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漫谈辰溪砖瓦业(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漫谈辰溪砖瓦业(随笔)


作者:松阳云逸 布衣,21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24发表时间:2021-07-18 14:57:00
摘要:辰溪的砖瓦业曾是领先技术,长期没有更新,最后淹没于工业技术革新浪潮中。

【看点】漫谈辰溪砖瓦业(随笔) 辰溪持续发展时间最长、成规模的工业是手工烧制砖瓦业。
   制砖瓦、陶瓷烧窑行业敬奉的袓师爷是雷神,是道教敬奉的神灵,远早于春秋时的木行祖师爷——鲁班,可见烧制砖瓦是非常古老的行业。
   辰溪民间非常敬重雷神,很多地方建有雷神庙,逢年过节隆重祭祀;遇到天空打雷,只能称“响雷”“扯火闪”,不能称“打雷”,是表示对雷神的敬重。
   制砖瓦是人类从洞穴生存走向平地生存的重要环节,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砖瓦不需选材,只要有泥,就可烧制;但砖瓦不耐风化,目前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砖瓦是“秦砖汉瓦”。陶器硬度大,辰溪陶器保存下来的有八千多年历史。制陶与烧砖瓦是相同的技术,但制陶的难度要远大于烧砖瓦。
   辰溪烧制砖瓦的技术以潭湾镇大酉山边的铜山坪为中心,向南延伸到现属麻阳的茶溪(1958年前属辰溪),向北延伸到张家溜。这一带的居民自古以来就传承烧制砖瓦,称“瓦匠师傅”,他们内部有特定的行话,久经历练成了老师傅,取得同行的高度信任,才能学会行话。
   烧砖瓦主要工具是特定的模具——砖模和瓦桶。
   烧砖瓦质量首要在选土、踩泥,然后制坯、晒坯,坯干透后才能烧窑;辰溪原始烧制砖瓦的窑炉为馒头窑,内胎以土砖砌成,窑顶设窑田。砖瓦烧成后,从窑田快速灌水入窑内,经过闷窑后,砖、瓦成青色。之所以将砖瓦烧制成青色,是遵循古代礼制,以青礼天,因为天空为“天青色”,这是“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辰溪制瓦的行话称“龙云”(方言称“流云”),源于“风从虎,龙从云”,是对人居环境的敬称。
   标准砖块是一寸七高,三寸七宽、七寸七长,烧成后有4斤7两重。古代的砖最早主要用于砌灶台,所有的数据含“七”,谐音“妻”,寓意家庭和美。
   辰溪县馒头窑青砖瓦烧制技术,是“有巢氏”从洞中生存走向露天生存,扩大生存环节的重要技能。但这个手工馒头窑砖瓦烧制技术一直以封闭状态在辰溪铜山一带传承,从业分布于广大中南、西南地区,这个技术上万年没有得到更新。馒头窑是砖、瓦搭配烧制。以前木房子需要瓦多砖少。若以砖计,一般的师傅一窑只能烧5000~6000块,理手老师傅能一窑烧制10000~12000块。
   馒头窑是以土坯为窑胆,烧制砖瓦时,以木材焚烧,本身没有准确数据,且烧制过程中窑胆本身还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成本较高。
   但手工制砖瓦是一系列技术,需要一定的投入,有一定风险,没有师承传授,一般人不敢涉足。10年前的“铜山瓦匠”是很有名的,无论省内各地,还是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江西等,只要你见到砖窑、瓦棚,一定能看到铜山瓦匠,听得见辰溪乡音。
   1962年,辰溪县红星耐火砖厂建轮窑一座,购进制砖机、瓦机各一台,首先改进为机制砖瓦,以泥土为原料,掺杂煤炭为燃料,掺煤的燃烧值为800卡,压制成型。轮窑烧制,出窑不影响进窑,用鼓风机风干泥坯,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成本降低。
   但轮窑烧制砖瓦为红砖、红瓦,难以打开销路。因为辰溪古法烧出的青砖、青瓦被认为是合格产品,而红砖、红瓦从来就被认定是不合格产品。
