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敏思】潜移默化· 系列散文

编辑推荐 【敏思】潜移默化· 系列散文 ——《陪伴幸福》十、十一


作者:情满珠江 举人,5681.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79发表时间:2021-07-09 23:39:16
摘要:这一段时间带宝宝陷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里,有的宝宝很喜欢,有的宝宝也只是机械浏览,不过,我觉得,无论如何在她十六个多月的生命进程中,还算比较早的接触了这些文学艺术精华,必定会对宝宝有一种潜移默化作用。如此也不枉我们的付出。

十、潜移默化
   文/妍冰
  
   最近,带若邻宝宝继续巩固《论语》第六盒字卡里的字。几天时间再次浏览了整盒。若邻非常配合。相比之下,她更喜欢欣赏《中国传世山水卷》,尤其喜欢其中的“富春山居图”长卷。这长卷是由12幅短组成,气势恢宏。同时也给宝宝打开了《西方经典名》,几天来,宝宝没事就要求我打开《西方经典名画》,已经欣赏了24幅。
   五月中下旬,我和妹妹去南昌看望患病的三姨。和若邻暂时分开几天。
   南昌归来,再次和宝宝在一起。每天除了散步,游戏吃喝睡之外,已经开启了《论语》第七盒字卡,共浏览了50多个字。又打开一盒新的名画《中国传世书画珍品》长、短卷共20幅。
   进入六月了。带宝宝继续浏览《论语》第八盒字卡37字,欣赏了《中国传世书画精品》长卷7幅,短幅38幅。
   尤其看到“中国传世书画珍品》长卷中“王羲之行书兰亭序”,若邻宝宝很是喜欢,这是由13幅短卷组成。同时也欣赏了黄庭经的小楷‘唐怀素的草书自叙帖’。
   这一段时间带宝宝陷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里,有的宝宝很喜欢,有的宝宝也只是机械浏览,不过,我觉得,无论如何在她十六个多月的生命进程中,还算比较早的接触了这些文学艺术精华,必定会对宝宝有一种潜移默化作用。如此也不枉我们的付出。
  
   盛夏时节,若邻宝宝满十七个月了。
   小宝宝出落得可爱且深沉。没事的时候,她紧锁着那双漂亮眉毛,两只眼睛炯炯有神。
   好友虹曾说:“看你孙女那双有眼睛啊,好有穿透力啊。”
   姨奶奶梅也说:“小宝宝长大得多厉害!瞧她的眼睛。”
   姑奶奶琴说:“侄孙女那双眼睛,像刀子。”
   二爷爷看了给孙女装扮成侠客李逍遥的照片说:“这么多人装扮侠客,只有我着侄孙女才更像侠客,你看她,最像的就是这双眼睛。”
   可见我这孙女长着一双多么有神的眼睛啊!
  
   六一儿童节到了。去年此时,孙女还小,属于襁褓孩儿。所以谈不上过六一节。
   今年不同了。孙女近一岁半,什么都懂,只是说不成句,偶尔吐一些单音节词出来。送什么给孙女好呢?
   颇费一番思量,突然灵光一闪,送孙女一顶帐篷——类似蒙古包。
   因为孙女的太爷爷(我的父亲、儿子的外公)祖籍就在内蒙,于此算有点渊源吧。在网上搜寻之后,选择适合女孩子的颜色——粉色,下单,交款。
   两天后就到货了。打开一看,非常漂亮。
   就在五月三十号那天下午,匆匆参加了中山诗歌学会组织的端午节——以诗歌的名誉纪念屈原暨向东、妍冰诗歌分享会。后来刊载在中山日报2017-6-4文学周刊上的消息称:向东《季节无言》以独特的视角呈现生活,有高度,也有深度,是一种冷抒情;而妍冰《蒹葭曼舞》以温婉、圆润的笔调歌颂美好生活,是一种暖抒情。《季节无言》和《蒹葭曼舞》的创作分享会,在“冷”“暖”中碰撞出新诗的火花,给节日带来一份庄严和凝重。读后心里有一种心悦,这就是兴趣爱好变成文字之后的一种心情吧。不为名不为利,仅此足矣。
   会后,我赶紧开车将孙女礼物送过去。一家人除了我参加活动不在之外,都齐了。爷爷便帮着组装,一会功夫,小帐篷装好了。恰巧这时候午睡的孙女醒了,外婆抱她出来,刚想哭,看到了我,继而看到了新鲜的帐篷,便笑了。
   外婆放下她,开始她还不敢钻进去,是外婆做了示范,先钻了进去,孙女便喜滋滋的钻进了。我拿来她诸多的玩具,放进去,外婆出来了,她还在里面,透过两个小窗口看我们。不能让我们离开她的视线,聪明的小家伙。看着孙女如我所愿,非常喜欢着这个礼物,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着。
   之后,趁孙女兴致不减,又带她浏览了《论语》字卡第八盒中22个字;中国传世书画精品10。
   然后带她下楼去玩,先带她坐在摇椅要荡来荡去玩了一会儿,她就要下去,自己在摇椅前面走来走去,一会跑到太爷爷那里趴在太爷爷手上,再跑回来,趴在我腿上,嘴里叽里咕噜不停地说着什么,这一串串的发音与往常单音节冒话大不相同了。
   我问:“宝宝你在说什么?”
   她还是笑着眯起两眼,继续叽里咕噜地说着。
   我试着学她的音说:“你说的是什么……是‘不知道?’”
   她还是笑着说:“不知道……不知道……”。
   傍晚,外公回到家里,孙女看到外公,嘴里依然不停地说着。
   外公笑了,说:“宝宝你说的是:‘黑不溜秋吗?’”
   宝宝两眼依然笑成一条线,继续着:“黑不溜秋,黑不溜秋……”。
   我细听,既像“不知道”也像“黑不溜秋”。
   只有等宝宝妈妈回来翻译了。也只有宝宝妈妈听得懂。就像宝宝爸爸小时候说话,他奶奶、爷爷、姥姥、姥爷都听不懂,只有我一个人给翻译一样。
  
