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时光】文采风流浣花溪(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时光】文采风流浣花溪(散文)


作者:孙丹木 布衣,178.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44发表时间:2021-07-13 14:21:45
摘要:本文从介绍有关成都浣花溪名称由来的生动传奇的故事,引入对与浣花溪有历史渊源著名文人介绍,向读者娓娓讲述一篇篇人物故事。美丽的神话传说与传奇的人物故事的相映生辉,让浣花溪的盛名传播后世,蜚声中外。同时也让历史上与浣花溪结缘的诸多名人平添雅历,更显雅韵;而有了这些名人在浣花溪的相关经历和活动,又让浣花溪更负盛名,倍增魅人风采。读者在阅读中既能增长历史知识,又可得到美的分享。

天府之国的成都西郊,美丽的锦江上游,是一段绿水青波两岸风景如画的小河,小河的名字叫浣花溪,不错——这就是杜甫笔下那“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浣花溪。
   浣花溪的名字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唐时某日,风光旖旎的成都西郊清水河畔,一位任氏姑娘救起一跌进河里的云游僧人,当她为僧人濯洗沾满污泥的袈裟时,眼前河水中却漂浮起五彩缤纷的朵朵莲花来。此奇遇后,人们便称这位浣洗袈裟的姑娘为浣花女,浣花溪、百花潭之名也因此而来。
   这当然是一段神话传说,不过这个传说中的任姓姑娘历史上还真有其人。因其后来作为西川节度使的夫人,在夫君临朝而反贼入侵成都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捐家财十万招兵买马,并亲自带领军民克敌制胜,成了保卫成都、拯救百姓的巾帼英雄,也因此被皇帝封其为冀国夫人。后世成都人除了在杜甫草堂旁修建祠庙祭祀她,还在每年春夏之间举行两次盛大的游江(浣花溪)活动来纪念她,竟发展成为一方之俗。
   可以说,正是因为美丽的神话传说与传奇的英雄故事的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才更让浣花夫人、浣花溪的盛名传播千年,蜚声中外。同时也让历史上与浣花溪结缘的诸多名人平添雅历,更显雅韵;而有了这些名人在浣花溪的相关经历和活动,又让浣花溪更负盛名,倍增魅人风采。
   一、诗中圣哲杜甫——浓墨重彩绘浣花
   唐代安史之乱后,诗人杜甫仍在兵荒马乱中辗转漂泊,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末来到成都,寄居浣溪畔,第二年春便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建起了草堂,同时得到世交好友西川节度使严武的器重和资助,这让他的生活基本安定下来。在此居住的4年期间,其诗歌创作达到一个高峰,写下260多首诗篇。特别是写浣花溪景致和周边生活情状的数十首诗,优美流畅,生动传神,表达出作者对这里旖旎风光的钟爱和闲适生活的惬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高远的场景、开阔的诗意、畅达的心情如春江之水一泻千里,溢于言表。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写春夜春晨雨中雨后美景的千古绝唱。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卜居》)——以细致入微的情景描绘表现浣花溪之生机勃勃。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田舍》)——同样以细致入微的情景描绘表现浣花溪春天景物的旖旎芬芳。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以对衬手法写浣花溪动植物的千姿百态。
   在杜甫的笔下,浣花溪和溪岸周边的溪流、茅庐、茂林、繁花、蝴蝶、小鸟,随手拣来都是美,都含情;这里处处生机勃勃,处处诗情画意!从此后,浣花溪在历代诗人诗歌的滋润下,历经岁月洗礼,越发清雅脱俗,文采斐然。真说不清是浣花溪成就了诗中圣贤杜甫,还是杜甫升华了锦城天娇浣花溪。
   二、旷世才女薛涛——真情挚恋寄浣花
   成都人提起唐代女诗人薛涛,没有几个不知晓,但多数知道薛涛的人是把她的人生经历同成都著名的望江楼公园的历史联系起来,事实上,薛涛与望江楼胜地的结缘是在她身后数百年后的事。而她在成都西郊度过的一生中最灿烂、最浪漫、最刻骨铭心的那段时光,人们却知之者甚少。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本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生于官宦之家。幼年随父薛郧流寓成都,八九岁能诗,通晓音律,多才艺。薛涛14岁那年,父亲染病去世,她与母亲失去人身庇护,生活日趋困顿,为维持生计赡养母亲薛涛进入乐籍当了官伎。
   贞元元年(785年),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从容提笔,一挥而就,在座宾客无不惊艳薛涛的才华美貌。从此薛涛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很快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以致韦皋慨然推举她为女校书。在此后一段当红时期,元稹、白居易、牛僧孺、令狐楚、裴度、严绶、张籍、杜牧、刘禹锡、吴武陵、张祜等著名文士,都与其有诗歌酬唱。
   蜀中官僚看到了薛涛在韦皋身边的重要作用,于是纷纷巴结薛涛,并且企图通过薛涛贿赂韦皋。《薛涛传》记载:“使车至蜀,每先赂涛,涛亦不顾嫌疑,所遗金帛,往往上纳。”皋既知且怒,或者因为醋意大发,于贞元五年罚薛涛赴松州(今四川松潘地区)。薛涛被贬松州之后,曾写了十首诗献给韦皋,表示悔意。韦皋受到感动,不久又派人把她接回成都。但她通过此事认识到自己卑微的身份,回成都后就脱离了乐籍,退隐于西郊浣花溪,时年二十岁。
   退隐江湖的薛涛,为不负年华不负青春美丽,常常身着丽装在浣花溪边流连。吟诗作画仍是她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溪岸灼灼其华的芙蓉花抚慰着她孤寂的心情,又给她带来创作的灵感。正巧那时浣花溪畔造纸业很兴旺,于是让她产生了制作小巧纸笺用于写诗的想法。她就地取材采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深红色精美的小彩笺,有些还画有精美的图案装饰。既小且精,当然一派风雅。此笺一出,马上就风靡文人圈。李商隐写诗赞曰:“浣花笺纸胭脂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因此笺为薛涛所发明,故人们称其为薛涛笺。后来也有称其为浣花笺、松花笺、十样笺的。但不管怎么说,薛涛在浣花溪制成的这种带有个人色彩的彩笺是不可否认的。有人说它是中国最早的“个人定制”产品,或者把它当作薛涛留给我们的“非遗”“文创”产品又何尝不可?
