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多肉(散文)
一
去朋友家串门,惊讶于他家阳台窗台上的一盆盆多肉,真是蔚为大观啊,我感叹道:这么多多肉啊!朋友并不喜欢我给与他的赞美,纠正我的话说,应该说“这么多的花儿啊!”我极力反驳,最有说服力的一条是他家的多肉没有一盆是开花的,怎么可以称得上是花!
我被朋友喜欢养多肉的爱好感染了,一口气从文登花市上买回50多个专门用来养多肉的小花盆,陆续捧回40多株多肉,而且品种绝不雷同。妻子说,差不多够一个教学班的了。这话启发了我,觉得还不够,告诉她要凑到78盆,她明白我曾经教学的班级最多有78个学生,属于大额班级,我是把多肉当作了我的学生。
多肉也属于花。这是我最近建立起来的认知。一盆叫作“玉蝶”的多肉,于最近一个晨蓦然开花了,让我喜出望外,且很想去跟朋友解释一番,承认多肉也属于花的概念,当然微信里说了一下,引出了他的一串宏论。不但是花,而且是简直可以与仙人掌科相提并论的“沙漠之花”……
我家那盆玉蝶,长势让我刮目相看。翡翠绿的肉瓣儿,厚墩墩的,就像小孩子吃饱了撑的,肚皮儿都发亮,快要撑破了的样子,令我忍俊不禁。叶瓣儿就像羹匙大小,挨挨挤挤,分明而有序;层层叠叠,如垒起的层塔;一律做出掬手捧月的形状,那编排整齐的绿色,是不忍动手去抚弄的,甚至浇水时也不忍滴落水珠,生怕破坏了那种晶莹剔透的质地。一段时间我很忙,顾不得去赏花,再临盆前,却爆出惊喜来。从心儿处窜上了三支茎秆,每枝上都绣着一串大约十几粒花苞,起初看是微绿,隐约朦胧,继而渐变为微黄,大约一周吧,居然绯红成串,尽管花儿很小,但还是让我禁不住把“琳琅满目”的词儿给了它。现在,花儿还艳,凑近去闻,尚有微香,或者可以叫“暗香”吧,那天,我将窗纱也打开,居然有蜜蜂飘然而来,起舞于枝头,我站在远处,欣赏这微观的动画,蜂儿不敢踏上枝头,我疑心她是怕压坏了枝头,或者是怕踏碎了小花吧。这让我生出沉重的敬意来。说实在的,年轻时我就入职教育,每接手一个班级,面对那些学生,我还真没有把他们当成“祖国的花朵”,至多就给一个“多肉”的待遇,没指望她花开似锦;看成一个个丑小鸭,没期待一朝起飞成为金凤凰。学生调皮,我多是严词训斥,严厉有加,温情难寻,哪有蜜蜂的“怜香惜玉”之妙啊。或许,那样的态度可以矫正那些曾经的“多肉”们,令其茁壮,悄然成花,但现在回想起来,少了一种美妙吧。与一些学生碰面,回忆起当年,他们是从“粗暴”里寻找温柔,我听得出他们的惊喜,这种惊喜是好不容易捡拾而来的。矫正的方式可以是严厉的,也可以是温柔的,总是选择前者,日后的回忆难免就显得生涩和泛苦。
我宁愿相信这盆玉蝶多肉是为蜜蜂而开的,我更希望那只蜜蜂可以沿着窗台上摆放的盆儿巡飞,催开一盆盆多肉绽蕊开花。
二
两年了,玉蝶不负所望,终于开花了。我毫无期待,给我的是惊喜,我想,朋友应该早就有所期待吧,不然他怎么叫养多肉是养花呢。每一盆多肉,都可以唤起我们养花人的期待,说不定哪一个早晨,从叶瓣儿缝隙处会生出茎秆,缀上小花,给主人以微笑。一个教书人,面对那么多的学生,本就是不起眼的多肉,如果没有期待之心,教书的过程就不会产生诗意啊,很多人觉得那份工作单调乏味,或许就是少了一种期待,我当年便是,好在每一年的高考,我看见了那些本来无望开花的学生也可以在那一刻绽放璀璨的人生之花,考上大学,一朵“沙漠之花”较之沃土里的花儿来得更加珍贵可爱,起码令人更刮目相看。赏花的意境是有着深浅雅俗之分的,我看多肉不仅仅是一个植物的科属,而是有着美妙联想的载体。肉嘟嘟的瓣儿肥厚多汁,储藏着大量水分,世人称之为“多浆植物”。这些水分是多肉生命的源泉,那些瓣儿就是孕育花朵的子宫,我们应该看到花朵窜动其间,用期待之心,让其浆液喷涌而出,卓然为花。
