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拨开岁月的迷雾,品评婚姻的真味(赏析) ——江山绝品小说《离婚》赏析
《离婚》是苍墨老师的江山绝品小说。初读,家长里短,琐琐碎碎,零落成了一地鸡毛。又读,再读,一如在咀嚼一枚青橄榄,酸涩中透着甘甜,透过男女主人公上演的一幕离婚的闹剧,我体察到了一位心思敏锐的作家对平头百姓柴米油盐生活慧眼如炬的体察与洞悉。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文字中,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若有所思的情感体验。
一部充满生活气息的短篇佳作,写的是平头百姓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但是男女主人公婚姻生活的表象,折射的是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人生众相和社会百态。小说以当下社会上屡见不鲜的离婚风潮为背景,以主人公杜子腾与妻子苏晓媚离婚风波为主线,生动再现了一对年轻的夫妇理想、事业、婚姻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与情感纠葛。在抽丝剥茧中层层披露导致婚姻危机的主观因素及客观诱因。同时也影射了文学追梦人披荆斩棘执著前行的步履维艰。小说以清新平实的文笔策人醒世,颇具思想深度与人性深度,给人留下无尽的省思与况味。小说既包含了作者对当下年轻人婚恋嫁娶的讽刺和感伤,同时也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与期许。
一、在细笔勾勒中丰满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并不多,但是作者对笔下的人物都做了富有个性的刻画。如杜子腾的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苏晓媚的专横跋扈,刁蛮任性,自私自利;杜子腾父亲宽宏大量,苏晓媚母亲的仁慈和善,这一系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杜子腾无疑是小说中作者着墨最多的一个人物。在作者笔下鲜活起来的杜子腾,有理想、有抱负,有思想、有主见,事业有成,对妻子唯命是听,唯计是从,忠厚老诚,安守本分。在作者笔下,杜子腾并非一个十全十美的高大上式人物。他性格懦弱,具体表现在他对爱情的忍让,对婚姻的妥协,对理想的执著,对妻子嘲讽的容忍,对生活的迁就,木讷懦弱的性格决定了他在家庭生活中的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小说一开篇,作者便对主人公杜子腾来了一个以白描式的粗笔勾勒,“杜子腾坐在办公室的高靠背转椅上,一脸郁闷。”简短的二十个字,将主人公一脸的郁闷跃然纸端,接着又以寥寥数语,披露他郁郁寡欢的心境及其内外交困的处境,暗示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诱因,让人深切体察到一位文学路上的追梦人身陷理想、婚姻、事业围城的悲苦与无奈。他苦心孤诣一手经营起来的贸易公司尽管已经步入正轨,但是疫情的冲击,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这让他不得不为公司的前途担忧,为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恼心。小说中有不少杜子腾举手投足的细节描写深深地打上了他人性懦弱的烙印。比如在处理大学同学和自己的关系时,当女同学出现在他面前时的左盼右顾的神态,让本来与大学同学光明正大的交往却变得让人匪夷所思。
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特别注重人性的挖掘。无论是作为主人公杜子腾、苏晓媚,还是作为着墨不多的人物张伟、或者是杜子腾的父亲、苏晓媚的母亲,这些不同时代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在文本中都被赋予了时代的色彩,在故事情节的层层推进中,奏响了一曲家庭锅碗瓢盆的交响曲,铺展成一幅馥郁着生活气息的风情画。浓浓的人情味,鲜明的时代感,让读者获得了置身其中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在作者的笔下,对杜子腾和苏晓媚的是非对错没有做出是非的判断。孰是孰非任由读者去评说。即使刁蛮任性自私偏激尖酸刻薄的苏晓媚,也让读者很难恨得起来,因为她性格里的那些小毛病其实都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处都能捕捉到她的影子。
二、在传神对话中披露人物心迹
言为心声。生动的语言能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活,立体生动。这里的人物语言涵盖了人物的对话、独白或心理语言。其中人物对话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感情流露。故事自始至终都是在男女主人公的对话交锋中、或是在他人的规劝评说中推进。作者巧妙地借助人物之间富有个性、精准而传神的对话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闻其声,见其形,有身临其境、代入其中的感觉。几乎对每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以大写意式的笔法,借小说中人物的悠悠之口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抽丝剥茧的披露,令其神态生灵活现。如小说中有这么一段苏晓媚的对话描写:
“你最近是不是在写什么破小说呢”
“写着玩呢。”
“玩什么呢?你的公司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你的员工还以为你有前途呢,你不好好经营业务,却有心思玩?”苏晓媚不屑地看了一眼杜子腾,说:“你要是能写小说,猪都能上树。你要能写小说,还要那些留着长胡子秃了顶的老头干啥?”
