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愿】挂在白云上的村庄(征文·散文)
一
正午,峭壁张着嘴,似乎要把一团正在洞口睡觉的白云吸进去。
一声婴儿啼哭,十几只黑尾麻花鸟从洞里掠出,穿过白云,翅与云摩擦的声音,和着婴儿啼哭声,击碎了这一方安静。
稍后,一切又归于平静。
傍晚时分,洞口的白云,换成了红云。
洞里有了声响,一个脸色寡白的女人怀抱着婴儿,弯着腰,缓缓出来。
女人姓胡,大清早从娘家返回。行至加竹村时还觉得自己没事,在亲戚家喝了碗水,接着走,打算在晚饭前赶回家,做饭给上学的大娃吃。她刚爬到半山腰,感到腹部阵阵疼痛。这儿离她婆家还远,慌忙拐进旁边的山洞。她找到一块较为平坦的空地,扯下顶帕,铺在地上。洞壁上歇着几只黑尾麻花鸟,睁大眼睛,好奇地望着大肚子女人的一举一动。很快,生命的气息爆发出来。
女人是狼杂村人,彝族,在山洞里生下的是她家第二个男娃。李娇媛说到这里停了下来,此时,我正站在她对面,听到她的讲述,内心极为震惊。我无法想象,狼杂村的胡姓女人,在那个上不巴天,下不着地的洞里独自生娃的艰难与痛苦,她的无奈无助我无法体会,但我敬佩她作为母亲的勇敢与沉着。
我站在洞前,很久很久。转身,继续往上。
二
我是第一次来狼杂村。之前,从李娇媛的讲述中得知,她家在山上,路很难走,要爬一段很陡的山路。我说,山路我爬多了,不打紧的。但真正攀爬起来,方觉不容易。山脚红红的土路,像一条红蛇,蜿蜒在绿茵茵的苞谷地里,似乎在午睡,悄无声息。
前面,坡陡崖高的大山阻挡了前路。翻过这道山崖,爬到山顶,狼杂村便到了。我没有爬过这么险这么陡这么长的山路,此时,全身已湿透,还喘得厉害。往下一瞧,双脚酥麻,生怕刮来一阵风,把我刮落直山崖,摔得粉碎。
李娇媛一直跟在我身后,她长得稍胖,圆圆的脸庞大大的眼睛,特别有神。她穿一身红裙子,戴一顶乳白色遮阳帽,踩一双白色运动鞋。她走得很轻松,面不改色心不跳,从一块石头跃到另一块石头上,轻盈得像一只春天的小燕子。看着我羡慕的神色,她说,我与姐姐生长在这儿,从村里去加竹上学,早晚走这段峭壁是家常便饭,早习以为常了。我还好,读了两年后,被爸爸带到他所在的学校读书。可姐姐,她一直读到初中住校,才免了这上上下下的爬山之苦。说着,她笑了起来,她是姐姐嘛。
我知道,李娇媛姐妹现在都是后所镇的老师。她们在这里出生,长大,成才,真不容易。
李娇媛接着说,我们狼杂的娃娃都这样,村子里没有学校,我们带了中午饭,早上出来,晚上回家。不过现在好了,除了周末,都住校了,中午学校供午饭。他们比我们那会幸福多了。
李娇媛说的时候,我没有插话,很小心脚下。我知道,中午这顿饭是国家补助的营养餐。来到一块大石头旁,我便靠在石头上,大口喘气。李娇媛递给我一瓶矿泉水,就转身忙着拍照去了。
在她上方,一朵朵白云,仿若白色丝带,缠在峭壁上。我们一行有好几个人,前前后后距离拉开很远。仰头望去,李娇媛的同事敖华领着读初中的儿子来,这个小家伙打了头阵,爬在最前面,小小的身子已在白云里,仿佛他是拽着白云爬上去的。走在后面的,并非是体力差的人,是挂着长短镜头的摄影师,他们是一群留住美丽风景的收藏家。
也是,还有哪里的风景有这儿能令人着迷呢?
