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有感于李白自信(随笔)
李白,诗界太斗,被后人尊为诗仙。李白的诗大气、豪放、气贯山河,诗之成就从唐至今无人能比。可这么一位大才只能在诗界称“仙”,而在官场连“狐狸”的交椅都坐不上。因为李白太恃才傲物,太清高,又目中无人,不与世俗为伍,不近浊流,一副“世人皆俗我独尊”的架势,结果吃了大亏。李白的品性对当权者来说不受欢迎,你有才,你清高,我不用你。你不与俗流为伍,我就把你赶出朝廷,让你走进山野去孤芳自赏过“清高”的日子去。可怜李白空有满腹学识,最终只能是走进山野田园与酒结缘,与隐士为伍,做个“酒仙”。
李白被逐出朝廷,“酒”成了他形影不离的朋友,成了他的“伴侣”,也成了他吟诗作赋的启动器。多少诗都与酒有关。别人喝酒迷糊,李白喝酒清醒,多少好诗都是酒后抒就,如: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人生得意须进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等等,都是酒后杰作。
尽管李白被挤出朝廷,借酒浇愁,可他还坚信一定会有施展才能的一天。自己才高八斗不可能就这样被风尘湮没,在诗《将进酒》里他就自信地喊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壮语。他一直相信朝廷还会启用他这个才子,可令人遗憾的是“千金散尽”总没见回来,李白至死也没被朝廷重新启用,没能在官场上再展身手。这对李白本人来说不是好事,可对诗坛来说那是上天恩赐。李白官场被逐,文坛却收获了一位诗仙。如果李白官场得意,我们后人很可能就看不到那动人心魄的好诗。如果李白不身处逆境,我们就读不到《长相思》,读不到《行路难》,还有那千古名篇《将进酒》。
由此看来,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或许不光指被朝廷重用,或许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相信自己的文才也会影响当下及后世。这是我的见解,不足为凭。李白的确有才,读他的诗文便知。他不是一般的“才”,他是“天才”。可李白不明白的是你再有才,只要不巴结朝廷,不与当朝权贵同流合污,谁去用你这个“刺头”?大唐没有李白照常运转,没有李白,权贵们没了对手,日子过得顺心顺意,所以你尽管有“才”他们也不会用你。才,能当饭吃吗?才,能换来地位吗?都不能。你不向势力低头,不向权贵认输,你李白再有才也只能是去游山赋诗,去观景叹命,去呼喊“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没谁怜你这个大才再把你请到朝廷。
李白太清高,这是文人的通病。历史上多少文人雅客因清高而遭到排挤官场失意,因清高而穷困潦倒抑郁而终,如屈原、贾谊、陶渊明等。作为学富五车的李白难道不知道这些大才遭遇?肯定知道。那明知道清高吃亏,不与权贵为伍遭贬,为何还要叫杨贵妃研墨,高力士脱靴呐?这种行为就是自断“官路”,自毁“前程”,怎么还会再妄想“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呐?纵观历史,哪朝哪代当权者重用自命清高之人?没有!
李白的自信,只是发一通牢骚而已,也是他美好的愿望。
话又说回来,人只要有才,确实有用。李白的才也没有浪费,他被称为“诗仙”,他的“才”用在了写诗上。他的诗闪闪发光,不仅影响了当世,更是影响了后人,千百年来李白的诗一直被当作经典被人欣赏,被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