,为了来年的一份沉甸甸的希望。
   家猫此刻也像哨兵一样日夜地守候在麦种的旁边,麦种很乖地相偎挤在一起,铆足劲,在母亲眼里,这些麦种似乎都攥着拳头,等待母亲的一声号令。母亲注定要为麦种忙碌,父亲则一声不吭地注视着,盘算着播种的时机,他用粗糙的手从口袋里抄出一把种子放在手心里吹了又吹,满意地看着他的麦种,麦种在父亲手掌里婀娜地翻着身子,含羞地朝父亲微笑着。
   农人对粮食,对土地的爱,只有熟悉他们的人,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人,才可读得懂。
   父爱的姿势定格在初冬时分里,他迈着从未有过的步伐,麦种被从口袋里倒进一淘篓里,默数着田地,用秤将淘篓一勾,绝对公平地分配着,绝不让那块墒坂多一粒,即使秤不公地一翘,也会从淘篓里拿出放进口袋。随后,他将淘篓往左臂上一套,右手抓起一把麦种,沿着墒沟边走一步撒一把,这时的麦种朝着父亲的手掌亲吻了一下,带着父亲的体温父亲的怜爱,义无反顾地悄落于土地,父亲的嘴紧闭着,张着眼睛,看着他的麦种被土地新郎接纳,身后土地发出的呢喃声,让父亲的脸上露出浓浓的醉意。父亲曾经说到种地是滋味,我琢磨出,就是这样,之前,在我看来,那时一份无声无息活受罪的活,没有诗意,没有盼头,尤其是说到盼头,父亲就睁大眼睛说,麦芽出来就是盼头。
   我从父亲身上读到的最富诗意的事情就是往地里播种,那个画面,比电影里的镜头还精彩。
  
   二
   田西邻的福安婶这时在吼着“掐住——掐住!”她这是在提醒着做事大手大脚的福安,福安像匹脱缰的野马,如果没有缰绳拴着,也不知跑到那里去。福安年轻时在大集体是个放鸭子的,自由散漫惯了。前庄也有个放鸭的,他们经常在永东河里相遇,两趟鸭子厮混在一起时,前庄的放鸭会招呼一声:小六子,你帮我看会儿。年轻单纯的福安就应允下来,一来二去两人聊起来家常,前庄放鸭的家里有个五姑娘正好与福安同龄,感觉福安除了做事不踏实外,其他地方还是蛮中意的,在他们看来是门当户对,谁也别挑,就那样成事了。
   结婚的头两年,小俩口经常吵得天昏地暗,无非是为福安做事马大哈,还喜欢弄个小钱赌赌。
   一转眼的工夫,福安的孩子长大了,整天花钱大手大脚,时常还输些钱,虽然养鸭多年,依旧囊中羞涩得很,女方家长对孩子很满意,只有一个要求,希望他家能重新建房,否则,婚期将遥遥无期。
   福安一副愁眉苦脸的萎靡不振样子,可是,只有福安婶不一样,她反到是有些亢奋的表现,如果细心留意的话,都会发现她的嘴角似乎有一丝笑容在不经意间闪过,然后,福安会缓缓地脱掉外衣,挽起袖子,咕咕咚咚的喝掉一大杯水,然后叹口气,一头扎进困难当中。他清楚自己的家底,何时才能建上房,为孩子结上婚?那些天,他头上突添了许多白发。
   终于,福安婶心疼起福安来:让你做事不要大手大脚,就是不听,如果真的你想家,我来想办法。只见那福安愁眉苦眼的向她道:“姑奶奶,你别闹了。只要你想到办法,以后全听你的。”看到福安信誓旦旦的样子,福安婶撕下房门后面的年画,掏开一块墙砖,取出一只煮饭盒子,让福安自己看着。福安刚才那副愁眉苦脸一下子给扫得干干净,全身都来了劲儿。
   满满一饭盒子钞票。都是福安婶这些年卖鸭蛋一点一滴地赚下,每每看到福安大手大脚时,都让他做事掐住点,他就是不信。现在福安揉揉自己的眼睛,不相信眼前的一切,然后让福安婶掐他一下,“疼”得他直咧嘴,知道眼前这一切确是真的。
   随后的日子里,只要福安婶讲句:掐住——掐住,福安都会乖巧止住。因为这掐住还让福安上台领过一回奖。
   当年他媳妇刚生孩子,也是秋季播种时节,福婶忙着照顾媳妇,将麦种放在两个口袋里,福安只背了一只口袋下田,福安婶以为他将口袋并起来了,在福安撒种时,心里依旧想着那“掐住——掐住”的紧箍咒,结果回到家一看,还有一只种袋,少不了又是一场骤风暴雨。
   村里的农技员闻讯后,立刻登门排忧解难,告诉他们,目前正在推广“早稀播、大窟窿”播种技术,就是要求少播种,超稀播繁殖产量潜力巨大,光合生产力提高,增粒、增重、增产效果明显。
