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晒场记忆(散文)

精品 【八一】晒场记忆(散文)


作者:宁星 秀才,156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85发表时间:2021-06-24 07:06:29

【八一】晒场记忆(散文)
   早些年月,粮食奇缺,村里人不得不将村头的一亩“晒场”种一茬早稻。这里插秧比其它任何稻田都要早,稻子相对来说,也会提前成熟。
   七月,骄阳似火。村民收割了这一亩金灿灿的清香稻谷,锄去稻茬,整平凹凸的泥土,便是晒场了。
   当灿烂的阳光从山巅喷泻而出时,生产队便安排村民们将一捆捆簟子背到晒场,铺展开来。接着,又从仓库里挑出一担担湿稻谷,倒在一张张簟子上。还要用谷筛筛掉稻草叶屑,最后将稻谷均匀摊薄晾晒。晒谷场一天的序幕,就这样被拉开了。
   晒谷物时,为防止牛、猪,鸡、鸭等践踏蹂躏,四周边沿要立上荆刺,围起木栅栏,或用石块垒起作为防护的篱笆。除此之外,还要谨防空中的麻雀,如捆扎稻草人,分布在晒场各处吓唬麻雀。然而时间久了,麻雀似乎看出白稻草人犹如“草包”,便不再当回事,时不时飞来偷吃稻谷。
   有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婆婆看守晒谷场。村道从晒谷场旁边通过,另一边是石头砌成的高高坎壁,在三岔路口坎壁处凸出一块小桌子大的岩石。此处太阳被高坎阻挡,上午凉快。老婆婆耳朵有点背,每天一早起来安然地坐在岩石旁的竹椅上,沏一大搪瓷杯夏枯草,摆放在岩石上,随时品饮。她摇动着用麦秆编织的扇子,旁边放一根头部开叉的竹棍,若有麻雀降落晒谷场,便站起身来,“哐当,哐当”地敲打竹棍,并大声驱赶道:“喔去,喔去!”顿时,麻雀纷纷逃离。
   老婆婆还在岩石上放了茶罐和几个碗,周围放了凳子、椅子。若有人来或路过,她便招呼他们坐下歇歇,喝一碗凉茶。她的脸庞已被岁月划出一道道沟壑,但她很和蔼,坐在那里像一座活菩萨。小时候,我会经常坐在她的身边,喝茶,听故事,她给人一种很安稳的依靠。
  
   二
   中午前后,生产队的仓管员会戴上草帽,隔一时段便用谷筢在各簟子上拉来拉去,梳理翻动谷子。这样,谷子干得快。
   黄昏时分,太阳已躲到西山背后,那些晒谷场地势较矮的,已经暗了下来。仓管员们便抬出谷风车,要分离稻谷中的草屑、瘪粒等杂质。有人用篾畚斗从簟子上盛起晒干的稻谷,送到风车前,擎上倒入风车的漏斗里;有人一手摇动着风扇摇把,一手把持着控制漏斗流量大小的开关篾条。摇啊摇,秕谷杂质从风车上方出口纷纷飘出,饱满的谷粒从下方出口哗哗地坠入到箩筐里。通过谷风车加工的稻谷,统一被堆放在一张簟子上,远远地都闻到干燥谷物散发的香气。
   接下来就是分粮。此时,会计腋下夹着账本,拿着算盘来到晒场。坐在篾箩翻过来的箩底上,噼哩啪啦打着算盘珠子,计算着各家各户应分多少粮食。
   傍晚,一阵阵山风拂过,喜开眉笑的农户们,陆续挑着箩筐来领粮食。分粮时,须用扁担套进秤纽,两人抬着大秤,下方秤钩住一箩筐稻谷稳稳升起,一人用手把持着秤砣,将它移到合适的位置上,各农户们都巴不得秤杆翘天更好……
   那时缺粮啊!
  
   三
   家乡地处丘陵地带,四面环山,田少山地多,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
   那个年代,粮食少,几乎一半是靠番薯干填饱肚子。记得很清楚老屋楼上有一个大大的仓廪(塔柜),分成两格,一格储稻谷,一格储番薯丝干。因吃番薯丝干的原因,家乡人依祖辈传下来的习惯——烧捞饭吃。当中掺一半大米一半干番薯丝。
   每天父母们早早起床,开始在土灶前用八印大锅煮饭。先放适量水和一竹筒大米,待大米“开花”几成熟时,再舀一笊篱的干番薯丝倒入锅中一起煮。煮熟后用笊篱捞到陶瓷盆里,或剩一部分与米汤熬成粥,舀到陶罐里,再把盛着捞饭的陶瓷盆置于锅中。冬天也把切片的番薯置于锅边,放几勺水一起蒸煮,待水煮干了,飘出番薯熟透的香气。这捞饭,一般供一天三餐之需,或早、午两餐。捞饭蓬松,有筋道,味香好吃。烧捞饭也可以提供米汤和粥,以及焦黄香喷喷的番薯片块,一举多得。
   番薯作为粮食要吃上一年时间。为了方便保存,就要把青番薯晒成番薯丝干。先把番薯放入打稻桶(大木桶)里洗干净,手工刨成丝,尔后倒入打稻桶里滤洗淀粉水,再捞起番薯丝装入萝筐里,挑到山岗晒场上晾晒。
   番薯是秋冬收获的,而秋天的阳光并没有夏天那样炽热。再加上,村庄处在山坳里,低矮处阳光辐射的时间较短,所以把晒场选在山岗、山坡上。因此,村周围四座山上,都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晒场。每个农户开辟出长二十来米、宽三、四米的晒场,远远望去像金秋时节的梯田群落。另外,要在其附近开辟出能放一张簟子的地方,可以将半干的番薯丝彻底晒干,晒成雪白干燥的番薯丝,就可以储存到仓廪里。搭起木架子,上面斜放一条条长三米、宽一米左右的竹篾匾簾,把番薯丝摊放在上面晾晒……
   山岗上的阳光充足,早出晚归,且山风不受羁拌,来去自由,番薯丝干燥得很快。
  
