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难忘红色之旅(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难忘红色之旅(散文)


作者:流汗的公牛 秀才,292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04发表时间:2021-07-02 18:00:35

【丹枫】难忘红色之旅(散文)
   七一前夕,随单位同事前往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纪念馆及许世友故里参观学习,算是一次红色教育之旅。
   当天早上6:30从修武出发,一路南来。经郑州、禹州、舞钢、泌阳,五个小时后我们抵达确山。下了高速约3公里左右,到达目的地竹沟。竹沟隶属确山,位于伏牛山、桐柏山余脉交错的小盆地里,三面环山,一面靠水,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民主革命时期被称为小延安,刘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战斗、生活过。
   下了车,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映入眼帘,建筑不甚高大却也庄严肃穆。仔细一看,原来馆名是周恩来总理的题字。竹沟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一块重要的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在1926年,这里就建立了党的组织。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以张新江、王国华等同志为首的鄂豫边省委创建了红军游击队,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战爆发后,红军游击队改变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1938年2月,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派彭雪枫同志到竹沟主持工作。同年3月,第八团队开赴抗日前线,设留守处在竹沟继续坚持斗争。6月,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到竹沟,并相继成立竹沟地委和县委,省委负责同志朱理治、陈少敏等先后来此工作,使竹沟成为了河南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
   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长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统归中原局领导,刘少奇、李先念等同志从延安先后来到竹沟。在党的领导下,竹沟成为了我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所以说,竹沟也是中原地区的革命摇篮。我党在这里通过举办党训班和教导队等形式,培养了大批党政军干部和其他骨干力量。新四军二师一部、四师和五师的基干部队和三师、七师的部分骨干力量,都是从竹沟出发,汇合各地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被誉为小延安。从竹沟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10位,省级干部80位,大将1位,中将18位,少将82位,未授衔的军级干部59位,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10位,竹沟不愧为英雄的土地、革命的摇篮。
   走进竹沟革命纪念馆,右手边竖立有刘少奇和李先念的雕像,两人身穿戎装,目光炯炯有神,充满了革命必胜的信心。该纪念馆大致分三个部分,陈列有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王国华等事迹展,有图片、实物、战略地图及领导人题词等,让人仿佛置身于八十多年前波澜壮阔的艰苦岁月。刘少奇的题词是“竹沟就是小延安”、周恩来的题词是“竹沟在中原的战略地位非同一般,竹沟就是我们在中原的依托”、李先念的题词是“要把竹沟的作用写够”,旁边还有毛泽东、朱德、张震的题词。在这里,我看到了1938年9月29日,彭雪枫将军为《拂晓报》题写的报头,以及撰写的发刊词《我的良师》,尽管是复印件,也尤为珍贵。“‘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就来的意思。”这句发刊词的文字,今天读来仍令人振奋。值得一提的是,刘少奇同志在竹沟修订《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当年,化名胡服的刘少奇同志,经渑池、南阳来到竹沟。途中停留渑池期间,他撰写了关于共产党员修养问题的提纲。到了竹沟后,他在抓思想政治建设的同时,继续认真思考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最终在此成稿。作为一本培养合格共产党员的教科书,《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系统回答了共产党员为什么要修养、在哪些方面进行修养、怎样修养等问题,很有教育意义和针对性。当年毛泽东同志审阅后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提倡正气,反对邪气”。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现实意义。走出纪念馆,是一个广场,南侧有一组五人雕塑,他们分别是郑位三、朱理治、刘少奇、朱瑞、彭雪枫,在翠竹的掩映下,五人神采奕奕,意气风发。见状,同事们在雕塑前合影留念。