面对40多盆多肉,形色各异,看着不亚于赏花。我家的窗台属于多肉的领地,向阳的三个阳台再也挤不进别的花了,就是勉强放一盆,都觉得怪别扭的,有点不伦不类。这么多的多肉,要叫出名字,太难了。妻子属于“花迷”,我考她,她也只能说出几株,要来一个“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她就哑了。于是,她拉着我,用了一个下午,拍照,用“识花软件”一盆一盆地查证,我则当了书记员的角色,连别名也记下了,那盆出色的玉蝶,又名“石莲花”“宝石花”,还真的是,顾名看形,真像盛开的莲花,那茎秆则变成了起舞的纤腰女郎了,微风透窗,女郎摇风,别样情致。眼睛盯住了看,闭眼一瞬,突然睁开,还真的是满眼宝石绿,这个幻觉很美妙。我觉得这才是赏花的意境,否则也就是看看,消磨闲适而已。我多么希望这份心得来得再早几年,或许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会更圆满,和学生相处更温润,更令我回味。我相信,万物都可以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记下多肉的名字,一串串,我突然觉得就像当年教学时誊写的学生点名册,一个个名字,念得下却记不住。有人说,一个好老师,应该在一周内记下自己学生的名字,见面就呼得出,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我则不是一个好老师,至多算及格,可以叫出60%的学生名字。而且第一次上课呼名,我都加一个后缀——“同学”,现在想来,这可以弥补我的不足了。那种亲切感一直让我有好心情,即使现在遇到早就毕业三四十年的学生,我都努力回想他们的名字,也在后面加上“同学”,来唤起当年的感觉。
为了记住多肉的名字,妻子要我在电脑上打印名字,她用双面胶贴在花盆上,每日临窗,逐盆喊名字。太怪诞了,我想不出为什么,只能用热爱生活来拔高她的行为,她说,错了。她眼睛带着神秘,告诉我,把多肉当成自己生养的孩子,看着会更有趣。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可笑的比喻,而是发自她内心的独白,以期待孩子的心,关照着这些瓶瓶罐罐里的花花绿绿,调养一颗好心情,这是一种较有深度的审美体验。
三
每日晨起赏花,多肉得到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关照。我甚至觉得,不必满眼缤纷,姹紫嫣红;不必桃红柳绿,色艳目眩,纯粹可爱的绿色多肉,也可以让我们赏读出每一株之趣,每一叶之意,只有走进意境中,才可得赏花的真妙境界。多肉之形何其相似,但细微之处却自有天地。
火祭,又名“秋火莲”,见了太阳之后,叶瓣儿的边缘便泛红,若火焰烧灼,真是实如其名,用火一样的热情来祭奠生命,何其壮烈!
山地玫瑰,多么诱人的芳名啊。形状如玫瑰花朵,瓣儿紧紧簇拥,外围瓣儿大,里层则小,很有分寸感,只是没有通常我们所见的紫红色泽,而是嫩嫩的绿,绿得若婴儿的肌肤,看一眼都觉得快溢出琼浆了,一点也不亚于玫瑰着露的姿色。不是玫瑰,胜过玫瑰,这是我钟情欣赏之后的情感表达。有些孩子,求学时并未表现出卓越突兀的特质,但我们善于发现其与众不同,加以呵护与欣赏,他日就会开成一朵真的玫瑰花。
一盆“劳尔”和一盆“蓝豆”常令我混淆不辨,一杆上缀着绿豆,绣成了串儿,每豆泛绿,似蒙着一层白霜,真想用丝绢拭去,却又觉得自己是恶作剧。摆在一起,常常不辨,也好,就从名字上琢磨其意,“劳尔”,很洋气;“蓝豆”,很直白,恰如其分。但我至今也没有搞懂为何叫“劳尔”,存疑吧,不必解开命名的缘由。教学时,也有这样的情形,人和名不能对上号,观其行不足以明晰,只能观察他们的性格,深入了解,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底,这是一件很意思的事情,算是教学之外获得的一份美感吧,至今还记得某些学生喜欢做什么,来回忆当年的样子。
多肉的世界,完全可以称得上“大观”,据说多肉的品种上万,我所认识的可能连千分之几也不到,光是看那些名字,足以美得让我如走进诗经一样,精粹而经典。