   第二年,他家因为播种少,麦子个体发育健壮,依靠分孽成穗,植株抗逆能力增强,产量多收三成以上,乡里农业大会上,分管农业的书记为他佩带大红花,还请福安作经验介绍。他站在台上的那一刻,脸可是通红的,像是被那花花映照的。
   至今村庄里还流传着早稀播,大窟窿的口头禅。
   在农村,好多的故事都与播种有关,母亲和我说起播种的往事,总是跑题,好在我从中听出了农家的故事,也感觉到了农家对播种的特别情怀。他们一年一年地播种,为的是收获希望,无论我的父母,还是家境始终没有好转的福安婶,都不会放弃每年的播种希望。
  

共 21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农田里的麦事是件大事情,从一点一滴抓紧,都了不得。‘掐住,掐住’,性子急,性子燥,都没得好处,只能是浪费,只能是消耗。田里的每一件事情都要上心,老辈人的操劳。自然有他的道理。无意间的举动,却能成为正在推广着的田间技术,“早播稀,大窟窿”,是很有针对性的农田技术。因为播种少,产量多收了三成,还因此戴上了大红花,大手大脚的福安,站在台上,都有点迷瞪。文字接地气的很,实实在在的农家事,读起来难免有些热乎乎的,一股泥土的味道。来东篱发的前三篇文,脉络清晰,把农家的事情梳理的条条道道,都很理顺。这篇文也是一样。期待精彩继续,感谢赐稿东篱,祝创作丰收!【东篱编辑:孤独小男孩】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6-21 00:06:25
  又读老师的田间农事美文,一股浓烈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文字的质朴,文章的角度都非常的新颖,让人有百读不厌的感觉!推荐阅读!
回复1 楼        文友:永丰人        2021-06-23 16:02:09
  谢谢老师,多指点!
2 楼        文友:鸿鲲        2021-06-21 06:18:42
  鲜活的人物形象,就像邻家大叔一样。语言活泼,情节紧凑,塑造人物形象立体。精美之文。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
回复2 楼        文友:永丰人        2021-06-23 16:01:43
  谢谢老师,多提意见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6-21 06:31:29
  集趣味与哲理为一体的优美散文,读来妙趣横生!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好老师,谨祝在东篱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3 楼        文友:永丰人        2021-06-23 16:01:21
  谢谢老师
4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6-21 06:45:28
  作为一个农家子弟,读起永丰老师的《麦事》系列,感到特别亲切和接地气。读此文,仿佛让我回到了几十年前家乡的麦田的劳作中。回忆中充满幸福感。好文,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永丰人        2021-06-23 16:01:00
  谢谢!
5 楼        文友:白玄        2021-06-21 15:59:21
  语言流畅简洁,叙事生动真实,生活气息浓厚,人物个性鲜明,主题鲜明突出。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5 楼        文友:永丰人        2021-06-23 16:00:44
  谢谢关注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