往下看,地里已有一人高的苞谷杆已成片片绿色。刚才经过的村子加竹,像一块金黄色的玉佩,系在绿色里。红红的土路,像一根红丝带连到了山脚下。路两边高大的松柏,此时像一朵朵青头菌骨骨朵,长在红丝带两边。
往远处看,看不到边界的绿,连着天上的蓝,真的会看得人醉了。望着,望着,到底是蓝还是绿便没法分辨了,仿佛混沌一片。抬头往前看,不知路的尽头在哪里?那峭壁钻入白云,我们这么攀爬,会不会爬到天上呢?我突然笑了起来。李娇媛望着我,不解。我说,娇媛,你是在天上长大的。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爬到山顶。密密麻麻的松树林随风送来阵阵松涛,像是在鼓掌欢迎我们。穿过树林,一片红沙坡跃入眼帘。红沙坡从高往低凹凸有致,阳光下泛着红晕,仿佛是大山血脉出来烤太阳。越过红沙坡,一条宽敞的路出现在我们面前。突然想起李娇媛在爬山之前说的话,要是身体不方便的人可以坐车上来。应该是这条路了,是脱贫攻坚政策实施以后,政府出钱修建的。李娇媛说,以前到集市买了好东西背上来都难,现在方便了,有车,狼杂盖房的人多了,日子也逐渐好过了起来。
别光听我说,我领你们去村子里走走,看看。说着,李娇媛往前走去。
三
路边是层层梯田,青汪汪的草站满坎子,清一色的苞谷长在地里,正在冒红须。长长的叶子绿得流水,风一吹舞个不停,仿佛在向我们展示充满美感的肢体。
拐过弯,又拐了一个弯,再拐一个弯。到了,狼杂村到了。出乎我的意料,狼杂村并不比山脚下的村子差多少。隐约可见一栋栋很现代的小楼,错落有致,掩映在白云里,周围绿树成荫,还有一块块苞谷地。要不是亲自上来看,谁也不知道这大山中还有这么一个远离尘世的彝族小村子。
从我这个角度远远望去,不下三四十栋楼房。大团大团的白云蠕动着,楼房仿佛也在移动着。这一瞬间,仿佛我在看玄幻电影,有一种仙界神户的感觉。又似乎,整个村子是挂在白云上的……直到他们叫我,我才回过神来,这不是仙也不是神,是人,算天上人间吧。
进入村子,村道硬化,水泥路面。村子通水通电通路,路面宽敞,院子宽敞,有的停着小车,农用车,也有的停着摩托,也有马车牛车。院墙角,都栽有花草。房前屋后,都种有水果树。面前这家,种着一棵苹果树,果实累累压弯枝头,苹果红得像刚才路过的红沙坡样的。李娇媛说,通路通电通水以前不是这样的,房屋低矮、破烂,一到雨天泥滑烂路,寸步难行,狼杂与外面的世界几乎隔绝。没有姑娘愿意嫁来,一年到头看不到一个外人来这里。
说着,我们来到李娇媛的哥哥家。房屋是浇灌的楼房,三间,左边是客厅,有沙发,小平桌,桌子上有水杯、画册和魔方玩具。电视机开着,正在放映电视连续剧《长征》。中间是厨房,锅碗瓢盆、火炉电磁炉应有俱有,还有一瓶泡酒。右边是卧室,看样子是小孩子睡的房间。李娇媛的哥年纪不大,麦肤色的脸庞带着微笑。他媳妇正在收拾,说,这些不懂事的娃娃,东西乱丢。
与村里其他家一样,他们也有几个孩子。李娇媛说,山高路远吧,生活真不易,现在好了,路通了,盖房了,政府还给每家每户补助两万元用于盖房。女人也解脱了很多,就拿生娃来说,可以到镇里,甚至县城医院。以前不通路,嫂子生老大时,难产,哥急了,用背草的大花萝背着嫂子下峭壁,疯了般,一路狂奔到后所镇医院。医生说,再晚半小时,娃娃大人不保。
我望了望忙着收拾的李娇媛嫂子,她算幸运的吧,比那个姓胡的女人运气好。洞里生,身边还没人,那才叫危险呢,叫天天不灵,呼地地不应。
说话间,邻居扯来梨,我们口渴,也不客气,接过便吃了起来。村民很热情,乐于与我们交谈。村道上,一个背着一捆龙爪草、赶着两头黄牛的老人,见了我们,脸上笑成一朵菊花,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我们这些老倌在家看房,放牛放羊。平时难得有人来村里,你们来,我们很欢迎。旁边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插话,也是现在政策好,出钱修路,不然的话你们也不会来。李娇媛悄悄对我说,在洞里生娃的正是这个老太太的儿媳妇。我顿时多了一份凝重,老太太这么感谢修通了路,她是心里憋啊,她儿媳洞里生是永远也抹不去的疼痛记忆。其实,狼杂人,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一段疼痛故事,只是旁人不知道罢了。