   今天星期五,宝宝外婆下课回来之后,我们和宝宝以及太爷爷一起出去,外婆在晾晒冬装,我带着宝宝在摇椅前踢球。球被踢跑了以后,宝宝不去捡回来,而是过来指着录音机要我开音乐。
   我便关掉正在播放的古诗词,放了音乐舞曲,宝宝在地上走一步,踮两步,我一直没注意,以为她像以往一样喜欢惦着脚走,我还曾说过:我们宝宝将来也许喜欢跳芭蕾。
   可是不知什么时候,我细看宝宝,原她来不是一直踮脚走,而是走一步,踮两步。我再细听听音乐,原来放的是三步舞曲,宝宝走一步,踮两步,刚好和三步合拍。
   这个发现令我忍俊不禁,这个小宝宝,从小就喜欢让我们抱着她跳舞,尤其是跳三步和四步,而且她困的时候也只有这样她才肯趴在我肩上睡觉。
   记得有时候带她去球场玩,刚好有人在球场放舞曲,有位阿姨邀我带着她跳一曲。我看宝宝在一旁玩着,就带着她,刚想跳,宝宝转身看到,跑过来,双手抱着我的腿,一动不动,阿姨看没办法就走开了。宝宝便伸开双手让我抱着她跳,所有人都被这宝贝逗笑了。
   还有一次,是宝宝外婆邀我和她一起跳三步,宝宝看到,一样跑过来,抱着我的腿,直到抱起她来,抱着她跳才可以。
   就这样,这个孙女对于三步或者四步舞曲早已谙熟,所以,她才能跟着这个曲子,娴熟地走起了舞步,偶尔还在原地转一圈,再继续走一步,踮两步,有模有样的。
   外婆晒完了衣服过来,小宝宝跑着过去迎接。接来外婆,她继续走一步,踮两步地跳着。
   我悄悄告诉她外婆:“瞧!这宝贝在跳舞呢。”
   她外婆说:“是的,我们也是这两天发现的,而且是宝宝的妈妈最先发现。”
   还是当妈妈的心细啊。
   最近,带宝宝温习了《论语》第八盒全部字卡后,又继续浏览了《论语》第九盒字卡54个字,欣赏了一盒《西方经典名画·短卷》共58幅;欣赏《中国传世书画精品·短卷》20幅。
   只要有时间,带着若邻继续潜移默化。
   2017-6-4晚于石兰轩一稿
   2021-7-5晚修改
  
