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夏收的记忆(散文)

精品 【星月】夏收的记忆(散文)


作者:红尘一莲 举人,509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8发表时间:2021-06-28 16:54:04


   乡村六月,金色的麦浪,熟悉的麦香,枝头布谷鸟的急促鸣叫拉开了夏收的序幕。机器的轰鸣声,人们奔走的脚步声,在夏收的忙碌中沸腾了整个村庄,同时掀开了多年前的记忆,是辛酸,是幸福,只有经历过,才有资格述说。
   麦黄时节,家无闲人,就像祖母说的“吃食子抢食子”,以前不明白此话含义,如今豁然开朗。在那些靠天填饱肚子的岁月,没有收割机的鼎立相助,没有天气预报的及时支持,人们只能凭借长期劳作经验,跟风雨抢时间,与天地争日月,真有点“虎口夺食”的味道。
   看着麦田里奔忙的收割机,乡村硬化路上晒满的麦粒,回忆又把我带进了童年的时光,突然感觉,即使有再多的艰难,只要一家人相亲相爱,只要一家人荣辱与共,若干年后的心底深处,想起,念起,都有一股暖流缓缓流淌。
   那时,麦还未黄,人马先动。天若有雨,便得劲场,洒些麦衣,套好辘轴,抓住牛缰绳,一圈接着一圈,直到天晴之后,无有尘土飞扬。倘若天不下雨,只能用桶挑水,一担水倒下去,土地像是渴极了,瞬间不见踪影,继续挑,继续浇,即使这样,劲出的场待真正碾麦子时还是酥土处处。劲场也不是一两次就能做好,每当天下过一次雨,就得重复性的工作再来一遍。即使麦子收回来,只要还有雨再下,依旧又得劲场,总觉得,一次夏收完成,大大小小的劲场不少于二十次。场劲好后,便等待麦黄。
   麦黄时分,不可懈怠,手执镰刀匍匐前进的效率可想而知。一般情况下,都是山边的麦子先黄,先黄的一定要先收,收着收着也就全黄了。每夭天不亮,母亲起床烧开水,热馍,然后挨个磨刃口,如果遇到天晴,露水过大,是不能收麦子的,我们可以先干些别的农活。收麦子对庄稼人来说,可是一年中最浩大的工程和决定一家人温饱的事情,除过年老弱小的,其他人都上田地。我和父母亲拉上架子车,带上足够的水和干粮,直奔麦田,此时,山上山下全是人声,到了收获的季节,村庄是热气腾腾的,大人小孩也似热锅上的蚂蚁。
   总以为割麦子是门手艺活,更是耐力的比拼。每次割麦子,我和父亲母亲每人划出一磨宽,总是母亲割得又快又干净。我割麦子还是拿得出手,关键是用麦杆捆帮麦子,我怎么用力都是一提全部开花,多是我割麦子,父亲来捆扎。累了困了,肚子填点干粮,偶尔父亲说些笑话,大家又会重抖精神。一边是汗水,一边是温馨,一手执镰刀,一手抓麦杆,低头弯腰,顶着烈头,从日出到日落,麦芒划红了手臂,烈日灼黑了皮肤,汗水像连线的珍珠滚落。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也满载着踏实,充满着希望。有些人家,劳动力实在是少,便花钱请那些以给人家割麦挣钱营生的他乡人,俗称为“麦客”。自然,这种职业早在现代机械化劳作的冲击下消失的无影无踪。
   麦子收完后的工作,便是运输,存贮。那时土地似乎特别值钱,乡邻们都会将旮旯全部开发,那里有土壤,那里就有粮食。对于坡路陡峭的山地,有力气的,用绳子扎成两捆,肩担一挑,晃晃悠悠的显摆着自己的潇洒,弱小一些的,只需一捆,驮在背上,蜗牛背壳般前行。稍为整齐一些的田地,使用架子车,人按车辕,牛拉车子,车子载麦,可以节约一些人力。连输到土场中,便是晾晒叠堆。待麦穗水分抽干,便要垒成馍头似的大垛,一圈圈,一层层,下面大圆,上面依次递减,到最后只剩下碗口大的圆心,便用麦捆做成的大帽子一盖,防雨又美观。纵使农活再多,放上十天半个月绝对不成问题。有些人家田地多,收成又好,也会夏天收割,秋季才归仓的。
   碾麦子是辛苦的差事,却伴随着立竿见影的喜悦。先把晒好的麦子摊开,继续接受阳光的监督,待到时机成熟,父亲便会拉来牛,套好辘轴,一手牵僵绳,一手扬鞭子,绕着麦场转圈,日光最强,碾场最好,麦穗很容易释放出麦粒。父亲碾场,我们也不闲着,牛要拉屎,赶快去接,要不屙在麦草上,让人恶心,这只是一项小任务。另外,我还会帮母亲捋顺麦秆,专挑捡那些长得周正又很白净的,然后脱去麦穗中的麦粒,随之捆起来,这种麦秆可以编制草帽,可以拧成蒸馍的笼盖,也可以打造成屯粮的粮仓。不管做成什么样子,看着用着都很舒服,当然,母亲那些手艺是没人会继承的,只是藏进了记忆,因为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碾到麦穗上的颗粒多数分离,便可起场,把碾好的麦草打成堆,然后两人一组用长木棍抬到指定地点,以备搭建草垛。此时我们可以在软绵绵而又滚烫的麦草上翻跟头,亦可以站上小草堆上跳下蹦蹦床,忙里偷来的快乐在母亲的责骂中瞬间结束,但放在回忆里,更多的还是甜蜜。
