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传承与守护(作品赏析)

精品 【流年】传承与守护(作品赏析) ——读山地小说《兰花深深红》有感


作者:康心 秀才,1612.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72发表时间:2021-07-09 10:38:38

【流年】传承与守护(作品赏析) 这是守墓人背后的故事。我们简要看看作者是怎样铺设与倒叙这个故事的。
   作者开门见山,向我们打开一个纯净的画面:乌蒙镇,一片用兰花草上的露珠洗过的蓝天,几朵棉花糖一样甜的白云,一个火一样红的太阳,一个头发有斑白且紧抱包裹走路急速的男人——他是小红墓的第三代守护人,他将小红的遗物交给了当地派出所的所长,并要了收据,回到埋小红的兰花坡,像完成了光荣的任务一样向小红军汇报。
   我们不禁在开始要问,小红是谁?为什么要写兰花草?遗物是啥?为什么要守他的墓?四大伏笔的包袱,不急,作者层层展开,拨云见日。我们才明白小红就是爷爷对一个不知名的小红军叫的名。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爷爷那一代人对红军深有体会。当时小红军才十八岁就参军,为掩护战友受重伤,最后牺牲在爷爷居住的山村。小红军手里握着美丽的兰花草。爷爷和村民们一起安葬了小红军,爷爷成了小红军的亲人,年年为他守墓,后来爷爷老了这任务再交父亲,父亲后来还修了小红的坟,立碑刻字,给孩子们讲小红军的故事。文中郑云是小红墓的第四代守护人。这不是简单的守墓,而是代代守护的是一种“红军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精神,是风雨无阻地要保持红军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要永远传承共产党人军民一家亲的传统精神。随着时间推移,到如今和平年代,在国泰民安的现代孩子心里播种爱国及强国梦的种子,继续保持这种民族脊梁精神也越发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通过四代的守墓人的故事才把这精神渗透到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的血液里流动起一种激越又温暖的力量。
   作者采用小说的形式来表现这样一个故事,我觉得比散文的力量更好。因为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他的角度来写,而散文往往是用我的视觉来写,在阅读过程中,他携带的所有秘密只有他来讲我们才能知道,我们只能随着人物的言行来一点一点知道人物故事来龙去脉。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都由文中的人物来完成,这样相对直接讲述,仿佛更真实客观。如果是用散文来写,不免要作者自己感慨和抒发情感,就较主观,文中的故事就没有这样层层抖包袱读来引人入胜。一般情况下,读者往往喜欢自己读自己感悟和判断,不一定跟着作者情绪走,不一定作者说啥就信啥。所以写作,看似简单,其实是颇费脑力及心力的。在我看来,如何讲一个故事比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更为重要。朱华胜老师无疑是一个写小说讲故事的高手。他不仅仅是善于讲故事,更是将智慧与对国家及民族的深爱融为一体,他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为建党一百周年献上自己礼物,更重要的使命是还要考虑如何把这个故事讲到读者心中去,让读到这文章的人真正有收获而自发增添对我们的国家及民族的热爱之情。因此,他在写作的文体上,时间的先后顺序上,下足功夫。我们常说文如其人,从这文中,从文中的爷爷、父亲、郑云、山树身上能看到这种热爱,也能读出朱华胜老师心中的那份赤诚。
   如何讲故事,语言也是一个写作利器。一个好故事,语言无新意,干巴,甚至堆叠散乱,也是讲不好的。如同一个上课的老师一样,如果不会组织自己的语言,学生就听得昏昏欲睡。我读朱华胜老师的小说,从来就没有生硬的感觉,每次都是被他亲切的文字带进一种饥饿的渴望中,随他的走笔走进文中,直到读完,还没听够他讲故事似的。因为他的文字是来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艺术。
   我们看看几个例句就可深有体会。郑云走进派出所时,鼻子动了动,循香看去。看到盛开的兰花后,脸上的皱褶荡起了涟漪。如果只是写他闻到兰花香赞叹“好香”啊。这样平凡的叙述绝对黯然失色食之无味了。朱华胜老师不会这样简单敷衍。他不说,就让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表演给你看,你看了就亲临其境似也闻到兰花香。短短一段话,他用了白描手法,用了比喻修辞,这样句子读来诗意暗浮,心生愉悦。读这样活色生香的文字,怎么会产生厌倦和疲惫呢?
   其次,含蓄。寓情于景。人是有情感的,讲话是会自带喜怒的。所长也喜欢兰花草。他说“沾红的兰草,红红的纹脉伸到花心,有灵气的。”我们读到这里,就更想知道啥叫沾红的兰草,红红是颜色还是一个人名,怎么就有了灵气了呢?这样不经意的设疑,也起到很好的引导善诱阅读的作用。
   郑云去派出所回来,作者不惜笔墨写兰花坡上的兰花草,这里写景就是写人心情,不是随便写个景物来。因为兰花草与小红有关。他就是要去“见”小红。
   “见”了小红后,又写了太阳的红,写了碑文的漆红。后面又写了第四代守墓人郑山树清明扫墓。由山树大声读转交小红军遗物的收据内容,而对文章开头的情节伏笔有了圆满的照应和交待。一代一代的守墓人继续来到兰花坡。兰花就像即将出征的千军万马,喻示着革命精神后继有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如果这些意义由作者直接说出来,那效果就差远了。这就是如何写作的方式方法的魔法力量。
   文字美,美在不动声色。文章也是由内而发的气质。就像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绝不是浓妆艳抹出来的色彩艳丽。朱华胜老师的文打动我心,除了他在我心中有如亲大哥一样的真诚,更重要是他对文字有一种敬畏精神。他对文字绝不马虎,不凑合,不将就,炼字炼句炼意,力求洗练又生动,达意又传神。读他的文,我总会心生暖意,眼见暖光。如品佳茗或美酒,读后沉醉其中,久久不愿放下,难从文中瞬间抽离开来。正如此文,我正被一种太阳似的红光包围着,正在自发地构建自己做为一个中国人的特殊的精神家园。我仿佛听到来自并不久远的呼唤——铭记历史,继往开来,守护红军精神,建设我们强大的祖国,以告慰先烈们大无畏的在天之灵!
   为什么读这样的故事我们会心绪难平?或许是我们的基因里流着中华民族相同的血脉,我对我的祖国也与生俱来地爱得深沉。