四
看了村头宣传栏方知,狼杂是后所最靠北的一个村子,翻过后山光梁子,便是贵州。狼杂海拔2277米,属于卡泥村委会,原来是贫困村,地势险要,高寒冷凉。阴雨天云雾缭绕,不熟悉的人来往往迷路。
现在三通后,路上安了指示牌,昔日的“冷”变成了今天的“热”,常有人慕名而来游览一番。有的人坐车来,更多的人像我们一行一样,攀爬这段陡峭山壁,当作探险,也是另一番体验。
攀爬时,都不会忘了要进那个山洞里看一看。当然,现在我知道这个山洞叫雨羊洞。我猜想,放牧人赶羊爬到这里,累了或者热了,又或者下雨了,便进洞里,小歇一阵吧,便有了这个洞名。
返回时,我忘了问李娇媛,洞里生的那个男孩,一定长大了,叫什么名字呢?会不会叫洞生呢?不过,有一样我是问了,为什么村子叫“狼杂”?老人说,是彝语,叫着叫着,就成了“狼杂”。
回来的路上,李娇媛说,狼杂到村委会卡泥这段土路,已经立项了,即将修成硬化路面,狼杂人的美好愿望很快要实现。说这话时,李娇媛的眼睛里,闪着泪花。
2021.7.16夜
写于寥廓幸福小区
写散文,向雪社学习!
永远欢迎雪妞妞来云南,体验生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亲临现场体验,切身的感觉不一般。
向二哥学习!
——读山地《挂在白云上的村子》随感
一
记得大学语文老师说过,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
正午,峭壁张着嘴,似乎要把洞开正在睡觉的一团白云吸进去。
山地的散文《挂在白云上的村子》,一开头文字就不同凡响,拟人化的笔法,不仅仅增强了阅读的兴趣,也给阅读本身带来了美感。
接着往下读,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具有原始生态的环境:一个彝家女人竟然把婴儿生在山洞里。
这是小说,还是散文,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时代。
我们继续读下去。
二
为了深读山地这篇散文,我把视线从文字移到了现实中的浪杂村。这个彝家山村属于云南省富源县后所镇卡泥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有7公里,距离后所镇有22公里。截止2010年,该村依然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外出务工为主。
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实施以后,该村已经实现通电通路电视电话“四通”。
从文中,我们知道今日狼杂村:一栋栋很现代的小楼,错落有致,掩映在白云里。村子通电通水通路,路面宽敞,院子宽敞,花草树木靓丽。用作者的文字形容,现在的狼杂村“有一种仙界神户的感觉”。当然,这里不是仙也不是神,是天上人间。
三
散文用诗意的语言,用今昔对比的生动例子,歌颂了党的脱贫攻坚决策,给黎族儿女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相信党的富民政策的阳光必将继续照耀在黎家山村,这是散文中的李娇媛的愿望,当然也是作者和我们读者的愿望。
四
诗词大家叶嘉莹说过,写作关键不在写什么,而在于怎样写?
山地的散文《挂在白云上的村子》再一次证明怎样写的意义。
向山地学习!
非常扣题的一篇征文。
祝贺!祝贺!
我的写作主旨与结构意图,被你雪社、二哥和明月一言中的,谢谢你们懂我。写作如此,足也。
我愿意写这些当下存在,生活炊烟,人生坎坷,坚持中的一份希望。
我还得多读书,向明月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量。
与明月共勉,快乐写作!
愿意在写作的路上一同前行,互相鼓励。
祝佳作频现!
走近体验,有了感悟。共勉!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与老弟共勉,遥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