摩氏玉莲,温婉可人,一株之上演绎着色彩的渐变;姬秋丽,外形如玉,夜晚去看,宛若繁星眨眼;小人祭,叶片蜷缩,就像乡下的孩子进城了,总是害羞;醉美人,叶瓣儿饱满,也是凹凸有致的感觉;薄雪万年草,以做旧了的暗红色示人,似乎永远在保持朴素的本色;黄丽,可不是杜甫诗句里的“黄鹂”,样子娇小,像小鸟儿蹲踞在地里,黄绿色的质地,仿佛一眼可以看透,却又不能穿透,看着,心很痒。
多么美的名字啊,好像是读一本诗经,不,我觉得还是用宋词作比更贴切些,那些多肉的名字就像可人美极的词牌,把玩数遍,还觉得不能完全参透其意。我和妻子曾经为一盆名为“白斑玉露”的多肉而描摹其形,顾名思义,按名揣意,仿佛是走进了一段宋词的境界,甚至有了平平仄仄的词韵。叶瓣儿上暗藏纹络,那纹络天然成型,又好像是巧手的苏绣美女穿针走线做成的工艺品,叶瓣儿上覆着一层粉霜,给人无法看透的神秘感,不忍伸手拂拭。所营造的意境,太丰富了。是若隐若现,是犹抱琵琶,是真人不露,是“月朦胧”,是“云闲逸”,是“风无影”……我觉得,最美的东西总是会给人以诗意的联系,不是一眼看透,跳跃于目前,萦绕于心头,怪我不能为之赋诗填词,只能去古典诗词里寻找合适的词句。
四
曾经,我把多肉和苔花视为同类,认为都喜欢阴暗处,所以把多肉摆在花架的最下层,不见天日,文登花卉市场的王姐听我说了以后,笑道,多肉才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主儿!是啊,摆上窗台,多肉的色泽千变万化,所谓的“五颜六色”难以概括,光是绿色,就可以分出暗绿、明绿、黛绿、水绿、油绿等。我还是想到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一个没有慧眼惠心的老师,是难以区分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将每一届学生的花名册当作一条窗台,一一观赏,回忆他们与老师相处的细节故事,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情啊!我们的眼睛里就有灿烂的阳光,无论白昼,阳光不减,多肉就永远是向光而生。
一月两月不浇水,也不见多肉萎靡枯死,一旦得水得光,还是照样以鲜亮示人。这与我们身边那些学生多么相似,他们不能个个都入老师的眼,但只要老师给他们一个欣赏的微笑,哪怕是无意的浅笑,也会给他们的心底埋下快乐的种子。
之前,我喜欢在书桌上摆三两盆兰,除了喜欢兰净化空气,还喜欢观兰吟诗,为读书写字的生活添上些生动,最近我挑选了一盆名为“子持年华”的多肉,我喜欢这个名字,“子”的意思是“你”,我每见这盆多肉,分明有一个画外音,指着我喊“你”,一个花甲的人,还要把持着年华,这是进取的曲调,是奋进的诗章。
我的时光不叫“日子”,太俗了,叫“年华”,充满了旺盛的诗意诗趣,多肉,最懂得一个人的心,于是我最爱多肉,尤其是那盆“子持年华”。
2021年6月2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修养生息,养精蓄锐,终于王者归来了。这是东篱人的幸事,这是东篱的骄傲!怀才老师六月份开篇佳作《多肉》给人震撼和惊悉!作为一名资深退休中学语文教师,在毕业季的难忘时刻,以职业的敏锐和神圣写出了这篇意义非凡的美文。怀才老师爱花,但爱花有道。不喜欢花红柳绿,喜欢“默默无闻”涵养丰厚而又花开惊人的花卉。多肉,就是怀才老师的最爱,40多盆多肉却又着不同的名字,老师想起了他曾交过班级最多78人的学生,因为喜欢学生,热爱学生,思念学生,老师与同样喜欢养花的爱人,到花卉市场补齐了78盆不同名字的多肉。这是怎样的境界,对多数精心浇灌培育,这分明是对教书育人几十年的总结与回顾。文字优美,内涵丰富,具有极大的教育和象征意义。好文点赞。期待老师精绝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