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风恋】谈谈读书(杂文)

编辑推荐 【风恋】谈谈读书(杂文)


作者:孙希良 白丁,2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77发表时间:2021-07-21 19:46:14

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读书是孩子们的事情,与成年人无关。显然,这是大错特错的糊涂认识。
   真正有追求的人一定是一个一生都不会放弃读书的人。据欧阳修《归田录》记载,钱惟演在西洛时,尝语僚属:“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读诗词,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苏东坡年轻时自拟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自以为已读遍天下书籍,沾沾自喜溢于言表。后经高人指点,才知学海无涯。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鲁迅当年在南京水师学堂读书,由于成绩优异,学校奖励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刻拿到鼓楼街头卖掉,买回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伏案夜读。毛主席一生博览群书,二十四史,不知读过多少遍,去世前几天还在手不释卷地阅读唐朝房玄龄等人合著的《晋书》。
   很多人认为读书太辛苦,尤其是现在的生存环境,根本不允许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去阅读。殊不知,读书的快乐,就在于将世人口中的“苦差”变成“美差”。读书的苦应当是指读不懂想不通时的困窘与烦躁,而不是读书时的孤单和寂寞。读书的乐应当是指前人汉书下酒的自在和赌书泼茶的清雅,而不是书本里的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如果能先不去计较得失,书就会越读越想读。读书的心境像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这样读书才有可能是乐此不疲的而不是装腔作势和逢场作戏。
   读书不能无好恶。好书不厌百回读,眼高不受俗书累。复旦大学教授严峰曾经开列过一份“不必读”的书单,在网上广为流传。托尔斯泰一生都不喜欢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而罗曼罗兰始终坚持认为歌德是魏玛公国的庸人,他的作品太矫饰,不坦荡。书山层峦叠嶂,奇峰错出,我们自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去阅读。阅读的过程是把别人的东西放到自己的框架中来,而不是把自己大卸八块塞进别人的框架。读书的趣味要广博,可以采用辐射式的方法从喜欢读的到想要读的,再到必须读的,最终触类旁通。
   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说,读书的愉悦感有“快乐”和“极乐”两种,后者是要在阅读中先感受到情感和思想的煎熬,继而精神境界为之拓宽,有一种新生的“极乐”。每一本杰作都是作者伟大心灵经过痛苦探索后结出的精神硕果,将所读之物沁入心灵,进而得到一个新生命,进入一个新世界,塑造一个新自我。甚至像黄永玉那样“在颠沛的生活中一直靠书本支持信念”,这才能解释为什么古今中外那么多绝顶聪明的头脑不去大把赚钱恣意玩乐,而是“虽九死其犹未悔”地买书、读书、藏书。
   并不是只有大学问家才能体会到读书的“极乐”。普通读者一样可以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有一部书,书名就叫《普通读者》,她在书中说,普通读者消耗大量的时间来阅读,但并不渴求能获得什么回报,他们看书是出自本能,是源自一种内在的、隐秘的需要,他们也许受过的教育程度比较低,也没有过人的天资,但正是他们——在所有那些高雅微妙、学究教条之后,依靠他们未受文学偏见腐蚀的心灵去阅读,他们的快乐才是真正的,纯粹的。
   我很喜欢阅读同学们谈书论道的文章,这就像远望一场场灵魂的壮游。一位同学看完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中篇小说《动物庄园》后写道:“当我看到最后,那面墙上什么也没有了,只有一句‘所有的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时,我伏在桌上,哭了。我也不知道我有什么好难过的,我完全没有经历过那些,我从小就衣食无忧,但是我就是遏制不住地悲伤,因为我从书里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家国之痛,民生之痛,所以我止不住地痛哭流涕。”还有一位同学在毕业后给我发来的一条短信中说:“在阳台上读黑塞的《湖•树•山》,念着念着就忍不住哭了,我们拥有美的过去,也永远不要放弃未来对美和善的期待。”我想他们不是因为煽情而落泪,而是理解了书里的理智与情感,他们理解了那些朴实而又普世的常识,从而积极地寻求我们这族类的自由。在我们的时代,试图改变社会的期望所面对的最大敌人,可能不再是恐惧,而是屈从于物质欲望的冷漠,和被犬儒主义心态左右的无所用心。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就会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一颗乏味庸俗的心会损坏人生的健康,为什么不通过阅读和思考弄明白成熟健康的社会和人生应该是怎样的呢?追求生命之真,涵养心灵之美,保持人性之善,拥有对生命、对社会、对国家、对未来的理想,以此抵挡铁板一样的虚伪与冷漠。