   公元809年,久慕薛涛风采的大才子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巡察四川,在朋友的介绍下,两人终于谋面。当时已经41岁的薛涛已心如止水,不想再陷入红尘纷扰。然而没想到她与时年30岁的元稹却一见钟情,互相为对方的外表、气质与才华所倾倒。于是二人便展开了一场刻骨铭心的“姐弟恋”,这也是薛涛一生唯一的一场动了真情的恋爱。她曾经写诗表达自己对元稹的欢喜眷恋。“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池上双鸟》诗中浓情蜜意,还有“朝暮共飞还,同心莲叶间”的表白,大有和元稹双宿双栖的念想,看来在情深意密的时候薛涛是想把一生的爱寄托给元稹的。
   然而,好景不长,一年以后元稹完成了公务返京离开四川。两人挥泪而别时,元稹许诺薛涛,等他回朝复命之后,即将出任越州刺史,到时定会派人入川迎接薛涛,让她只管静候佳音。这正是薛涛求之不得的事。作为一个感情丰富的女人,她何尝不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归宿?所以,元稹离开之后,痴情的薛涛便在浣花溪苦苦等待他的消息。在蚀骨的思念中,将那些思念化成一句句美诗——
   春望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一首《春望》凝聚着一个饱经沧桑的女人对爱人浓烈的爱与不舍,那些一起与心爱的人泛舟畅游浣花溪,一起欣赏春花秋月的日子历历在目,萦绕心头。她希望,也相信自己的思念能够跨过万水千山,传递给深爱着的那个人。
   可是,元稹到了越州之后,却忘记了自己的诺言,风流诗人的感情已移情别恋,让苦苦思念的薛涛最终确认元稹和她没有共聚白首的可能,接受了这个事实。尽管二人后来也有诗作往来,一诉相思,但对薛涛来说,也不过是聊胜于无的自慰罢了。元稹与薛涛从此再也没有机会相见,薛涛只能把一腔离愁寄予她的诗歌。以至若干年后,所作《寄旧诗与元微之》一诗,依然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这种永远也得不到回应的感情,读来实在让人心酸:
   寄旧诗与元微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自知。
   月夜咏花怜暗淡,雨期题柳为歌欹。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闲似好男儿。
   多年后,薛涛身穿道袍离开了浣花溪,移居碧鸡坊。但她似乎并未看淡一切,她仍然爱诗,故在碧鸡坊建吟诗楼与友人酬唱,直至终老。她留给浣花溪的是她在江畔浪漫生活的美丽身影,是她亲手制作的薛涛彩笺,是精美的彩笺上书写的浸透爱和美的感人诗篇,是一段自由孤寂的人生,一段浪漫苦恋的爱情。
   前蜀后蜀两位花蕊夫人——皆得宠爱游浣花
   成都在五代十国的前蜀、后蜀时期,有过两位都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们不仅容貌美丽——“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以状其容”,而且能诗善赋,多才多艺。有关她们的事迹,多散见于五代至两宋的各种文献中。因她们所处的时代相近,且不仅都称为花蕊夫人,还都曾与浣花溪结缘,故很容易混淆在一起,以至于在谁是《花蕊夫人宫词》的真正作者问题上,至今犹存争议。
    第一位:为前蜀皇帝王建淑妃徐氏(约883—926),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花蕊夫人亦称小徐妃。姐妹皆受宠幸。其子王衍(世称后主)长得方面大嘴,颇有点学问,能写一些浮华艳丽的诗辞,且懂音乐。但由于在她姐妹俩庇护娇惯中长大,只能在游山玩水和痴迷女色中发挥他的创意才能。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母子带领后妃宫娥到浣花游玩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何况王建在基业建成后也成了玩乐高手,不仅在皇城内建了富丽豪华的宣华苑,还在浣花溪上游建了风光无限的皇家别苑——梅园,每当梅开季节,自然又是皇家隆重的浣花游。《蜀梼杌》就载有:前蜀后主王衍“(乾德)五年四月,游浣花溪,龙舟彩舫,十里绵亘,自百花潭至万里桥,游人士女,珠翠夹岸……”这也说明,成都繁盛数代的浣花溪游江活动,即是从前蜀开始的。这项活动正是在皇家的奢侈游乐的引领影响下,融入百姓纪念浣花夫人的情怀,才使它成为一方之俗,并且绵延千年。
