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山·恒】【菊韵】打米随想(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恒】【菊韵】打米随想(散文)


作者:红花草 秀才,2857.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86发表时间:2021-07-06 15:05:52

缸里的米又不多了,该去拉一袋谷打米啦。
   自己插有田,没米了,直接从仓里撮些谷去打米厂,打来便是。百多斤的谷子几分钟就可以解决。米是米,糠是糠,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
   很早以前,稻谷成米,有的是靠碾子碾压,有的是用磨子推压,有的是用碓来舂。
   我小时候舂米多。舂米,就是把晒干了的稻谷用杵把壳去掉。舂米的过程并不复杂,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更没什么工艺要求。只要肯用力,如果没力气那肯定是干不成的。
   一口臼,是用很坚固的大整石头慢慢凿成。上面的口或者圆或者方,较大,越往下越小,成一个锥形体。大的石臼,起码要四个好劳力才抬得动。臼内凿有旋转螺纹,石臼都是埋土里,只有臼口露地上面,周围用平整光滑的薄石铺平,便于清扫。臼的正上方,一般用木质较硬的树段做了一个碓身,如果刚好有那九十度弯的树段,就更好做成杵了。杵的尖端套装上了铁嘴。碓的中间有一横着的杠。就好比玩跷跷板,人在这头用脚往下踩,那头的碓杵就昂起头,脚松,就随着杵的重量往下打压到装有稻谷的臼里,如此这般反复进行。小时候,父母忙,舂米很多时候都是我和哥哥共同完成。舂的时候,一人出一只脚同时用力,碓杵的那头还拉上一根绳子。手拉脚踩,手松脚松,和哥哥同时用力同时松开。想想,还是蛮有味蛮好玩的。我人轻力小,肯定帮力也少。一次只能舂十多斤谷,舂一次最多也只够吃两天。边舂还要边翻动,要让谷全部舂到。我和哥哥舂一次米,起码要花两三个小时,太累人,都是边歇边舂。完了帮着把压碎了的米和糠捣出来。
   过后,妈妈用大筛,用细筛筛好几次。把米与没舂到的谷与壳与糠彻底的分离出来。筛米,可是个技术活。不少人都筛不圆、筛不好。我妈的筛筛子在我们那里还有点小名声的,经常还帮他人筛米摞黄豆等。那时,我最喜欢看妈妈筛米。双手平衡端着装有米的筛子,两手紧握筛子口,手臂得往一个方向送力转圈。这个力度得掌握好,不能大不能小。用力大了,筛子里面的米会簸出来;用力小了,没舂好的谷粒转不到正中央。看妈妈筛米时,那一些谷粒从筛子的四周顺一个方向,像螺丝转顶一般往筛子的中央挤拢、挤拢、再挤拢,然后将集中的谷给挖出来。筛了以后还要用风车车。车不出筛不尽的,最后得用手给找出来。想想,那时候,吃一餐饭,仅仅将谷变成米都要费好长的时间与劳力,不容易哦!
   后来,我们农村,也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了水电厂。水电厂——就是用水发电,或打米或做面粉或做其他的加工等等。我们打米就用人工挑到水电厂去。好几个村往往就是一个发电厂,有的翻山越岭要有好几个小时才到打米厂。有时打一次米要等上几天,把谷放加工厂回家,第二天第三天或者更久了再去。遇到天干水不足时,那皮带带不动,根本就打不了。即使这样,毕竟这比用碓舂要轻松很多、快很多、干净很多。不论远近的都会挑去排队了等。米和糠是没有完全分离出来的,米里面常常还有不少的谷粒和粗壳,糠里面有不少的碎米。回家后,得用风车车,用米筛筛。打一担谷,到家还是得整理老半天。
   再后来有了烧油的打米机,只要挑到固定地点,随到随打。比水发电打米的速度要快很多,也有保障些,不用等太长的时间。这时,米和糠是分出来的,只是分不彻底。回家后,还是得用风车车,也得用筛子筛,常常要整理很久才能吃。
   再后来有了流动的打米机。一担谷不用挑来挑去的。打米的拖拉机到某一个组,一声一喊,机器一发响,组里的人都会挑来稻谷打米。有时候在某一个地方都要打上几天。方便很多,近了很多。糠和米是完全分开的,只是糠有点粗,米里面往往还是有个别的谷粒,有时候要用风车车一下,或者用手将谷粒捡出来。
   现在,流动的打米机已经淘汰,每村都有几家定点的打米厂,打米的速度非常快,也特别干净,米里面再也不可能有谷有糠有壳了,糠也非常非常的细。每家每户都有交通工具,没米了,用摩托车或者电动车,装一两袋谷去打,一小会儿就转回。也不再用风车,不再用筛子,不再用手选,干净的很。
   现在老百姓是享福咯,很多东西都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速度,越来越轻松,越来越讲究,人也越来越健康,越来越长寿!
   正想着,外面传来几个孩童的歌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弹指一挥间沧海桑田,比较现代与近代的生活,实在有太多的不同,日新月异的生活让我们体会到了时代的飞速发展,人的思维人的观念发生了太多的改变。仅从这吃饭最简单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没有共产党,不可能有现在的生活;没有共产党,不可能有现在的太平好日子。
   2021.07.06

共 18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只有度过严冬的人才知道太阳的温暖,只有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才知道共产党的恩情。一个普通的农家女人写出这样的真情好文,来感激共产党真是可贵可贵。文章选材于身边打米的寻常小事,升华出感恩党的大主题。很好!写作就是要善于以小见大。文章写得很实际,很真切,农村打米也是随着时代发展的,磨推到机械,科技的进步,时代大飞跃,作者感受深深。文章深化联想自然贴切,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幸福农村的今天。我们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只要做了为人民的好事,人民记得党的恩情,所以每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都要牢记宗旨,好好为人民服务!好文章,推荐大家欣赏!谢谢赐稿!(编辑:黄金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7-06 15:06:26
  文章写得很实际,很真切,农村打米也是随着时代发展的,磨推到机械,科技的进步,时代大飞跃,作者感受深深。文章深化联想自然贴切,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幸福农村的今天。我们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只要做了为人民的好事,人民记得党的恩情,所以每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都要牢记宗旨,好好为人民服务!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1-07-06 15:44:52
  多谢编辑老师鼓励,考试完辛苦了!我会努力!
3 楼        文友:竹青        2021-07-06 16:13:43
  拜读老师佳作!学习了!
用真实的文字记录生命中的每一程山水,每一份磨炼和每一份感动。
回复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1-07-06 20:26:43
  谢谢老师
4 楼        文友:鲁芒        2021-07-06 19:33:21
  很好的散文和说明文,知识含量不小,建议加精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回复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1-07-06 20:27:01
  多谢老师鼓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