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纪念刘际輈烈士(随笔)
刘际輈,字芳渠1904年8月诞生于大酉山下的汪家桥村。他的祖父刘远森,父亲刘运祥,字红卿,母亲唐泽珠。刘际輈的祖父和父亲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刘际輈是家中长子,有五兄弟一个妹。
刘家以务农为主,兼营小百货。他家人口多,但父母特别勤劳能干,耕作之余常走街窜户销售小百货。从前马路坪刘家是辰溪有势力的大户,刘际輈父母的小百货生意做得很顺利,他家的生活比较富裕,有一座四合院,并有一个小花园。刘际輈父母为人友善,刘际輈好结交朋友,经常邀请朋友到他家小花园赏玩。
刘际輈天资聪颖,6岁入马路坪举人刘荣地私塾启蒙,加上祖父和父亲的指导,学业精进。9岁入白岩小学就读,约12岁转入辰粹小学,15岁毕业于辰粹小学。受到当年辰溪桐玉里名师余善祥执教常德二师的声望影响,辰溪学子多人求学常德,刘际輈小学毕业同时考入常德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在辰溪读书期间,刘际輈热爱劳动,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里放牛、砍柴,并经常与刘运权(刘晓)、刘运利、刘远铨及刘远红等10余人结伴儿放牛,一边放牛,一边砍柴,相互帮助。
在常德二师学习期间,仅同期的马路坪刘姓就有二师学生6人,柳树湾的常德二师学生张又锐组织了辰溪二师同学会,经常接济路过辰溪的二师同学。麻阳的滕代远和“小五爷”(马路坪村人,60年代病逝)同班且关系特好,与刘德超关系也很好。“小五爷”是大户人家,滕代远经常到“小五爷”家借宿;会同粟裕往返常德也经常驻留刘际輈家。麻阳的陈佑魁、滕代顺、滕代胜等早期共产党人在常德、长沙读书时,为了安全,结伴而行。因家贫,从常德坐船到辰溪后,一般下船从桐湾溪上岸步行回家,因为从辰溪坐船回麻阳需要4天以上行程,而步行只要一天行程。从前木帆船航运,由常德沿沅江上溯,早上从泸溪县城或浦市出发,一般黄昏时到达辰溪,正好需要晚上住宿。
特别是陈佑魁,他是1922年经毛泽东培养入党的,党的理论造诣深。他经常留宿在马路坪、汪家桥,只要有机会,他就宣传党的理论,讲解国际国内形势,宣传苏联十月革命。
辰溪的先进青年都是在陈佑魁的影响下认识了党的理论,接受共产主义思想。
刘际輈入常德二师就读,适逢五四运动影响,接受“科学、民主、自由”思想,每到假期,刘际輈更加热心交流国家大事,与同学刘远铨及沅陵朝阳中学就读的刘运权,经常借在大酉山上放牛之际谈论时局,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争论过后,三人关系更铁。不识字却健谈的刘远红不知所云。
在常德二师学习期间,刘际輈与刘远铨(在常德从事地下党工作,1927年9月因局势紧张回家避难,在汪家桥被贵州军阀车鸣翼杀害)追求进步,于1924年初加入了共青团,随后转为中共党员。从此后,心系国家,一心革命。
1924年秋,刘际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常德二师,如果就业,有很多优惠条件和高薪待遇,花塘坪张家一个富户主动联姻,将漂亮的女儿嫁给刘际輈,刘运祥也准备为儿子操办婚事。
刘际輈从常德回家日,正是娶妻进门时。然而,刘际輈思考的是外国列强侵凌,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决定投身中国革命,不想连累家人,因此他选择了逃婚。
离开家后,刘际輈回到常德服从党组织安排参加革命,当时常德政治局势非常复杂,是北伐势力和北洋军阀势力争夺的重点。1925年,青岛和上海发生外国资本家随意枪杀中国工人事件,特别是上海的“五卅”惨案,激起全国公愤,但国贫民弱,无力回天。刘际輈在湖南省委和常德党组织领导下,参与组织“青沪惨案”常德雪耻会,外交后援会,常德救国义勇军等,并深入城乡宣传,提出:不买洋货,不坐洋船,使外国商业在常德大受打击,有力地支援了“五卅运动”。
1925年7月,按党组织的推荐,刘际輈从常德赴广州,以刘芳渠之名投考黄埔军校,被编入步兵科第四期,以优异成绩毕业,编入北伐军担任连长(黄埔军校毕业编入部队一般担任班、排长职务,特别优秀的才担任连长职务),转战两湖,征战江西。在攻打江西高安战役中,营长牺牲,他勇担重任,代理营长,从容指挥,取得胜利,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当时国共两党有意见分歧,而刘运輈作为共产党人,立场鲜明,不仅没有受奖,反而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排斥。
1926年8月,刘际輈受党组织安排,回到广州,参加“省港工人大罢工”,任沙面工人纠察队队长,是省港工人大罢工的重要组织骨干,为省港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省港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后,刘际輈奉党组织之命秘密来到上海,在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的直接领导下,为了配合北伐战争,担任上海工人武装军事教官,秘密训练工人纠察队。1927年3月参加了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领导的支持北伐战争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刘际輈担任工人纠察队队长,指挥5000多名工人纠察队为先锋,经过激烈战斗,起义取得胜利,刘际輈立下汗马功劳。国民党政权在江浙地区稳定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四一二政变”,刘际輈转入党的地下工作。先后在刘晓、彭湃的领导下,在苏、沪地区从事兵运工作,在中共江苏省军事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
1929年秋,刘际輈参加中共江苏省在上海新闸路经远里召开的军事会议,被叛徒白鑫告密,与彭湃等人同时被捕。
据村中老人介绍,刘际輈被捕的消息通过急信传到家里,他的父亲刘运祥变卖资产,请刘际輈的恩师刘祥武写信给他曾经的至交,上海陈立夫、陈果夫疏通关系,以“侄子”名义为刘际輈开脱。由刘际輈的弟弟带重金经常德赴上海,他弟弟曾经在常德学习机动车船修理,会开汽车。他到常德后,舍不得把重金送人,就自作主张在常德购买一台汽车,从事货运谋生。
1954年5月,刘际輈的曾经在常德开汽车的弟弟被辰溪县公安局从田间带走,判刑8年,1962年才释放回乡。
刘际輈等作为中共重要骨干被捕,周恩来与陈庚曾组织中央特科全力营救,因情报失误,错过时机。刘际輈于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慷慨就义,年仅25岁。
刘际輈牺牲后,他的父亲常年挂念在心,伤心落泪,1940年不满50岁就去世了。
刘际輈就义后,他的相关书籍和笔记曾经麻阳籍地下党人送到家中,嘱咐妥善保管,有大用。但刘际輈牺牲后,直到1984年才由中央军委颁发烈士证书。在文革时,刘际輈因身份不明,被造反派抄家,相关资料全部当场焚烧。
辰溪的刘德超(刘祥武之子),刘晓,刘际輈都曾经在苏、沪从事地下工作,担任重要职务,刘德超曾任中共江苏省浦东县委军事部长,他们都曾被国民党特务抓捕。但经刘祥武营救而获生存,唯刘际輈为黄埔高材生,未能大展才能就牺牲了,是为憾事。
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我们要追往思今,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不懈奋斗,才能不辜负先烈的期望,也是对先烈最好的纪念。
本文走访汪家桥村原主任刘际瑞,得到马路坪村10多位老人回忆,参阅《辰溪县志》。
以上一并致谢。
本人水平有限,资料来源于多年的调查记忆,难免谬误,欢迎批评指正。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