   不过前蜀这位花蕊夫人虽然才貌双全,最早成为浣花溪游乐明星,还写过香艳的《宫词》百首留于后世,但因与其姐交结幸臣,导引后主荒淫无度失国亡身,故后世人对她并未有什么好印象。
   第二位:为后蜀后主孟昶的妃子,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青城(今成都都江堰市)人。因其冰肌玉骨,美艳无双,孟昶将其纳入宫中,极尽喜爱,终日陪她赏花吟唱。为讨其欢心,不仅为她专修牡丹亭,还下令在城墙上种满她钟爱的芙蓉花,连寻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种。每到芙蓉花开时节,成都城中花团锦簇,“四十里为锦绣”。此后,成都便有了“芙蓉城”“蓉城”之美称。
   当然,由于后蜀后主孟昶也是个奢侈享乐之人,每年游浣花之俗更胜前朝。有史记载:后蜀后主孟昶广政十二年游浣花溪,“蜀中百姓富庶,夹江皆创亭榭游赏之处。都人士女,倾城游玩,珠翠绮罗,名花异香,馥郁森列。”“中秋,后主命驾往游浣花溪,罗列水嬉,一片莺莺燕燕,口呼万岁,真个是风流天子,千古盛事!”看样子是极尽奢华,尽显排场,尽显风流!从而也反映出,当时处于天府之国的成都人喜游浣花的风尚之盛。
   后蜀政权灭亡后,孟昶以及后蜀后宫都被俘虏到了北宋都城汴京,花蕊夫人在敌国宋太祖赵匡胤面前从容写下一首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诗一方面抒发了国破家亡的哀伤,另一方面也对不战而降的男人们,表达了揶揄和不屑。这首出于一后宫宠妃之手的诗,因其醒世之言不同凡响而至今广为流传。
   这里再回头说说《宫词》的事。今传于世的《花蕊夫人宫词》共100多篇,实际可靠者共90多首,也有人说可靠者只有二三十首。其内容主要以作者的视觉写宫廷中的奢华生活。宋朝以来,《宫词》的作者一直被认为是后蜀的花蕊夫人。但在80年前著名学者浦江清发表了《花蕊夫人宫词考证》一文,通过《宫词》中“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降诞日”之句,据史指出只有前蜀后主王衍(官家)的生日(降诞日)在中元节,以及《宫词》所咏皆前蜀宣华苑事物,以说明《宫词》为前蜀花蕊夫人所作。此说虽为学界普遍接受,但还是有人提出异议——这只有等后来研究者更权威的答案了。
   著名诗人韦庄——花林芳菲耀浣花
   晚唐著名诗人韦庄,与浣花溪的缘分是他担任前蜀皇帝王建的宰相时,就住在浣花溪上游的花林坊而开始的。宋代张唐英所作《蜀梼杌》里介绍:“陈敬瑄、欧阳炯、韦庄宅于花林坊。”据史料记载,花林坊就在王建的梅苑旁,与其相邻的还有书台坊(相传是诸葛亮读书的地方)、度人坊。这除了是为了沾前蜀皇帝王建的光而外,还因为是看中了这块百花匝岸、清流满溪的风水宝地。在这里韦庄几位名人同住在一起,“谈笑有鸿儒”,自然更增加了文化品位。
   据文学史记载:韦庄(836?—910),字端已,京兆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人。乾宁元年进士,曾官右补阙,后入蜀为王建书记。唐亡,王建称帝,庄为宰相,死于蜀。他是唐末五代成就突出的诗人,而且又是著名的词家,与“花间派”鼻祖温庭筠齐名,世以温韦并称。有《浣花集》十卷,《全唐诗》辑其诗316首。

共 828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浣花溪,一个风景如画的绝美之处,它的盛名更是与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在此驻足留连,写下无数优美诗篇,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有关。这些名人有:杜甫、薛涛、韦庄、花蕊夫人、陆游……为何浣花溪尽得钟爱?在诗人笔下,浣花溪的美长盛不衰,给时人带来数不尽的欢乐,也给后世留下一大笔丰厚的文化遗产。老师通过一个个历史名人与浣花溪之间的故事,恰切的引入他们的诗作,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其中,从辽远深邃的历史文化中得到美的熏陶与升化,令人难以忘怀!佳作推荐赏读。【编辑:萧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1-07-13 14:26:05
  老师妙笔生花,人因地而生情,地因人而增彩,诚不虚也!
回复1 楼        文友:孙丹木        2021-07-21 10:40:31
  感谢编辑老师辛苦编发拙文!特别给以高度的评价赞誉。只有日后认真写好每篇文章,才能不负老师的看重和鼓励。敬祝夏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