  
   十一、珍惜健康
   文/妍冰
  
   六月下旬,若邻宝宝着凉了,连续发烧四天。
   这四天被宝宝缠绕着,一刻不离地要抱着。累得腰酸腿痛,腰间盘痛得不敢弯腰。每天衣服湿透几次,换了再湿再换。孩子大了一些,如果没病还好,一旦病了,真是抱不动了。而且宝宝也娇气得很,不知哪里不对了,就大哭,赶紧抱着跳舞,她就不哭了。之后,便不让你停下来,还用手指着录音机,要放音乐继续跳,结果两条腿也如灌了铅一样沉重起来。
   尽管如此,我们宝宝病着非常难受的时候,还是每每做出令我们感动的事来。
   那是前天,宝宝正发着高烧达40度,小脸红红的,呼吸急促。几乎让外婆抱了一夜不准上床,放下就大哭,令外婆非常疲惫。
   我一大早开车赶过去,开了房门,就看到外婆抱着宝宝正在厅里走动。
   我换了鞋,洗了手,赶紧过来接宝宝,她一如既往第一时间不肯。她第一跟外婆,第二才跟奶奶。所以她不肯过来很正常。平常我就不打招呼抱过来,她想哭的时候我说带她看小鸟,就ok了。
   今天宝宝不舒服,我不想强抱过来。就耐心地对她说:
   “宝宝,外婆抱了你一夜是不是?你不舒服,可是把外婆累坏了,你还不让外婆歇一歇?过来,奶奶抱你。”
   这孩子就是真的听懂了吧,她伸出双手,探出身体扑过我怀里。
   瞬间,令外婆和我都非常感动。
   我紧紧抱着孙女,夸赞她:“真是懂事的宝宝。奶奶爱你!”
   大家早餐过后,外婆和妈妈都上班去了。宝宝上午睡了一个小时。十一点醒来。今天宝宝体温降了下来,38度。还比正常高一些。但是,她睡醒的时候可以自己玩一小会。腻了就还是要抱着。
   上午十一点半,我要给宝宝和宝宝的太公盛饭,就和宝宝商量:“宝宝下来,坐在餐桌上,奶奶去给你和太公盛饭,好不好?”
   宝宝使劲摇头,就是不同意。没办法,抱着她给老人和她盛了饭,太公自己吃,我便喂宝宝吃。吃了一碗的四分之一,就不吃了,知道宝宝体温刚下来,还是没胃口,不勉强她,又抱着她在厅里走舞步。一个上午非常疲惫。
   中午宝宝外婆和妈妈一起下班回来已经12点半了。外婆下面条,妈妈勉强把宝宝抱过去,进卧室了。我和外婆一起午餐。
   一点了,我换了宝宝妈妈把宝宝抱进另一间卧室,让宝妈回自己房间午睡。外婆在厅里休息。
   刚刚十一点半才醒来的宝宝,肯定不睡了。就一直抱着,跳着,就是不让你停下里,更不让你坐下。两点了。我实在累得不想再动。
   于是对宝宝说:“宝宝,奶奶累死了,你又不睡,又不让奶奶歇一会,奶奶哪有力气抱你了?唉!”
   宝宝扭过来脸看我一眼,竟然学着我的声音:“唉!”
   之后,便指着床,身体也向床使劲。我心里一乐:“宝宝是要上床吗?”
   “嗯。”宝宝点头。
   “真是好宝宝,听懂奶奶的话了,知道心疼奶奶是吧?好,我们上床休息!”
   宝宝乖乖躺床上了,但是还是没睡意。就那么两只手把玩着我的手臂,我一动不敢动,给她抓着,玩着,一下没注意抽回手臂,她便大哭,我赶紧伸过去给她抓着。
   她一定想:“我都不让奶奶抱着了,已经让奶奶躺着,抓一下奶奶的手臂都不行吗?”
   我明白宝宝的意思了。不再动,就那么给她抓着,抠着,一动不动。
   就这样直到两点半,宝宝终于没动静了。我悄悄欠起身,看看宝宝睡着了。可是手还是紧紧抓着我右臂。我侧着身体,躺着不敢收回右臂。静静躺着,半睡半醒。
   不知过了多久,就听厅里传很大声的打喷嚏声音,一定是外婆不舒服打的喷嚏。我赶紧看宝宝,她一下睁开眼睛大哭起来,怎么哄也不行。只能抱起来,看看时间:三点。宝宝才了半个小时啊。
   迷迷糊糊地,她不肯再睡,只能抱起来在地上继续跳舞。宝宝躺在我怀里不忘记指向一边,嘴里咿咿呀呀的,我明白她要放舞曲了。于是,打开录音机,放“青年友谊圆舞曲”。只要跟着舞曲走着舞步,她便不出声了,静静听着,眯着眼,进入半睡眠状态。直到三点半,再次放上床,睡了。
   四点了。宝宝睁开眼睛,看到我,笑了。
   我说“宝宝醒了?不睡了?”
   “嗯。”然后指着窗帘。我明白,她要把窗帘拉开。
   这时候,宝宝自己已经溜下床,光着脚跑出来,奔向外婆了。
   这时,我才突然觉得头痛欲裂。
   儿子在日本带回来一种止痛药非常有效。前晚在家也曾头痛,吃了一片就好了。我知道宝宝外婆家也有一盒。果然找到了。倒水吃了一片。五点十分,宝宝外婆让我回家休息。
   此刻,写着上面的文字,果然也没有头痛的感觉了。
   希望明天,我们可爱的宝宝就完全好起来了。
  