共 22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抽丝剥茧式的精准解读。这个守墓人背后的故事把我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洗礼与心灵震撼。本赏析文通过这四个方面将这篇传奇小说进行了多视角的挖掘和解剖。首先是原文的写作手法,语言架构,表达方式。挖掘和解剖人性善良与本性。还有承诺与坚守,信念与传承。《兰花深深红》我也拜读过,语言平实细腻,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铺垫端巧前后呼应,夹叙夹议,语言生动感人。四代人为了一个承诺,代代传承下来的是一种不朽的信念。原文作者朱华胜老师满腔国家情怀与民族大义。留给读者的是感慨,是思索,是和平年代的人们对先烈的精神体悟。本赏析简约而得作品之髓,透辟入骨,句句切中正文主旨,用心点滴摄取,笔力恣肆,有理有据,见解深透,对作品的把握很到位,让原文丝丝脉脉都变得清晰起来了,所言到位,重要的一点是丰富了这个小说的意义。抛开小说不谈,只读《传承与守护》其文笔之精彩、分析之细致,意向引人思考和向上。再回读原文就能发现,赏析已经抽丝剥茧地把亮点,重点,结构,特点分析透彻,作者的剖析视觉独特,眼光深邃,读着有味,叹服作者的读评功底。看了原文,又读赏析,两个文本意脉相辅而行,行文相得益彰,精湛笔触令我仰视,确实是篇很不错的赏析佳作。流年倾情推阅。【编辑:素心若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71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1-07-09 11:15:46
  赏析是原文佳作的延伸。两篇满满正能量佳作相辅相成,以点带面,层层递进,既有对正文的分析,又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语言精练,评析专业,细致独到,非常精彩。向康心姐姐学习,遥祝夏怡!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7-09 11:29:27
  赏析写得真好!《兰花深深红》参加当地红色征文大赛,有幸获得一等奖。
   感谢评委,感谢主办方,同时感谢本文赏析者康心,切中我的文意,谢谢!
   谢谢素心编辑,编按正点。
   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好好工作生活。
3 楼        文友:风逝        2021-07-14 06:00:48
  康心读文很是用心,评析的精准展现了作者思维的高度。
   山哥会写,康心会品,相得益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07-14 06:02:2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5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7-14 08:58:25
  谢谢风逝妹子夸奖,我没写好,不过康心这篇文学评论不错,深得曲靖评论界好评。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