   读书越多也就越能感觉到这是一场寂寞的探索。读得越多疑惑越多,也越有可能唤醒沉睡在心灵最深处那些陌生的东西。当浮士德出于对知识和真相的渴慕而向靡非斯特探询“为什么”的时候,这个引诱者回答他说:“当你的远祖最早跨出人与兽之界的门槛时,我就是用这个词迎接他们的。这个词钻进他们迟钝的头脑里,极其沉重地落进他们灵魂深处。”这个受过魔鬼的欺骗同样受过上帝戏耍的浮士德最终领悟到“人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拯救自己。”每当我读到此处,我都会忍不住放开喉咙,大声朗诵。人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拯救自己,这样的文字是对生命最恳切的嘱咐,是对灵魂最深情的呼唤,导引我们不再匍匐、畏怯。
   我们身边的世界好像很少再有“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那样痛彻心扉的感情倾诉了,人们学会了亲手掐灭自身的诗意并告诉自己这是最聪明的选择。这时候我不止一次想起王小波的《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过去我经常把他的文字抄写在一个笔记本上,默念这样的语句:“真希望能永远读下去,打破这个寂寞的大海。我希望自己能写这样的诗。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于是我开始存下了一点希望——如果我能做到,那么我就战胜了寂寞的命运。”这个浪漫诗人、自由骑士通过一面写满诗的暗蓝色镜子教给我们如何获取勇气,指给我们看堂•吉诃德这人间最崇高最伟大的悲剧形象。社会的进步实际上端赖这些寂寞的勇士,他们的灵慧让泥胎变成人。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也许有一天,当生命之火将要熄灭的时候,那些被遗忘的书中有一部分会再次进入我们彷徨的心田,而我们便可能像记起一位偶然邂逅的友人一样,这最后的诀别中将含着感激与惋惜。读书人身上是应该有书卷气的,那么今天,在最应该读书的时候,我们这些最应该读书的人为什么不读一些应该读的书呢?
   朱光潜说过,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惟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真正喜欢读书的人,应该具备四个特点:一、自觉阅读;二、广泛阅读;三、终身阅读;四、以阅读为乐。
   我一直认为,读书是生命中顶要紧顶快乐的事情,不读书实在是无法容忍的遗憾。
  

共 26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谈读书是一个古往今来的话题。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这是摆在读书人面前的问题。大凡读书人应该有这样的认为:读书,多读名著,读好书,正能量的。而不是像那些丑陋而又荒唐的书本。那么这又牵扯到国学与快餐文学的层面上。当今,为了吸引眼球,为了赚钱快,市面,网络,流传众多的低俗媚俗的字眼,尤其对青少年的毒害极深。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些质量差的书,不如不读。那么那些写书人,首先要认识到书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工具。如果传递正能量,鼓舞人心,激励前行,增强斗志,体现书的本来动力与能量。那才叫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者吸取的是精神营养,收获在认知与认识中,滋润的是心田。读者也应该做到在书如山海之多中,博览群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为国所用。而不是个人的,更不是断章取义,作为一种武器为己所累。提倡终身学习。党中央也早就看到这个问题了。文章观点明确,道理通透,思想活跃,表达严谨。佳作推荐阅读。【编辑:文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绮        2021-07-21 19:47:58
  杂文很有现实意义,一篇不可多得的读书之见。佳作,欢迎共赏。
文绮
2 楼        文友:孙希良        2021-07-21 20:20:35
  衷心感谢文绮老师编辑发表!文绮老师辛苦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