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一桥飞架拓通途(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一桥飞架拓通途(散文)


作者:山水耕夫 举人,3247.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82发表时间:2021-07-07 06:20:44
摘要:这些桥梁当然不是随意的摆设,而是人们美好生活的津梁和纽带,与当地居民的繁衍生息和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我们的家乡有一条清波漪澜的小河,从崇山峻岭之中逶迤而来,川流不息地流过家乡神奇的土地,给美丽的小山村带来丰饶、富庶和灵性。因为有这样一条美丽的溪流,所以家乡具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地域特色,那就是村子中间有众多的桥梁。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桥梁,或如长虹卧波,或如神蛟戏水,或如长蛇过溪,或如潜龙出岫,组合成力与美相融合的图景,临空飞架于小河的盈盈碧波之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便利和情趣,也为家乡清灵的山水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这些桥梁当然不是随意的摆设,而是人们美好生活的津梁和纽带,与当地居民的繁衍生息和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借助于这些大大小小的桥梁,当地村民才能自由地出入通行,畅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连结本村与外界的联系,从事各种农业生产劳动,开启丰富的农耕生活,创造深厚的乡土文明。因而,我们家乡的每一座桥梁,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和自然地理要素,镌刻着深厚的传统农耕文化印记。
   在家乡各个自然村众多桥梁当中,横跨村子主河道上的三座大桥,构成“王”字形结构,无疑是村中最为重要的桥梁。它们从河的上游一直数下来,分别是新张屋桥、中心桥和山下大桥,其中的每一座桥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实际效能,经历过漫长的沧桑岁月,衍生过许多曲折动人的故事。除此之外,石角里桥、洽溪桥、鸡西潭桥、石湖溪桥、黄沙垅桥等等,都是踞守一隅、连结四方的重要通道,具有相当重要的交通价值和人文价值。
   由于家乡地处偏远山区,村境内沟壑纵横,溪涧密布,众流汇集,有容乃大,给奔腾的小河不断地充盈能量。每年春夏之交的多雨季节,滂沱的大雨应时而来,导致溪涧里山洪暴发,桥断路绝,人们无法正常出行,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正是因为这一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人们对于桥梁自然十分倚重。一旦洪水将村中的桥梁冲垮,人们只能望河兴叹,无可奈何地干着急。即便是洪水退去之后,重新架桥也要花费很大的功夫。不但要上山砍伐上等的木材,用于制作桥码、桥板、铁链等建筑材料;而且还要等到水流平稳时才能组织施工,所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架桥地点往往滩激潭深,水流湍急,人力难以施展,故而存在许多危险因素,很容易发生工伤事故,让人提心吊胆,心有余悸。我曾经亲眼看见大人们架桥时,因为河水太深,水流湍急,致使几个人扶起的桥码发生倾斜,支撑不住沉重的桥板,刚架好一半多的木桥全部坍塌,导致两个人受伤的事故。当时河面上混乱不堪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让人久久难忘。
   原先家乡河面上架设的小桥,大多是木头制作的简易桥梁。一般桥面宽不超过一米,如果超过一米多的桥面,便被称作“大桥”。河面上的木桥由十来块桥板驳接而成,每块桥板五、六米长,承搭在八字型的桥码上,连结两边的河岸。为了防止桥板被洪水卷走,桥板之间还会用铁链连接起来。由于河底凹凸不平的缘故,所以桥面也显得不太平直,有些歪歪扭扭的样子。若在秋冬枯水季节,如此形影投映到河面上,倒有一番别样的情趣。但是,到了春夏之交的汛期,洪水开始暴涨起来,人们过桥时便有颤颤悠悠的感觉,骤然产生危险将至的后怕心理。因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甚至一年好几回,桥梁随时可能被冲毀,需要经常性地更新和维护,因而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所以,每个自然村落专门留有“桥尝山”,颁行相当严厉的保护措施,防止山上的树木被人任意砍伐,以保证洪水过后修建桥梁之所需。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随着造桥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的改进、以及资金投入的增加,开始将木制桥梁改造为石拱桥或者钢筋混凝土水泥桥,使桥梁的外观形态、建筑品质、使用寿命都产生了质的飞跃。我们村子前往中赤乡方向的黄沙垅桥和陂肚里桥,就是在一九七七年前后兴建简易公路时,最先建成的石拱桥,尽管只有十多米的长度,算是领风气之先的产物。