   1966年,北京市建材局为支援“三线建设”,将该市一家1958年从苏联引进的机砖厂迁往辰溪县火马冲村龙来坪,定名黔阳地区机砖厂(后来更名为华特机砖厂),1968年动工兴建,建成轮窑28门、长约200米。该窑设计先进,设有化验室、机修班、看火班等关键技术班组,节省燃料,节约成本。该窑以煤炭为燃料,掺煤的燃烧值为650卡,以泥土为原料,精准配料,技术过硬,质量可靠。1971年投产,设计年产红砖800万块、红平瓦170万块。按单一烧砖速度,可以日产红砖5万块,产量和技术独具特色,领先全省,在全国属先进行列。红砖主要供怀化市区建设,产量高,销路好。
   1972年该厂生产红平瓦,为省内首创,产品远销到吉首、邵阳、娄底等地区。特别是该厂生产的脊瓦,技术难度大,2000年后,还有吉首、邵阳人来订购脊瓦。
   进入80年代后,该厂利用原窑炉引进地面瓷砖烧制技术,烧制成功,这是一项重大技术突破,但由于市场波动,没能坚持。
   80年代,寺前乡企业办曾引进华特机砖厂轮窑技术,建轮窑长约50米,日产红砖4000块,有工人20多人,烧制红砖成功。但寺前轮窑不盖顶棚,采用露天烧制,风干砖坯,只能在秋冬雨少时生产,持续了10多年,停产了。华特先进的轮窑生产技术在辰溪没有得到推广。
   自70代后,虽然有了机制砖瓦,但相对于怀化市区建设规模而言,仍微不足道,“铜山瓦匠”在怀化市区周围大量租地开窑,手工烧砖制瓦,除馒头窑外还采用立式围窑烧制,成本低,效益好,为怀化市区建设作出了贡献。
   进入2000年后,河南、重庆等地研制生产页岩砖机,用锷破机、锤破机破碎页岩和煤炭,滚动筛搅拌后兑水压制成坯,轮窑烧制,约需燃量800大卡。
   这个技术不需要取土,可以就地开山取石烧砖,投资规模约200万元,日产3~5万块红砖,得到迅速推广,辰溪引进该技术厂家15家。由于机械化生产,速度快,产量高,质量好,适合房地产市场需求,辰溪县传承上万年的手工制砖瓦、馒头窑烧制技术被全部淘汰。
   2010年后,河南、四川等地不断改进烧制砖瓦技术,将轮窑改制成隧道窑。隧道窑在轮窑技术的基础上以保温材料密封,使热量集中,以铁轨装坯,推进烧制,推轨出窑。烧砖燃量只需320大卡,比轮窑节约燃量70%;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可以日产砖15万块。隧道窑模型除了实心砖外,还有适合高层建筑的空心砖。这个技术迅速覆盖全国,总投资约需500万元。辰溪引进了10家后,总就业人数约250人,辰溪的轮窑烧砖厂全部淘汰,包括华特机砖厂。
   辰溪除了能生产烧制砖,还曾利用火电厂、水泥厂生产的剩下煤渣压制砖,并获国家专利。但压制砖厂遭遇自然灾害,加上电厂、水泥停产,煤渣资源枯竭,生产难以为继。
   水泥空心砖是大众产品,需求有限,不足以统计。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市场萎缩,辰溪县砖瓦业没有特色,不具备市场竟争力,生产也时断时续,并不景气。
   辰溪砖瓦业是一项领先技术,曾经红遍中南、西南地区数千年,但保守应用,长期没有得到更新升级,最终淹没于工业技术更新换代中,成为过眼烟云。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25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砖瓦烧制一直属于民间手工业,在各地传承了数千年。正如作者在文章中所说,这是人类从洞穴生存走向平地生存的重要环节,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文章以大量翔实的史料讲述了辰溪砖瓦业的兴衰历程,包括机制砖瓦取代手工砖瓦的过程,是一个地方手工业进步先进机制业历史演变过程,值得一读,推荐赏阅。【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1-07-18 14:58:57
  历史总是在向前发展和推进,很多落后的手工业被淘汰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