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数据(散文)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从不喜欢数学的我,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却每天要和数据打交道,仔细想一想,这都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惹的祸。可以说,百年不遇的新型冠状病毒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单位的同志基本被抽调了个遍,不是被抽调到方舱医院,就是被抽调到宾馆,或者是被抽调到高铁站、机场和各公路卡点,我则被抽调到了区交通运输人员和货物防控工作组,负责每日货运车辆(含司机),从乌鲁木齐外进入辖区的消毒灭菌、核酸检测、采样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
料想数据统计工作简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以后,发现这个工作并非简单,也不轻松。每天统计上报数据不仅始终盯着电脑看,眼睛累不说,尤其在核对数据时,感觉比写文章都累,一天或者说一轮统计数据下来,眼前一片迷茫,头也觉得懵,于是跑到卫生间门外的水池跟前,将口罩摘掉,挂在水龙头上,用清水洗一把脸,再戴上口罩,走到楼道尽头,透过窗玻璃,望远处片刻,缓解一下眼睛和身心的疲劳。
每天,我所统计的数据,所面对的是辖区二十多个乡、街,也就是乡、镇、街道、片区管委会所辖社区、村的数据统计上报。
事先,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区交通运输人员和货物防控工作组,曾特意邀请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连续几周对辖区的防疫专干进行培训,时间在每周一的上午。纵然大家都是经过培训的,但通过每天上报的日报表来看,给人的感觉真可谓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直接说,在每日所报的二十多个乡、镇,街道、片区管委会的报表中,没有一次是完全100%正确的。我和同事经过多次的纠正,有些防疫专干比较认真,纠正一次就记住了,但有的凭你纠正千百遍,他该错还照样错。
疫情防控工作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防控政策也在不停地变化,防控措施及数据也就不停地发生着变化,比如上个月某省某市某个地区是中高风险地区,这个月或许就因疫情被控制而转为低风险地区。当然,这些防控政策不仅在培训会上会讲,在工作微信群里头也会发,但始终都发现有不清楚的,明明说并强调某市的某个区是中高风险地区,对于来的车、货和司机,根据文件要求进行处置,个别专干却将这个市的其他区的入乌(乌鲁木齐)人、车、货也作为中高风险上报。怎么办?纠正!纠正!再纠正!
后来我简要梳理了一下,造成报上来的报表数据错误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因为防疫专干频繁更换,参加过培训的,由于其它原因不干了,换过来的疫情专干,对前面的情况不清楚,也懒得问别人,所报报表错误不断;二是个别防疫专干从不关心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对发到微信群里的新政策不认真看,或者压根就不看;三是个别防疫专干填写报表不认真,不仔细。记得有一次某乡报表数据少点了一个小数点,导致全区数据统计错误,我和另外两名同志用手拨着数据核对了半天才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其实,报表下面附有明确要求,填写人、审核人要签字,但就是有个别单位在填写人、审核人一栏啥都不填,或是只填写了单位,不填写审核人,或是填写了审核人,却不填写填写人。
我曾在所报报表的微信群里,不知道多少次说了类似错误,但屡次重复出现,让我无可奈何,真可谓是长鞭莫及。还有个别单位,报表里单位一栏从来不填写,表格里的数据,永远都填不满,要求有数据填数据,不能缺项漏项,没有的填写零,但所报的数据只发现零零落落的数据,其他大量报表格里连零都懒得填写,以空格上报,这就给我的工作增添了麻烦。
为了不出错,对于一切数据,我至少算三遍,汇总填写完之后,再至少看三遍,这才放心上报。即使这样,晚上仍然是唯恐出错睡不好觉,经常半夜从梦中醒来,有时梦里还在填报数据。
因工作需要,在从事了五个月的疫情防控数据统计工作之后,突然有一天,我被调离到其他岗位工作,从此离开了区交通运输人员和货物防控工作组。在我离开不久,就听说是由以前的电话核对推送组的同事调整过去了,替换我的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转眼又三个月过去了,乌鲁木齐的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尤其是在社会面防控方面,“外放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政策已经深入人心。
我想,现在区交通运输人员和货物防控数据的统计、上报一切都正常了吧!我不知我的接替者是否也有过基层所报数据出现乱象的困惑?当然,我也不希望,但我更多希望的是,人类尽快脱离新型冠状病毒所带来的巨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