   四
   晒番薯丝干的日子里,各农户要不停地把装满萝筐的青番薯丝,挑到山岗晒场上。这项劳动,一般要放在黄昏和夜晚,因为正值收获季节,白天劳动繁忙。
   一百多斤重的担子,超负荷的劳动强度,是可想而知的。父亲是家里的壮劳力,他经常挑,也会在扁担上别根木杖,因为都是上坡,而且还很陡。为此,父亲吃力挑着满满的两萝筐番薯丝,有时还要拄着木杖歇一会儿。
   漆黑的夜晚,我提着“围灯”给父亲照明。七十年代末,我已经是少年了,也能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如果父亲农活繁忙,我在读书空闲,也会帮父亲挑番薯丝,还干一些收晒的活。
   那时,晾晒番薯丝时会特别关注天气预报。如果有雨,就要赶快去晒场抢回来。有时,实在来不及,或天气难测,或长时间阴雨,番薯丝只好烂在山岗上了。不过,有的农户在晒场上建造木头瓦楞或草棚的亭子,里面有一格格托层,下雨时可以把一个个竹篾簾匾及番薯丝移到此处,免遭风雨的袭击,而且四面透风,番薯丝自然风干。
   秋冬时节的夜晚,从远处看,山岗、山坡上灯火闪烁,欢声笑语和收番薯干的劳动声连绵不断;近处看,山岗、农户们挑着番薯丝,来来回回,往返于这些羊肠小道上,这如火如荼的场面一直持续到深夜……
   然而,晒场早已远离了我们。
   现如今,稻谷晒场已经被划成一畦畦田块,分给每家每户作菜园;一处处横在山岗山坡上的番薯丝晒场,也已经树木葱茏、绿意盎然。晒场的兴衰,可见证时代的变迁。那如火如荼的、热闹有趣的晒场景象,会闪耀在时光深处,成为一代人记忆的永恒。
  

共 25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晒场的散文。“大包干”前的农村,粮食紧缺,村里将村头的一亩晒场种一茬早稻。早稻成熟后,一亩地又被整理成晒场。晒稻谷也是一个细致而琐碎的活,保管员和村民们一大早趁着晴好的天气将湿稻谷从仓库挑出来,倒在席子上晾晒,为防止牛羊鸡鸭践踏,还要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鸟雀,还要扎稻草人。但后来稻草人也不起作用,晾晒的稻谷便由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婆婆看守。中午仓管员还要搅动稻谷,以便稻谷晾晒均匀,干得更快。黄昏时分,仓管员们还要用风车吹走夹杂在稻谷里的草屑和其它东西。晚上各家各户将分到的粮食领回家。晒场比较多,除过晒粮食的,还有层层山岗适合晒番薯干(丝),晒番薯干也要认真仔细去做,才能有收获。文字情感自然动人,很有代入感,生动细腻,引人入胜。晒场,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反应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虽然现在看不到一亩大的晒场,但一代人的经历难以忘怀,对晒场的情怀永不磨灭。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老师文丰笔健,夏日愉快!【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70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1-06-24 07:08:50
  文字情感自然动人,很有代入感,生动细腻,引人入胜。晒场,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反应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虽然现在看不到那么大的晒场,但一代人的经历难以忘怀,对晒场的情怀永不磨灭。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老师文丰笔健,夏日愉快!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1-06-24 07:15:35
  晒场,在我们这里叫场院,老师的文字勾起了我心中的往事。那些晒麦的情景历历在目,让人难以忘怀。好文章再次欣赏学习了,祝老师创作快乐!期待更多精彩佳作呈现八一!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21-06-24 16:07:54
  小时候的晒场是我们最开心的游乐场,一帮半大孩子躲在那里藏猫猫,因为那里晒过粮食之后,就会被垛上好多好多的柴草,o(* ̄︶ ̄*)o问好老师,创作愉快。
上官欢儿
4 楼        文友:小清的校        2021-06-24 19:32:40
  很有夏的气息,谢谢!
5 楼        文友:岩刀        2021-06-25 08:35:47
  勾思遥远的遐思,拜读。
6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1-07-02 07:26:30
  浓厚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遥远的记忆,美好温馨。接地气的佳作,问好,祝老师夏日安好。
小小莲儿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