   尔后,到了1984年进行建乡选举、设立村民委员会的时候,上赤村两委充分利用社会转型时期的开放政策,以及本村遭受1983年“6•16”特大洪水的悲情诉求,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本村“剑洲潭”山场优良的杉木资源、以及广东潮汕地区木材价格企高的大好机会,采取“以木换桥”的方法,将一千多立方米优等杉原木折算成十几万元的商品价值,在山下自然村“大桥”的原址上,兴建了全长42米,桥宽6米,桥高6.5米的石拱大桥,成为彻底改变家乡面貌的“扛鼎之作”。自此之后,家乡人民改变了“一遇洪水、桥断路绝”的悲情历史,可以在洪水肆虐的情况下,出入方便,来去自由,从容地站在石拱大桥上看风景,揭开迈进改革开放新时代的重要“里程碑”。
   我村的新张屋自然村落,村民散居于一河两岸,由于地势高标,地形复杂,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是全村自然条件和居住环境最差的一个自然村,严重制约村民的生产发展,影响群众的生存质量。新张屋桥作为村里的第二大桥,河阔潭深,水流湍急,很难进行架桥作业,曾多次发生工伤事故,让人心怀忐忑。1988年本人担任村主任的时候,面对极其困难的村财状况,痛下决心,迎难而上,先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根据地形状况进行现场勘测设计;然后通过发动群众自筹,争取上级扶持,多方筹措建桥资金,着手兴建新张屋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投入7.5万元资金,将这条长50米、宽4米的桥梁全面建成,顺利通过了竣工验收,彻底扭转了群众来往通行困难的不利书面,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小康建设进程。
   嗣后,村两委还实施了中心桥改建工程。由于认知错误,没有将其当作百年大计来考虑,只是当作短期建筑来对待,导致该平板桥只有2.5米宽,不到40米的长度却有9个桥墩,严重妨碍行洪安全,而且基础未实际挖掘到位,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和建筑质量问题,从桥梁外观到实际使用效能都十分差强人意,被广大村民所诟病。此后,桥墩底部很快被洪水淘空,成为一座随时可能倾覆的危桥,最终于2020年夏季洪水中坍塌,吞没于滚滚洪波之中。此后,幸赖上级政府的关心支持,利用扶持县级贫困村抗洪救灾的优惠政策,于当年下半年争取补助资金90余万元,对中心桥进行全面设计重建,调整了桥墩布局和桥面高度,改变以往孱弱而丑陋的形象,变得宽敞通畅,焕然一新。
   前几年,村两委充分利用上赤至十方镇处明村公路建设项目实施的有利契机,通过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洽溪自然村和鸡西潭自然村两座钢筋水泥桥得以开工建设,实现了当地群众“天堑变通途”的夙愿。通过家乡桥梁建设几十年的历史回顾,透过一张张建设蓝图得以实现的艰辛过程,充分展示了当地基层组织和全体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群众、接续奋斗的良好精神风貌,通过几十年来的不断开拓,不懈努力,终于改变了家乡以往自然封闭、环境恶劣、交通落后、生存困难的刻板形象,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使美丽的家乡变得更加清新如画,靓丽动人。
  
  

共 27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讲桥的散文作品。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家乡那条清澈的河流上所建的桥。桥应该是农村最基础的设施,它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出行,关系到各种农副产品的运输,有了桥,农村才能与城市连接起来,人们的出行才会方便。作品流畅且充满情感,不光讲述了桥的重要性,还穿插讲述了桥的修建过程,那因修桥而出的工伤事故是那么触目惊心。从家乡所建的众多的桥上,读者不难看出农村的发展和变化,从木质桥,到石质桥、水泥桥,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折射出了时代的真实。感谢赐稿,期待更多佳作在这里首发。【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1-07-07 06:21:08
  拜读了,为你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1-07-07 06:21:33
  一篇关于桥的作品,推荐共赏。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1-07-07 06:21:46
  恭祝夏安笔健。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