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恒】【东篱】为了大地的丰收(散文)

精品 【江山·恒】【东篱】为了大地的丰收(散文)


作者:鸿鲲 举人,347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52发表时间:2021-06-21 05:30:31

【江山·恒】【东篱】为了大地的丰收(散文) 袁隆平院士走了,这些天,脑子里满是他80岁生日时写给已逝母亲的信。在湖南卫视“为了大地的丰收”专场文艺晚会上,袁老那封《妈妈,稻子熟了》的信让每个听到的人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人们感怀于袁隆平母亲为儿子付出的一生,感念袁隆平院士对母亲恒久真挚的思念,更感叹他终其一生对祖国的无私奉献。
  
   一
   大学毕业,二十三岁的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当教师。
   “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在信中,好像听到了袁隆平母亲华静的担忧。
   “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袁隆平竟是这样安慰母亲。
   是啊,还有一把小提琴。有情操的人从来不会寂寞,而且,不止是一把小提琴,在高中时参加湖北全省的游泳比赛就获得第二名,读大学期间还通过了志愿军空军的体检,只是因为战场胜利不再需要才没成为飞行员。也好,儿子体质健壮,有理想,去偏远的地方吃点苦也是一种锻炼。
   出生于扬州富商之家,袁隆平的母亲自小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毕业后当教师时,与时任校长的袁兴烈结婚。袁隆平是他们的二儿子。日本入侵略中国,袁兴烈毅然投笔从戎。在一家人随父亲开始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母亲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教育上。
   去野外,母亲会给孩子们讲土地是生命之源,所有的食品都产自土地,所穿衣服的棉花也来自土地。在汉口神农洞,母亲曾告诉孩子们是炎帝让人们过上了温饱的生活。应该就是在那时,袁隆平的脑子里有了要向土地要幸福生活的理想。
   袁隆平曾说,“小时候她教我英文,晚上检查我的作业。她很虔诚,做事一丝不苟。”自小跟母亲学习英文,也学到了认真学习的态度。长大后就读的是英国教会高中,物理、化学也是欧洲老师用英语讲课,袁隆平的英语基础很扎实,在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中可以直接查阅外文资料,迅速掌握国外最新的科研方向。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合作研究,他都能纯熟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对此,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袁隆平深情地写道,“无法想象,如果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当年闭塞的环境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与摩尔根?”
   六岁前,袁隆平随父母辗转过北平、天津、江西、湖北,六至八岁间在汉口,而后去湖南、重庆,十六岁又回到汉口、南京读高中,建国前考入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在那样动乱的年代,仍坚持让孩子继续学习,袁隆平非常感激母亲,“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
   不只是知识,母亲更加注重孩子的品质教育。“孩子的智商如同宝库,唯有品德和情操,才是打开宝库的钥匙。”就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也不让袁隆平死读书,读书之余,坚持让他学小提琴,学游泳,慢慢发掘着孩子的兴趣,培养着孩子的志向。
   考大学报志愿时,父子之间却发生了分歧。袁隆平的志向是成为一名农业科学家,而父亲则希望儿子从政。
   “你想成为一个身上充满庄稼味的学者吗?”父亲问。
   “若是这人世间没有庄稼味,而是充斥着铁血味,硝烟味,该多么可怕。”袁隆平如是回答。
   见儿子说的有理,妻子也始终支持着儿子的决定,父亲没有再说什么。袁隆平最终按自己的理想报考志愿,系统学完了农学基础知识。
   袁隆平上班后,就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把小提琴。现在,儿子要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有小提琴为伴的远方就不会缺少生活的乐趣。想到儿子的小提琴,袁隆平的母亲终于稍稍放了心。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只是多数母亲仅能做到对孩子身体关心,生活的照料。而有着长远眼光的袁母,则是持之以恒地关注儿子的身体、学识、志向和情操,只尽提高素质的努力,却不会干涉他的理想选择。
  