   从雕塑右侧往南不远,就是当年中原局旧址。该旧址由四五个小院组成,每个小院都不大,很紧凑,房子一律是青砖灰瓦,朴实简朴,犹如农家小院。我们依次参观了几个小院子,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等曾在此办公。不难看出,当年中原局的领导们生活的简陋,但就是这样的艰苦条件,却赢得了一次次胜利。在刘少奇同志办公室门前,看到了一棵饱经沧桑的石榴树。它的背后还有一个感人故事,这棵石榴树是刘少奇同志1939年来竹沟后亲手栽下的。在十年动乱中,刘少奇同志遭受迫害,无辜的石榴树被连根拔起,被当作刘少奇同志的替身游街批斗,之后被倒挂在石栏杆上暴晒。一位名叫张锦明的村民发自对刘少奇同志的爱戴,冒着生命危险,趁着夜色,在树上剪下一枝植在小院里。在他的精心呵护下,石榴枝生根发芽了。1978年,竹沟革命纪念馆重新修复,张锦明老人把石榴树移植到当年刘少奇同志栽种的老地方。20年后,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带儿子刘源,与李先念夫人林佳楣一起来到竹沟,当听到石榴树的故事后非常感动,见到张锦明时,她紧紧握住了老人的手,深表谢意。随后,张锦明在中间,王光美和林佳楣站在左右两侧,刘源站在最左边,留下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听了故事,再看到办公室墙上这张充满温情的照片,令人无限感慨,不由得想起了刘少奇同志说过的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小院东边是个大的长方形场地,在彭雪枫将军创办的拂晓剧团旧址门前,一水泥台上树立有刘少奇同志铜像,只见他身穿大衣,围着围脖,带着军帽,神情庄重地望着前方,怀着对这位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之情,我走上前去与铜像合了个影。
   简单吃过午饭后,我们前往下个目的地新县。
   经过4个多小时的奔波,我们到了山水红城、健康新县。新县位于信阳东南部,大别山腹地、鄂豫两省交接地带,素有“红色首府、将军故里、诗画江南”之美誉。
   晚上闲着没事,与两位同事游新县城区。夜幕下,我们沿着潢河路一路南行。一位喜欢运动的同事曾来过新县,这次他是故地重游了。他说,新县城区南北狭长,依山而建,可谓开门见山,环境宜人。灯光下的小潢河波光粼粼,河面宽阔,目测有100余米左右。等我们仨走到新县政府附近后便原路返回。说真的,在小潢河边漫步,凉爽的风扑面而来,远处的高楼霓虹灯闪烁,感觉新县的夜色也是极具魅力的。
   第二天早上,本来与同事约好一起晨跑的。可等我出来联系他时,他却已到了该县体育馆。于是,我一个人沿着潢河路向南跑。昨晚上听他说,鄂豫皖苏区首府纪念馆就在南边3公里左右,自己遂想前往打探一番。过了新县政府不远,就来到了鄂豫皖苏区首府。一个仿古城门上写有“新集”字样,我便拐了进去。过了城门,路两边都是青砖灰瓦房子,房后还安置有革命时期的雕塑作品,很有历史感。最难忘的是一组以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为背景的主题群雕。在丁字路口,四组雕塑一字陈列,吹唢呐的、扭秧歌的、放鞭炮的栩栩如生,动感十足,生动地再现了当地军民为庆祝新政权成立欢天喜地的场景。当看到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时,我停下了脚步,拿出手机开始拍照。鄂豫皖分局旧址对面是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也是普普通通的房子。等拍过照后,正好一个当地人路过,我便走上前,请他帮我拍了两张照片。由于时间关系,没敢久留,穿过一条仿古街区,途经白马山景点,就来到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门口,再往前跑又上了潢河路。
   等过了南畈路桥,鄂豫皖苏区首府纪念馆就在眼前。胡乱拍了两张照片后,急忙往回跑。半个小时后,终于回到住处,前后跑了10.05公里,用时1小时3分。跑的虽说不快,也算在新县留下了一个难忘的回忆。
   吃过早饭,和同事一起出发前往鄂豫皖苏区首府纪念馆。沿路风景依旧,看来我的新县早起晨跑还是有收获的。据了解,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规模较大的根据地之一,它以新集(今新县县城)为首府,以大别山为中心,包括周围20余县,东接江淮平原,西扼平汉铁路,南濒长江,北带淮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鼎盛时期,该根据地面积扩展到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350万,主力红军4.5万余人,建立起26个县的革命政权,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它从1921年建立党组织,到1949年全国解放,坚持28年红旗不倒,亲历和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完整历程。
   五六分钟的车程,我们到了鄂豫皖苏区首府纪念馆。该纪念馆坐落在新县东南部的凤凰山、英雄山脚下,濒临小潢河和金水河,依山傍水,由英雄广场、“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兵器园、主展馆、将帅馆五部分组成,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为该馆题写了馆名。基本陈列展示了鄂豫皖苏区十年土地革命历史,分为序厅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展室等部分,分别展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形成、巩固、发展、建设及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全景图,现已成为新县及周边地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2013年9月,在新县成立了大别山干部学院,它以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历史为主线,以弘扬大别山精神为主题,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和利用大别山红色资源,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由于新县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党和红军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斗争活动时间长,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和珍贵文物。