   这一段时间我基本上是早6.30就动身赶去照看孙女,晚上到家也差不多6点了。
   上周孙女感冒发烧,最高达到40度,一周宝宝难受得缠着要抱着,一步也不肯下地。自己累得腰酸腿痛,也不能缓解宝宝痛苦。看了医生验了血,确定是病毒感冒。
   可是本周孙女还没好,我倒被传上了。
   而我还不是第一个,最先是外婆感冒,她身体素质好,三天就好了。接着是宝宝的妈妈。她也一直发烧。没吃药挺了一周好了。接着就是我。上一周的感冒也是高烧。周日夜里我已经被烧得云里雾里了。
   今天周一早,还是坚持自己开车到十五公里处照看孙女。
   这一天宝宝妈妈也在高烧中。儿子看着这家中四个女性全部感冒。便请了一天假在家帮忙照应。见我没精打采,他接过宝宝我便躺在床上了。儿子过来帮我测了体温:39度。他吃惊地说:妈妈,你也高烧了。宝宝的妈妈拿来他们开的退烧药:布洛芬缓释胶囊。儿子倒了水让我吃药,儿子说:“妈妈这种退烧药副作用很大,顶多吃三天,每天早晚各一粒。”
   我答应了。
   之后这一周孙女一直低烧,我也一直感冒状态。
   与上一周的累比起来,这一周更加辛苦,我已经没力气抱孙女。也不能带她出去,怕再次受到风寒。于是这一周我们祖孙多时候都在床上躺着。给宝宝唱歌放录音,讲故事。宝宝也没力气回应。有时候她看看我只是咧开嘴,表示她喜欢听。
   床上玩腻了,宝宝还是要下地。穿好了鞋,便带着她到客厅里。走两步,她就向上伸出双手求抱抱。然后两手就环着你的双腿,让你寸步难行。这几天患病又疲惫,腰酸软,所以蹲下去抱孙女的时候,会下意识叹口气自己也没发现。
   直到这次,我刚刚蹲下去,就听到孙女两眼看着我,大声地“唉!”了一声。
   我愣着了,一下反应过来,再一想,她这是学我呢。
   逗得我大笑着抱起她,她便得意了,继续“唉”、“唉”叹着气。
  
   被病痛折磨的时候,我想起了平日的健康。
   无病无痛的日子多么好啊。可是平日里怎么没觉得那么好!
   感谢这次感冒,让我以后会更加珍惜健康的日子。
   于是,不由得想起了《假如给我三天光阴》的盲人作家海伦。
   她在这本书里写道:
   只有聋人才珍惜听觉,只有盲人才体会重见天日的种种幸福。这种看法特别适用于那些成年后失去视觉和听觉的人。但是,那些在视觉或听觉上没有蒙受损害的人,却很少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可贵的感官。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模模糊糊地吸收了一切景色和声音,他们并不专心也很少珍惜它们。我们并不感激我们的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自古以来,莫不如此。我常想,如果每个人在他的初识阶段患过几天盲、聋症,这将是一种幸福。黑暗会使他更珍惜视觉;哑默会教导他更喜慕声音。
   说得好!让每个人都经历一次盲和聋,只有如此人们才能更加珍惜大自然赋予人类你看到的和听到的所有种种,而绝不会因为熟视无睹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而经历这次感冒的痛苦,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具珍惜健康的每一天。
   只有经历过才知道珍惜。
   17-7-3夜夜于石兰轩
   21-7-9凌晨

共 578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至六一儿童节,宝宝若邻也是十六个月的年龄了。奶奶潘别出心裁,为她买了节日礼物“蒙古包”,她越发变得的漂亮和聪明,特别是一双漂亮的眼睛,展示了她的与众不同与可爱伶俐。奶奶为她每天的功课《语论》字卡浏览已经进行到了第八盒50多个字了,还有《中国传世书画珍品》也已经浏览观赏多副,同时,奶奶还以自己的得奖作品朗读给小宝宝若邻去听 。这样以来,在潜移默化的生活环境中,小若邻她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开始咿咿呀呀的用自己的语言和大人们进行交流沟通,也开始模仿大人们学习舞步。有这样专业的奶奶、姥姥来做辅导,小宝宝若邻肯定会健康、幸福的成长,进步优秀理所当然。小若邻肯定会在心中感谢奶奶的良苦用心!问好老师,陪伴孙子虽然辛苦,但是绝对幸福!本篇习作堪称“科学育儿”教科书之佳作精品,倾情推荐分享阅读!【敏思家园编辑:介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介非        2021-07-09 23:49:05
  问好老师,期待精彩佳作继续。遥祝老师带孙子快乐幸福,进而灵感多多,创编丰收,劳苦功高,硕果累累!
江山美丽,江山多娇,江山如画,我爱江山!
回复1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1-07-10 09:50:53
  偷闲上来看一眼,就看到惊喜!感谢介非老师辛勤编辑,笔笔精彩。敬茶!孙女过来了。赶紧下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