   二
   在安江农校期间,袁隆平先是做杂交红薯的研究,只是囿于有限的知识和经验而失败了。刚参加工作就遭遇滑铁卢,当时的袁隆平非常沮丧。
   “失败是成功之母。”见儿子萎靡不振,母亲重新讲起了尼采,给袁隆平注入了继续研究的动力。当时正是1960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已让不少身边人饿死。袁隆平决定把研究方向转向水稻育种,解决千万民众的饥饿问题。
   按常规认识,水稻是自花授粉,不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过在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了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袁隆平推定是天然杂交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尝试产生杂交品种。他知道,一旦成功水稻产量就会倍增。1965年夏天,袁隆平和妻子头顶烈日、脚踩烂泥,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终于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之后就是一次次的试验。时刻铭记着母亲的教诲,无数次失败后也不气馁,袁隆平坚韧地继续着自己的事业。
   长期的研究,让袁隆平认准了杂交水稻的发展方向: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程序上由繁到简,效率却更加提高,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1987年,国家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由袁隆平组成协作组开展全国性的攻关。八年后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成功,产量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了5%~10%。
   在两法系研究的关键时刻,已经六十岁的袁隆平常常冒着酷暑奋战在稻田中,回家时靴子沾满了厚泥,汗水湿透的衣服紧贴在身上,完全一副老稻农的形象。
   “我知道你是科学家,可是稻农们尚且知中午休息,你一直如此拼命,身体迟早会被累垮的。”87岁高龄的母亲心疼地说。当时,袁隆平已是国家科委特等发明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造与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得主,成就等身,确实算得上科学家了。
   “农民兄弟们是争日不争时,我们做科研工作却是争分又夺秒,错过一个研究线索,就可能让一年的心血付之东流。”袁隆平笑着解释,他一直失败与质疑中坚持,想尽早证明自己的成功。
   “不懂得劳逸结合,就干不好工作!”妈妈生气了。即使心疼儿子,又希望儿子能留下个好身体,更长久地进行自己的研究。
   袁隆平明白了母亲的意思,表示今后一定要注意休息,绝不会把自己累垮。为了让母亲放心,他开始注重养生,在辛勤劳作之余,总会拉小提琴放松一下。可惜,两系法获得成功前,袁隆平的母亲却已离开了人世。她清楚地感受到儿子正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却最终没能看到他走上领奖台。
   两法系成功后,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亩产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800公斤、900公斤,水稻产量实现了“三连跳”。注意劳逸结合,袁隆平的身体也一直棒棒的,到91岁时还能下地观察他的水稻。
   “一生专心做好一件事,并在其中寻找到人生的真谛与价值。”从没动摇过用杂交水稻造福人类的理想,步步登高地提高水稻的产量,袁隆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母亲去世二十一年后,袁隆平在信中深情回顾,“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千百次的失败,终于找到了那粒告别饥饿的种子。我们赞佩袁隆平对世界的贡献,更叹服母爱的力量。深深影响了一位科学家对工作和生命关系的认知,让他可以用更长的生命专注于让人类告别饥饿的伟大研究。
  
   三
   袁隆平婚后生子,为帮他带孩子,七十岁的母亲也来到了安江。
   “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信中,袁隆平深情表达着对母亲的愧疚。
   然而,这还不是最无奈的。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水稻两法系的研究也如火如荼,袁隆平正在长沙组织全国性的会议。“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
   和平的年代,儿子竟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不是没料到母亲的即将离去,而是要陪着全国的同行开会。总以为以后会有时间好好陪伴母亲,到了最后的时间,却没了选择,只能盼母亲多撑两天,然而母亲却最终没能等到儿子。在忠与孝之间,袁隆平抱着侥幸心理选择了忠,却也早成了对母亲永远的亏欠。
   杂交水稻的成功,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震动。西方人甚至称之为四大发明之后中国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许多国内外企业找袁隆平洽谈购买专利,都被袁隆平置之一笑,他说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属于全世界,因为他的心里装着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推广杂交水稻种植,让世界不再有饥饿,袁隆平接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杂交水稻首席顾问的聘请,30多次赴国外指导发展杂交水稻,先后举办50余期国际培训班,为4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约2000名。早已超越个人功利,袁隆平拥有的是惠及人类的博爱胸怀。
   尽管成就巨大,还是没能跑出父亲的担心,袁隆平真的成了一位身上充满庄稼味的学者。正如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时颁奖词里写到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名满天下时仍然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可是,富足只是属于种粮人的,袁隆平只负责专注田畴,播撒智慧。年纪还不很大时,他的交通工具是摩托,省钱,也方便进出稻田的田埂。直到后来才购置了一辆十万左右的汽车。对事业、对精神生活的要求甚高,对自己、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袁隆平喜欢过简单的生活。在他的认知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事,才是对生命的善待。袁隆平把追逐梦想的日子,都放在了质朴无华的生活中。
   陈日胜教授研究海水稻二十几年后,袁隆平也把目光转向了这种耐盐碱性的水稻,组建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亲自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其后耐盐碱的海水稻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区域试验种植的测产中平均亩产突破400公斤,最高800公斤。我国有2.8亿亩盐碱地能够种植海水稻,全世界可用面积当然更多。海水稻如果能够推广,意味着我国乃至于全世界将会告别饥饿。
   “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每当听到丰收的声响,嗅到收获的味道,袁隆平就会想起母亲。“人间至味是清欢”,那清淡的、淡雅的欢愉中,有欣慰,也有着淡淡的苦涩和遗憾。
   袁隆平院士的一生,除了水稻,就是对母亲、对祖国深沉的爱意了。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他从不曾舍弃过自己喜爱的稻田。
   2021年6月21日首发江山文学网