也是在这次参观,才了解到新县县名的来历,原来新县旧称经扶县,1932年10月,国民政府为了便于控制鄂豫皖结合部的大别山区,以当时的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之字“经扶”为县名,以新集为县治,设立经扶县,涵盖光山县南部、湖北麻城县、黄安县(今红安)的部分区域。1947年8月28日,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经扶县新集重获解放,当地群众提议改称伯承县,刘伯承司令员没有同意。是年12月,召开经扶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与会代表一致同意经扶县更名改新县。取“新”字,既代表“新集”的新,也寓意未来的新政权永远朝气进取。在纪念馆,我们还看到了当年的石匾,上镌刻有“经扶县政府”字样,只是右边的“经扶”二字已被抹掉了。一切过往都是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将继续改写、创造历史。
   通过逐一参观纪念馆的几个展厅,让我们重温了那段峥嵘岁月。新县是鄂豫皖边区党领导的最早的武装起义——黄麻起义的发祥地,同时也是大别山脉工农武装割据的最早区域,红四方面军最早的一支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诞生在这里。从新县和大别山区走出了349位共和国将军,养育了许世友、李德生等43位新县籍将军和50余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留下了董必武、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李先念、刘华清、高敬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同时,也诞生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大家在参观中不时驻足凝思,在追念中汲取大别山精神的宝贵精神财富。
   随后,我们又前往许世友将军故里参观,在将军墓前一同拜谒了这位叱咤风云的传奇式人物。在许世友将军纪念馆,有副对联写道:“世传智勇气,友赞忠义情”,很好地概括了将军的非凡品格。自古忠孝难两全,许世友将军生前为国尽忠,死后要求葬回老家,为老母亲守墓,以特殊方式尽孝,令人敬仰。
   尽管两天的行程匆忙,但这次红色之旅还是收获颇多。通过设身处地到革命先辈们战斗、生活过的红色土地参访,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大家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一路走来,让我们感动、收获、更有沉思,深刻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今年七一,是我们党的百岁生日。百年奋斗,极为不易。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中流砥柱。在我们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中,大别山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参访结束时,耳畔似乎响起了那首源于大别山的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是啊,我们今天幸福生活不就是当年革命先烈们所期盼的吗?
   多少英雄尽瘁去,山河依旧露深情。下午,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了返回的路,车窗外两边的青山绿水以及大别山往日艰苦斗争的一幕幕已成为了抹不掉的记忆,深深地烙进我们的心底……
   2021-06-27
  

共 48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游览革命圣地的散文,缅怀革命先烈,铭记历史,激励后辈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生活。恰逢七一党的生日前夕,作者与同事一起先后游览了“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纪念馆”及“许世友故里”,将那段革命烽火岁月的故事娓娓道来,以及修建纪念馆的过程,让后辈铭记历史,珍惜如今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作者以游记的形式,但又不拘泥于游记的方式,详略得当地描述了以“刘少奇、李先念、刘伯承、许世友”等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讴歌了一代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意志,同时展现了河南地域为革命的付出与历史文化的发展。一篇弘扬革命意志,激励后辈之作,值得推出共赏之。【编辑:相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相思        2021-07-02 18:02:45
  一篇弘扬革命意志,激励后辈之作,值得推出共赏之。欣赏佳作,问好老师。
成绩属于过去,笔尖书写未来。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1-07-02 20:40:52
  好文佳按,相得益彰,令人敬佩!为老师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