在作者生花妙笔下,苏晓媚总是语出惊人,她将杜子腾写小说与猪上树作比,将写小说的杜子腾视为发神经,尖酸刻薄的讽刺挖苦,透着她对杜子腾理想抱负的鄙夷,对其从事文学创作的不屑。一番唇枪舌剑,将作者笔下的人物曼妙成了一幅幅让人皆笑皆非的漫画,让读者于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黑色的幽默,层层的铺陈渲染,让读者含笑读出了杜子腾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艰难求生的艰辛与不易,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替杜子腾深感无奈与悲哀。
小说中还有这样一段男女主人公关于理想的对话:
“你就是小富即安的人,没有追求,没有理想,以后也会没有老婆没有孩子的。你什么也没有。”“我不是还有理想吗?”
“你那叫理想?现在的文化场就是名利场。大家都在捞名、捞利、捞人脉呢。你放着嘴边的肉不吃,放着手边的钱不捡,跟这些人这些事靠在一起,能有什么出息……”
一番弥漫着硝烟味的说教,让苏晓媚自私、现实、利己的心态昭然若揭。小说中,还有这么一段男女主人公的精彩对话:
他说:“你能睡着觉,我就放心了。”
她说:“难道你不希望我睡觉?你盼我死了,就能给你找个小妾?你找到了没有?要是找到了,我就把位置让开……”
杜子腾善意的关心,迎来的却是苏晓媚咄咄逼人、不依不饶、连珠炮似的追问,一通讽刺挖苦让苏晓媚专横跋扈刁蛮任性自私自利的个性特征生灵活现。
再如,杜子腾回老家后陪父亲在河边散步时,看着闷闷不乐,父亲发话了:”你咋不说话了?想家了?其实,小苏还是不错的,她持家稳定,不像其他女人,趋火附势的。但是女人嘛,不像男人,凡事你得让她一点。”金玉良言,苦口婆心。知子莫若父。老人的话语间透露了父辈人的婚恋嫁娶观及评价儿媳的标准,也向儿子传达了维系家庭安宁婚姻幸福的良策。
当杜子腾从老家匆匆返回,走到家门口敲门时,迎接他的岳母的话更是机智中透着隐秘的心思。“吆,是子腾呀,昨天是不是出差去了?我就说么,这过八月十五呢,还能在外面过。这下就好,你可回来了。”说着一手拉着他的胳膊,对着屋里咕,“晓媚,子腾回来了,快给子腾下饺子。”然后盯着杜子腾继续说:“我问晓媚你干啥去了,她说你出差去了今天不回来,但我想你会回来的,就给价钱提前包好了饺子,进来进来,把鞋换了,坐到沙发上,我给你倒茶”反宾为主,笑脸相迎,深情款款,言出暖心,对小两口闹矛盾心知肚明的岳母极力给夫妻俩搭好了梯子,顺势而下,极尽所能来弥补他们二人情感的裂痕,希望他们能重修旧好,和美如初,良苦用心,不言而喻。
三、在妙喻迭出中剥离人性本质
小说中的苏晓媚,总是语出惊人,一个个机智隽永的巧喻总会在看似不经意间从她的伶牙俐齿中脱口而出。她把杜子腾麾下的贸易公司比成嘴皮的肉,把从文的女人比喻成见肉的狼。张伟的话语更是诙谐比默。他竟然可以把男人比作女人胯下的宠物狗,包里的钱袋子,床上的电褥子,眼中的卫生纸,一个个形象的比喻形象又传神,贴切而又俏皮,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耐人寻味。
而苏子腾在反驳妻子对小说创作评头品足时扔出一句“你这是小学生给大学生讲高数”,则表现了杜子腾内心的反感和本能的抗拒。诸如此类新颖别致、隽永贴切的比喻,在小说中俯拾即是,既提高了作品的讽喻性,把读者带到新的意境中去。又增强了读者阅读的趣味性,这对于绘声绘色地刻画人情物态来说,收到画龙点睛之效。作者正是通过诙谐俏皮、颇具个性特点的人物对话成功地刻画了一个个血肉丰满、个性迥异的人物形象,并且这些形象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小说之中,而是嵌入逐步发展的故事情节中,故事在发展,地点在转换,人物情绪体验、情感波动随波逐流,渐渐丰满,从而让不断推进故事情节咫尺兴波,让主旨不断深化。
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带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不管是男女主人公杜子腾、苏晓媚,还是其他一些出场不多的人,因为他们都是很有特色的,都或多或少地反映着某一类人的性格和他们的婚恋嫁娶观。
《离婚》中,对张伟这个人物形象着墨不多,但是作为旁观者,站在圈外看圈内,对当下婚姻的危机,情感的走向,女人的心态,剖析得鞭辟入里,一语中矢。
如张伟关于离婚问题的一通长宏篇大论。在他看来,男人就要把老婆当女儿哄。要做一个新型的男人,就要甘做“女人胯下的宠物狗,包里的钱袋子,床上的电褥子,眼中的卫生纸。”如果男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是要能做一个完全独立的自己,才能把你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也才能可能成功。”张伟的一番宏篇大论言发由衷,披露了当时年轻人对婚恋嫁娶的心态。也道出当下离婚率遽增不减的主客观诱因。
四、在细枝末节中挖掘思想内涵