共 43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编按:这是作者鸿鲲老师以真挚的情感、朴实无华的文字,来赞美和歌颂我国水稻科学家袁隆平老人及其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的文章。作者在袁老逝世后,怀着无尽的悲痛和思念,以湖南卫视“为了大地的丰收”专场文艺晚会上,袁老80岁生日时写给母亲的那封《妈妈,稻子熟了》起笔,运用插叙、倒叙、夹叙夹议等多种写作手法,抒写了袁老母亲为儿子付出的一生,以及袁老为了大地的丰收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一生。出生于富商之家的袁隆平的母亲,自小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日本入侵略中国,年幼的袁老随家人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母亲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教育上。讲人生、讲理想,讲土地是生命之源,所有的食品都产自土地,所穿衣服的棉花也来自土地,袁隆平从小脑子里就有了向土地要幸福生活的理想。袁隆平从小接受母亲的正规英文教育,长大后就读的是英国教会高中,物理、化学也是欧洲老师用英语讲课,为以后的杂交水稻科学研究,阅读英文原版科学文献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战乱年代,母亲坚持让孩子读书学习,不只是知识,母亲更加注重孩子的品质教育,发掘着孩子的兴趣,培养着孩子的志向。袁隆平志向是成为一名农业科学家,高中毕业,考入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大学毕业,二十三岁的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当教师。母亲担忧儿子在偏远地区吃苦,“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袁隆平竟是这样安慰母亲。“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袁母持之以恒地关注儿子的身体、学识、志向和情操,却不会干涉他的理想选择。在安江农校期间,袁隆平先是研究红薯的杂交方法,只是囿于有限的知识和经验而失败。刚参加工作就遭遇了滑铁卢,袁隆平非常沮丧。“失败是成功之母”,正是母亲不遗余力的支持,最终袁隆平决定把研究方向转向水稻育种,解决千万民众的饥饿问题。1965年夏天,袁隆平和妻子头顶烈日、脚踩烂泥,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终于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长期的研究,让袁隆平认准了杂交水稻的发展方向: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八年后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成功,产量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了5%~10%。六十岁时袁隆平已是国家科委特等发明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造与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得主,成就等身。袁隆平无论酷暑严寒,始终奋战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不懂得劳逸结合,就干不好工作!”母亲临终前一直儿子的身体和研究工作。可惜,两系法获得成功前,母亲却最终没能看到他走上领奖台。两法系成功后,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亩产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800公斤、900公斤,水稻产量实现了“三连跳”。在忠与孝之间,袁隆平抱着侥幸心理选择了忠,却也早成了对母亲永远的亏欠。杂交水稻的成功,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震动。西方人甚至称之为四大发明之后中国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接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杂交水稻首席顾问的聘请,30多袁隆平次赴国外指导发展杂交水稻,先后举办50余期国际培训班,为4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约2000名。早已超越个人功利,袁隆平拥有的是惠及人类的博爱胸怀。袁老走了,袁老的足迹永远留在了为了丰收的大地。作者高度概括了袁老光辉灿烂的一生以及为儿女操劳一生的伟大的母亲,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祖国母亲深沉的爱,老人家为之奋斗众生。文笔生动感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杂交水稻科学家跃然纸上。震撼美文,强烈推荐,精彩共享。【东篱采菊编辑:习之乐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20210623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6-21 05:43:26
  袁隆平院士走了,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他用毕生的精力为祖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我们永远要缅怀这位伟大的水稻专家。作者鸿鲲老师为我们献出了一篇纪念袁老的深情文章《为了大地的丰收》,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袁老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和母子情深的感人故事。感谢投稿东篱,问候作者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鸿鲲        2021-06-21 06:12:21
  社长的编按相当精准,正是想通过母亲对儿子一生的付出,袁老一生对杂交水稻的付出,母子之间永恒的牵挂和思念来表达亲情和对祖国之爱这些永恒主题。深谢为拙作的付出。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岚亮        2021-06-21 06:18:37
