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纸短情长,红色家书抵万金(随笔)
逛书店无意当中看到《红色家书》,便买了下来。书中有何叔衡、向警予、吉鸿昌、赵一曼、左权这些耳熟能详,曾经在历史课本中出现过的先烈,也有许多之前知之不详的英雄。他们的父母、儿女和亲友的信言简意深纸短情长。读之,不知不觉间令人潸然泪下,心灵受到重重撞击
信中,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更多的是对家人的牵挂,而这些牵挂并不是卿卿我我,而是希望教育好子女,能够照顾好双亲,为国为民的大爱。
杨杰烈士给儿子的信中说:“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运气总是落在有本钱人的身上(本钱者,有技术、有学问、有能力之谓。”这段话直到今天,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向警予在给侄女的信中提出:“环境于人的影响极大,亲师取友,问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进自己的最好方法。你们于潜心独研外,更要注意这一点;“万不要一事不管,一毫不动,专只关门读死书。”这对当今的青年学子也有启发,不能只读死书,最后读成了“书呆子”,有的连自理能力都没有,更不要说为党、为国家做贡献了。年轻人最好能够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烈士史砚芬在给弟弟妹妹的信中,指出:“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左权将军在给叔父的信中,说:“叔父!我虽一时不能回家,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报我林哥对我的培养。”
二百余页,八十五位革命先烈写给亲人的家书,用了两天时间拜读完毕,心中激情澎湃,久久不能平息。这些先烈知道自己即将被行刑,却没有丝毫胆怯,退却,而是大义凛然,希望后辈继承遗志奋斗不息。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正是由于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浴血奋斗,才使得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旧中国的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当下,又是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改天换地,走向中华民族繁荣复兴之路。
捧读《红色家书》,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我对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不平凡的百年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砥砺前行,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应该终生牢记的历史责任!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