   从前碾麦一直是牛拉辘轴,自从有了拖拉机之后,情况有所好转。但一村人等着一辆车,又还得抢天气,于是,这手扶拖拉机的司机比皇帝还牛气,有时,请客送礼拉点关系才可管用。碾完场之后,便是扬场,必须把麦衣与麦粒彻底分开。靠自然吃饭的岁月,风也是那么吝啬,为了等风,可以从日出到日落,也可以从月升到天亮,多少个不眠之夜,就是为了那一缕路过的风。风来了,还必须朝向一个方向,才能扬场。
   总以为,不是过去的日子走得太慢,而是夏收的水平实在低下,都得依靠天气,都得手工亲为。而且,并不是所有收来的麦子都能进入自己的仓库,还得上交公粮和购粮。公粮是政府按亩数规定的强制性任务,多少都得完成,而购粮是义务性的,可多可少,当然政府是有价收购。为了交上公粮,我们会挑出最好的麦子,晒干之后,拉到乡镇粮站上交。我们自以为最饱满的麦粒,验粮的人可不一定对得上眼。人家用一根一米长的铁钩插在袋底,如偶遇一两个酥颗,便会以一句“拉回去”让人满身凉水,拉回去再晒谈向容易,我们几乎是鸡叫就出发,沉甸甸的架子车走上十来里地才到的粮站,可人家的一言九鼎,即使战战兢兢的乡邻们陪尽了笑脸,换不回人家的一点同情,不过,人家也是为了国家的粮仓嘛。如果一句“可以,上风车”,拉车的人比捡了金元宝还开心,一种庄稼人特有的自豪感便会瞬间挂满脸庞。过风车也很不易,一个乡镇那么多人,只有一辆风车,排队等候便成了必然。排队等到了,便自己扛起麦袋,走上阶梯,倒入风车内,吹去多余的麦衣。突然想起,早年因交粮过世的远方叔父,只因他长得矮小,又被人挤了下,怎么落到风口上,一股大风迅速吸进风车内,等人们连声大喊叫停时,他已经让皮带绞成血肉模糊的一团,现在想起,真的心痛。公粮交完的人,抬头挺胸,像斗胜的公鸡,以胜利者的姿态走过人群,满面春风。
   至此,夏收的工作似乎全部完成。从劲场,收麦,运输,贮存,碾场,扬场,交粮历时两三个月的时间。而如今,收割机便捷,水泥路宽阔,两三天时间便可搞定。也许,如今的孩子无法想像出先辈们是如何用汗水撑起现在的幸福,为何如此省吃俭用,珍惜粮食的原因。
   夏收对于过去的乡下来说,是个大事,是轰轰烈烈的,到了现在,先进的机器劳作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似乎已成了风轻云淡,但留存在历史中的原始劳作模式养活了一代人,并且奠定了如今丰衣足食的基础。 
  

共 27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的确,夏收对于过去的乡下来说,真的是个大事,可现在,因为机械化的普及,解放了劳动力。可以说,现在的麦收与原来大不相同。作者在这里回忆了当初麦收时节的忙碌,对丰收的渴望,碾场、割麦、收麦、碾麦,一道道工序,是那么紧张而又忙碌,其中的劳累更是不需要说的。现在,交公粮也已经成了历史,人们如今的麦收与原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作者回忆原来麦收时节的忙碌与劳累,更是要告诉人们现在生活富裕了,幸福生活要珍惜。一篇回忆麦收的文字,推荐欣赏。 【编辑:快乐永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630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21-06-28 19:29:32
  麦收时节,那时候,简直是要多忙碌有多忙碌。
2 楼        文友:小鹿纯子        2021-07-02 19:27:15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现在收麦子多省事,全机械化,短短几天时间,连收带种,很快搞定。读一遍文章,回忆父辈的艰辛,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感谢作者,感谢美文!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