  大地深沉无沿,犹如母亲一样。袁隆平院士是母亲的儿子,祖国的儿子,也是地球的儿子和大地的儿子,为了大地的丰收,他奋斗拼搏了一生。本文以子与母书为线,串绿叶红花,读起来倍感亲切动人,构思真妙,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鸿鲲        2021-06-21 06:24:48
  与母书,第一次读就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袁老走后,这篇与母书总在脑子里徘徊,不吐不快。一个科学家、小提琴手、优秀的散文创作者,袁老袁母真得让人感动。感谢岚亮老师关注,留下精美的评论。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6-21 07:01:43
  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袁老的背后有一位如此优秀的母亲,袁老的成功是必然的!当然,袁老付出的汗水与努力我们常人是无法想像的。非常感谢鸿鲲老师为我们呈现如此精美的散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好,谨祝夏祺!
回复3 楼        文友:鸿鲲        2021-06-21 07:27:59
  有理想,有努力的方向,有知识基础,有坚强后备。让我们领略了用一生做好一件事,持之以恒的力量。感谢湘莉老师关注留文。
4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6-21 07:12:24
  袁隆平院士已经离开我们有些日子了,至今还不相信他的离去。仿佛我们随时都可以看见他勤劳的身影,在他深爱的土地上行走着。鸿鲲老师的文厚重而多情,深切地描述了他与母亲的一段佳话,令人动容!这最美的人间真情,永驻人们的心间,赞!
回复4 楼        文友:鸿鲲        2021-06-21 07:31:09
  新时代的与母书自有感人的时代特色。母子情深,忠诚于国家,博爱的胸怀,不朽的业绩,我们面对的的确是一座不朽的风碑。感谢孤独老师美评。
5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1-06-21 09:43:46
  国士无双,名垂千古。巨星陨落,举国同悲,天地失色。我在读(妈妈,稻子熟了)这文时,心情顿作倾盘雨。袁老一生执着稻田的守望,为了大地的丰收,其和其母付出了常人无法付出的心血,创下的丰功伟绩更是令世人敬仰。鸿鲲老师的文笔精湛,情感真挚,构思巧妙,写下了又一篇缅怀袁公的美文,力赞!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5 楼        文友:鸿鲲        2021-06-21 14:21:13
  本文是受了太阳老师文章的影响,觉得改为袁隆平的逝世记录点什么。没有太阳老师充沛的感情和华美的词藻,只能另辟小径,用那封感动了国人的信做引子,在表达母子情深的基础上,再去表现院士的无私和执着。谢谢太阳老师的关注留评。祝文丰笔健,盼再见佳作。
6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6-21 13:15:40
  母亲的教育塑料了袁老的成长,影响了他的一生。伟大的母亲,伟大的袁隆平院士!
回复6 楼        文友:鸿鲲        2021-06-21 14:23:05
  一个默默无闻的母亲,一个伟大的儿子;母亲给儿子奉献一生,儿子为祖国无私奉献。两座人生的丰碑,值得学习。感谢明月老师关注。
7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1-06-21 13:36:51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袁隆平院士走了,留下的是一座稻田里的守望者的不朽丰碑。为了大地的丰收,甘愿一身庄稼味;为了人间的温饱,情愿满身泥土香。品读鸿鲲老师情感真挚,朴实无华的文字,才有了这样的认识:是无私的母爱、大地母亲和祖国母亲的胸怀,共同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在袁隆平院士眼里,“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堆积成垛,谷子毕剥作响,土地稻花飘香”,就是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深度好文,大赞特赞!
回复7 楼        文友:鸿鲲        2021-06-21 14:27:18
  袁隆平是好儿子,也是个文章大家,还能拉小提琴,深谙人间滋味,可以说是一位真正的智者,大圆满者。一生成就可对日月,慈悲心肠足慰慈母。感谢梅骨老师美评。
8 楼        文友:白玄        2021-06-21 15:38:05
  作者以深情的笔调描述了袁隆平在母亲的教育下茁壮成长及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抒写了袁老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解决了中国及世界10几个国家人们的吃饭问题,圆了禾下梦。袁隆平是勤劳的农民,是呕心沥血的教师,是执着的科学家,是天上的一颗耀眼的星星,为了大地的丰收,他贡献了一切,他悄悄地走了,却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8 楼        文友:鸿鲲        2021-06-21 21:43:42
  是现代的神农,在小说里可以封神的人物。他解决的是人民的吃饭问题,更是国家的安全问题。一个有情怀、谦虚的大成就者。感谢白玄老师关注留评。
9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6-21 18:53:15
  国士无双,巨星殒落,山河同泣。《妈妈,稻子熟了》,是中国科学家那份最炽热的情怀。为了母亲,为了祖国,为了全世界人民不再埃饿,鞠躬尽瘁。整篇散文一直让人泪目,震撼!老师以极其动情的文笔,再现袁老光辉的一生。太好了!
回复9 楼        文友:鸿鲲        2021-06-21 21:47:25
  感谢鸿雁老师的关注留评。向科学要粮食,踏踏实实用一生时间研究提高水稻产量,袁隆平值得每个人尊重。
10 楼        文友:林间风吟        2021-06-24 21:25:45
  感谢鸿鲲老师用这么深情的文字让我们再一次深深怀念袁老,庄稼味是这个世界上最耐人寻味的味道,母爱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