恋着恋着就爱了,爱了爱了就离了。当下,社会转型,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不少年轻人自我膨胀,缺乏内涵与修养,让婚恋嫁娶成了快餐式的过家家,相濡以沫,琴瑟和鸣似乎已成为婚礼上装潢门面的广告词。是什么导致离婚现象的高发?是社会?是教育?抑或是物欲,人心?小说《离婚》以匠心独运的艺术形式对这个敏感而热门的社会话题作出了最生动的诠释与最精彩的演绎。
透过小说《离婚》的这幕闹剧,作者所要反映的绝对不是家庭悲欢离合的浅层的婚姻情感问题。小说所要披露的是当下改革开放大潮对年轻人三观的冲击,所要展示的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在婚姻围城中困顿与挣扎,冲撞与突围,所要表现的是文学追梦者在理想与现实夹缝中艰难生存的不易。
新冠来袭,事业受挫,主人公杜子腾本想借小说创作填初一下精神的空虚,让行将窒息的心灵之窗撬开一道缝,给心灵吸吸氧,调整一下心情,没想到回到家里,老婆非但不理解支持、关怀体贴,还无事生非,无理取闹……佛急还跳墙呢,沉默的火山不爆发才怪呢。
一个终日为事业打拼、为生计忙碌、为理想奋斗的男人,回家后迎接他的不是和风细雨的软玉温香,也不是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而是铺天盖地的讽刺挖苦与河东狮吼,“离婚,离婚、离婚……”当听到同舟共济的妻子歇斯底里的一口气喷射出几个“离婚”子弹头,射向任劳任怨的老公,任凭老公怎样和她解释也无济于事,这岂能不让杜子腾寒心,这又让杜子腾情何以堪!
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步入婚姻的殿堂十五年,婚前花前月下的浪漫已经远去,恋爱时如胶似漆的缠绵已成过往,婚前的美好憧憬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中销声匿迹。小说中自以为是的女主人公,当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招数失灵时,随即把“离婚”当做降服对方的杀手锏,即使老公再大度再宽宏大量,也有疲惫不堪大肚难容的时候,没有哪个男人可以永无休止地一次又一次地宽容忍让女人的任性妄为、胡搅蛮缠、蛮不讲理,更不堪忍受自己风雨同舟的女把离婚当儿戏,挂到在嘴边。殊不知这一损招在杀敌一千的同时也会自损八百。虽然最终她的举手投降换来家庭生活暂时的风平浪静,但不可避免地会带给老公内心的感情重创。
让苏晓媚始料未及的是,一贯唯命是听得杜子腾并没有像往常他们吵架那样,低声下气地求她、哄她,而是见讨好解释无效便甩门扬长而去,并决然同意与其离婚。这下子轮到苏晓媚傻眼了。她的本意只想吓唬吓唬老公,让老公珍惜这个家庭,重视他们夫妻间的情分,并不是真的想要跟老公要干要湿要死要活。苏晓媚与杜子腾青梅竹马,相濡以沫,很爱她老公。可没想到老公与她离婚的态度斩钉截铁,他再也不堪忍受苏晓媚对他颐指气使的精神强奸与精神虐待,因为苏晓媚的无理取闹已经让他感到窒息,感到人生的茫然,感受到心力交瘁。
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好作品,整部戏的主要人物在精神性方面表现出渴望自由,渴望有自由的世界观、价值观、信仰和理想。小说在人物塑造中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在人物刻画中很注重其隐秘内心世界的挖掘,整篇小说下接地气,弥散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儿。不论是对炎凉的世态还是人情的冷暖,都被真真切切地还原在故事情节中。非常欣赏小说的结尾,作者峰回路转,给读者留下了一抹亮色,亮起了一线希望,将男女主人公的回心转意、和好如初定格成了一幅温情的画面:
“月光透过窗子上的玻璃,钻进屋子,把他俩的剪影铺在地上,一如这样的岁月,融进了一些乳白色的迷茫。”
风淡云轻的完美收官,也让我拨开了轻笼于婚姻围城的层层迷雾,从弥散于字里行间的烟火味中,品出了婚姻的真味。这正如一首歌里所唱道的:
“所谓生活/就是有喜有甜/一半惊喜一半遗憾/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一半是烟火一半是清欢/所谓生活/就是有沟有坎/一半争取一半随缘/一半是风雨一半是晴天/一半是清醒一半是释然/每走一步/都是一种历练……”
附【菊韵】离婚(小说)江山链接,以飨读者: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932415&pn2=1&pn=3
跃马龙泉似纵鹰,飞扬意气向东征。
身强何惜捐红胆,体病才知减绿灯。
岂有甘霖时雨济,更无好药古方承。
风寒冷露星稀夜,独上青峰大道登。
莫道夕阳近黄昏,尽将余热暖黎明。
品茗坐爱文苑晚,心耕笔耘倾真情。
风寒露冷何所惧,泼墨撰文怡心境。
读了心花一瓣老师的评论,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文学园地的好导游,同时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